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秦朝丞相李斯曾经说,人生在世,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大的悲哀是穷困。一个人总处于卑贱贫穷的地位,就像禽兽一样。不爱名利,无所作为,不是人的真实想法。他还作过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在厕所中觅食的老鼠,遇见人或狗就慌忙逃窜。再看粮仓中的肥鼠,自由自在地偷吃粮食,没有人去打扰。    
    同为老鼠,命运却有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所立足的地方不同。人也一样,无论是在积极进取还是在退而自守时,都必须懂得良鸟择木而栖,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又要懂得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避开可能危及自己的去处,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战国时,鲁国有一个姓施的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喜欢研习儒学,小儿子则爱好兵法。    
    学成后,大儿子凭着自己的渊博知识和一套以德治国的学说,去游说鲁王,得到鲁王的重用,做了太傅。小儿子来到楚国,向楚王纵谈用兵之道,楚王对他的见解大加赞赏,委任他为三军司令。两个儿子身居显位,父亲也跟着沾光,尽享荣华富贵。    
    施老的邻居孟老,也有两个儿子,恰恰与施家二子所学相同。孟家父子羡慕施家富贵,于是上门请教,施家把事情原委以实相告。    
    孟家父子一听,事情原来是这样简单,深为以前浪费时间而深感后悔。施家儿子能做到的,孟家绝不会更差!父子三人心里很是兴奋。    
    孟老的大儿子前往秦国,大谈以礼治国的好处。秦王却一句也听不进去,哭笑不得地骂说:“当今诸侯混战,强存弱亡,什么能比富国强兵更要紧?照你的说法,用仁义治国,这不是叫我坐以待毙吗?”说完便传令卫士将孟家老大哄了出去。    
    孟老的小儿子来到卫国,劝说卫侯操练兵马跟各路诸侯抗衡。卫侯不高兴地说:“我的国家比较弱小,在大国征战的形势下得以保全。服从大国,爱护更小的国家,是唯一可行的策略,也是卫国平安无事的原因。如果修兵习武,大国以为我要挑战它,小国以为我要吞并它,四面树敌之后,我还能安稳地坐在这里么?如果就这样放你走,会让其它国家以为我被你说动了心,而且你还会去游说别的国家这样做,我就要倒霉了。”    
    说完,卫候下令砍掉了孟家小儿子的一只脚,派人把他抬回家。    
    孟家两个儿子回到家,父子相见,抱头痛哭。想起施家出的主意,便顿足捶胸,谴责施老父子欺骗了他们。    
    施老对邻居的遭遇也很同情,连连安慰,劝住了他们的哭声,同情地说:“我们邻居多年,哪里能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呢?请听我说一说这祸福为何不同。一般地说,一个人选择的位势好,做什么都顺当,位势不对就什么也做不成。你们的方法和我家相同,为何结果又和我不一样呢?”    
    


处世智谋第1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2)

    孟家父子迷惑地摇头。施老接着说:“这是因为我们两家所选的地方不同的缘故,绝不是行动上有什么差错。天下之事没有固定的规矩,也永远没有不变的是非。从前需要的,也许今天弃而不用;今天弃掉的也许以后仍然需要。这种用或是不用,是没有对与错的分别的。顺应时势寻找良机,是不可缺少的智慧。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即便你们象孔子一样渊博多才,象姜子牙一样足智多谋,又怎能不四处碰壁呢?”    
    孟氏父子恍然大悟,脸上的怒气一扫而光,诚恳地说:“我们全都明白了!”    
    施、孟两家的不同遭遇,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更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人们在选择自己的立足之地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切不可轻信别人,或凭主观想象,莽撞从事。    
    知非不处 远祸全身    
    魏晋南北朝时,王子萧子良和范缜发生了一次争论。    
    萧子良是虔诚的佛教徒,他认为人生命运是三世因果注定。他问范缜:“你不相信因果,那么为何有人富贵一生,却有人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以致于潦倒一生,默默无名?”    
    范缜答说:“不同的人生其实就像同枝并蒂的花朵,风儿一吹,有一些花飘在花瓶里供人观赏,另一些花却运气不佳飘到粪坑中,前者是王子你,后者就是在下。”    
    与随风而落的花儿相比,人都有选择环境的自由,但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原因之一就是有人对生活缺乏真切的认识,对即将面临的处境掉以轻心,置身于其中而不知;而有人却能知非不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远离可能惹火烧身的环境。    
    人们不会对一个平庸之人有过多要求,因为他平庸,相反的,对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便肯托付重任于他,对他寄托很大期望,这一类的人,愈是本领大,也就愈会给自己招来一些艰巨的任务,做得好便罢,稍一不慎就大祸临头了。    
    所以,即便自己完成了别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也不要自矜自夸,而要尽量淡化自己的作用,免受别人的攻击。    
    明太祖朱元璋曾召中山王徐达一起喝酒,朱元璋不了试探徐达,一个劲地敬酒。    
    徐达不敢推辞,一直喝到深夜,醉得大睡不醒。朱元璋让内侍把他送到旧宫去睡觉。旧宫是明朝建立前朱无璋称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半夜里,徐达的酒醒了,问周围人自己睡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宫。”    
    徐达马上起身,快步走到宫殿的台阶下,面向北面拜了两拜,又磕了三次头,才出宫。    
    朱元璋听说这件事以后,对徐达的表现十分高兴。    
    在很大程度上,徐达并非不明白知非不处的道理,其最后的命运悲剧是由朱元璋的猜疑性格造成,具有某种必然性,要想摆脱必然受到各种限制。那么更多的人则是在能够主动避免危险的情况下,执迷不悟,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宋宁宗时的丞相韩侂胄做南海尉时,曾请一位儒生做馆客,此人很有才华,但不久就离开了。    
    韩侂胄当了丞相,掌握国家大权后,非常想念他。有一天,这个儒生忽然来了,韩侂胄非常高兴,请他留在家里。    
    一天,夜深人静时,韩侂胄请儒生饮酒时,请教他:“我才学疏浅而掌握了国家大权,您有什么指教吗?”    
    儒生叹息说:“您现在危险得像是架在树枝上的鸟蛋一样,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处世智谋第1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3)

    韩听后惊奇地问为什么。儒生答:“这不难理解。宫中立皇后时,您不同意,皇后很怨恨您;宫中立太子时,您又不同意,太子也对您怀恨在心;您当政后,朱熹、彭龟年、赵汝愚等名士被逐出朝廷的不计其数,士大夫们也因此而怨恨您;现在同金人打仗,军队牺牲很大,三军也怨恨您;边境的百姓不时地被掠夺和杀害,四海之内的百姓都怨恨您。这样四面树敌,您怎么能免祸全身呢?”    
    韩侂胄沉默了许久说:“你能教我怎么办吗?”    
    儒生再三推辞,韩坚持追问,他才说:“只有一个办法,只怕您不愿采纳。现在皇上重病在身,无意于国家政事,如果摆出尧、舜、禹禅让的家法,请皇上让贤给太子即位,太子对您会由怨恨而转为感谢。这时皇后退而为皇太后,即使怨恨您也没有权了。以后,您可以辅佐新皇帝,一切从头开始。对从前被贬的诸贤士,已死去的增加抚恤,还活着的召回给予提升,同时派遣使者去聘请贤德的人来执政,对外也要消除积怨,使边境平安无事。您还可以优厚地犒劳军人,抚恤牺牲的将士,免去各种无名的赋税,解决好种种矛盾,使全国百姓休养生息。然后在此基础上,您选择一位知名的贤士,把丞相之位让给他,自己请求告老还乡,邀游于青山绿水之间,如此,您最后就能转危为安,变祸为福。”    
    韩侂胄听他讲的有道理,但犹豫不决,想留下儒生做自己的顾问,可他坚持要告辞而去。儒生走后不久,韩侂胄果然四面受敌,被砍了头。    
    有明智通达的人对自己的危险提出忠告,是一种难得的机会。可是自己却不能听从,也不能从中得到教益,真是太可惜了。    
    陈瓘在通州的时候,张商英当了宰相,想引荐陈瓘来辅佐他。于是他要新设置的政典局发下公文,索取陈瓘所著的《尊尧集》,并且由政典局启用陈瓘。陈瓘把书缮写好,却没有上缴。    
    通州郡又拿着政典局的公文来催促。陈瓘就将书用奏折的形式进献,外面用黄帕封好,送到政典局,要求他们在皇帝面前开拆。有入说陈瓘应当直接将书送到政典局就可以了,何必进献皇上?    
    陈瓘说:“我恨不得将书直接送到皇上手中,请皇上批阅。怎么能把书给他们呢?他张商英身为宰相,办什么事,不通过三省去公办,却增设机构,任用官员。如果什么事都通过私人的途径去办,人们必然会怀疑嫉妒。恐怕《尊尧集》到了他那里,他的地位已经动摇了。我现在避之唯恐不及,更何况将书送去呢?”    
    不久,事情真象陈瓘所说的那样,张商英被罢黜,陈瓘被任命为台州知州。有人指责陈瓘私自送书给张商英,想让张商英实行他的政见,经过调查后才真相大白。    
    与世沉浮 顺水行舟    
    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根据所面临的情况做出反应,进行自我保护。正是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保证了动物的生存。刺猬身体能缩成一团,鸷鸟能趴在地上一动不动,麝遇敌能断脐香脱逃,蟒蛇能把自己的伤口显示给对手,这都是十分高杆的自保招数。    
    智慧不如人类的动物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面临情势更加复杂的社会,更应从中受到启发。    
    人要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