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温馨感人小故事_合集-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生命中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爱该是轰轰烈烈的,海枯石烂的永恒,他们极度地渴求爱,抓住爱,误以为爱是占有,爱是自私,爱是非你不可的偏见。



 



当我上小学时,渐渐地开始学习独立。母亲喜欢抱着我坐她膝上,而我常常挣扎着逃开。母亲有些生气地说:儿子长大了,就不要妈妈了。我厥着嘴,觉得自己成大了。



 



母亲后来有了“对付”我的办法,她说,我是从乞丐手中捡来的。她说这话时一板一眼,我一下愣住了,她见我害怕,又咧着嘴笑,好似一个轻松的玩笑。



 



那时的我的确很害怕,说不清是恐惧,还是悲伤,只是一下子觉得我的世界好像裂变出另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一无所有。我一遍一遍地求证母亲是否在开玩笑,可是,她依旧骄傲着以胜利者的姿态,笑着补充各种细节。



 



我开始想:我是捡来的。我甚至开始想像,我的乞丐父母在哪?我要如何找到他们。另一方面,我十分难过,我觉得一只看不见的手一下掐紧了我和父母的关系,那关系是一根线,细在空气中,我必须小心翼翼地拉拢我们的距离。



 



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其实是母亲的一个玩笑。多年后,当我回忆起这个玩笑,依旧有些愤怒,母亲不会想到那几个日日夜夜,我是怎样在极度不安与难过中捱过。我知道母亲为何如此,她想证明她的儿子是如何依赖她,离不开她,她不想让他的儿子独立,她想拥有她的儿子,或许母亲自己都不知道这点。



 



这不能完全怪她。中国有太多的父母觉得孩子是他们的占有品,当孩子们渐渐羽翼丰满,想要展翅高飞时,想要“囚禁”他们,抓紧他们的就是他们的父母。他们想要和孩子成为连体婴儿,尽管他们没人会承认。



 



人们觉得孩子离不开父母,其实很多时候,恰恰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长大以后,每每远行(其实也远不到哪),母亲总很舍不得,她总叫我多留几天,好在家给我补补,她总是打电话来,反复叨念,想和我多说说话。我知道这是爱,但同时也是失去东西的落没。



 



母亲不会承认有时候她的爱是占有,她觉得爱就该如此:舍身付出,赴汤蹈火。如果爱应该分离,应该独立,应该自由,她会觉得爱是不可思议的魔鬼。这些,我都理解,人要破除我执,谈何容易,放下即是得到,可是又有几人能够潇潇洒洒地放手?



 



所以,当我看到宋丹丹写给儿子巴图的信时,我十分感动和钦佩。



 



她写到:“没有孩子天天愿意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孩子当然愿意跟年轻人在一起,所以我说,巴图,你如果不是真的想我,千万不要给我打电话,你妈自己玩得挺好,呵呵。你好好自己玩,如果你真的想我了,你可以给我打电话。”我相信等他有一天会明白,他妈妈有多爱他。我希望给我的孩子最大的空间。我生了他,他就是自由的,不束缚他。



 



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完成很好的分离,那么双方都将呈现病态。



 



心理学家派克举过一个例子:一位女孩十分害怕蜘蛛,她交往过许多男友,并且无一例外不能长久。心理医生观察了解后发现这个女孩有个掌控欲极强的母亲,只有脱离了母亲,治疗才可能进行。于是医生要求女孩搬离父家。 但马上就遇到了阻碍,一方面女孩还没有勇气,而更重要的是她的母亲百般阻挠,母亲完全离不开女儿。随着治疗的进行,女孩慢慢学会独立,她开始忍受不了母亲的操控,一次治疗后女孩报怨:她(母亲)真像只蜘蛛。那一刻,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为何极端恐惧蜘蛛了。故事还没结束,最后,她还意识到在母亲的影响下,自己也变成一只蜘蛛,总是无意识地想要占有操控男友……尽管她找到了自己的病因,但她还是需要漫长的治疗才能很好地康复。



 



就像每个父母都是自由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是自由的。父母应该与孩子分离,而且注定要分离。龙应台在《目送》中说,父母儿女就是一场背影渐行渐远的修行,“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必须承认,尽管承认这样是痛苦的:人生注定孤独,爱注定要承受这份孤独与不舍。但是,不要害怕,不要难过,正应如此,我们才要珍视当下,不问过去,不想未来,安静自由地过好各自的生活。


c o m



阳光下,美好依旧



文u盘



 



晨时,在餐厅读完左岸上的一篇文章《同桌的你 玉兰花开》,文章的名字很优雅,想象力稍微挥动下翅膀,意境就随之而起,很久未提笔写文章的自己就有了写点东西的想法。我坐在餐厅三楼靠窗的位置,外面是上海夏日的景象——大大的太阳挂高高,似乎每一个角落都会有它的影子;看远,是优美的西式建筑;看下,是一湾湖水,青青草儿相伴左右;那条平坦的大道有两旁银杏树投射下来的灿烂倩影。



 



昨晚行走在路上,沉重的脚步拖慢了速度,但这不影响头脑的运转,我想:事情再多,都需要一件件的去完成,不管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款款而行,慢慢地走,人生的路上应是知性而优雅的。心理修炼一直是个必修的课程,让心不急不躁,始终平和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是我一直不懈的追求。也因为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有时很难让人平静下来,思来想去,不能释怀,所以“功力”还待增强。



 



 



 



读书,历事,见人,行路。



 



大一下的时候慕名去选了那位老师的课,课堂上自己实在不懂老师究竟在讲什么,为什么课程的名字(“普通话”)与每节课的设置(天南海北,时事政治)总是衔接不上,多少次和同学在私下窃窃议论,还是有很多的不明白,所幸坚持听了下来。最痛苦的是写作业,每次都抓不住主题,每次都偏离,每次作业讲解之后我都是很惭愧——所有的问题都出现在了自己的作业里面。最后的论文写了七个多小时,只得了78分。第二次选的是一门优美的课,奇形怪状的甲骨文,圆角体长的小篆体,方方正正的楷体,行云流水的行书,描红,临写,一次次的创作,一次次为章法布局而困扰,一次次为不会欣赏而不知所措。老师说,这本是一门令人开心的课,焚香,面带微笑,眯着眼看,细细品,喝茶。听了课,看了书,写了字,找了老师。不安与忐忑,欣喜与幸福。阳光的周三第一节课后,发短信给好友:如果一个人可以给你力量,你每次看到他时是幸福的,不见他时也是幸福的,无形中引导于你向前向上,那么这个人就是值得你爱的。而这正是这门课带给我的感悟之一。期末考试依然是一篇论文,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去了解去总结去写去改然后定稿,这一次花的时间是第一次的多倍。交了论文,走出办公室,等待着成绩。这一次,91分,高于90,我得到了。



 



还记得第一节马哲课上老师的明规禁令,坐在第一排的自己谨小慎微,怕某一个小小的动作被当做教学插曲。自那以后,为老师渊博的学识所佩服,与他的交谈收益颇多,虽然那深奥的哲学道理只能是似懂非懂。两门老师的课,和同学一次开心的合作,自己一次认真的写作,多次的商量与协调,最后绅士的风度;那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第一次的简答,第二次的定稿,最后的提高。都是那么的无私与亲切,给予明了的指导与鼓励。如果说第一位老师是无形的传授,那么第二位就是那种睿智的直接。因为有老师在哲学课上的渊博传授,激发了我对独特思考的好奇,踏进了华政校园,结识来自各个地方的同学,见到了低调可爱加菲猫脸庞的大胖组长,感受到老师的激情飞扬又或是可爱渊博,几天的相处,其乐融融。



 



 



 



匆匆的考试一直在继续,排队等待。



 



专四备考期中,才知道单词有多少还没背,亲爱的同学有多厉害;采购课的报考费令人咋舌,但无可改变;压缩的期末考试周,繁重的复习内容;一次不谨慎导致了那个铭记一生的结果;六级考前的放弃,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朱子的课上从第一节睡到最后一节,回想起来,那抬着头盯着ppt的眼睛紧闭而耳边是朱子先生充斥着无比大的信息量的低沉话语又或是低头沉思状早已经神漂千里之外甚是有趣。



 



无比美妙的实践月,事实证明是大大的太阳,黝黑与焦急。那些心中不曾忘记的你们只能待在书架,时间似乎永远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凌起夜睡,等公交挤地铁,生活在继续。wa;susan;your life is busy。 but this is the life; right(mr。zahid)?



 



有时候你明白一些道理,但是真正面对的时候,难以适应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比如人际。真诚对待认识的人,纯净不掺一点杂质,分享与付出。人心与人心之间隔着空气,脚尖与脚尖之间隔着距离。当你迈出一步缩短距离,手捧热水温暖空气,并不能决定另外一个可以与你有相同的心愿。那人小心翼翼地包裹自己,控制好距离,计算着一言一语,或者不予理睬,又或者脚步前行内心后退。感情节制,是的。当忽然发现圆周上的点都是这样,一时实在难以接受,选择不语,选择思考,把焦点放回自己身上,忙起来。自己都不能令自己好一点又为什么去要求别人去干涉别人的生活方式?他强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