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英九传-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5年 8月 24 日,马英九参加台湾中天电视台“康熙来了”电视录影,并和现场小朋友、FIR 飞儿乐团共同合唱活动主题歌曲——“把爱传出来”。马英九还自己弹吉他,边弹边唱。这天,马英九一改平常严肃拘谨的媒体形象,特别穿着浅蓝色 T恤、球鞋和牛仔裤参加电视录影。在主持人小 S的麻辣逼问下,马英九不经意地透露自己的恋爱史。他说,为了怕老婆吃醋,早已把过去前女友照片和情书给“不小心”搞丢了。
  不过,小 S见到心目中的偶像马英九有些“失控”,抱着马英九照相,而且频频换姿势照个不停,让马英九很尴尬,不过马英九也幽默的说道“没关系,我已经报备(向太太)过了。”
  当主持人问及过去爱情史,马英九笑着透露,在认识现任老婆之前,自己曾有过 3次恋爱经验,但仅止于单纯地约女生看电影和吃饭,并不会主动牵女孩子的手。马英九还说,他的第一次初吻是在大学时候,且是那种深深“舌吻”。
  谈到和夫人的相处之道,马英九自嘲说,夫妻争执是在所难免,但不论谁对谁错,不久之后自己总是会第一个投降,向老婆陪不是,不会让争执持续下去。
  马英九不仅远离美女,不去烟花场所,而且对有伤风化的行为绝不宽恕。马英九严惩日本嫖客的态度一直为人所称道。那是 2002 年 01 月 11 日,岛内坊间浮出一本名为《极乐台湾》的日本色情“娱乐”指南。这本“指南”详细介绍台湾风月场所,更将台湾形容为日本商界政要寻花问柳“性地”。该书由日文书写,内有台北、高雄两市约三十多家色情场所,包括酒廊、卡拉 OK 、按摩院、红茶室等的导览。书中不但详尽介绍台湾哪里可以买春作乐,并且包含了大量的女性露点、猥亵图片。该书中,酒店的位置写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教人怎么搭捷运(地铁)去“快活”。
  该“指南”的作者以实地采访形式,向日本男性读者介绍每家“春店”的地址、营业时间,坐费、出场费、过夜费等各种收费,还“评审”服务小姐的姿色、年龄,以及会不会说日文等。书中甚至详尽介绍各店“特有”的色情“花招”。书中评价“最高”的台北市某高档酒店,为迎合东洋“寻芳客”的口味,提供“抽皮鞭、滴蜡烛”的性虐表演,并推出“人体 Spa”节目。
  马英九拿着这本俨然是买春手册的书,大为震怒,痛骂“道德沦丧”,要求台北警方立即全面清查。台北市“议员”王世坚曾按照该书地图索骥,结果真的拍到“买屋春色”。另有报道称,台当局“外交部”官员透露,日本人赴台确实喜好夜生活,而“老一辈”的日本议员到台湾时,更需要安排“寻花问柳”。日本议员多由台湾识途“立委”陪同,到风月场所狂欢。日本议员私下寻欢、叫女人,当局“外交部”都不会干扰,如果日本议员被抓到再说。台当局“外交部”女发言人却否认当局招待日本议员去风月场所的报道,并说:“这样歧视我们女性的,马上轰出去、赶出去、踢出去!”
  日文书《极乐台湾》掀起轩然大波,台北市的色情行业再次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1 月 12 日,马英九发表严正声明指出,台北市欢迎日本游客到台北观光消费,但是不欢迎日本“买春观光客”到台北来。马英九指示警察局成立专案小组加强巡查,如果有日本“买春观光客”到台北,警方将“来一个抓一个,来两个抓一双”。
  马英九多次重申要查禁《极乐台湾》一书,并要把相关人员绳之以法。他要求台湾的旅游业者不要安排日本游客来台北进行“买春”活动。如果发现旅游业者作这种安排,一切从严、依法处置。马英九甚至建议,在查获色情交易的外籍嫖客时,在护照加注“嫖客”、“淫虫”等字样。马英九说,台湾要去除在日本人眼中是“乐园”的不好印象。建议当局就此立法,在有违法色情交易的外籍人士护照上加注相关字样。并列为不受欢迎人士。在未立法前,台北市警方查获有人卖淫时,要带回所有人士到警局做相关笔录或其它查证,外籍人士也不例外。此言一出,来台湾买春的日本嫖客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
  哈佛五年读完博士后有台湾媒体称,当年能够获得中山奖学金的留学生,全都是“政治留学生”。此语暗示,当年的马英九,实际上不仅仅只是一名留美学生,同时,他还是国民党的“学生间谍”。表面上是在留学,暗中是在为国民党当间谍。这种间谍并非人们所理解的那种政治或者军事间谍,而是学生间谍,其任务,主要是将留美台湾学生中的各种动态以及思想状况,及时报告给台湾,以便台湾对他们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
  对于此说,马英九本人并没有公开正式地否认,而实际上,整个留美期间,马英九也确实为国民党做了大量的事。马英九为国民党做事的主要舞台,就是《波士顿通讯》。《波士顿通讯》是由国民党在暗中支持,由台湾留美学生主办的一本油印刊物。
  这是一本很薄的月刊,每期只有大约三十个页码,但也不固定,偶尔会多出几页。它是一本油印刊物,由主办者用蜡纸钢板刻出,再拿去制成印刷品,所以,这样一本杂志,自然很难图文并茂,也无法和今天那些印刷精美的杂志相比。但就是这样一本杂志,在当年台湾留美学生中,甚至在台湾政府心目中,却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由于蜡纸印刷的局限,也因为台湾在美的留学生人数所致,这本杂志的印数极其有限,每期大约只有 2000 份上下,发行对象主要是北美地区的台湾留学生,同时,也有极少量发到欧洲、澳洲、亚洲的日本、东南亚等地。当然,每一期,都会发回台湾,直接送到台湾某些要人的手中。
  据说,对于这份杂志,蒋经国异常重视,他是每期必看。有媒体报道称,《波士顿通讯》实际是国民党留美学生党部的机关刊物,一直受国民党的资助和暗中扶持。国民党留美学生党部机关刊物的说法比较可信,一直注意抓青年工作的蒋经国,自然不会放弃对这些青年的控制,所以,会以某种秘密的方式在美国建立党部,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否由国民党中央暗中资助,一是没有明确的记载,二是当时那样一份油印刊物,似乎也很难看出“资助”的痕迹。或许,由那些留美的国民党党员交党费支撑,并且以适当的发行费用作为补充,也不是不可能。
  此外,《波士顿通讯》是一本立场鲜明的反“台独”刊物。
  “台独”势力因为在台湾无法立足,主要力量便跑到了美国,在美国建立“台独”基地。在美国,台湾无法正面和“台独”势力斗争,便借助了美国的新闻自由,通过一些合法方式进行斗争,《波士顿通讯》便是他们的斗争工具之一。
  直到今天,马英九都是一个坚定的反“台独”者,一来与他父亲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与他在美国编《波士顿通讯》时对“台独”的研究以及中华传统的了解,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所存的资料中,没有任何资料说明马英九和《波士顿通讯》是怎样接上关系的。但从某些当时同学的回忆资料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据他的一个同学说,“马(英九)是国民党培植出来的留学生,当时在哈佛除念书外,还经常参加‘爱国活动’,他太太通常只提供后勤支持,但有时也走上第一线去。有一次还代表马英九偕同美国友人到国会山庄拜会议员。马太太对马英九的协助,还不止于生活而已”。
  马英九参与《波士顿通讯》的工作始于 1976 年,当时,他刚刚获得纽约大学硕士学位然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文凭。一般来说,在美国攻读文凭,时间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你可以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也可以用更长时间。通常情况下,人们大都希望越早完成学业越好,这样便可以早点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最直接的想法,至少可以早几年赚钱。这个时间拉长了,对于个人的资格或者资历,并没有任何益处。可是,马英九的博士学位,竟然花了 5年时间才拿到。尤其特别的是,这期间,差不多就是由他的妻子工作挣钱来维持他的学业。
  为什么用这么长的时间才完成了学业?马英九自己曾有过一番解释,他说,是因为编《波士顿通讯》占用了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否则,他是可以提前几年拿到文凭的。
  从目前所知的表面现象来看,编《波士顿通讯》只不过是他的一项兼职,甚至是完全义务性的。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由妻子养活的心理压力,白白浪费三年左右的时间去干一件并不一定能产生什么效益的义务工作?这确实令人怀疑他并非在尽义务,而是在完成任务。
  在哈佛的 5年时间,前 3年,马英九只是担任《波士顿通讯》的主笔,后 2年则担任主编。在他担任主笔的 3年时间里,这份杂志的编撰阵容,还非常强大,有好几名编辑,也有一批撰稿人队伍。当然,所有的撰稿人中,马英九的文辞最为犀利,表现是最为突出的一个。他所关注的焦点,也非常广泛,立论都非常高,观点独特新颖,颇有见地,因此广受一些留学生们的好评。
  也正是这一时期,台湾内部,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而且关乎未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似乎也影响了《波士顿通讯》的撰稿人队伍。待马英九担任主编的时候,这个队伍便分化了,自然因为一批人毕业离开了,也有一批人或许受到岛内政治气候的影响,而被取消了在此撰文的资格。
  这两年,马英九确实是异常辛苦的,他既是主编,又是主笔,同时还是编辑。他一个人同时用好几个不同的笔名在上面撰写文章,所有的文章,也都由他一手刻写。马英九撰写的文章,都是很强的论述性文章,通常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