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藏-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老板也懂青铜器啊?”方逸有点不情愿的说道,按在青铜器上的手也没有拿开。
  “稍微懂一点,我这人学的东西杂,什么都不精,但什么都知道一些……”
  吴天宝笑着说道:“方先生这漏,在潘家园可有几年没人碰到了,回头我一定要给方先生好好宣传宣传,咱们潘家园还是有好东西的嘛……”
  “方逸,给他看看也没什么啊……”柏初夏也在旁边说了一句,自己的男朋友有如此眼光,柏初夏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那好吧,你上手看看……”不知道是柏初夏的劝说起了作用,还是被吴天宝嘴上说的“宣传”那两个字打动了,方逸拿开了手。
  “不错,是大开门的东西,而且这件东西还很难得……”
  吴天宝和华子易两个人,代表了古玩鉴定中两个不同的派别,华子易是属于学术派的那种,真物件虽然见了不少,但更多的却是用各种考证的方式来鉴定一个东西的真假。
  而吴天宝却是正好与其相反,他是那种所谓的民间鉴定师,十多年下来,经手的真假古玩怕是都要以数十万计,很多东西一上手,就知道大致的年份是多少,虽然也会打眼吃药,但十件东西里面,最少能有六七件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老吴,这东西我大概能猜出年份,但是个什么来历我就说不出来了……”
  华子易对这烛台也有几分好奇,按照他所学的知识,国内很少有这种大象造型的东西出土,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大象可是极为罕见的动物。
  “这东西,应该是古暹罗时期的东西,对应咱们国家的汉代……”
  见到华子易都说不出这东西的来历,吴天宝微微有些得意,一边把玩着手上的青铜烛台,一边开口说道:“汉代不光是开通了丝绸之路,和那时的泰国也就是古暹罗等国家也多有通商,这个东西,应该就是古暹罗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家庭使用的,后来作为商品流落到了咱们的国家,所以才有着这样独特罕见的造型……”
  “嗯?有道理,那会咱们国家可是不产大象的……”
  听到吴天宝的话,华子易点了点头,他知道吴天宝所说的古暹罗就是现在的泰国,在古代的某个时期也是鼎盛过一段时间的,能制造出来这样的青铜器也不足为怪。
  “吴老板,您可看准了?”听到吴天宝的话,方逸却是皱起了眉头,开口问道:“这烛台真是泰国流过来的?不是咱们国家的?”
  “古暹罗的确是现在的泰国……”
  吴天宝用手摩挲着青铜烛台,很有把握的说道:“有八成的可能性是从当时的泰国传过来的,另外还有两成的可能性,是汉代负责管理对外事务的大行令根据国外进贡的大象制造的……”
  吴天宝根据青铜烛台包浆的程度,判断这件东西应该是汉武帝之前就存在了的,而在汉景帝的时候,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被称之为大行令,是以吴天宝才有这样的说法。
  “怎么捡漏捡到国外的东西了?”
  听到吴天宝的这番话,方逸脸上不喜的神色愈发明显了,开口说道:“我把这东西拿回去,还不要被老师笑话啊?他肯定说我国内的文物还没整明白,就开始玩世界收藏了……”
  “哈哈,孙老要是见到这东西,说不定真会这么说……”
  听到方逸的话,华子易不由笑了起来,他跟着孙连达工作了好几年的时间,对孙连达算是很了解,那老头的嘴要是损起人来,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
  “孙老?是哪位孙老啊?”吴天宝听得一愣,小心翼翼的开口问了一句。
  “还有哪个孙老,金陵的孙老呗……”华子易指了指方逸,说道:“方逸是孙老的弟子,你以后没事多亲近亲近……”
  “华哥……”方逸不满的看了一眼华子易。
  “随口一说,随口一说而已……”
  被方逸看了这么一眼,华子易顿时醒悟了过来,话说连自己都不愿意和吴天宝这个搅屎棍多接触,更不要说和吴天宝还有过节的方逸了。


第252章 欲擒故纵(下)
  “方先生,原来您竟然是孙老师的学生啊?”
  听到金陵孙老四个字,吴天宝顿时明白过来了,孙连达在古玩行也是个国宝级的人物,地位和秦海川是不相上下,尤其是他出具的古玩鉴定证书,在行内可是千金难求的。
  “不是学生,是弟子……”
  华子易纠正了一下吴天宝的话,孙连达本身是大学教授,这几十年的书教下来,可以说是学生满天下,但学生和弟子,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学生是那种考试入学,花钱学习的,他们每一个科目都有一位或者是几位老师,就算是旁听过孙连达课程的人,那也算得上是他的学生。
  但是弟子就不一样了,弟子是要经过正规的拜师仪式,对老师磕头行礼,宣读入门章程的,而亲传弟子,更是和师父亲如父子一般,在古代的时候,师父对待传承他技艺的弟子,是要比亲生儿子更加好的。
  “弟子?这……这孙老师不是不收弟子的吗?”听到方逸是孙连达的弟子,吴天宝一时间不由愣住了,孙连达从不收徒的事情,在古玩行里并非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以前不收,不代表永远都不收啊……”
  华子易闻言笑了笑,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孙连达收徒的原因,但是见到方逸那一手篆刻技艺之后,华子易似乎明白了点,能收这样的一个弟子,或许是老师的荣幸也说不定的。
  “那是,以方先生的本事,能被孙老看中也不奇怪……”
  吴天宝哈哈一笑,冲着方逸翘起了大拇指,说道:“能在潘家园捡漏,就是那些老专家们也办不到,经过今儿这事,京城古玩行里怕是没人不知道方先生的名头了……”
  吴天宝嘴上说着方逸有本事,其实心里却是在琢磨着方逸是哪一家的孩子,在他想来,方逸如果是背景通天的话,孙连达即使再清高,有时候也要为权贵折腰的。
  “运气,只是运气好而已……”
  方逸那张一直绷着的脸,到了此刻才露出了一丝笑容,不过他也没接吴天宝的话,而是看向了华子易,说道:“华哥,今儿这事就别帮我宣扬了,一听这玩意是泰国的物件,我心里就膈应的慌……”
  “那有什么啊,只要物件精美,年份够老,就是好东西……”
  华子易有点无法理解方逸的心理,当下说道:“要是从学术上来说,你这东西还更加有研究价值呢,我是不玩青铜器,要不然你这东西我就给收了……”
  虽然文物和古玩,都算是一个大行当的,但文物更加考究物件本身所存在的历史价值,比如古代的某种史书上记载的文字内容,就可以让考古学家能更多的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
  而古玩则是不同,虽然它也需要物件本身的故事来衬托其的稀有和珍贵,但更多的时候,古玩的年份和产处更加被重视,至于它在曾经的历史长河中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能考证出来更好,考证不出来也是无所谓的。
  所以在华子易看来,这件青铜烛台如果真是古暹罗时期的,在考古学家的眼中就弥足珍贵了,因为通过这个烛台,能完整的还原出当时古暹罗的青铜器制作工艺以及那会古暹罗人的生活水平。
  当然,华子易看重的这些纯学术的问题,在衡量这件青铜烛台的价值时,就不会被古董商们加入到他们的价值体系中了,只有那种考证出来之后的文物,才会被转化成金钱上的价值。
  “你要,我就卖给你,反正我不大喜欢这玩意……”华子易随口那么一说,方逸也随口回了一句,不过此时他已经将青铜烛台从吴天宝的手上拿了回去,用报纸又将其给卷了起来。
  “青铜器的买卖,我可不做……”华子易瞥了吴天宝一眼,他就是想买方逸这东西,也不会当着吴天宝的面去交易的,谁知道这孙子会不会使坏去举报自己啊?
  “方先生,您这东西,真的想卖?”
  华子易和方逸的对话,让吴天宝听得心中一动,别说他正有个大客户在找青铜器的东西,就是没有,像这样大开门的物件,收下了在手上放个几年,那增值的速度也是远远要超过股票房地产的。
  “不卖,捡漏的东西,自己留着做个念想……”但是让吴天宝没想到的是,方逸竟然一口回绝了他。
  “方先生,您这是担心什么吧?”
  吴天宝的眼睛眯缝了起来,想了一下之后,很认真的说道:“我吴天宝在行里干了那么多年了,虽然名声很一般,但从来都不和雷子打交道,东西出您手入我手,事情就到此为止了,绝对不会给您找麻烦的……”
  “吴老板你多想了……”方逸淡淡的说道:“这东西虽然不错,但也不值多少钱,我让他烂在手里也不想沾染这麻烦,你懂我的意思吗?”
  青铜器买卖这事情,没人追究那就屁事没有,古玩圈子里也不是没人做这生意,但万一被人给举报或者怎么样,那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一般很少人愿意做青铜器的买卖,更是不会和生人打交道。
  “哎,方先生,您这是信不过我啊……”
  原本吴天宝只是想买,但听方逸说出这话之后,脸上却是露出了不忿的神色,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要是传出去方逸不愿意和他做生意,那不是摆明了信不过他吴某人吗?
  “不是信不过吴老板……”
  方逸摆了摆手说道:“如果是别的物件也就算了,只是这东西有些敏感,我从别人手上当成工艺品买了,一转手又当成古玩卖了,传出去肯定有麻烦的……”
  “哦,原来方先生是顾虑这个啊……”
  听到方逸的解释,吴天宝的脸色顿时好看了一些,沉吟了一下之后,开口说道:“方先生,这事情好办,您把它再当成工艺品卖给我,不就完事了吗?到时候咱们立个字据,谁都找不到后账……”
  还别说,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