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一门四姓-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皇大概也是厌弃他这样的行径,将此事公诸于众。
  朝野之间一片哗然。
  姚家虽然得以留下一条血脉,却从彻底的消失在世人的眼中。
  而据说,这位姚一平先生,也被姚家逐出家门,带着他唯一的儿子,也是为新皇士兵引路,搜捕前太子余孽的那个人,不知所踪。
  想不到,父子二人居然躲到了这样的荒野之地,真是令人叹然。
  他们几个正概叹着呢,沈伯谦脑子里已经是炸成烟花了。
  靠,我说在哪里听说过一个姚家呢?
  原来那晚做梦的时候,他们也出场客串过,只不过下场不太好罢了。
  在他的梦中,杨风扬名边疆之后,一直没放弃找寻小妹。
  结果的确是有找到,就在他死前两年的时候。
  只不过,找到的是小妹的坟头,草都已经有些年头了。
  一番打听之下,才知道,小妹死前的名字叫知书,据说是从小被拐卖的,十来岁的时候被本地一户姓姚的人家买下做个粗使丫头。
  但这户人家的规矩特别大,对待下人动辄打骂。
  小妹好像是十六还是十七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就被抬了出来,是被活活打死的。
  听说是她勾引姚家的老爷,被夫人发现赏了她二十杖,结果受不住就死了。
  姚家好歹给她买了副薄皮棺材,立了个坟头给她。
  但杨风绑了姚家上下审出来的却是另一个说法儿,不是她勾引老爷,而是老爷强要了她,被夫人撞见,两口子置气,都让人打她,才把人活活打死的。
  结果,当然很简单,当是宁王已经登基,杨风毫无顾忌,亲手灭了姚家满门。
  那是他唯一一次不是在战场上杀人,所以沈伯谦记忆深刻。
  只是,万万没想到。。。。。。
  所以说,自己在这犄角旮旯的乡下地方撞见杨家三口,是为了替梦里的姚家赎罪吗?
  不过,他没打算找寻姚家人,没这个必要。
  看他好像在发呆,星回推了他一把,拿起跟匕首包在一起的那个盒子。
  “还有这样东西,也能证明你祖父的身份。”
  打开一看,原来又是两块玻璃。。。。。
  就是比江七送了的更通透一些罢了,这有什么?
  看这沈伯谦不解的眼神,星回有些怒其不争的说道:“这可是先皇最喜欢的一对琉璃玩意儿,还是你父亲出生的时候赐给他的呢。”
  沈伯谦看了他一眼,“哦”了一声。
  星回恼了,“哦一声就完了,这可是全天下独一无二的冰种琉璃。”
  “大和尚,冰种是形容翡翠的,你搞搞清楚好伐,不过我也奇怪了,你原来是铁匠,后来是和尚,怎么感觉其实你两样都不是。”
  “那我是什么?”星回没好气的问道。
  “三姑六婆的祖师爷。”

☆、第93章

  92…新年喜讯
  这倒不是沈伯谦乱讲,相处久了,愈发觉得封老头对星回的认识实在是大错特错。
  什么狂放不羁?根本就是包打听好吗?
  一句话来说,沈伯谦就没见过比他更八卦的人。
  活脱脱一个狗仔王,他才来李家坪多久啊,又常年在山上呆着,可就这样,如今他说起李家坪的八卦,那也是如数家珍。
  好几十年前的他都给扒拉出来了。
  沈伯谦有时候都忍不住叹息,大师是生不逢时啊,他这样的资质要是生活在现代社会,能给人民群众提供多少茶余饭后的娱乐资讯啊。
  不过,这话有点儿扯远了,还是说回眼前这一摊子。
  扫了一圈桌上这大堆东西,沈伯谦毫不客气的拿起匕首、玉珏和装着两块剔透的琉璃的盒子。
  “这几样儿我拿去,其余的先搁在山上,大和尚你帮忙收着,我另有用处。”
  刘中仪正伸着腿眼巴巴的看着被沈伯谦收起来的两块琉璃,听到这句话,楞了一下。
  来沈家之前,爹、老爷、夫人都对他有交代。
  说,姑爷是做大事的人,家里这些琐碎的东西别让他费心,让他勤快点儿,多照看着些,尤其是银钱往来。
  姑爷一向不喜欢管银钱,这是刘家人都知道的事儿。
  这几年姑爷弄出来的各种新鲜玩意,基本上都归了刘家,姑爷说这叫什么,知识产权投资?
  反正是就给了刘家之后,刘家一律回给他三成分红,其它的他就什么都不管了。
  从最开始的卤味,一直到布匹,酒水,还有时不时想出来的新奇菜式,像是那个火锅什么的,都是一经推出,大受欢迎。
  刘家这才几年呐,已经从青州府走到京城,东西都卖进宫里了。
  这里头,小姐的功劳是第一,姑爷的功劳那也不能放在第二!
  这一点儿,无论是爹,还是老爷夫人都从不否认。
  所以,每年刘家定期送来沈家的各类分红,细细算来少说也有二十来样儿。
  就拿刘家现在最大头的布匹生意来说吧,又能细分为绸缎分红,棉布分红,挂毯分红,印花布分红等等近十来种。
  还有那些沈家出产,经由刘家商铺卖出的各色土产。
  这一点儿,也是爹最佩服姑爷的地方,也是他一个外人一下子来到这陌生的李家坪,却迅速的被全村人接受的最根本原因。
  姑爷这个举人不是吃干饭的,他开的私塾也不是哄人的。
  他在这李家坪下的功夫也都是实打实的。
  别看他跟玩儿似的,前两三年在村里借着讲故事,带起了从大人到小孩的学习热潮。
  但实际上,他并不是在玩儿。
  为的是培养村里人说话办事的力能,这样才能在他的引导下,串联起周边村里一起买山货,一起卖粮食。
  总之是,现在李家坪是附近几十里,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子的领土羊。
  不管是李家坪的,还是外村的,不少的村民从中受益。
  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只要你肯干活,肯动脑子,别走歪门邪道,我就给你个机会发家致富。
  这一点,在李家坪体现的尤为直接。
  光看着两年村里新盖起来多少青砖瓦房就知道了。
  原先沈家大院在李家坪那真是显眼儿的很,周围就没有几家是纯砖瓦房,都是混着土坯的,起码墙根儿那一层家家户户都是土坯。
  但现在可就不同了,敞亮的青砖大瓦房几乎已经是李家坪的代名词。
  常年都有卖砖瓦的在李家坪转悠,指不定就有新主顾。
  这可不是夸张,只不过,这其中也有姑爷的一份功劳。
  在他看来,做人,既要会赚钱,更要会花钱,不然攥着钱在手里,难道就能生崽吗?
  当然,原话未必是这么说的,但大致是这个意思。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这李家坪从村民到里正、族老,都对姑爷心服口服。
  就在姑爷这种有意无意的带动下,这李家坪真是一天一个样儿。
  现在走在村里,舒服,敞亮,就是在县城也没这样的,全村主路两边全部都铺了两三尺宽的石板,既好看,又干净。
  加上村里人偶尔也会路过沈家的后山,看着山上种的东西,山路上不断的花草,又知道这些都是能卖钱的,也都跟着姑爷学。
  虽说没山,但乡下地方,哪里不能种点儿东西呀。
  于是乎,家门口,小路边,房前屋后,都种了果木花树之类的。
  这一开始种,大家都没经验,也没那么多果木树苗不是?
  所以,不少人来沈家取经。
  姑爷又发话了,说这事儿归陈老太爷和杨大爷管,他们绝不藏着,只要乡亲们愿意学,二老就愿意教。
  不仅如此,姑爷还帮忙找上好的果苗,种子,还亲自替村里人做什么,什么规划设计。
  这些,当然都是要花钱的,可姑爷从没对任何人提起过。
  在钱这块,姑爷是真正的视钱财如粪土。
  从来都是只管花,不管记,整个沈家就俩孩子,一个杨断风,一个杨菲菲还记得记账。
  不过,其他人就是想记,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因为姑爷花钱,最清楚的只有杨断风一个人,现在自然是自己了。
  像陈家老太爷、老太太,还有徐家姑奶奶,这都是庄稼人出身,节俭,见不得乱花钱。
  可偏偏姑爷花钱从来不看数的。
  就说家里的几个浴室吧。
  姑爷在新房卧室弄了个套间小浴室之后,觉得十分好用,就说要帮大家都改建一个。
  还说当初盖房子的时候就专门留了改建的基础,不费功夫。
  姑爷这么一说大家伙自然都是没意见的,不多久的功夫,全家人都用上了自己的浴室。
  连他和蒋英都有,比在县里还舒服。
  但,这一套工程是他亲自跟的,花了多少钱他也是清清楚楚。
  光是那些刻意打磨光滑,但又有细小突起防滑的石板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但姑爷对沈家人说的却是:“石头,水都是自家的,没花什么钱。”
  说的那叫一个诚恳,自己差点儿都信了。
  但一看记得帐,自己就瞬间清醒了。
  这些还都是小钱儿,刘家生意越做越大,分的也是越来越细,分红自然也越来越多。
  简直像是滚雪球一般,现在刘家一年的流水和盈利,数额之大,令人咋舌。
  但姑爷却一直都是只管拿钱,从不过问,也没看过账本,对刘家可谓是百分百的绝对信任。
  甚至卤味分红因为姑爷一直都拿一部分出来给陈家的两位姨妈并陈家二老傍身。
  一开始钱不多,姑爷还是拿了自己算好送去,后来数目越来越大,姑爷也愈发不在乎了,嫌麻烦,就把这事儿跟爹说了,让他帮忙算好分好。
  从那时候起,爹就让人专门给姑爷记账。
  把他什么时候该拿多少分红,一笔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还特地嘱咐杨断风,那时他还叫杨风,让他记着沈家的花销,也做个账本。
  年下两边合合帐,省的姑爷到了年下两眼一抹黑,既不知道自己挣了多少钱,也不知道花了多少,花去了哪儿。
  当然,这事儿姑爷也知道。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