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起落叶好过冬-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说,我同意大家的意见,我将通知格兰特将军,和他谈判。
  七
  游访维克斯堡,最可看的是国家公园局管理的维克斯堡战场公园。
  1899年,在维克斯堡战役过去三十六年后,国会立法建立维克斯堡国家军事公园,将维克斯堡市郊围城保卫战的整个战场,几乎全部划入公园范围,占地一千八百英亩,以保护当年战场遗迹。为了防止风水冲刷战壕而失去当年双方军事对峙的实况,维克斯堡军事公园为围城保卫战中所有军事单位的地点,立下了永久性的标
  志牌。这些标志牌,南军一方用红色,北军一方用蓝色。连绵的红蓝标志牌,把当年的围城保卫战阵线标得一目了然。南军的防线,有些已经在城内居民区,现在也树立标志牌和纪念碑。这些标志牌纪念碑,有些是在学校的操场上,有些是在居民的院子里。参战军队士兵的家乡所在各州,也陆续在军事公园内,在自己子弟兵当年流血牺牲的地方,立下纪念碑,并为自己州的军官们塑像。维克斯堡军事公园一共有一千三百二十四座纪念碑标志牌和说明牌。这些纪念碑和塑像,使维克斯堡军事公园成为美国东南部最大的室外雕塑公园。公园里还保存着总长二十英里的战壕遗址,十五座历史桥梁,五座历史建筑物和一百四十门当年留下的大炮。
  我们是正午时分到维克斯堡的。从20号公路下来,随即进入军事公园大门。在大门口的信息中心拿一张地图,就开始沿着单行的游览线巡视阵地了。先经过外围联邦军队的围城阵线,一路上的标牌表明此地驻守的是北方什么州的什么部队,军官的姓名,战役和伤亡人数。这一路有十几英里长,最后到达维克斯堡国家公墓,这儿面对密西西比河的山坡上,埋葬着一万七千名牺牲在南北战争中的士兵。这是美国最大的阵亡将士公墓。
  然后我们开始游览内线南军的防守阵地。两军阵线,有些离得较远,有些则近在咫尺,对方喊话都能听见。就在两军阵线之间的一个地方,山坡上原来有一棵老橡树。1863年7月3日,北军的格兰特将军和南军的佩贝尔顿将军,在橡树下会面了。
  佩贝尔顿将军告诉格兰特将军,此行目的是谈判投降条件。格兰特将军说,投降必须是无条件的。佩贝尔顿将军坚持,投降的条件是,南军官兵在宣誓不再拿起武器后,必须释放回乡。佩贝尔顿将军让手下参谋和北
  军参谋继续谈判。当天晚上,终于达成投降协议:南军官兵将获得释放,但是他们必须在第二天,1863年的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交出维克斯堡。
  八
  我们参观了维克斯堡内的老法院博物馆,这是当年维克斯堡最壮观的建筑,现在是维克斯堡的历史博物馆。1863年7月4日,就在这法院前的广场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枪声停息了,硝烟在散去。南军士兵们从战壕里走了出来,用最后的力气列队,站在他们的对手面前。他们站在阳光下,第一次不再担心有冷枪流弹飞来。维克斯堡的市民们,从各自的地洞里,摇晃着慢慢走了出来,含着眼泪,默默无语地看着——他们的城市,在美国的国庆日,投降了。维克斯堡战役结束了,南北战争随之将走向尾声。不久,内战就要结束,和平将要来到。
  内战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场悲剧。美国人从南北战争至今从来没有停止对这场内战的反省。但是,内战之痛,没有什么地方的人像维克斯堡市民那样,痛彻心肺。他们是在被强大的军队围困了四十天,弹尽粮绝以后,被迫投降的。而那投降的日子,恰好是“北方人的国家”的国庆日。当和平来到,战时的饥饿艰辛和苦难会被淡忘,但是当全国焰火腾空庆祝国庆的时候,战争带给他们的屈辱和难以言说之痛却无法忘怀。从此以后,维克斯堡这个城市不再庆祝7月4日国庆日。每年的这个日子,全国喜气洋洋一片欢腾,只有密西西比河边这个美丽的城市,一片死寂。
  内战在维克斯堡留下了最为惨痛的兄弟相残的创口。从那场战役里过来的人,无论是南军还是北军,都
  再也无法忘记那两军对阵互相残杀的日子。1890年春天,维克斯堡战役的两军老兵们,第一次旧地重游,参加双方老兵的联合纪念活动。以后年年在此举行老兵团聚。老人们把酒言欢,有时候还要为当年的理想重起争执。当这些老人渐渐老去,每年的团聚人数越来越少,终于再没有人来团聚的时候,维克斯堡之痛依旧。维克斯堡的市民依然不庆祝国庆。
  1937年5月22日,格兰特将军的孙子和佩贝尔顿将军的孙子,在祖父们的战场上会面了,他们在当初两位将军谈判投降条件的老橡树下,庄重地握手,互相致意。他们想用这一举动,来医治维克斯堡的百年之痛。
  1945年7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日子里,维克斯堡市民在八十二年以后,首次庆祝国庆节。至今,内战已经过去一个半世纪,但每年7月4日,维克斯堡仍然和其他城镇不同,仍然是平静的,仍然没有群众性的庆祝活动。我想,要是当年的格兰特将军、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格兰特总统,能想象维克斯堡市民心头的百年之痛的话,他就不会非要在7月4日进城了。


不要丢失的记忆——访维克斯堡之二(1)


  回想起两次相隔数年的密西西比河之行,翻看着旅行中的照片,维克斯堡的故事似乎还没有讲完。
  一
  维克斯堡围城的故事,只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在一百四十年前南北冲突的一个象征。
  密西西比是一条非常丰富的河。它的丰富和围绕着它的南方故事有关,也和南北冲突有关。马克·吐温的《汤姆·索耶历险记》发生在这里,《汤姆叔叔的小屋》也发生在这里,直到现在,站在密西西比河边,我的耳边就不由自主会响起那低沉的男中音:
  “OldMississippi,manyyouhaveseen,(古老的密西西比河,你什么都看到了,)
  OldMississippi,goodfriendwehavebeen,(老密西西比河啊,我们曾经是好朋友,)
  Oh,youknowmyyearning,burninginmyheart,(哦,你知道我心中燃烧的渴望,)
  Andyouknowmysadnesswhenwepart。”(你也知道,分手时我是多么悲伤。)
  密西西比河不仅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长河,也是世界上最弯曲的一条河流。它在几百英里的直线距离中,可以九曲十八弯地多走上一倍多的距离。这些弯道也经常被河流抛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会突然又走一条捷径,把一大块弯道内的土地抛向大河另一边的陆地。
  维克斯堡附近,就曾经发生这样一次河流改道,把维克斯堡下游三英里的一个小镇,抛到了它的上游。沿河各州常以密西西比河为界。河流改道会把一个小镇从这个州抛向那个州。马克·吐温曾经这样形容他那个时代的南北冲突:“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早年的河流上游,那么,一个密苏里州的奴隶,就可能一朝醒来,被改道的河流送到伊利诺伊州,而变成一个自由人了。”
  马克·吐温不仅在密西西比河畔度过童年,南北战争中,二十六岁的马克·吐温还曾经是南军的一名士兵。他短短两个星期的参战,据说只是失业的结果,这是人们很少提到的,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政治基本还是政治家的事情,尤其是北方,很多人只是为了军饷
  在打仗。两个星期之后,马克·吐温找到新的生计,和哥哥一起去内华达州淘金,就离开了军队。可是不久,他又回到南方,成为一名战时记者。
  直到很多年以后,马克·吐温重游密西西比河,他还是念念不忘维克斯堡的围城故事。那时候,事情已经过了二十年,可是照马克·吐温的说法,维克斯堡“惊天动地的”战争,创伤犹存:堡垒还在那里,被炮弹打断的巨木残枝还在那里,躲避炮弹的洞穴还在那里。一个黑人不无夸耀地指给马克·吐温看,在他自家的院子里,还留着二十年前一颗没有爆炸的炮弹。他告诉马克·吐温,自从围城期间它落进这个院子,就再也没有挪过窝。他说,炮弹打来的时候,“我在那里,我的狗也在那里。狗向它冲过去,可我没有。我只对它说:您别客气,就躺在那儿好了,别动了。您想炸,就把我这地方炸了吧,我没那么闲,在林子里还有活儿要干,我还有好多活儿等着我干呢”。
  维克斯堡人向马克·吐温讲述他们二十年前的鲜活回忆。他们怎样与外界隔绝,被北军围成了一座死城。“前面是炮船,后面是军队和排炮”,城市不再有新闻,车站不再有火车和旅客,密西西比河不再有熙熙攘攘往来的舟船。一切都是静止的,只有呼啸的炮弹和飞涨的物价。哪怕在清晨三点,照样可能被炸弹惊醒,人们被逼出被窝,冲向气闷狭小的洞穴,身后是大兵们大笑着的叫声:“钻地洞吧,老鼠们!”
  战争令人麻木。马克·吐温问道,在整整六个星期的围城期间,人们无事可做,那么,他们写日记吗?得到的回答是:不,他们只在前六天写。“第一天,写满满的八页;第二天,五页;第三天,一页——写得很宽松;第四天,三四行;第五天和第六天,一两行;第七
  天,日记中断了。”恐怖的维克斯堡战争生活,已经变得“平常”。
  维克斯堡“看到了战争的一切,陆战和水战都一一挨过去了,围攻、地雷、袭击、败退、炮击、疾病、俘虏、饥荒,更是家常便饭了。”周日的弥撒照常举行。一开始人不多,渐渐就多起来。当炮弹呼啸着从屋顶飞过,一切静止,鸦雀无声,人们活像是在参加一个葬礼。然后,有人发出一个声响,弥撒就继续下去,爆炸声和风琴赞美诗的声音,一起响起来。
  7月4日,维克斯堡因弹尽粮绝而投降,生活似乎恢复了常态。可是,在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