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藏-第4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了他,方逸轻易就能刀中的煞气给镇压住。
  而且这把刀对于方逸而言,还有一种妙用,方逸曾经从师父那里学到过一种阵法,需要一种凶煞之物作为阵眼,这也是方逸唯一所会的一种不需要刻画阵图的阵法。
  这把刀虽然距离阵眼的要求还差一些,但勉强算是合格了,方逸想等自己带这把刀祭拜过师父之后就尝试一下,凶兵能杀人,但亦能镇宅,如果方逸成功了的话,日后这房子里的东西也就不怕被小偷惦记了。
  “也是,你小子就是个怪胎,我说的你肯定都懂……”
  看到方逸一脸不在乎的样子,余宣顿时反应了过来,方逸出身道门,捉鬼降妖趋吉避凶这些本事原本就是道家传出来的,方逸既然敢拿回来,自然是化解刀中煞气的办法。
  “老师,这把刀有些门道,不知道您能不能看出来?”
  方逸笑着拿起了这把鬼头刀,随手挽了个刀花,重达数十斤的鬼头刀在他手中轻若无物,站在桌子旁边的几人,同时感受到了一股从刀中散发出来的寒气,而且似乎有一种让人很难受的声音从刀中传出。
  “你小子,怎么这么大力气啊?”
  看到方逸的动作,余宣被吓了一跳,他用两只手握着这把刀都感觉费劲,而方逸单手竟然就能耍出刀花来,这要是放在古代,那绝对是有成为一代猛将的潜质。
  “从小练出来的,就是力气大些……”
  方逸笑着将刀放在了桌子上,这的确是把凶兵,刚才方逸在舞动刀子的时候,鬼头刀刃孔洞之处竟然发出了摄人心魂的轻响声,如果方逸的动作再快一些的话,这轻响就会变成呼啸声了。
  “这刀竟然还能发出声音?”方逸嘴上和余宣说着话,眼睛却是在打量着放在了桌子上的鬼头刀。
  方逸原本以为刀神的几个孔洞只是为了放血所用的,没想到还有着另外一层作用,试想这要是在对敌的时候,刀神突然发出怪啸声,敌人的心神肯定会受到影响,高手对决,这一点影响怕是就能给分出生死胜负了。
  “这把刀应该是名家打制出来的,年岁倒不是太长,不超过一百五十年,其余的我就看不出来了……”余宣看了一眼孙连达,说道:“老哥,你有什么看法?”
  “刀剑是杂项,您是专家,我对这个可没有发言权……”
  孙连达摇了摇头,看了看方逸,说道:“方逸既然说这把刀有门道,那肯定有咱们没看出来的东西,要我说,刀本身没有什么古怪的地方,或许是这把刀有些故事吧?”
  古董讲的是传承有序,而所谓的传承,除了代代相传的意思之外,也指的是发生在古董身上的故事,试想一个物件从祖上很多辈传下来,历经几百年,这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给古董本身赋予了很多意义。
  “老师厉害,一眼就看出来了!”
  方逸笑着拍了句老师的马屁,开口说道:“这刀的确有故事,当年的戊戌六君子,包括谭嗣同在内,其中有三个都是死在这把刀之下的……”
  “什么?谭嗣同是死在这把刀下面的?”
  听到方逸的这句话,原本端坐在沙发上的孙连达余宣和满军,同时震惊的跳了起来,不可置信的看着静静放在桌子上的鬼头刀。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是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但是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自然当数谭嗣同了,他在监牢里所写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至今让人读起来仍然是热血澎湃,就是孙连达和余宣,对谭嗣同也是推崇备至的。
  “方逸,这不太可能吧……”
  孙连达鉴定文物,向来都是很严谨的,在最初的震惊之后,一脸疑问的看向方逸,开口说道:“戊戌六君子是死于京城的,如果这把真是挡水行刑的刀,怎么又会流失到缅甸,落在你大哥的手上呢?”
  “老师,这其中的故事可不少,彭家之所以被人逼到缅甸去,和这把刀也脱不开关系的……”
  方逸也没隐瞒,当下将自己从彭斌那里听来的故事全都讲诉了出来,虽然时隔已经是一百多年,但随着方逸的讲诉,众人的面前好像展开了一幅百年前的画卷,将那段历史呈现在眼前。
  “想不到,想不到当年谭嗣同之死,还衍生出这么多的故事啊?”
  听完方逸的讲诉之后,孙连达长叹了一口气,世事沧桑,国家兴亡固然是历史,但百姓走卒身上发生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历史呢,只不过鲜有被人记载下来而已。
  “这刀……”
  赵洪涛嘴巴吧唧了一下,想要说话却是又没能张开嘴,有两位老师为证,这把刀要是被鉴定为斩杀谭嗣同的刑器,那放在博物馆里,怕是要比那尊金佛更加的意义深远,毕竟国人对当年的戊戌六君子更为熟悉。
  “赵哥,这刀您就甭惦记了,我刚才就说了,后面这三件都是不能选的……”
  看到赵洪涛脸上的神色,方逸立马出言打消了他的这个念头,这刀对于彭家也是很有意义的,大哥同意送给自己,可没有同意自己再转送他人的。
  “你小子真邪门,连当年对戊戌六君子行刑的刀都能找到……”
  余宣有些无语的摇了摇头,看了一眼被方逸挑出来另外两个箱子,开口说道:“快点都打开吧,别像挤牙膏似的一会挤出来一点,也让我和你孙老师涨涨见识……”
  “老师,您笑话我不是?京城博物馆您二位都能平趟的,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啊?”
  方逸笑着和余宣开了句玩笑,不过手下的动作却是不慢,撬开了一个木箱之后,看着胖子说道:“把你的东西给拾掇出来,我这里可没空放了……”
  胖子那箱子里装的是欧洲中世纪的盔甲,动作大一点倒是没事,反正都是些碰不坏的铁疙瘩。
  不过属于三炮的这个箱子可不行,那里面的珐琅瓷瓶是易碎的东西,要是真出现什么意外,三炮也就罢了,恐怕两位老师却是饶不过自己的。


第582章 国宝
  “欧洲中世纪的盔甲?”
  看到胖子小心翼翼的从箱子里拿出来的东西,余宣不由眉头一挑,开口说道:“方逸,你那位大哥收藏的物件可是够杂的呀,从缅甸的国宝到欧洲的冷兵器,可……可没有咱们国家的物件啊……”
  方逸拿出来的东西很杂,但余宣作为杂项类的专家,他的学识也是很杂的。
  别说欧洲中世纪的冷兵器,就连国外的那些奢侈品,余宣一上手都能分成真假来,有句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余宣正是如此,现在一有空闲他依然是在学习一些新的知识。
  “老师,您别急,这下一件就是了……”
  方逸很小心的将木箱中的珐琅瓷瓶给取了出来,装置瓷器的箱子里不但塞满了泡沫,在瓷器的外面还严严实实的包裹了好几棉布,每层棉布之间还有一层空气膜,包装的十分用心。
  “这包装可是够小心的啊……”
  看着方逸一层层的揭开包装的棉布和空气膜,孙连达不由和余宣对视了一眼,如此严密的包装,不要说还是放在箱子里的,就是直接扔到地上,怕是也能保得里面物件的安全。
  “应该是拍卖公司包装的吧?”方逸不确定的回了一句,不过依照大哥那脾气,肯定是不会想的如此细致的。
  “方逸,你这里面到底是个什么物件?”包装的越严实,就越是不好拆开,满军在旁边等得有些心焦,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别说!”方逸刚想回答,孙连达和余宣就异口同声的阻止了他。
  “说出来就没意思了,让我们猜猜吧……”看着那瓶子的形状,余宣笑道:“应该是件瓷器,但年代我可看不出来,老哥你来给鉴别鉴别?”
  “一边去,隔着那么多层布我要是能看出年代来,那我不是成神仙了?”
  孙连达没好气的啐了余宣一口,摇头说道:“肚圆颈细口小,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应该是个梅瓶,这东西从唐宋就有烧制,但保存下来的很少,方逸这件很可能是明清的,清朝的几率要更大一些……”
  “老师,厉害!”
  听到孙连达的话,方逸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大师就是大师,仅是从器形上,居然就能给断代的八九不离十,这也正是大师和那些所谓专家之间的区别了。
  “方逸,你这件,不会是官窑的东西吧?”孙连达看向那瓷器的眼睛,忽然变得明亮了起来。
  孙连达知道,虽然自唐宋就出现了梅瓶,但梅瓶通常都只是作为装饰的器皿,民间很少使用,民窑也很少会烧制,也就是说,这件梅瓶极有可能是官窑出品,那价值可是要远超民窑瓷器的。
  “老师,您又猜对了……”
  方逸对手上力道的控制已然是到了入微的境界,那层层用剪刀剪开都很费力的包装,被他用手就给撕扯了下来,并且没有伤及到里面的瓷器。
  “这……这是珐琅器啊!”
  当最后一层包装被方逸撕下之后,那瓷瓶终于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这次孙连达根本就没有坐在沙发上,而是就站在方逸身边,眼睛刚一接触到那瓷器,口中就发出了惊呼。
  “这……这是清三代的作品呀!”清代的珐琅器色彩艳丽独具风格,孙连达根本就不用多看,一眼就辨识了出来,口中喊道:“放下,快放下给我看看!”
  “老爷子,是递给你看看,不是放下啊!”胖子在旁边插了句嘴。
  “你懂个屁,在市场混那么久,一点长进都没有?”
  胖子话声未落,三炮就一脸鄙夷的看向了他,“易碎的古玩是不能轻易上手的,得等别人放在桌子上之后才能拿,要不然容易被人碰瓷!”
  “三炮说的没错,像是瓷器玉器这些物件,别人递的时候你不要接,否则很容易出事……”
  一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