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念然也客气地笑道:“但凭嫂子安排了。”
秦大奶奶带着两位姑娘,身后跟着一众秦家的丫鬟婆子们,萑苇被留在了外院,流火倒是混在人堆里。一群人从正院后角门出去,穿过夹道,又沿着回廊走了一段,才进了一个园子。这是典型的北方园林,算不上小巧精秀,却另有一番大气的感觉。秦大奶奶直领着季念然到了一处四角凉亭,这亭子就倚在水池边上,周围种满了柳树,还有几堆石头堆成的假山在一旁装点。
季念然也不多言,跟在秦大奶奶身后进了亭子。秦大奶奶先请季念然在亭中的石凳上坐了,又招呼丫鬟婆子们上茶上点心。秦姑娘安静地坐在季念然身边,并不多话,仿佛安然地做着自己的隐形人一般。
秦大奶奶笑着招呼季念然,“妹妹到京城多久了?可有什么喜欢吃的点心?就是家里一时没有,打发下人们到街上现买也不是什么难事。”
“嫂子先不忙。”季念然也脸上含笑地拉住了秦大奶奶的手,又看向坐在一边的秦姑娘,“倒是我失礼了,来府上这么长时间,还不知道这位妹妹是谁……”
秦大奶奶瞄了秦姑娘一眼,脸上闪过一丝满不在乎的神色,“这是我们太太养在身边的姑娘,闺名雪玲。”
那秦姑娘——秦雪玲这才起身施礼,季念然也起身还礼,心下却更是疑惑:从她进秦家大门,就没听到这秦姑娘出过声音,可别是个哑巴吧?
这时秦府下人们已经准备好茶点端了上来,秦大奶奶忙着叫她吃茶吃点心。季念然只好先打点起精神应付,虽说心下犹有怀疑,却也不好刻意证实。
秦大奶奶又坐下和季念然闲聊,“表妹觉得京里的点心比起江南如何?”
“味道自然不同。”季念然客气了一句,又解释道:“我家虽然已经搬到京城一年多了,却是上个月才除服。家里的厨子都是从江宁带过来的,平日里做的也大多是在南边吃惯了的点心,并没怎么尝过京城风味。”
“那若是有机会,妹妹真应该好好尝尝咱们京城的美食。”秦大奶奶推了推石桌上的小瓷碟,“表妹快尝尝这枣花酥……还有这蜜三刀……”季念然从善如流地拿起几块点心尝了两口,都是秦大奶奶特意推荐的品类。
秦大奶奶又热情地给季念然介绍起了京城几间老字号铺子,“这些都是自己家里做的,单论味道还是比不上外面的。这京城上下若说到点心,必然要提珍顺斋,他家的点心那是在宫里都很有名气的……我听说尤其是东宫,特别爱吃他家的点心。”
季念然心中一动,抬眼看了秦大奶奶一眼。秦大奶奶却是一副毫无所觉的样子,若无其事地接着介绍起了其他铺子,“京城的人都爱吃酱货,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杨记——他家也是老字号,虽说是以做羊肉起家,但是最好吃的还要数他家酱牛肉。”
另提了几家,如蒋家老铺的烧饼,东山坊的满头……季念然都默默记在心里。
秦大奶奶说了半日,也有些口干舌燥,拿起茶碗润了润嗓子,才开着玩笑道:“瞧我,光顾着絮絮叨叨自己说了,倒是忘了问妹妹,平日里偏好什么样的口味?中午好给妹妹安排两样爱吃的饭菜。”
“嫂子客气了。”季念然忙推辞,“我不挑食,吃什么都可以。”
“那舅母可有什么偏好?”秦大奶奶又问。
季念然又耐着性子为秦大奶奶介绍起大太太的饮食爱好来,“我母亲是很随和的人,平日在家里也没听说有什么特别的忌讳。”
在季家,无论是小时候养在姨娘院子里,还是后来跟着老太太,季念然都很少有机会和大太太同桌吃饭。但是就逢年过节或是家人生日这一年有限的几次共餐来看,季念然并没有发现大太太有什么特别不吃的东西。
“这就好办了!”虽说季念然没能为秦大奶奶提供太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是秦大奶奶看上去也是一副很感激的样子,她又给季念然解释,“我也是才当家,没怎么招待过客人,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到时候就算祖母和婆婆不说什么,我家大爷都要怪我……听说我家二叔在贵府住过一年?”秦大奶奶突然跳了话题,向季念然打听起了秦雪歌在季家的事,倒把季念然问得一愣。
“是住过一年……”季念然摸不准秦大奶奶的目的,但是自觉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没有隐瞒的必要,就坦然地说了起来,“和我家二哥关系不错。”
“我家大爷很领你们家的情。”秦大奶奶就轻声笑了起来,脸上却显出一抹说不上来的神色,只一瞬,就又很好地掩饰起来。
“大哥很疼爱二哥。”一直都安静地坐在一旁的秦雪玲却在这时轻声接了这样一句话,只这七个字,就让季念然再也顾不上研究秦大奶奶的神色,而是转而看向了这位秦姑娘:原来她不是哑巴啊。
然而秦姑娘却又恢复了沉默的样子,仿佛刚刚那句话并不是出自她口中一样。
季念然眨了眨眼,掩下了心底越发加深的疑惑。
作者有话要说: 请大家多留言,多收藏
也请大家收藏一下我的专栏
谢谢大家,么么哒~~
第47章 第 47 章
秦家用来招待季家母女的午饭很是丰盛,大多都是北方常见的炖菜,主食为了照顾南北差异,分门别类的上了多种面食米饭面条之类。
季念然却是没吃两口,就感觉到了大太太的心不在焉,显然刚刚和秦老夫人的谈话内容,已经让她不能继续顺畅地完成这次做客活动。
果然,好歹挨过了午饭,又喝过一轮茶,大太太就带着季念然告辞了。
“家里事情也多,就不多打扰了。”这话说得也算得上堂皇,秦家上下也没有继续留她们的意思,季念然就这样跟着大太太回家去了。
若让季念然描述她到京城之后的这第一次外出做客,她还真描述不出来——除了多了一个小木匣子,里面装着秦老夫人送给她的见面礼。但是这见面礼,她也还没有打开看过,并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除此之外,就再无任何可以提及的东西了。
但是显然,大太太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好不容易回了季家,大太太反常的不先回自己的院子里换衣裳,而是和季念然一道进了后院。刚一迈进院门,季念然还在犹豫的时候,她随口敷衍地嘱咐了季念然几句,就径自带着心腹丫鬟朝着老太太起居的正房去了。
季念然也不在意,盯着大太太的背影看了两眼,就带着丫鬟拐回东厢房了。
“姑娘回来了。”石斛和授衣都守在外间,正坐在桌旁做针线。见季念然带着流火和萑苇进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了上来。
“姑娘今儿到秦家做客,觉得秦府如何?”
“姑娘可得了什么彩头?”
石斛一眼瞧见萑苇手里捧着的木匣子,忙上前接了过来,“这可不是早上带去的东西,是姑娘在秦家得的?”
“秦家老太太给的。”季念然看了那木匣子一眼,带着几个丫鬟进了里间,“我还没看过是什么……快拿过来打开我看看?”
***
东厢房这边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看东西,正房内的气氛却很严肃。
老太太午睡刚醒,原本正是还困乏的时候,听了大太太的几句话,却瞬间打起了精神,“你说,宫里的意思是,还要三丫头进东宫服侍?”
“是。”大太太说这话的时候,也带着几分犹豫,“姨妈说,太子妃虽然已经封了,但是东宫里两个良娣的位置却还空着。这平安候的女儿系出名门,在她之下,也不算辱没了咱家慧姐儿……”
老太太摆了摆手,止住了大太太的话头,盘算了片刻,才肃着声音问大太太,“太子妃今年多大你可知道?”
季家这几年除了举家搬到京城之外,都是关起门来守孝,对于宫里的事都没有那么清楚了,更何况东宫?但是这个问题大太太却毫不犹豫地回答了出来,“听说今年也十六了,生日只比慧姐儿大半年。”
想必是秦老夫人特意告诉她的,老太太点了点头,又沉吟起来,“已经十六了,怪不得去年就大婚了……”东宫太子今年只十五岁,虽说也算到了可以娶妻的年纪,但是去年大婚时才十四岁,就显得有些早了。
只是不知道,这位平安侯府的小姐,或是她背后的平安候,究竟有多么大的魅力,能让皇上或是皇后和太子这么看重,不惜一切也要拉到自己的身后。
“你公公以前总怕咱家太过招摇,会惹了别人的眼……”老太太叹了口气,又继续道:“总想着韬光养晦,脚步缓一缓,别招人嫉恨,这才养得咱家现在的两个老爷,都有些……”老太太顿了一下,咽下了一个即将脱口而出的词,“好在昀哥儿很有出息,再努力几年,未必不能做出一番成就。只是这毕竟是以后的事了……”
顺着老太太的话,大太太也蹙着眉头思考起来。
“以咱家现在的情况,就算慧姐儿坐上了太子妃的位置,也不一定能坐牢。良娣……也有良娣的好处!”说到后面,老太太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母亲的意思是说,这个良娣,慧姐儿可以接的稳?”大太太大着胆子问了一句。
“可以接,但是接得稳不稳……。”老太太犹豫了一下,也有些放松下来。她不再紧绷着背,而是向后靠到大迎枕上,反问大太太,“若是不应下来,你可有好的给慧姐儿的说亲人选?”
“媳妇……”大太太没想到老太太会问她这个问题,一时之间竟然有些不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