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应该懂点投资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新型号的高配置电脑,一年后,该电脑的市场价格大致会下降一半左右,而剩余未偿还的贷款额有可能超过市场上该产品的新品价格。这时,如果再算上自己使用一年所产生的折旧,这台电脑就是一笔不折不扣的负资产。  在分期购买汽车、家用电器方面,同样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在这个时候,有些读者有可能会想,买房子总不会有问题吧,因为房子毕竟是一种固定资产,而且房价一直在上涨。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政策的调整会对土地价格产生影响,导致房产价格可能出现较大变动。房产价格最终还是会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如果大多数人已经没有能力承担高企的房价,则需求必然会减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香港,就出现了房地产价格大幅跳水的情况。时至今日,香港仍然有大量的房地产价格没能回到1997年的高点。  〃负资产〃的出现会令人备受困扰,如果持有资产,并且继续履行债务,会遭受损失;如果终止履行债务,则会面临违约和信用危机等多方面问题。贷款的过程,是契约形成与履行的过程,虽然资产成为〃负资产〃会使所有者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但只要还可以履约,就理应遵守贷款协议。很多时候,市场在经过过度的虚假繁荣和大规模的非理性消费之后,会出现严重的萧条。此时经济有可能出现明显的衰退,不少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会大幅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无力继续履行贷款契约的情况。按照协议,贷款者的资产会被收回,这样一来,原本价值高昂的资产,就变成了吸走消费财富的〃黑洞〃。
第10节:第一章 谁动了你的钱袋(9)
  消费者在进行贷款消费之前,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性的判断。  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消费目的是出于消费本身,还是出于投资的需求。如果是基于消费的目的,那么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比如,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市场上中档配置的产品就已经足够满足使用需求,其价格下调空间也相对有限,这类产品是合适之选。在购房时,对于三口之家来说,一个正常的三居室就足够使用。此时即使手上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承担更高的首付款,也没有必要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并寄希望于未来不确定的收益,而购买四室、五室的超大面积住宅。如果是基于投资的目的购房,则是完全不同的思路。因为此项投资即意味着想要获得买卖差价或者是租金收入,此时要考虑的就是房产的增值空间,以及房屋租售比等因素。关于房地产投资的思路,笔者将会在后面的章节进行详细阐述。  其次,要考虑到自己对贷款的偿还能力。如果贷款额度较高,则需要在完全偿还之前,始终定期支付较高的还款额。这对于收入并不稳定,或者支出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消费者来说,存在较大的压力。比如刚刚结婚的年轻夫妻,收入尚不稳定,将来还要抚养子女、赡养老人,若此时贸然买入自己收入勉强能承担月供的房产,则有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相对来说,选择月供压力小的房产,并且在支付首付款之后,手中仍留有一部分可支配的资金以应对不时之需和各种风险,不失为明智之举。  第三,要考虑到偿还周期。偿还周期越长,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周期越短,则短期要承受的还款压力就越大。所以,消费者应尽可能周详地考虑。如果商品的价格较高,那么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还应顾及自己目前剩余的适合工作的年数,以及未来工作收入的稳定性。这样才能避免因当前的冲动消费而给今后的生活带来过大的压力。  比如,一个家庭需要购买住房,就要根据家庭的收入情况、家庭收入的稳定性以及主要收入来源者的年龄来进行综合考量。一般来说,每月的还款额度不高于家庭收入的1/4,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购房者尽量不要使还款额度超出家庭总收入的一半,否则一旦出现利率上调或者收入不稳定的情况,就会对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最好能在主要还款人年富力强、事业发展稳定的时候还清贷款,否则,还款压力就会比较大。  基于对以上因素的分析,消费者应理性地作出是否进行贷款消费、如何进行贷款消费的决策。同时,还应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状况,并学习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以帮助自己作出更准确的判断,避免因财富变成〃负资产〃而给自己带来困扰。  纸上富贵数字带来的片刻欢娱  2007年的一天,我与一位老朋友久别重逢。看到他气色很好,而且面带喜色,我就问他:〃最近是不是有什么高兴的事啊?〃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不是做了些股票投资嘛,小赚了点儿。〃后来他又说股市里赚钱也不太难,近期用这些钱换了车,买了高档手表。  一年以后,我们又相遇了。聊起近况,他显得比较沮丧。由于他没有及时兑现股票投资中的赢利,在股票大幅下跌的过程中,又没能果断出场,不仅此前的赢利全都还给了市场,连本金也亏损了不少。按他的说法,就是纸上富贵了一回。  没有经过历练的纸上谈兵是空洞的,没有兑现的纸上富贵是虚无的。在证券投资中,很多人常常因为账面上的暂时赢利数字而欣喜若狂,却忘记了把这纸上的富贵及时兑现,最终不仅没有锁定胜局,还由盈转亏,甚至遭受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纸上富贵的现象普遍地存在着。对于国家来说,纸上财富凭空蒸发,会对经济体系造成严重影响。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购买力大大减弱,此前数字上的财富大幅缩水,此后长时间处在经济衰退的境地中。再如自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实施后,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因美元贬值而蒙受巨亏,由此产生了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第11节:第一章 谁动了你的钱袋(10)
  2008年初,有位期货投资者用5万元的资金全仓做多豆油,之后豆油一直处在上涨的趋势当中,她就把结算回来的赢利不断加仓,其账户资金曾一度多达1400万。但由于一直是全仓做多,在最后一次较大幅度的回调中,她的资金亏损到只余约4万元。  资产的贬值,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在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同时也会得到较多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但是在消费水平提高后,纸上的财富回归原点,这种反差所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  人的决策中常常有不理性的成分,这种不理性在原本就非常抽象的投资过程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证券投资中,常常有人在买了股票之后,由于股价节节上涨,陶醉于账面上的丰厚收益,却忘记了市场具有波动的特点,最终把利润还给了市场。在2007年的股票大牛市中,相信此类投资者不占少数。在期货交易中,也出现过短期内用5万元赚到1500万的传奇人物,但这位传奇人物也因未将收益及时兑现,而最终重回起点。近年来,有些人通过买卖房产,赚得盆满钵满,但也常有炒房者没能在需求旺盛时及时出手,因而背负巨额贷款,并最终遭受亏损。  投资过程中,成败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而理性的态度会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本书中,〃理性〃这个词将贯穿始终。笔者认为,这也是从生活中发现投资的本质,在投资中持续赢利的唯一方式。如果不能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意志和行为,就难以避免投资失败。  理性地分析纸上富贵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它大致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  首先,没有把数字上所体现的财富具体化,因而忽略了财富的真实价值。这个理由听起来似乎荒谬,但确实是很多人的真实情况。在投资过程中,很多人过于关注数字的变化,而没有将数字产生的影响具体化,最初还是在进行投资,而到后来,仅仅将其当作一场数字游戏。虽然这样有助于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投资交易,但如果始终保持这种心态,则往往容易对盈亏变得麻木,最终悔之已晚。正如前面所举的例子,用5万元进行期货投资,在获得了近300倍收益的时候,如果及时、适当地减轻参与的头寸,兑现部分或全部纸面利润,何至于最终后悔莫及。  其次,投资态度不切实际。如果对经济环境缺乏理性的认识、凭空想象甚至妄想市场走势和投资收益,就容易高估市场态势和利润,而不能及时兑现纸面的收益。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是贪婪所致,但贪婪在投资中并不是坏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贪婪对投资有促进作用。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妄想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在投资过程中,应更实际地看待市场,更理性地兑现收益。  第三,过度自信。很多人曾在投资或其他领域有过一些成功的经历,对自己的投资眼光极度自信。但投资中是容不得半点失误的,过度自信往往使人不能客观冷静地看待外部环境,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从而使得对市场的判断变成了缺乏理性的臆断,以致在已经取得良好的收益,并且市场开始出现反向变化之时,仍然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思路和策略,以致千金散尽,最终又是纸上富贵一场  一位投资者曾通过做贸易赚了几百万,在一个北方县城里面小有名气。2007年,股市正逢牛市,而做贸易生意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他就关掉了贸易公司,进入股市。此前的经历让他对于在股市中获得成功信心十足,于是,他一边交易,一边寻找规律。初期,由于市场走势良好,他连连获利,并在股市中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一度获得了近30%的收益。  股票投资毕竟不同于经营实业,他此前的成功在于他的韧性和坚持,而在股市的零和博弈中,更需要的是理性和克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