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物-纪晓岚全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后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
过。
    盖嗜饭日增,则神明日减耳。〃
    他这时已是文章泰斗,享有盛誉,不会编造出古怪离奇的故事骗人,所以人
们都是相信的,确也如此。
    幼年的纪晓岚,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整天缠着大人们讲个没完。故事讲得
最多的,是他的爷爷纪天申。在老太爷的五个孙子中,小纪昀口齿伶俐,乖巧异
常。老太爷常把他搂在膝前,讲述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神话传说。小纪昀听得
津津有味,迷恋不已。
    后来,老太爷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诵律诗绝句,往往刚教三四遍,他就能一字
不错地背诵下来。老太爷惊喜异常,便盘算着,要给孙子请一个有名望的先生,
早些给他开蒙。
    这年夏天,纪晓岚刚满五岁。纪天申为孙子请来了一位启蒙老师。这位先生
名叫及孺爱,河间府交河县人,与纪家是姻亲,按辈份来排,当称他的学生纪晓
岚为表叔。
    及孺爱在弱冠之年就考中了秀才,但直到四十,却屡试不第,也就打消了科
举进仕的念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谈古论今,滔滔不绝。原在家赋闲,连
续接到纪天申的几封家书以后,不好推辞,便来到纪府。
    及先生首先教纪晓岚学《三字经》。开始几天,每天教20余字,原以为这
样就学得不少,不曾想这孩子过目不忘。念几遍就背熟了。于是,以后便每天多
教几句,不到一月,就把一本《三字经》背熟了。接着,及先生又教他《千字文》,
刚满一月,小纪昀已经是倒背如流。及孺爱欣喜异常,为遇到这样一个学生而十
分自豪。
    一天,纪天申来到塾馆,想看看孙子学得如何。及先生见面就夸奖起来,说
这种天资颖异的孩子,只能出在纪府。老太爷十分高兴,捋着胡子笑个不停。接
着,便把孙子叫到跟前,让他把学到的功课,背诵一遍。
    纪晓岚小口一张,就像江河流水,滔滔涌来,清扬悦耳。
    《三字经》、《千字文》,都是一口气背完,一个字不错。老太爷听着不断
抿嘴,微微地笑个不停。
    听完孙子的背诵,老太爷又拣出当中的几个字,写在纸上,让纪晓岚来认读。
纪晓岚读得一字不误。老太爷回过头来,拍拍及先生的肩膀,笑着说道:“纪昀
如此长进,全仗贤甥教诲有方啊!贤甥博学多才,还望对他严加训导,以期养育
成才呀。〃说罢,老太爷和及先生商量起来,下一步要如何教这孩子读《五经》、
《四书》,和练习写字。
    纪晓岚听了爷爷的夸奖,小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产生
了一种思学若渴的愿望。只不过他活泼顽皮,有时也会受到先生的训斥。虽然他
闻过则改,但却改而又犯。倒是在学业上,能够不断长进。
    这时,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被放了外任,到云南出任姚安军民府知府。从直
隶到云南,远隔千山万水,并且考虑到任期不会太长,便把家小留在故里,托咐
四弟纪容端多加照管,自己便前去赴任了。
    纪容端是府学庠生,精读经史,工于诗词,他很喜爱纪晓岚,见侄儿天资颖
异,便也悉心栽培。在纪晓岚跟随先生攻读〃四书〃的同时,纪容端已开始教他作
诗对句。先从对句教起,继而学作诗,纪晓岚所作联语对句,大多用词恰当,对
仗工整,出言幽默,脍炙人口。
    纪容端在启发侄子认真思考时,常教诲他说:〃世间没有不能属对的事物,只
要认真思考,总是能找得到、对得上的。〃遂以身边的事物为题,要纪晓岚属出对
语,鸟木虫鱼,风花雪月,无不涉及。纪晓岚反映敏捷,对答如流,海阔天空,
思绪纷呈,常出人意外,妙语天成。叔侄俩你出我对,一问一答,有说有笑,十
分惬意。
    这天,纪晓岚又去找四叔出题,一路上蹦蹦跳跳,嘴里还哼着四叔教给他的
〃对韵〃:姐对妹,弟对兄,小儿对老翁。
    三姑唤四嫂,
    二老戏双童。
    家庭百十口,
    世代四五重。
    门前栽杨柳,
    屋后长梧桐。
    古宅秦砖覆汉瓦,
    邻寺铁杵打铜钟。。。。。。
    纪晓岚一抬头,见已走到四叔屋内。四叔说:〃你看屋里,还有什么物件没有
对过?〃纪晓岚看到婶母李氏正在里间做针线,坐在炕沿上,双腿下垂,一双小脚
上穿两只红缎绣花软鞋,十分惹眼。就冲着容端挤眼一笑,用手一指:〃此物尚未
对过。〃四叔一笑,出一上联道:〃三寸金莲瘦;〃纪晓岚眨眨眼:〃一双绣鞋轻!
〃说罢,笑不可支。
    李氏一听这叔侄俩在拿她开玩笑,停下手中的针线,嗔怒着拿起炕上的笤帚,
骂道:〃小兔崽子,这也能用来作对吗?〃容端急忙上前劝解:“谁人不有足?〃纪
晓岚提衣衿,上前佯施一礼,笑嘻嘻的说道:〃何必动无名。〃这一对答,把四婶
逗笑了,说道:〃去去去。。。。。。〃叔侄俩被李氏撵出屋来。
    纪晓岚性喜玩耍。一日,要婢女梳上髽髻,状如蝉头,怪模怪样地去街上耍
闹,迎面撞见常来他家行走的和尚惠明。惠明走到近前,笑着说:〃五公子,都说
您联语对得好,我出一联可否?〃纪晓岚把头一歪:〃尽管出来!〃老和尚用手拨了
拨纪晓岚的髽髻,出一上联道:〃牛头喜得生龙角;〃纪晓岚白了老和尚一眼,张
口对道:〃狗嘴何曾长象牙。〃站在一旁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老和尚也笑
道:〃五公子果然天资聪敏,将来定是栋梁之才。〃此后,纪晓岚出口成章的本领
在乡里传开了。人们常出对考他,他也常以妙句相对,出语不凡。纪晓岚在书馆
里的功课每天都是早早完成。先生常是早晨布置,中午检查;午后布置,傍晚检
查。书馆里十几个纪氏子弟,每次都是纪晓岚第一个背完功课回家。
    那天傍晌,纪晓岚早早回到家里,找出陀螺和鞭子,等着叔伯哥哥纪昣放学
后一起打陀螺。他等得心烦了,就跑回塾学里观望。
    原来老师在水边闲走,看到人们把收割的芦苇垛起来,有的苫上了苇席。于
是,便编出一个〃苇草织席席盖苇〃的上联要弟子们来对。学生们对不出,先生便
把他们留下了。纪昣也在其中。
    这会儿,纪昣见弟弟来了,便悄声把上联告诉了他,要他帮着对出一下联。
纪晓岚稍加思索,便有了下联。他把手里拿着的小鞭子,朝哥哥一晃,说道:〃下
联不正在弟弟手中?!〃纪昣看着鞭子,眉头皱了起来,不解其中用意。
    纪晓岚见先生走了过来,便替代纪昣对先生说:〃学生有一下联,不知妥否?
〃先生说:〃请你答来。〃“学生对的是'牛皮拧鞭鞭打牛。'〃“苇草织席席盖苇,
牛皮拧鞭鞭打牛。〃先生吟咏一遍,便连连叫好。
    接着,又出一上联要纪晓岚来对:
    〃鞭打黄牛背;〃
    学生们听着有趣,都跃跃欲试。先生见了,便要他们来对。连续对了几个下
联,先生都不太满意。这时书馆外传来几声狗叫,纪晓岚应声说道:〃学生对'棍
戳黑狗牙'。〃师生听了哄堂大笑。先生赞扬纪晓岚大胆的想象,笑哈哈地让学生
们放学回家。
    纪晓岚8岁的时候,已经读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
四部书。接下来便是读《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
部儒家经典著作。他的学业成绩总是在书馆同学中遥遥领先。放学回家,他常常
钻到纪天申的书房里,一本一本地浏览爷爷的藏书,经史子集、百家杂说,无所
不读。有时将记有同一件事的几本书,一齐找出来,对照比较,辩别异同,考其
优劣。有时连地契文书、官家文告、乡间应酬等文稿,也都读得津津有味。各类
书籍都认真诵读,使他养成了博闻强记的习惯。一些难于理解的语句,常记下来
到书馆请教先生。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他也能记住层次,述其大概,精警句段,
熟记于心。渐渐地,家中的藏书,已不能填饱他的胃口。于是,他的注意力,便
转向了书铺。
    景城离崔尔庄三里,北依子牙河,是一个水陆码头,商业发达,文化繁荣。
这里文风极盛,人们在劳作之余,崇尚诗词唱和。铺店馆肆门口,都挂着对联招
牌,联语精辟,对仗工稳。纪晓岚常随家人到景城游逛,便将各家门口联语,一
一记住,回来后便和家人及同学们谈论,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景城东头,有一书铺,是纪晓岚最爱光顾的地方。书铺主人是一位老儒,世
居景城,人称〃冯先生〃。冯先生学识渊博,精通书史,广搜善本、秘籍,于是冯
氏书铺饮誉一方。隔三差五,纪晓岚就要跑到这里来,浏览所喜爱的书籍。看完
一卷,再换一卷,有时一卷尚未读完,看看天色不早,就记下页码,下次再来续
读。冯先生起初没有在意这位小娃娃。时间长了,渐渐发现这位俊秀的学童有很
浓的读书兴趣,只是他来了看一阵就走,却很少买书。一卷书拿到他手里,一页
不拉地翻阅,读完了扭头便走。端详他的穿着打扮,又不象贫家子弟。
    一次纪晓岚正捧着一部《紫山奏议》阅读,冯先生走到他跟前说道:〃这部书
是明季直隶省永年县胡瓒所撰。胡瓒是闻名一时的俊才,弱冠之时即登弘治癸丑
科进士,曾任大同巡抚。胡公才智超人,所陈边防六事,皆为圣上嘉纳,后来当
了工部尚书。鄙处尚有胡公所著《巡边录》八卷。公子少年大志,将来定是国家
栋梁,两书不可不读,公子有意购买,可七折收费。〃纪晓岚没想到主人一上来就
是一套宏论,这下可把他窘住了。他看冯先生慈眉善目,便施礼道:〃请先生海涵!
晚生今天有事来景城,原本没有购书之意,路经贵铺前,只想进来看看,让先生
见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