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一个骗婚夫郎-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主家再雇短工一定要抢上一个。

陈青做完短工还没等歇歇,就得忙着将自家多余的粮食运到镇上换钱,好在各家该卖粮的都卖完了,牛车倒也空闲下来。陈青借了车,同陈老大合力将粮食运到镇上。

一年的收成扣除地税、丁税等杂税也不过卖了10两银子,按照现代的算法,一铜板=一块钱,10两银子就是一万块钱。庄稼汉辛苦一年到头也不过混个温饱而已,就这条件还要供个书生,没有陈青兄妹补贴家计,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自定义:地税既每亩产出的一成左右。丁税为男丁:十五至五十六岁每年纳税120文,妇女及小哥交半税。年满七至十四岁的小孩每年纳税20文。赶上抽兵役,买人头还需交人头税。另每户需交户税即绢、棉、麻、葛不等,按地域产出纳税。)

(户税是重税,农家条件不好的大多兄弟几个挂在老人名下合家过日子,就为躲避户税。兵役也是按户抽调,每户一男丁。例如陈老大家一年7人纳税460文,6亩水田10亩旱田共纳税一两六钱,户税为2两,共计4两60文。)

刚到手的银子就拿出一两还账,给苗仁翠心疼的不行。奈何儿子就这么一个,怎么都得先紧着他。

陈平一见家里有钱,立马央着啊娘要购置衣衫,添个笔墨。苗仁翠磨不过他,只得给了他50文钱让他仔细点花。又亲自去镇上给儿子扯块棉布做长衫。

农家人大多穿短衫,为图干活方便。书生学子却是要穿长衫彰显气质,苗仁翠就是再惜银子也不会委屈了宝贝儿子,买不起锦缎,这棉布还是扯得起。

陈碧撅着嘴,看她大伯娘欢欢喜喜给儿子做衣衫,这么些年,大伯娘连麻布都没给兄妹两扯上一块。

“得了,咱又不是穿不起,不过是怕招贼惦记而已,麻衣夏天穿起来也凉快”陈青暗想,这在现代麻衣比棉布贵多了,咧起嘴角,他最近越发想不起现代的事了,只偶尔灵光一闪勾起记忆,但也绝不深思,免得想多了没法好好过日子。

眼瞅着秋天即将过去,霜降过后,天气骤然转凉,陈青兄妹已经穿上两层衣衫,等立冬就得换夹袄。陈碧这几年正是长个的时候,衣服一年一改,阿娘生前那几身衣服全都拆过,不得已只得给袖子裤脚拼接上一条。

陈青倒是想给阿碧扯块棉布做新衣,但不得大伯娘同意,花私房钱又会引来事端,只得委屈着妹妹穿打满补丁的旧衣。

第15章又见清冷贵公子

进入农历九月下旬,农活忙完就歇冬了。一年唯有这段时间是阿碧最高兴的时候,哥哥终于不用每日操劳早起晚归了。

陈青答应过村里娃子要去山里逮野鸡,趁着天还不冷,几个半大小子撒欢跟在陈青身后,农家娃自有一身野本事,又经过琢磨也找了野路子打雀捉鸡。

一年没人捕杀,山里小动物倒也不少,村里过两天还会组织爷们进山猎点野味。

陈青他们收获不错,逮了三只野鸡,又打了20多只山雀,麻雀就地烤熟进肚,野鸡则是回家宰杀按人头一人分了半只。

当晚炖熟后,陈青一块没捞着,全进了陈平肚子,陈青顶着大伯娘的白眼给阿碧夹了块鸡胸脯,催她赶紧吃下去。

第二日陈青就带着做好的10支羊毫笔去了镇上。跟林掌柜和婶娘打过招呼,又坐车赶去县城接活。

答应林掌柜的那株药材进山捉野鸡时顺手挖了。婶娘那里只给阿碧接活他自己却接不得了。

因着县城那份文书是陈青签的,所以将来有了差池,这赔银子的人也是陈青,倒是不怕将来陈碧嫁人给她惹麻烦。

欢欢喜喜的接了绣活,凭着他的手速,一整个冬天就是绣品尺寸大,也能绣上两个,以前都只敢接个娟帕,绣衣之类的小活,现在有时间陈青也想挑战一下高难度。

这次接的就是一个屏风,上好的绢丝,蚕丝拉的绣线。屏风的种类很多,有用木头雕的镂空花型,也有用绢丝画的山水,用绣线刺绣倒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

半透明的绢丝若绣上图案确也精致富贵。

这次来县城,陈青不卖毛笔,而是打算好好转转这县城,看看有什么新鲜的玩意给阿碧带回去一个,首饰之类的物件陈青不敢买,怕被大伯娘翻出来,吃食倒是不怕。

未免手掌粗糙将布料刮起丝,陈青还忍痛花高价买了擦脸的面油护手。往常绣活前也仅是涂上林掌柜给配置的药膏,那东西原是防治冻疮手裂的膏药,却被陈青拿来当护手霜用,倒也能防止遍布老茧的糙手将底料刮花。

此时接了大活,又是轻薄的绢丝底料,陈青为保万一,这点先期投入不得不花,好在试验了一下确实能防止钩丝,这钱倒也没白花。

去点心铺包了几块糕点,又给自己买上两个烧饼解馋,临着约好的时间还有一个时辰,陈青就边往东街走,边闲逛。

“这不是卖毛笔的小兄弟吗?”沈书誊正打算吃碗素面去书院温书,不想就在街上见着陈青。

“是买狼毫笔那位公子啊,真是巧了”陈青眉眼弯弯,笑着打了招呼。

“你也是来寻吃食?正巧我也没吃午饭,不若我们一起?”沈书誊邀请道,上次得了便宜,这次就想着请陈青吃顿便饭。

“不了,庄稼人一日两餐,没吃午饭的习惯”陈青忙拒绝,这县里吃顿饭可不便宜。

“奇了?就算是两餐,也是过午不食,怎的你们村不吃午饭,改吃晚饭吗?”沈书誊自小生活在县城里,不由好奇问道。

“嗯,我们周围的村子都是早上一餐,傍晚一餐,中午倒是不吃,不然下午干完活饿着肚子睡不着觉”陈青笑着解释。

“原是如此,莫怪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风土人情各地不同,我竟连周围乡镇的情况都不知,真是惭愧惭愧”沈书誊一脸懊恼的自责,惹得陈青一笑。

开口说道“只是吃饭的时辰不同而已,不值得公子自怨”

“非也,非也,不知民生的人将来如何为官,民生既是小事,又关乎着国家的运势,若民不安生,何谈稳固朝纲,百姓安居乐业?”沈书誊反驳道。

“公子好志气,我相信你定能高中状元,有此心智者,若能为官,定能造福一方百姓”陈青真诚说道。

这世道仅看一个县官就能操控一整个县镇的命运,就知道若是不得好官,那又岂是民不聊生能概括的?

“兄弟说笑了,状元又岂是那般好考,我现在还只是个秀才,连个功名都未傍身,又谈何为官?在下空有一身志气,却苦无门路结识贵人,不说入朝为官,就是做个地方官员造福一方都是空谈”沈书誊一脸郁郁不得志。

陈青见周围人来人往,也不是说话的地,有心开解他,便开口邀请“不若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说话?若周围有什么便宜吃食,我倒也可尝尝”

“咦?那感情好,小兄弟不必为银钱担忧,上次得了便宜,这次就让我这个做兄长的请你一餐,不过不是什么好吃食便是了”沈书誊一扫忧郁,拉着陈青去了后街的一个面馆。

陈青原想拒绝,却奈何热情难却,只得点了一碗素面,二人对坐闲聊。

等面的功夫,陈青也问出了自己的疑虑,庄稼人消息闭塞,更是不懂科举制度,陈青虽无缘科举,却也想了解一番。

“公子已经是秀才老爷,为何还为科举发愁?”陈青问道。

“兄弟不知这朝廷科举的艰难,我自从10岁过了童子试,12岁得中秀才,本想着乡试定当能中个举人光宗耀祖,奈何我年幼想法单纯,不知这其中些许奥妙,却是大比两次落选”沈书誊苦涩的抿抿唇角。

在书院中,他不曾和同窗谈及此事,也为顾及脸面。他幼年便中秀才,乃是天资聪颖之辈,得遇恩师指点,原想合该顺风顺水13岁就能考个举人,之后再徐徐进考,却不想与功名失之交臂。

他不气馁,认为是自己学识尚浅,刚得了秀才便自视甚高,修身养性后勤学苦读。16岁再次被恩师推荐乡试,却是被人换了考卷,原本该他的名额被人替换,他家没什么门路,又没有银子打点,面对位高权重之人苦于没有证据告官,只得忍气吞声回乡继续念书。

一招从高空坠落,引来无数嘲讽,二次落选后整个人都郁郁寡欢,恩师开导过数次也无法令他重燃斗志,今日能与同辈诉说苦闷倒也解了不少愁苦。

“这科举制度,沈公子可否与我说上一二?”这般天才,16岁就考了两次乡试,虽没中举却也足见天资聪颖。

“乡试三年一大比,要过了本省科考的秀才才能参加。若乡试考中即为举人,第二年春天参加会试,若复试通过既能参加殿试。贡士若能取中统称为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除第一甲前三名外,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知县等官职。”沈书誊徐徐说道。

陈青听的晕晕乎乎,这古代的科举制度比之高考繁琐多了,一次次考下来,不死也得脱层皮。陈青大多都是有听没有懂,看来这沈公子郁郁寡欢也是情有可原。

“既然如此繁琐严格,沈公子才考了两次怎就轻言丧志?你尚且年轻,早入官场非是幸事”天才即使学识突出,但心性历练不够,官场黑暗一个不当怕是都要掉脑袋,多磨砺几年反倒是好事。陈青后半句没说,但一脸担忧的表情也让沈书誊宽慰不少。

“没想到兄弟虽是庄户子弟,却也懂得不少大道理,恩师也如此讲过。只是自己学识不足考不过也便罢了,若是被人冒名顶替,换了考卷又怎能不恨?”说道后来,沈书誊已然有些愤恨不已。

“竟是如此,无怪公子如此灰心”陈青默默在心里腹诽,无论到什么时候,作弊都是最可耻的手段。现代尚且无法规避,这古代更是法制手段不全,官官相护,贪赃枉法之事屡见不鲜。好在农家消息闭塞,只与田地为伍,却也不曾遇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