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聚焦金融革命-陈雨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 
  陈雨露,1966年11月生,经济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我国最年轻的金融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政策。即以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为背景,考察国际资本流动、汇率浮动、国际货币一体化等方面对货币理论和金融政策的影响。 
  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有《国际收支均衡分析》、《现代金融理论》、《国际金融》、《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实务》、《货币与金融经济学前沿》、《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经济学手册》等。曾获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专著《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分析》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获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著作奖。 
  内容简介 
  金融通俗地讲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就这一个简简单单的概念对那些非常非常执著的学者,以及对很多业界和政府的人士充满着那么多的诱惑。在这次讲座中,陈教授讲述了三个问题:货币革命、金融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未来。一条革命之路就这样铺在了我们面前。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中国夏朝,海贝有幸成为一种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开始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历了金、银、铜、纸币的时代,货币永远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良币驱逐劣币的规律的发现,不光是适合于解释实物货币情况下所存在的一些矛盾和规律,而且也可以用于解释现代货币史,以及我们将来可能出现的类似现象的所有的东西。这个法则成为了货币革命中的里程碑。 
  随着货币的大面积流通,银行出现了,1844年英格兰银行的开业标志着银行业的兴起。从此以后,世界各地的银行就像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方便快捷的存取款业务、简单易学的操作方法赢得了全球的消费者的青睐,银行业就这样遍布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债券最早的出现是1345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那里的一个赌场发行的公债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债券。到了18世纪,银行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证券方面的需求,于是证券业就应运而生了。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全球的经济市场日趋完善,这是一条并不那么平坦的革命之路。 
  金融业的革命当中,由原来初级阶段的混业,到分离经营,一直到现在的更高级阶段的混业经营,经过了几次重大的变革。 
  未来的全球的金融业要走向更加健康,更加能够承担新的世纪所赋予金融的使命。所以说在金融改革任何一个重大的金融改革之前,需要学术界,需要努力的人尽快拿出思想和智慧来,引导21世纪的新的金融秩序的建立。 
  《聚焦金融革命》 (全文) 
  欢迎大家能够来光临讲座,题目是《聚焦金融革命》,今天我们同样是讲一个历史的问题,回顾金融的革命。实际上就是和我们在座的同学一起我们来回顾一下金融发展当中的一些重大的变革,这些重大的变革,它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金融发展到现在,仍然对我们的同学,仍然对那些非常非常执著的学者,以及对很多业界和政府的人士充满着那么多的诱惑?这些重大的变革的背后和未来是什么呢?在这一个单元的讲座当中,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是货币革命,第二是金融业的革命,第三是金融革命的未来。一条革命之路铺在了我们面前 
  那么我们知道金融通俗地讲是货币资金的融通,非常非常简单地概括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那么我们用学术一点的话讲,金融指的是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学的宏观经济学里边最基本的原理,一个国家每年创造的财富我们称它为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去了两个方向,一个是被吃掉了,穿掉了,用掉了,这是消费,剩下的部分我们叫它savings,叫储蓄。这部分储蓄只有顺畅地高效率地转化为下一年的投资,才能保证一个国家,保证一个经济体,经济地持续健康地增长。那么谁来承担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这个使命呢?我们说主要的是金融机制,通过货币的形式来转化这部分资金。一条通道我们叫它通过证券市场转化的直接融资的通道,另外一条通道是通过银行或者其他的存款货币中介来转化间接融资的通道。这两条通道它的效率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正是在这样的两个转化的通道当中,我们看到了金融发展的历史,传统的金融和现代金融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它所转化的货币的革命。我们知道,在我们脑子里边有一个非常耳熟能详的概念,叫做货币。货币指的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商品它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作用的世界货币的职能。那么货币我们说最初经过了一个实物货币的阶段,从理论上讲,任何东西都可以充当这种交换媒介,从历史上来看,恐怕有无数种,现在很难数清楚,曾经充当过这种实物货币的商品。那么我们说,包括了丝绸,也包括了干鱼,也包括了牛皮,也包括了大麦、小米、盐、贝壳、金、银、铜等等,都曾经充当过实物的货币。但是我们脑子里边一定要清楚,虽然它们都充当过货币,但是它们并不一定是有效的媒介物。因为我们脑子里边知道,有效地充当实物货币媒介的,它必须要具备统一性、可分性、可得性这样的一些特征。同时,它必须能够可以细分,这样一来,我们说能够充当有效货币的就不多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或者说曾经经历过的,最主要的实物货币的媒介,就是这么四种,两头的一个是黄金,黄金能够充当实物货币。 
  第一是因为它具备我们刚才讲的四个性质,特别是它具备了说它的价值比较稳定,同时又相对匮乏,所以它适合于做比较高价值的货币媒介。那么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贝壳,贝壳在欧洲、非洲的历史发展当中,那么它曾经充当了很长一段时间货币。大家不知道在1976年的时候,在上一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非洲的一些国家,曾经恢复过长达十年的贝壳作为交换的媒介。为什么?一种是因为贝壳它相对比较多,同时,它呢,又能够具有统一性和可分性的特征,所以它特别适合于作为低价值的媒介,所以它是另外的一个极端,处在这个中间的是银和铜。 
  所以在人类金融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货币作为币材的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四种。有的国家是几种同时流行的,有的国家始终是一种的,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历史的长河当中,作为实物货币的流通,它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是最后由实物货币走向纸币这样一个革命性飞跃的重要的原因,第一个是什么问题呢,我们曾经知道的叫格雷欣法则,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托马斯·格雷欣是英国人,是一个英国的商人,但他也是英国王室的财务法律顾问。1580年提出了这个理论之后,从此他就变成了一个在货币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因为这个法则不光是适合于解释实物货币情况下所存在的一些矛盾和规律,而且也用于解释现代货币史,以及我们将来可能出现的类似现象的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法则来解释。 
  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说了什么呢?他发现两条,第一条呢,他说,如果一个国家流通的是一种实物货币,或者是金币或者是银币,那么肯定就会出现,如果市面上流通的残缺的货币,或者说不足值的货币,最终一定会留在市场上,而那些足值的货币会被大家储藏起来,退出流通。所以这样的一个现象叫做劣币驱逐良币,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什么呢?就是如果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货币,同时流通,它们之间本来都是有内在价值的,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或者说相对稳定的比率。比方说在欧洲,欧洲在15世纪一直到18世纪这段时间里边,欧洲的金和银的比率大概是1:13。像金和贝壳呢,那么在西非,比方在尼日尔,很长一段时间里边,它基本上保持在1:20000这样的一个比率。如果在流通当中,政府所规定的两者之间的兑换的比率,如果偏离了它们之间自然的内在价值的比率,也就会出现被高估的货币留在货币流通当中,而被低估的货币退出流通,这个就叫做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劣币驱逐良币这样一个规律的存在,它实际上解释了在实物货币流通的三、四百年的历史当中,所出现的很多次的货币流通领域中的动荡。另外的一个矛盾是什么呢,就是由于战争的问题,黄金白银这些充当货币币材的材料在国家之间分配得非常不均匀,有些国家没有参与战争,它手里多了,有些国家军费耗费得非常厉害,它的黄金或者说白银没有了。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及技术革新的到来,生产的增长,贸易的增长,就显示出来作为交换媒介的贵金属货币,已经不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通货紧缩的现象。也就是说,货币不够。那么由于这两个原因,所以要求必须对于实物货币进行彻底地变革。这种变革就迎来了纸币的时代。那么在我们国家,中国是发行纸币最早的国家之一,当时是宋代的交子,但是交子发行以后,很快就陷入了困难,这个困难就是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的贬值和通货膨胀。因为当时它说纸币是可以兑换的,后来实践的结果是不能够兑换的,所以它迅速地贬值。到了元代,元代曾经试图在全球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