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o。
放手如拔牙?爱如牙齿?爱如拔牙?
有些东西,存在的很卑微和不彰显,却又重要的无以复加,如牙齿、如爱。牙口不好,吃嘛嘛不香,这个人生起码无聊的紧。缺了咀嚼的快感和加工,味道不好不说,似乎也不易消化。不好好养护,自然早晚让你吃痛。也有相信牙齿万能的,恨不得展示自己能啃砖,于是早晚满嘴漏风;过于养护的,冷热酸甜不沾,定期美容的,也或许过头了,一颗沙子就崩掉了。
小孩子掉牙,重来不担心,因为还会长出来。类似你曾经青春的爱恋,你永远会觉得未来的更好,甚至松动了,还没事晃晃它,让它早点掉。除了第一颗牙,大惊小怪,留几张羞涩的抿嘴照片之外,其他的牙早就忘的干干净净。掉的时候,没事舔舔,后边长出的时候也舔舔。前边的和后边的关系不大,偶尔形状大小,似乎也没什么关系。
成年了,这个牙齿最好别惹事,见惹事都是痛苦事情。以为自己成熟了,习惯了,但真碰个要拔牙的事情,那痛不欲生的样子,比小孩子还不如。有人拔牙干脆,长痛不如短痛,拔了透风还凉快。有人充分享受牙疼的痛苦,那是要自己充分享受给别人充分展示,见了钳子那是惊恐万状,打了麻药,也要痛苦的哼哼哈哈一下下,应景表现。拔掉了的牙,要收藏几天,随处展示和暗处审视,回想回想痛楚,却一定忘记了牙齿曾经的模样和效用。
倒也有另类的,一个狗啃屎,门牙崩掉,飞来横祸。或是纯粹为了美观,敲掉满口牙齿,做个烤瓷的,洁白如玉,光亮如新。且不论是拔的,还是磕的,还是为了看着美换的。光鲜是够了,功能也算完善了,可惜的是咀嚼无力,影响口腹之欲。
该拔的牙是要拔掉,要不真的很痛,只是为什么总忘了是如何到了必须拔的地步;爱该走的时候一定会走,很痛,有很突然的也有自愿的。你可能会忘了为什么爱会走,如你忘了对牙的养护,忘了怎么使唤牙齿,忘了出点缝隙,你不是照顾,而是不停的找什么牙签之类的折腾。
你以为爱是万能的,和以为牙是万能的差不多,真不万能的时候,一定是痛;你过度养护的,早晚也告诉你那个东西是用来用的,用来生活的,还是痛;你没事因为一点点缝隙就不停鼓捣,不去补救还不停折腾的,早晚要告诉你需要拔了他,依旧是痛;至于事发突然,或是为了美观,看似无奈或是坚决,最后的痛似乎耐得住,却早晚让你食之无味。
一个医生朋友说过,牙齿这个东西很神奇,你掉了一边的一颗,可能影响你很多的咀嚼。因为你会换边咀嚼,会累及另外一边加速老化;还告诉我,牙齿还是原装的好,因为咀嚼的感觉是食物味道的一部分;没事叩齿三百下,会当八十碎核桃;牙签比牙齿问题更邪恶;智齿这种成年后的牙齿,没事摘掉算了,要不他老和原配争位置。诸如此类的。
哦?那我呵呵一下?初恋如牙箍,虽然很痛也让你青春期随时惦记,但成年后还是满嘴好牙,好用好看;牙到拔的时候就拔,但记得未来最好养成好习惯,别总拔;该补要补,该养护要养护,该使用使用,不羡慕别人的洁白,得意自己的健康;牙拔掉了,可以舔,毕竟空缺了,毕竟漏风了,可以惦记怀念,但还是要补上新的,聊胜于无。你也会忘了曾经的牙,除非因为牙掉的期间,你改变了咀嚼习惯,从左腮帮子胖,转成右腮帮子胖,倒是平衡了,就是胖。
爱就是爱,牙是牙,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倒是爱,没有无用的爱,也没有万能的爱;爱不是为了外面的谁看着漂亮,爱是让你活着更有滋味的;爱不是没有,就让你活不下去的东西;爱会让你活得更久,虽不起什么决定性的;爱需要养护,但既不是跟缝隙对练,也不是养护过分;除了偶然失去或你刻意放下的,你总是能让爱更长久些;真的有一天,该放下了,还是放下,痛也好珍惜也好,总要放下才好。
你的牙还好?你的爱还在?
清明时节
t…xt小说天堂
文驰云旅
也许是杜牧的一首小诗,让人觉得清明要是不下点小雨,就好比中秋夜晚愁云惨淡遮天蔽月般,着实失去了意味。
又逢值一年清明!
我觉得清明是颇有意义的一个节日,相较于春节喜气盎然万里飘红的热闹,清明却寡淡得让生死之别、阴阳之隔沁心入骨。阳春三月,百草渐长、繁花入眼、梅雨沾衣,是一个令人舒心却欢悦不起来的时日。
对于清明,不知世人可真解其意。这并非逝往者向苟存于世的人索取什么以供他们的阴间生活,而是缅怀先人,感谢血脉传承的一方日子。面对一樽冰冷的坟墓,时光断错,恐怕世人也终难以明白其间的蕴意了。
每个人,不论生前清贫如洗或是万贯家财,卑微无名或是叱咤风云,死后都归尘归土,流入自然日月轮回。若是有幸,能有贤子孝孙,倒能坐拥个风水宝地,笑看日落星辰;若是无福,一具朽骨任天地蝼蚁侵蚀,日光雨水欺踏,遇见知道故事的人经过徒惹一声喟叹罢了。
在世之时光阴有限,再长不过百年,貌似去后让时间定格,便可沦为永远了。而事实上,去后的光阴却更是短暂。怀念之人在世时,犹可一年一度的清明时探看一次,修整修整墓地,不让杂草盖顶、野树相欺;一旦怀念之人相继故去,不知姓名的子孙来此就多拘于形式了,年月渐久,时事无常,便惨遭遗忘,拜祭绝迹,长年风雨吹打、冷霜侵袭,区区数年,也终沦为寻常一处山川了。
所以,今人所去的也不过寥寥几处墓地,余者早已无迹可寻了。此事无关人情寡淡,无关是非对错,具实以述罢了。
我总觉得今人的坟墓造得过于无情,至少我目之所见的南方确是如此。一方矮冢,刻上家族姓氏辈分,加了立碑日期而已;若是富贵人家,倒是建得占地连城,却显得过于阴冷孤寂。总之立于先行之人的坟墓前让世人看不出期间的故事,也道不出风霜。
我臆想中的坟墓应尤古人那般,占地些许,立方圆冢,竖个一米见长的墓碑,正面书逝者名号或是墓志铭,背面洋洋洒洒地记录逝者的生平事迹。即便是卑微草民,无功于家国社稷,雷雨天晴后填过一个水坑的事迹也可流传于世。立于这样的墓碑前,不是面对一个陌生的异世灵魂,感知更多的是前人曾经鲜明存在过的痕迹,一切也便明朗起来了。
感觉中国人特别地忌讳死,貌似觉得死是一切晦气的源头似的,所以我们总是将坟墓立在荒郊野岭、人踪绝迹之处。远不如美国,社区公墓可能就在住户旁边;也不如欧洲,将仙去的家人埋葬在自家的后花园;更不如国土有限的日本,墓地可能挨临着居所…这让中国人想起,怕是早已濒临夜不成眠,三更恶梦的恐惧了。正因为我们习惯把逝者的墓地安置在离家万千里外,如此便显得墓地常年寥落,风雨自知了,除非一年一度的清明,坟头更不见供果鲜花。
所以,生前应对自己这副躯骨好点,别后一切连你自己都不忍入目了。
乡村出于本貌,建一方墓地倒是常有之事,而如今的城市,活人都容纳不下,墓地更另当别论了。当今的城市都是入天高楼霓虹广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的样子;关于死,人们自然而然的忌讳莫深。历史公共墓地每座城市必定会有的,即便真的没有,弄个没有尸骨的纪念碑亦可。只是这一切啊,全然不是死亡真正该有的样子,与政治沾边的东西,怎生都纯粹不起来了。
我总觉得,更好的审视死,才能更好的诠释生命的感悟和真迹。
今人扫墓总爱在墓地前烧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现代冥品给先人,类目更是无奇不有,而这些怕也只是在世之人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给自己对家族责任的缺失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出口。若真能这样,也不全然是件坏事。
若是敬畏、思念和感激仍在,三杯清酒、三杯淡茶早已足够了,过多花俏的东西总容易让人生厌。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比不上对先人在世之时的孝道。
所以,先人去后若仍有在世之人真心的怀念,实为有福之人,惹人欣羡。
这一切还都是先前土葬的礼遇,如今推行火葬,那是彻底地没了痕迹。逝者亲属从火葬场领回的骨灰虚实尚且不论,若是撒入江湖河海,也就实在荡然无存了;若是留下来,放在管理机构的骨灰寄存处,常年拘禁于不见天日的一个暗格中,那更让人心生悲念。总之,文明越是向前,更显得人类的蛮横无道;这世间,对于存在的生命都不能给予关爱,对于逝者,更是漠然了。
史铁生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虽是好辞妙语,却仅说对了一半,我觉得死也是一件可以急于求成的事,只是要有值衬得上的觉悟。
因为不急于求成的死亡由苍老作陪,没有苍老的死亡好比瓷器式的毁灭。如果这瓷器是寻常的一个碗,破碎后自然而然的被清理干净,绝不留一丁碎片渣子以防伤到他人,若有爱惜这个碗之人,有时怕也会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想起,对夜长叹一声,但也仅归于怀念,他绝不会因为失去一个钟爱的碗而三餐不进;如这瓷器是一个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