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富贵闲人-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昊鼓舞呐喊,那是流水的银子往外花。
  光靠着勾结盐商,贩卖私盐什么的,赚到的钱已经不够甄家花用了。毕竟,除了甄应嘉还有徒明昊那边要花钱之外,甄家上上下下,光是大大小小的主子,就有上百口人,伺候他们的奴仆,还有各个产业的管事,哪个不要花钱。甄家那些豪奴,一个个在外头,都跟财主一般,这里头的钱财,自然不是他们自个赚的,无非就是从主子那边用各种手段捞钱。甄家上上下下的人,一个个又过得极为奢靡,甄家出了个甄贵妃,如今还想着培养几个女孩子,给徒明昊做侧妃,日后大业得成,直接做皇后呢!这样的女孩子,什么教养,什么气度,说白了,都是金玉堆出来的。
  林如海一方面把持着盐税,另一方面,又盯紧了私盐的事情,几个涉及到私盐一事的盐商都叫林如海抓住了把柄,最后不得不破财消灾,在林如海的软硬兼施下,不得不站在了林如海这边,跟甄家那一边的盐商打对台。
  这实在是太影响甄家的收入了,因此,甄家人觉得,不能再让林如海这样下去了。因此,林如海最近一两年,那叫一个险象环生。甄家做事向来不讲规矩,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不说暗地里的勾当,林如海光当街遇刺,就遇到过两次。
  贾敏跟着林如海在扬州任上,也是被殃及,贾敏当初跟着林如海下扬州的时候,路上就查出有了身孕,来年二月花朝节里头就生下了一个女儿,乳名唤作黛玉。
  贾敏这些年,身体可没什么问题,因此,林黛玉之后,贾敏又怀了一胎,结果因为甄家那边出手,林家有下人被甄家收买胁迫,在补汤里头下了毒,他们夫妻两个身边有贾赦给的解毒丸,及时吃了,倒是没大碍,贾敏肚子里的孩子却是没保住,直接流了下来,那时候贾敏怀胎已经六个月,流下来的孩子已经能依稀看清楚是个成形的男胎。
  贾敏因此身体受损,林如海也是心头大恨,林家数代单传,如今虽说已经有一子林瑾,但是林家不嫌儿子多啊,结果好好的一个小儿子,就叫甄家给祸害了。
  有了杀子之仇,林如海算是跟甄家不死不休了,只是,林如海在扬州终究是势单力孤,不比甄家实力雄厚,因此,林如海只是暗中收集甄家的罪证,以待将来。
  林如海之前给贾赦贾敬写信求助,贾敬那边直接建议林如海将贾敏他们母子三人先送到京城,贾赦这边直接釜底抽薪,献上了成熟的开垦盐田晒盐之法。
  晒盐之法送上去之后,贾赦还跟圣人说了盐政的一些事情。如今盐政之所以难办,因为能够有资格参与其中的盐商也就那么几人,他们之间有了默契之后,自然可以抬高盐价,压迫灶户,控制产量,把持市场。
  因此,按照贾赦的意思,如今反正能晒盐的地方多了,产量大增,那么就该降低门槛,让那些小商人也能参与到食盐的买卖里头来,而且,想要做这个食盐买卖的商人,进货的时候,就要签一张契约,保证零售价不会超过某个限度,以后,市面上若是发现售价过高的盐,那就直接打为私盐,按照贩卖私盐论处。
  至于那些因为采用了晒盐的法子,而失去了生计的灶户,也很简单。盐田晒出来的盐那是粗盐,里面不知道混了多少杂质,吃起来口感不好,还有轻微的毒性,这些灶户就可以重操旧业,采用蒸馏过滤的手段,将那些粗盐提纯成精盐。
  这些精盐的价格,自然不能如同粗盐一般卖,反正这玩意普通老百姓暂时是吃不起的,那么,这些精盐直接交给皇商或者是干脆由内务府主持出售,也可以玩出各种花样出来,吃的精盐,刷牙用的青盐,还有就是沐浴也可以专门调制浴盐,再搞点什么竹盐之类的,哪一样都是细水长流的好买卖。
  当然,这么一来,盐政衙门的地位自然是大为降低了,不过,风险也很小了,贾赦将方子还有自个的建议说出去,反正也不是正经的朝堂奏对,而是当做自家儿子迎娶公主的聘礼,也不指望什么赏赐,这个麻烦自然也塞到了圣人那里,圣人那边自然迅速反应过来。
  甄家那边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围在他们身边,不就是因为他们有钱吗,他们为什么有钱,因为他们勾结盐商,贩卖私盐,但是,若是以后盐价降低到比私盐还便宜呢?

  ☆、第90章

  天津那边如今却是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经济中心了,那边不光搞了个天津织造,每年卖出去的那些羊毛的布料还有其他的相关产品,一直就是供不应求,便是南方不怎么冷的地方,寻常人家也愿意买几斤毛线回去,织几件毛衣穿着,秋冬的时候穿在里面,外面都不用罩夹袄,穿一件单衣,也没多冷了。
  如今,天津那边又开了晒盐场,那边原本就是滩涂盐碱地,芦苇都长不起来,如今干脆开垦出来做了盐田,没多久,就晒出了不知道多少白花花的盐出来,简直把人都看傻了。
  圣人又下了诏令,晒盐场那边,十石起步,只要没有作奸犯科的前科,所有的商人都可以到这边批发带回去出售。
  当然了,朝廷还制定了一张建议零售价的表格,不同的地区,根据距离盐场的远近,制定零售价。以后,各地盐政的责任就是,若是发现当地的食盐价格超过了这个零售价,那么甭管你这到底是买的官盐还是怎么回事,统统算是私盐。
  这么一折腾之后,林如海算是彻底解脱了。
  而江南那边,那些盐商算是倒了大霉。这年头官盐的价格贵那是有道理的,毕竟,这年头采用的是煮盐法,给灶户发放铁锅,连柴炭都是有数的。
  铁锅煮盐自然会有锈蚀,一个铁锅用不了几次,问题是,煮一锅海水,才能煮出多少盐出来呢?如此一来,盐的价格不贵,那才叫天理难容,寻常百姓,一年哪敢吃多少盐,放一点意思意思,保证不会因为没有盐分的摄入出问题,也就算了。
  因为煮盐的成本问题,盐商再压迫灶户,但是,你不能让他们血本无归啊,因此,这种煮出来的盐,成本价就不低,如今这边通过晒盐之法,晒出来的盐,零售价也就比煮盐的成本价稍微高一点,而那些盐商,自个得弄个库房存放,还得有人手,因此,他们手里头盐越多,回头只有亏得越多的道理。
  这帮跟甄家勾结,这些年来,肆意哄抬官盐的价格,私底下私盐卖得极为猖獗的盐商这次算是倒了血霉,自个手中的什么盐引立马成了废纸,他们要是按照盐引上的数量,跑到煮盐的地方去弄盐,非得亏死不可,囤积的那些盐更是想出手都卖不掉。他们当初为了多赚一些,在出售的私盐里头掺沙子,恨不得一斤盐里头有一半都是沙子,但是因为官盐太贵,百姓还不得不捏着鼻子买下来,但是如今别说这种掺沙子的盐了,哪怕是那些没掺沙子的盐,人家也不买账了。
  这年头大家都是聚族而居,一个族里头,自然就有经商的人,在知道如今晒盐场那边盐卖得便宜,而且十石起步就能卖的时候,一些大族干脆就叫各家凑钱,直接让族人跑到晒盐场那边买盐回来,盐反正又不会变质,多出来的,哪怕是用来腌腊肉,做咸蛋呢,总是不会浪费的。
  因此,那些跟甄家沆瀣一气的盐商如今差不多是彻底破产了,一个个如丧考妣,跑到甄家那边寻个对策。
  甄家那边自个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呢,圣人开挖晒盐场的事情,根本就没通过内阁,等到晒盐场的盐都大批量生产出来了,才在朝堂上公布了这个消息。有碍于这年头的通讯方式也就是那样,无非就是快马加鞭,有点技术含量的,那就养什么信鸽,或者是鹰隼之类的鸟儿传信。问题是,这些鸟儿又不会瞬移,凭空能开出个空间门出来,也没有神行千里的技能,它们饿了得觅食,累了得休息,从京城飞到江南,也得有个好几天时间。
  几天过去,不等听到消息的人反应过来,朝廷改革盐政,以晒盐代替煮盐,盐价日后会有最高价的消息,已经通过朝廷的邸报传出去了。
  朝廷的邸报从来都是通过驿站,快马加鞭传送四方的,江南那边又一向文风颇盛,读书人很多,便是贩夫走卒,说不得也认识几个字,因此,得了消息之后,大家回去一说,一群人商量一番之后,顿时决定,哪怕自家这些时日暂时不吃盐呢,先等到朝廷那个平价盐出来再说。
  因此,哪怕那些盐商急急忙忙想要清仓止损,也没有人肯接手了,谁也不是傻瓜,这批盐算是彻底砸在手里了。甄家那边也没什么办法,就算是甄家自己,也是不乐意接手这些盐的,最后,大家也只能相对无言,哭丧不已了。
  倒是几个早早地投了林如海的几个盐商,之前就得了点含糊的消息,将手上的存盐大半都放了出去,甚至路子比较广的,还早早地取得了贩卖精盐的经营权。
  朝廷改革盐政,盐税直接就在批发的时候就直接收了。反正如今,小商人也可以卖盐了,如果只是数量有数的几家,还能够联合起来,大家把持价钱,但是,人一多,想要联合起来,那可就不容易了。
  何况,这年头的商人本来就有地域之分,就算是那些盐商,还要分是晋商还是徽商呢,互相之间多半还是竞争关系,天下人就这么多,你卖得多了,我就卖得少了。因此,到时候,大家肯定不会真的按照建议最高零售价来卖,因为别人只要比你低一两文钱,你这些盐都有可能砸自己手上,所以到最后,盐价根本不会高到哪里去。以后这种食盐买卖,无非就变成了薄利多销的事情。盐一便宜,自然百姓也舍得吃了,以前一两个月一大家子人吃一斤的,说不得如今半个月都得买一次,这样算是良性循环。
  甄家这会儿也顾不上林如海了,林如海如今算是功成身退,不过,跟甄家结的仇,他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手上攥着甄家不少罪状,回头递上去,半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