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商法-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9900 亿日无,仍居同行业榜首。21世纪的松下电器能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关
键在于已经落伍的电子工业能否后来居上。

    《经目之神——松下幸之助商法》统分结合活而不乱有生机

    不景气的时候,正是培育人才的大好时机。

    分层负责组织的建立

    松下电器经营组织的设置,一直是以分权管理为原则进行的。早在1933年,
松下就采取了“产品分类事业部制”。现在这种组织形式在大企业已经司空见惯
了,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创举,甚至在事业部制发源地的美国,到40年代才出现这
种组织。以后,1935年松下采取分公司制:把股份有限公司分成控股公司和子公
司。随后又经过1944年的“制造所制”、1949年的“工厂制”、1950年的“产品
分类事业部制”、1954年的“事业本部制”的逐步演变,发展到60年代的12个事
业本部、46个事业部、57个营业所组成的产品分类和职能分类事业部制。无论哪
一种,都坚持把分权管理这一原理作为组织计划的基础。

    根据松下的看法,促成他在30年代进行组织结构改革的,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松下希望通过组织再造,以便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当时的员工已达1600
多名,个人企业时期的简单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了,迫切需要用一种新的组织制
度取而代之;第二,根据产品分类建立独立的事业部长分层负责制,有利于发挥
小型公司的优势,以适应不同产品的市场变化,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第三,这
种分层负责体制,不仅可以增加组织的清晰度及控制力(这也是后来吸引杜邦建
立分层负责制的两个优点),而且有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部
长们的责任心;第四,松下深信,分层负责体制将能训练出一批社长人才,当公
司成长之后,就可以从中选拔任用。

    当时的日本企业仍带有浓厚的旧式作坊的色彩,业主喜欢独揽大权,专横独
断。松下此举难能可贵,富有开拓意义。

    (1 )授予部长权力很久以后,松下在回忆当初实行事业部制度的原因时说
:“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工作的种类增加的缘故。在小规模经营时由我一个人来
经营就足以应付,工作一增加,我一个人就不可能样样都能了解。”

    松下举了一个电热器的例子来说明。电热器他从来未摸过,也不知道有关的
原理、技术、制作工序,他决定请人分劳。“既然要请人担当,我就想倒不如将
所有的责任由这个人来负。”这跟一般公司不同,在那些公司,请来的人只负部
分责任。松下却没有这样做。

    松下请来了负责电热器的A 君,告诉他:“我想设立一个电热器部,由你全
权负责,一切都由你来做,非常重大的决策才来跟我商量。”

    松下的事业部,实际上很像是一个独立经营公司,事业部的一切经营活动都
由部长决定,只有资金问题需要告诉松下,由松下最后定夺。事业部有独立的预
算体制,经营状况一目了然。部长拥有的权力,几乎与独立经营的公司经理相差
无几。松下说:“既然选择了他,就要相信他,让他全权负责,独立作业。”

    分层负责体制的正确性,可以从松下生产电热锅这个例子得到证明。松下开
始制造电热锅的时候,东芝的电热锅已在市场上占压倒优势,要是别的厂就会用
其他产品的利润来补偿电热锅的生产而促其发展。可是松下却不同,不仅不送一
程,反而把它从电热器事业部分离出来,成立一个平行的事业部,让它独立经营,
在市场竞争中自我发展。如果电热锅事业部部长不能使其盈利,企业就不能生存
下去,他就没有尽到责任。这就将事业部部长推到了背水作战的绝境——没有退
路。电热锅事业部部长果然不负重托,绞尽脑汁,苦心经营,终于使松下的电热
锅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所以,有个松下公司的人说:“正是为了发掘人们
的智慧,才进行这种强制性的分割,但在不明究竟的人看来,反倒像是不合理的。”

    这件事进一步坚定了松下推行分层负责、全权委托的管理模式的决心,在松
下电器日后发展的进程中,这种模式得以不断强化和完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它本身固有的优点。这些优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既使企业得以顺利
扩大,又解决了一个人管理力不从心的问题;第二,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责任中
心,责权分明,盈亏清楚,便于考核;第三,由于各事业部部长负责全部盈亏,
故非常重视消费者的需要。松下认为这是事业部制成功的关键。

    事业部制度的推行,有效地解决了松下力不从心的问题,强化了公司的竞争
机制。

    (2 )特殊的“利益中心”

    既然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责任中心,采取独立核算的财务政策便是必然的要
求,这样一来,每个事业部就会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中心”,以便负起盈亏的
全部责任。从这点看,它很像一个独立的公司。但松下的事业部又与独立公司不
同,它只管生产,销售则交营业所去完成。这是它的一个特点。

    事业部是制造部门的利益中心,营业所是销售部门的利益中心。这样便产生
了两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制造部门内部生产部件的事业部与生产成品的事业部
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是事业部与营业所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利益
关系,是事业部制度能否成功的关键。

    为此,松下手握两把利剑:一把是以市场价格为依据的内部调拨价格制度:
另一把是随时可出鞘的“拒购权”制度。

    事业部供给营业所的产品调拨价是按市场价格确定的,然后按调拨价的2 %
…8%回扣给营业所,以解决营业所的开支和利润。在2 %…8%这一幅度内,回扣
率的大小,由常务会根据营业所过去的实绩作出决定,全公司一视同仁,统一执
行。同样,部件事业部向各成品事业部提供部件时,也以市场价格为依据确定调
拨价,但由于不需要运费,支付又可靠,所以它的供应价格实际上低于市场价格。
这就构成了这两种事业部都能成为独立公司的条件。

    为了保证调拨价格的合理,松下确立了“拒购权”。所谓“拒购权”,就是
当调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受货单位有权拒绝接受,并有权从松下以外的公司
采购部件。尽管这把利剑很少使用,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断促使部件事业
部努力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松下电器整体水平得以稳步提高。

    (3 )内部资本制

    以市场价格为依据的调拨价格和“拒购权”的确立,是形成利益中心的基础。
但并不等于这就完全具备了公平竞争的条件。为了给事业部创造一个与独立公司
相同的成长环境,就必须预先确定它使用的资本量。

    内部资本额是根据“标准限额”推算确定的。它由固定资本和周转资本构成。
固定资本量的确定很容易,因为它就是设备本身的价值量;确定周转资本额则要
复杂得多。由于各事业部所处市场条件的差异以及产品自然属性的不同,周转快
慢有很大的差别。在核定内部资本时就要考虑各事业部的差别对库存和应收帐款
带来的影响,分别规定其标准周转期,然后根据这种标准推算出各事业部所需的
周转资本量。

    对于这种内部资本,总公司课以10%的年利息。各事业部、营业所在扣除上
述资本利息之后,其利润分配也与独立公司一样:必须从利润中抽出与税金和股
息相当的金额缴纳总公司。这大约相当总利润的 60 %,剩下的40%的利润,就
是各事业部或营业所的积累。各事业部或营业所有权按照本身的需要去使用它,
但不能作为奖金或福利分掉。一般情况下,这些积累总是用于设备投资,因为设
备投资原则上是由事业部自己解决的。松下之所以不发生设备投资过剩,是因为
这一制度起了“自动控制”的作用。

    必要的集中

    事业部制度也有它与生俱来的缺点。过度的分权最易导致失控局面,松下深
明此理。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必要的集中管理就是不可避免的。

    分权与集中,表面上看来是矛盾的,其实却是统一的。松下的公司经营活动
之所以始终不脱离松下的经营观点,是因为强有力的集中管理起了强有力的控制
作用。

    (1 )报告和审批各事业部定期向总公司汇报,接受总公司的指导和检查,
是集中管理的重要手段。总公司不仅通过每月提供的财务报表及时掌握各事业部
的经营状况,而且要求事业部部长定期向总公司汇报工作。每月一次的经营检讨
会,除了规定部长们都得参加以外,还要求在会上公开报告经营业绩及存在问题。
这已成为制度。

    事业部的各业绩及项计划尽管是由自己独立制订的,但须报告总公司,在获
得批准以后,才能付诸实施。审批制度不只是一种程序,而且具有严格要求,其
中最重要的是事业计划的审批。总公司接到各部门报送的事业计划以后,便组成
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常务会计和事务局组成的集体进行研究。

    他们对计划草案逐一分析,反复讨论,对资金安排、销售目标等重大问题仔
细推敲,认真审查,然后作出结论,最后定案。这样,经过最高层的审批程序后,
一经批准,便下达“经营基本纲要”,“纲要”包括下一期的资金筹措、生产量、
销售额等十项主要指标,这是事业计划中的精华。这个纲要就像古人所说的“军
令状”一样,各事业部都必须认真执行。

    严格的审批制度,既保证了各事业部的经营方向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