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就正式的走到了一起。
结婚后,他还是一样,对她好,对她的一切无理取闹、胡搅蛮缠都笑笑过去了。日子过得倒是还可以。可是在她心里总感觉缺少什么,他从来没有对她说过甜言蜜语,也没有海誓山盟,甚至连“我爱你”这三个字都没有说过,时间久了,她觉得自己快被逼疯了,她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与之前自己的设想差距太远了。
于是,她开始故意找茬,她不想让他对自己那么好了,她想要改变,无论什么样的改变都可以,只要不再那么平淡下去。
刚开始,他以为她心情不好,还是会容忍;可是后来他也感觉到了什么,于是一次在她发完脾气之后,他拉过她的手握在手心,只说了一句:你放心,无论怎样,我都不会离开你的,我会永远对你好的。瞬间,她感觉自己内心的某一处轰然倒塌,泪如雨下,不能自己。
后来,两个人过起了正常的日子,虽然也有小的磕磕绊绊,但是因为两个人心里的东西是相通的,所以一直也是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最好的爱情
故事到这里,可以暂停一下,这样的故事一定不止一次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什么是爱?这一直都是一个让人乐此不疲的话题,都说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在我看来,其实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讲也分好多种,谁说酸甜苦辣咸里就没有幸福呢?关于她与他的故事,还没有完结,谁都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遇到什么问题,又会如何排解,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此刻的他们是幸福的。那幸福的爱情,其实真的无需用夸张的感受去求证。
下面的这篇文章正是对这个故事最好的诠释。
最好的爱情,无需夸张感受去求证
(文林东林)
单恋了别人老婆一辈子的屠格涅夫,晚年说:“如果什么地方有个女人关心我回家吃饭,我情愿放弃我所有的天才及我所有的书籍。”
这话让人听起来心酸,可悲可叹的是,他直到晚年才悟出来。
跟屠格涅夫一样的,还有很多人,有男也有女,张爱玲就是一个。张爱玲一辈子写了那么多书,那么多爱恨离散,是因为她就是那样的经历经验,她写的其实都是自己。
她笔下所有的字,都是血滴子,都是红豆熬成的思念的伤口,江山不幸诗家幸,情路不通文路通,她们是把人生爱恨百炼成钢,才结成让我们鉴照自明的文字。但如果能选择,我宁愿她不写出那些作品,也要让她们像芸芸人潮中的一介凡妇一样,浣纱洗衣,生儿养女,十指纤纤阳春水,做一个小女人,尝一尝寻常巷陌里相爱的滋味。
伟大是遥远的,是不贴身的,不可与之相亲,没有阳光划过皮肤的温暖和质地,也没有灶台前烟熏火燎的饭香和植物味。一个人跟一个人在一起,本来就是虚拟关系,所以才需要细节去支撑,需要家常去濡沫,如果虚拟之上再铺层阳春白雪,那只会是两只小白兔过家家。
贱的是,我喜欢的姑娘大多都是文艺女。譬如其中一位,我曾总结了她的特征:矛盾综合体,安妮宝贝控,古典控,旗袍控,旅行控,微信相册控,刷牙刷两遍,抑郁症患者,严重起床气,严重神经衰弱,肚皮舞初级狂热症,基本不做饭。这一位让我爱到不行的文艺女,生活中接触起来让我简直要抓狂,你往东,她去西;你吃稠,她喝稀;你吃醋,她不在乎,几乎事事你都不能如她的心、称她的意。
后来,我终于打掉牙齿和血吞,分就分吧。文艺有啥了不起,一样要吃喝拉撒。打那,我就暗暗发誓,再也不去找文艺女,伤不起呀!
我最向往的恋爱,不是乱世硝烟中的离散鸳鸯,也不是蓦然回首、惊鸿一瞥的电光石火,我不做张生,你也休要当莺莺;我不是董永,你也别七仙女下凡。如果可能,我宁愿做个三线小城的小户主,娶妻不用青梅竹马,只求投情合意,忙时同耕,闲来同游,即使粗茶淡饭也能炊烟不断,即使两相久坐不交一言,也能有心静观人世绵延。
这样的女人、这样的恋爱虽不文艺,然而真实安心,不会被虐。
曾经有个姑娘问我,要看什么书、电影才会对感情有所帮助?
我告诉她说:“如果想踏踏实实找个男人爱一场,过日子,就什么书都不要读,什么电影都不要看。”这话虽然不免极端,但今天我一样坚持当初的看法,谈恋爱、找男人,跟书和电影没关系,它们只会把你往真爱的反方向上拽,你按图索骥,到头来爱上的只是爱情。
以前的女孩子,读了三毛读琼瑶,枕头一天到晚都是湿的,现在的女孩子不大读这类纯爱的文艺腔了,这是对的。恋爱何必非要文艺?爱情的交给爱情,文艺的交给文艺,井水犯不着跟河水搅在一起。一对男女有一个文艺范儿,那恋爱就会缺少很多烟火气,如果双方都是文艺范儿,那恋爱就像三毛遇到了琼瑶,永远地凄凄惨惨戚戚下去。
谈恋爱不是为了文艺,不是为了浪漫,也不是为了伟大,更不是为了传千古,所以不要去学《乱世佳人》,也不要去学三毛和荷西,没有必要拔高自己,也没有必要弄得惊天动地,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证明,需要证明的感情都是有瑕疵的,是爱得还不够纯粹。
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有一封王小波给李银河写的信,里面有一句话:“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王小波去世后,这封信传唱天下。
没有白头的爱情,才是最被大家顶礼膜拜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李隆基和杨玉环、沈复和陈芸、林觉民和陈意映、三毛和荷西……都是轰轰烈烈传千古。然而生死相隔的爱情是给大家看的,白头到老的爱情是过给自己的,我宁愿他们闾巷人家、生儿养女,也不要成全伟大。
文艺范儿的男女,对恋爱曾有一个比喻,说谈恋爱就像吃辣椒,不吃的时候它总是奇香无比,但真正吃的时候却辣得你痛不欲生,后悔莫及,发誓永不再吃,然而辣劲刚过,你又对它朝思暮想。越辣越香,越香越辣,你永远在思念与后悔之间游离,这就是恋爱的逻辑。
这看似说得一番寒彻骨,其实却是抽刀断水、举杯消愁,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本来就糊涂。无论男女,要爱上对方,不要爱上爱情,弄混了主体只会迷惑自己。恋爱的时候,就应该回到简单的两个人,是鬼别装人,是货别装纯。如佛所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你只需要依此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最好的爱情不用文艺,而是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心底的悲欢冷暖,你知,他知,外人不需知,天地也不需知。真爱如禅,不可说,不需说,言语爱断,一说就错,更无需夸张感受去求证。
m
白族姑娘的爱情
t@xt‘小说天〃堂
文一心@gitanjaly
大理有一个叫洱源的城市,我没有去过,只是听白族姑娘说起过。一个有山有水,还有免费的温泉的地方,村民们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穿的是白族没有经过修饰的民族服装,吃的是自己亲手种植的食物,早晨还能听到鸡叫的声音。一度非常想和她一起去看看。封闭、信息堵塞的城市让这里的人保持了朴实的性格,却也让这里的人仍旧会为了生男生女争吵,仍旧会为了孩子是男生是女生要不要去读书而苦恼,她来自这个地方。
洱源某个小村庄,有一户人家,父亲是朴朴实实的农民,读了一点书;母亲是地道的农村妇女,或许识字或许不识字;家中有三娃娃。朴实的村民似乎还没有被新的观点影响,还是会邻里哪家只生了女娃娃流言蜚语。父亲叹气,母亲抹泪,两个人一合计,狠了狠心把三个女娃娃都送去了读书。
时间或许不会改变历史,却可以用一些现象让周围的人改变思想。当三个女娃娃相续走出了小村庄,村里人开始羡慕起这对夫妇。村里人有没有学着他们让自己的女娃娃也读书,这一点我无从考据。站在此岸看彼岸的月亮总是又大又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白族姑娘上的是卫校,刚毕业就当了护士,花一般的年龄总是会让人闻到蜜的清香。自然,刚刚毕业的她性格也有些棱角,不会圆滑。正宗吃货在一次喝酒之后又住进了医院,不喜欢打针的他遇到做事不会圆滑的她,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我想象过他们从相识到相知的无数个版本,可最终都没有写出来。虽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我还是很想本份的、原生态的来写。
正宗吃货是生意人,生意人有时总会用钱来衡量一些事情,譬如爱情。当所有的糖衣炮弹对白族姑娘都没有产生反应时,正宗吃货似乎明白了钱有时候在某些地方是无法发挥它的作用。当正宗吃货做生意失败成了屌丝,失落的他跑来找白族姑娘寻求安慰,长时间消失在白族姑娘生活中的他再一次的出现在她的生活里,让她意识到在不经意之间他对她已经不是一般的追求者那么简单。
白族姑娘对我说其实在正宗吃货追求她的那段日子,她已经动了心,只是不想被周围的人议论她跟他是为了他的钱,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