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立志书籍-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参加者希望挑选的并非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面孔,而是他认为最能吸引其他参加者
注意力的面孔,每个参赛者都是在猜测“大众心理”。现在要选的是预见其他人的意见,人们
所要关心的是怎样预测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
股票市场其实和这场虚伪的选美有很多类似的特点。投资关键不在于投资者自己对证券
价值的挖掘认识,而是重点关心其他投资者的看法。也就是说,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赚钱,可
是能否赚钱,不完全取决于某个上市公司的赢利情况,更要取决于其他投资者是否看好这只
股票。
然而,当我们进一步考虑时,会发现实际的问题更加复杂。因为投票者将全部从相同的
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因此,作为股票投资者必须判断的不仅仅是别人是什么想法,而是判
断“其他某个人所判断的除这个人自己之外的其他人的想法是什么”。这句话说起来有些拗口,
实际上,在投票时,没有多少人会去考虑这么多的信息,首先无法收集足够多的背景信息,
其次对其他人的想法只是一种猜测,并不一定可以推测出其他人的真实想法。
现实中的情况更加令我们失望,研究表明,人们普遍有一种赌博的倾向。人们在不确定
情况下做决策,其行为常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过度依赖舆论,经济学
家称之为“羊群效应”,而每次泡沫破裂中,他们也成为最大的牺牲者。
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曾把总是自利的理性人称作“理性的傻瓜”,的确,我们这些“正
常”的决策者往往做着 “傻瓜”的决策,而自己还蒙在鼓里。
如果说个体的非理性是我们在选择时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那么如果将社会中每个人的非
理性叠加起来,结果又将如何?
郁金香狂热(1)
今天,“泡沫”这个词已经再寻常不过了,前缀无非是房地产、股市等等,经济学家们也
发明了很多词汇来描述泡沫:彭齐阴谋、羊群效应、郁金香狂热。泡沫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
加强型的繁荣和崩溃。
似乎每次泡沫的过程都是那么相似:在狂热中上涨,紧接着似乎所有人都疯狂投入其中,
直到发现荒谬,于是开始恐慌,最后噩耗此起彼伏??
最早的泡沫诞生在1600年的荷兰,当时的荷兰已经初步具备了金融中心的资质,在这个
高度商业化的国家,股票、期货、信贷、期权等各种市场都已经形成,许多国家的贷款交易
和股票交易都是以荷兰为中心。
没想到的是能让无数人失去理智的东西就是荷兰盛产的郁金香。十六世纪中期,游经土
耳其的旅行家们被这种花的美丽所打动,并把它带回维也纳,然后辗转来到了荷兰。荷兰人
创造性地开发出郁金香的很多新品种,那些球茎能够开出世界上独一无二、具有美丽图案的
花朵。
荷兰的郁金香种植者们开始急切地巡视自己的花圃,搜寻这样一种“变异”、“整形”过
的花朵。如果花朵漂亮,就可以期待愿意出高价的买家。买家用这样的花培育下一代花卉,
再以高价出售。逐渐地,这种狂热从小部分人传播扩散到整个荷兰。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建起
了自己的花圃,郁金香几乎布满了每一寸可以利用的土地。贵族、市民、农民、工人、海员、
马车夫、女仆,甚至清洁工都参与了进来。
我们现在所说的“看涨”和“看跌”期权就是在那时被创造出来并广泛交易,人们发明
了类似“球茎期货”的交易方式,投机者并无意要求实际上拥有他们所买进的东西,他们只
希望很快地将他的合同以赢利的价格再出售给他后面的接盘者。为了规范这一活动,荷兰颁
布了新的法律,设置了郁金香的特别公证人,指定了进行郁金香交易的固定场所。当这种期
货交易狂热升级时,其他经济活动放慢了。郁金香的价格令人目眩地向上升,不动产被抵押,
用来保证它们的主人可以获得参加投机郁金香价格继续上涨的权利。新的买方力量推动价格
更多地上涨。
一个故事可以说明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地
上最终培育出了一枝黑色的郁金香,一伙来自海尔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
他们。鞋匠以1500弗洛林的价格把宝贝卖给他们,买家中的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
上,又用脚碾踩,直到它变成一摊烂泥。鞋匠惊呆了。买家们却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一枝
黑色郁金香,毁掉这枝,他们自己的花就是独一无二的了。
1636年,以往看起来不值钱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直
至1637年,郁金香球茎的总涨幅已高达5900%!不过,价格不可能高到天上,该来的总会
来。
多米诺骨牌的倒塌源于一个偶然的事件,有一天,一位外国水手将昂贵的郁金香球茎错
当成了类似洋葱的作料就着熏鱼吞了下去,球茎的主人告到法官那里,而到底水手疯了还是
荷兰人太不理性,法官一时难以决断。这下可不得了,一个外国人的举动戳穿了皇帝的新衣,
人们开始怀疑、恐慌,郁金香随即成了烫手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暴
跌不止。最终跌到不及顶峰时价格的10%。整个荷兰的经济生活仿佛都崩溃了,债务诉讼数
不胜数,法庭已经无力审理。很多大家族衰败,有名的老字号也被迫倒闭。
郁金香狂热(2)
郁金香的狂热灼伤了荷兰人的心灵,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再没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荷兰的
经济也在许多年后才得以恢复,现在,“郁金香狂热”也被当成一个专业术语,成了经济泡沫
的代名词。
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开
始,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泡沫奇迹。日本泡沫经济中,东京皇宫周围4平方公里范围内
的地产价值就相当于美国加州房地产价值的总和。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泡沫戳破后,泡沫
把整个国家推向了毁灭的边缘,愤怒的人们竟然要求立法机关向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复仇。
在今天的所有的市场中,股市是最盛产泡沫的地方,这里的永恒定律是凯恩斯的“博傻
理论”:人们在牛市中之所以奋不顾身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有一个更大的傻瓜,
会花更高的价格把股票买走。“博傻理论”所揭示的就是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投机行为的关
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傻瓜”,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傻瓜,那么自己就是赢家。假如
没有下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下家”,那么你自己就成了最大的傻瓜。从有股票市场开始,
这种“博傻理论”就一直在延续。
一看到诸如郁金香狂热、泡沫、连环信、彭齐阴谋、恐慌、崩盘和金融危机这样的术语,
人们立即就会想起疯狂而无理性的投机活动,这些词语一直被用来形容在特殊的、反复无常
的时期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
大家也许不知道,早在1872年,在李鸿章的指引下,清朝就发行了第一张股票,随后社
会上立刻掀起抢购风潮。《申报》这样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今华人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
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知有一公司新创则不论如何竞往附股,惟恐失之。”“买卖股份之
旺,几乎举国若狂”,看看,是不是和今天牛市中的人们一样呢。
价格的猛涨必然带来泡沫,中法战争成为压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许多新创办的公司
股票一文不值,成为一张废纸。几乎所有钱庄都破产了。《北华捷报》这样记载了泡沫破裂后
的场景:“上海黄浦江沿岸空的、无用的、被废弃的建筑物,和到处星散的夭折企业的界石??
它们是工厂无声的幽灵”。
别以为泡沫总是过去的故事,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2006年,我们接连创造了“兰花泡沫”、“红木泡沫”、“普洱泡沫”等等。“不为穷困而
改节”的兰花2006年一年之内就涨了数十倍,单株兰花的最高价曾达到2000万元,不过随
着媒体的披露,泡沫瞬间破灭,云南大理的兰花更是跌到鼎盛时期的1/10。由于野生资源的
减少和人为炒作,2004年开始,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的家具,价格都是成倍地往上翻,上
涨10倍以上的家具比比皆是,家具的投资转而引发红木投资,不过到了2007年下半年,随
着泡沫的戳穿,许多红木家具的“身价”都被“腰斩”??
与泡沫相比,人们似乎对“庞奇阴谋”更耿耿于怀。
庞奇阴谋
20世纪20年代,有一位叫做查尔斯??庞奇(Charles Ponzi)的美国人,借助佛罗里达
的开发热潮,大肆向人们宣扬:“只要投资购房款的10%,剩余的建筑费用可以用银行贷款,
购房者不用担心,几周的时间就可以获得2倍以上的收益”。不过事实上庞奇的做法并非如此,
他把从B处获得的投资金额支付给A,然后把从C处获得的投资金额付给B,诱惑了更多的人
上当。这种十个锅九个盖的看来及其简单的伎俩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被利益冲昏头脑的
人趋之若鹜,三年过去了,庞奇承诺的高楼大厦仍是一座空中楼阁,人们这才开始认识到庞
奇的真实面目。最终当庞奇把非法积累的10亿美元挥霍得只剩1400万美元时,这个可恶的
骗子被送进了监狱。不过,他的名字还是被人们记住了,因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把类似的现象
称为“庞奇骗局”。
中国也部缺乏“庞奇阴谋”这样老套的故事。陈相贵的“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的
口号蛊惑大众。“今天投入2。66万元,8年后回报18万元”这样的广告使大众失去理智,狂
热的人们竟然自己为明显不合逻辑的泡沫寻找着各种“合理”的依据。陈相贵用传销方式发
展起了销售团队,通过培训洗脑不断发展业务人员认购。当阴谋被戳穿的时候,陈相贵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