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湾不仅地方民意机构日益黑化,就连“中央级”民意机构——“立法院”和“国民代表大会”这种最权威的地方,也成为黑道角逐的目标。“黑道老大虽不如地方民意机构那样多,但也有数位,而且,都是位高权重,实力非一般人可比。据台湾媒体报道,全面直选后的各届”立法院“,一般均有 10 位左右的黑道”立法委员“,其中更有几位黑道”立法委员“连选连任。尽管有不少”立法委员“本身不是黑道出身,但与黑道关系密切。黑道大佬办红白喜事,往往会有许多”立法委员“公开现身,并且毫不遮掩自己同黑道的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看一看李登辉以及他宠信的几位政坛大佬的说法,便可知一二。
李登辉曾说:“黑道势力中外都有,不独台湾才有,社会自由化了,各种力量都可以出来。”按他的说法,黑道的出现,是社会自由化的表征,黑道越猖獗,越表明这个社会自由化程度越高,越民主。而李登辉的信徒则说得更为清楚明白:“当政者应容忍某种程度的金权黑权存在……金权黑权是巨大的社会力,对政权的取得与维持有帮助。”
此人还振振有词地说,“站在民主政治立场,黑社会分子为中华民国国民,享有宪法所赋予的一切基本人权,包括选举与被选举权,及参加政党从事政治活动之权利。既是如此,黑社会分子只要没有被法律制裁剥夺公权,而同时又拥有足够的民众基础,则其被提名或被选为各级民意代表,乃是民主政治之当然现象。”另一位李登辉的要员则说:“黑道也是选民,为什么不能有民意代表?”“黑道都是爱国的,没有黑道就没有中华民国。”
马英九不会持有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黑道就是犯罪,如果明知这些人是黑帮分子,并且仍然在从事一系列犯罪活动,却不能惩治他们,甚至让他们以非法手段进入各级民意机构,那不仅是对法治的践踏,而且是对人民的犯罪。
刚刚当上“法务部长”时,他看到台湾刑事警察局呈报上来的一份资料,台湾各县市 1994 年新当选的议员中,有帮派、管训记录及刑事前科者共 300人,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台湾 21 个县市议会中,这次当选的大部分议会正、副议长有种种不同的犯罪记录和前科,甚至有犯有杀人罪的前罪犯。这份资料令马英九触目惊心,他当即决定开展以贿选为目标的扫黑行动。
他决定采取这项行动的时候,“法务部”的一些公职人员以不同的方式劝他不要太冒尖,这件事肯定吃力不讨好。这类案件因为背景极为复杂,又是有组织犯罪,查起来非常之难,取证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将涉案者逼急了,万一不能过关,他们也往往是出钱拉上一两个替罪羊了事。结果很可能是打虎不成,自己反被咬上一口。马英九要办这件事,首先便有可能得罪这些情治部门。此外,所有的黑道势力,都有特殊的背景,他们甚至在高层都说得上话,一旦把他们逼急了,自己的乌纱帽便有可能不保。正因为如此,历任“法务部长”都只是当太平官,对于诸多涉及黑道的各类案件,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马英九偏偏不信邪,迅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扫黑行动。他的扫黑行动,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肃贪,这是针对官员的;二是查贿,同样针对的是官员;三是扫黑和反毒,这是为了还台湾一个纯净的天空,挽救更多的青少年。更为关键一点,他要做出一种姿态,对黑道势力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从而打开扫黑的局面。
他这边行动一开始,将他的家人吓坏了。家人朋友纷纷劝他,这事别那么张扬,那些黑道人物是不好惹的。黑道也放出风声,叫他别赶尽杀绝,否则先考虑一下自己的归宿。面对重重压力的时候,是他的父亲站出来支持了他。他的父亲对媒体公开说:“文天祥和郑成功只活了 39 岁,英九已经比他们多活了 5年了。诸葛亮死时 54 岁,英九也只差 10 岁。”
任职三年间,马英九雷厉风行,肃贪、查贿、扫黑、反毒,共起诉 7500 多人,其中有将近 400人具有“民意代表”身份。因查贿得罪了太多权贵,三年后,他被调任位高权虚的“政务委员”。
1996年,李登辉终于如愿以偿,当选为第一任“民选总统”,此时,他第一个要对付的人,不再是那些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而是那些令他极为不放心的中生代。连战、宋楚瑜、马英九这些崭露头角的人物一个个上了他的黑名单,成为他要对付的第一批。
首先是连战,他从政,深得其父真传。据说,他的父亲连震东曾向他面授机宜,告诉他,当官就像骑自行车,要不断地点头,又不断地用力蹬。所以,连战当官,禀承的恰恰是这两个要点。但是,并不等于说他就因此只是言听计从,他当过“外交部长”,又当过一任“台湾省主席”,现在让他当“行政院长”,却又不让他组阁,他自然不乐意,对于李登辉交给他的那一长串名单,他并没有照单全收。例如和李登辉关系极为密切的原“台北市长”黄大洲,竞选连任时输给了陈水扁,便有意要去“行政院”弄一个“部长”当当。李登辉也默许这件事,连战却说:“黄大洲和我是亲戚,现在用他不大好。”挡了驾。同时,他又在“行政院”内安插了几个自己的人。对此,李登辉心中,已经对他产生了不满。
再就是宋楚瑜,李登辉替他安排了一个好职位,让他去当“国防部长”,可是,宋楚瑜志不在此,他知道,一旦涉足军队,想出来不那么容易,而以后自己想在政界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又会有军人不能干政的麻烦。他已经看中了“台湾省主席”这个位置。这件事,让李登辉对宋楚瑜的忠诚起了疑心。宋楚瑜虽然善于嘴巴冲锋陷阵,同时,也是个实干家,而且能力在所有中生代中,绝对属于第一。他当上“台湾省主席”之后,便一头扎进了基层,全省 309个乡镇,他一个不漏地走了一遍,有些乡镇,他甚至去过好几遍。一年多时间,他竟然干了这样一件事,马不停蹄地在乡下奔走,差不多每天就是一个乡镇。他一再宣称,“省主席”的办公室是在台湾省的每个角落。为了这次大巡回,他订了一辆 9人座位的福特旅行车,车上备有书报袋、传真机和电话,他在车内就可以随时与台湾当局、省府及地方人士联络。因为宋楚瑜在车上办公,全省范围内,任何一地出现紧急情况,他总是能够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一时间,到处可以见到宋楚瑜的身影,媒体每天都是他的消息,出镜率远远超过了当“总统”的李登辉。
宋楚瑜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直逼“总统”的李登辉。1994年 12 月首届“台湾省长”选举,他以 473万票当选。这个得票数,令李登辉大吃一惊,他突然想到,如果宋楚瑜竞选“总统”并且同样得到这么多票,那么,他的好日子便到头了。此时,他才真正意识到宋楚瑜想去当“台湾省主席”的真实意图所在。他被这件事吓了一大跳,开始考虑怎样制裁宋楚瑜了。
对付宋楚瑜,并不是太容易,毕竟,宋楚瑜是通过民选的“省长”,任期还没有到,不能轻易调任。结果,他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冻省”。台湾政权管辖仅仅一个省,还需要设立省一级政权吗?这明明就是机构重迭,对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早几年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不曾提上议事日程,现在,他要扳倒宋楚瑜,这是最好的借口。
还是像从前一样,李登辉暗中指示手下人,先让媒体大造一番舆论,然后他又假惺惺地拿到“立法院”讨论。结果自然是很快通过了。于是,他立即宣布停止“省政府”以及“议会”等相应机构的运作。宋楚瑜这个当初捧李登辉上台的“英雄”,就这么轻而易举被干掉了。
对付马英九就更容易了。马英九扫黑,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各种压力随即而来。对于马英九扫黑,李登辉是最恼火的人之一,他让马英九去当“法务部长”,原本是想让他去当“不管部长”的,没料到他生出如此之多的事来,那些有实力的黑道人士,人人自危,自然要向李登辉施加压力。李登辉是台湾黑金政治的总头子,他下面,徒子徒孙不知有多少,这些人利益一旦受到威胁,自然会找李登辉。何况,他早已不喜欢马英九了,现在见马英九成了整个“行政院”最受民众欢迎的一个官员,成了一个政治明星,他深感不安。 1995 年底,为了打击马英九,李登辉开始行动。李登辉要除掉某个人,最惯常的做法,就是釜底抽薪,让你当光杆司令,没有任何实权。李登辉越过马英九召集“高层治安会议”,这个会议开完之后,马英九才知道消息。在这次会议上,李登辉开始重用他自己的亲信廖正豪进入“法务部”分掌权利。
李登辉希望的结果是马英九像郝柏村一样,自动提出辞职。可马英九性子好,他明知道李登辉已经对自己极度不满,将自己的权夺走了,但既不吵,也不辞职,只要有机会就施展自己的权力和本事,让李登辉一时间也拿他无可奈何。李登辉没办法了,便一边抱怨他是窝囊废,一边考虑怎样搬走他。
时机终于让李登辉等来了。1996年,治安形势开始迅速恶化。新年钟声刚刚敲响两小时,一声枪响,屏东县“议员”林明顺差点命丧黄泉。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又发生了几起大案,民进党籍的“立法委员”萧瑞征在自家大楼遭人开枪打死,国民党籍“立法委员”陈涌源在竞选连任时被人开枪打成重伤,高雄“地检署检察官”张金涂遭枪击成重伤。这些大案,无一不与黑道有关,例如萧瑞征曾是“十信案”的风云人物,他将多位大员拉下马,自然有人会仇恨他。而张金涂则是马英九扫黑行动的锋头人物。
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