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应该懂点投资学-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っ骶靡丫饺胨ネ酥芷冢⑶夜善笔谐〕鱿至嗣飨缘幕氐骷O螅蛴悸枪霞醪只蚶氤 ! 〕鱿终庵智榭鲋螅凑照5木弥芷冢什鄹窕岢鱿忠欢ǔ潭鹊幕氐鳎耸贝庸墒兄型顺觯梢韵瘸直业却康夭蚱渌什耐蹲驶幔罂悸窃诰镁捌芷谥匦碌嚼吹氖焙颍俳死嘧什湎帧! ∈率瞪希μ齑舐ブ甘ú⒉皇屎献魑钪站霾叩囊谰荩囊庖澹嗟卦谟谖蹲收咛峁┝艘恢址闯9娴乃嘉绞剑廊饲孟炝司樱谷嗣强梢愿硇缘亟型蹲省! ≡凇μ齑舐ブ甘ǖ钠羰鞠拢颐强梢苑⑾趾芏嗍屎献魑卸暇弥芷诤臀蠢丛诵蟹较虻囊谰莸闹副辍1热纾と略隹⑿略龌醣夜┯α康龋庑┛梢酝ü教逯苯踊竦玫氖荩材芄桓ㄖ蹲收呓芯霾撸哂幸欢ǖ闹傅甲饔谩! ∪丝诤炖プ⊥蹲实氖贝觥 〖椎厥且桓雎浜蟮纳酱澹煌ㄓ胄畔⒍挤浅1杖:罄创遄永锩娣⑾至送螅谑茿公司在取得了铜矿开采权之后,修建了公路,雇用了大量村民开采铜矿。A公司向村民支付的工资很少,虽然可以保证村民温饱,并比村民此前耕种土地获得的收益要多,但与外界相比,仍然远远落后。于是,一些与外界进行过沟通的村民开始外出打工赚钱,而留在村子里继续采矿的工人的地位越来越低,因此,就有了更多的人想外出打工。由于村子里劳动力越来越少,做其他的生意也赚不到钱,所以外界几乎没有人愿意到这个村子里面来。10年后,铜矿开采尽了,村子里面一些有点钱的人也离开了村子,村子里只剩下废弃的铜场,村子变得更穷了。A公司认为失去了继续经营的意义,也离开了甲地。
第19节:第六章 第三只眼看投资(8)
  乙地与甲地的情况接近,也是一个发现了铜矿的落后山村,但取得了开采权的B公司支付给村民的工资比较高,而且高于外界打工的工资水平。于是不仅村子里的人不想出去打工,就连邻近村子的劳动力也愿意来B公司工作。同时,村民的收入高了,也有了消费的需求,于是餐馆、浴室、影院、理发店等陆续开张营业。由于工资水平高、生活便利,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入乙村。于是B公司抓住这一机会,开办了金属加工企业和地产公司,兴建了学校。虽然铜矿的储量在不断的开采中一天天减少,但乙地却越来越繁荣富裕,铜矿也不再是乙地唯一的经济支柱。  我们可以从上述两个故事中看出,足够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所产生的消费,会直接对经济起到支撑的作用,使经济处于繁荣的态势之中。  中国自古就重视劳动人口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管仲辅助齐桓公时极力鼓励人口增加,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促使青年男女早婚早育。孔子更明确地坚持〃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的观点,鼓励增加劳动人口。这一切都可以用一个现代经济学名词来加以诠释,就是〃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适合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形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可供给的劳动力增长量达千万,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达,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新生儿数量减少,少儿抚养投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降低,老年人多数有多个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整个社会呈现出家庭及社会保障性支出负担相对较轻,财富积累速度较快的状况。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由于劳动力供应充足,所以经济体系中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居多,就业率有所增长。在就业率增长的过程中,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由于可支配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随之出现了较强的社会物质需求,这种需求反过来又会继续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实现了上述人口结构转变的市场经济国家,都会出现人口红利现象。早期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转变时间较长,纵深计算达到近一个世纪,所以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走势。而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许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则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程,其中人口红利因素的贡献率达到30%~50%。据统计,新大陆的人均GDP增长率比旧大陆显著提升的部分,其中90%~100%可以归功于新大陆在人口结构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人口结构转变的国家,同时也是亚洲最早出现经济腾飞的国家。整个人口红利的持续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结束,延续了60年左右的时间。其中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GDP曾一度超越美国。可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但并非只要存在人口红利的条件,一国经济就一定会突飞猛进地增长,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多地是给经济带来一个发展的契机,在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推动力。而能把这个契机利用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国家出现人口红利现象时的客观情况。比如,同样受人口红利因素的推动,亚洲相对发达的新加坡与相对落后的越南,人均GDP水平悬殊,前者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后者仍是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红利的产生,需要以良好的人口结构作为基础,但人口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不具有稳定性。任何一个国家,也都不可能具备支撑人口总数无限增长的条件。当人口总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具有快速增长的可能了。对于处在人口红利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平均寿命大大延长,这就必然会使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家庭赡养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同时,曾经创造人口红利的适龄劳动者也将逐渐变老,此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力的高比例劳动人口,将转变为消费性人口,这会给社会保障带来较大压力,从而使〃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负债〃。可见,人口红利是不具有持续性的。
第20节:第六章 第三只眼看投资(9)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口红利也可以看作一种透支未来社会资源的行为。所以,处在人口红利期内,不应忽视今后将要偿还的债务,而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并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之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从人口红利期到人口负债期的平稳过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的15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奇迹〃。众多机构都认为,人口红利对经济步入快车道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根据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这个数据与此前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经济腾飞时的人口红利的贡献率基本相当。  早在1965…1970年间,构成我国人口红利的基础就开始出现。1978年前后,中国的青年人口达到了顶峰。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经济动能打开了闸门。多台马达高速运转,压抑的需求全面释放。改革开放伊始,可谓百废待兴,所以人口红利虽然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表现得并不明显。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口继续大幅度减少,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这使人们更切实地感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和重要作用。在此期间,我国采取基础建设投资及出口拉动经济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机,正值我国的人口红利效应充分发挥作用的时期。也可以说是人口红利效应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场影响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其起因也可以追溯到日本的人口红利效应消退之时。在1995年前后,日本人口红利效应消退,日本采取超低利率政策,由此带来利用日元和泰铢进行的低风险套利机会。最终将泰铢利率不断推高,之后引发了危机。  结合〃人口负债〃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人口红利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其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从生产领域的劳动供给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丰富的时期。但随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将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会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世界银行发布的《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达到高峰,并认为这种赡养率下降的窗口可以保持40年,具体时间取决于生育率下降的速度。由此可见,我国劳动力增长的现实情况与世界银行预期基本一致,我国由劳动人口总量带来的人口红利,将于2020年左右出现拐点。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显然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的作用消失后,我国经济就将停止增长。因为我国目前的情况与其他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国长期采用城乡二元化结构,农村劳动人口的数量庞大,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比例只达到50%。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也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人口城镇化基本达到70%以上。如按城市化率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计算,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300万左右,到2020年城市化率才达到60%,仍然存在继续增长的空间。所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仍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城镇提供劳动力资源,将人口红利效应继续发挥若干年。  投资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