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点燃心火-員工激勵手冊-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较低。

从以上介绍可见,在组织人事安排上,测量、评价一个人的成就需要对
如何分派工作、职位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成功地建立、发展起激励员工
成就需要的训练方法,以便提高生产率,或是在出现需要高成就需要的工作
时,培养合适的人才。

如何训练提高成就需要
成就感训练(achievementtiaining)的方法虽然较复杂,但大致说来,
是由专家指导9 到25 人,按下列5 个步骤进行:

(1)介绍成就需要或动机具有激励作用原理,并披露这方面的研究成
果。
(2)说明成就动机的意义。为了测试受训者的成就动机,专家会显示一
张静态的画面(例如,一位身着西装的男士斜躺在转椅上,神情坦然地凝视
着窗外的景色),请受训者根据这幅画面,描绘出一篇短故事,并预见将会
发生哪些事情。然后,受训者把他所编的故事同一位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所
编的故事进行比较。比如,就以这幅画而言,高成就动机的人会把照片上的
男人说成是大公司的总裁,正在构想如何争取到一笔大生意。虽然有许多公
司都觊觎着这笔生意,但若能争取过来,不仅可以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
而且也会带给他个人一大笔红利。此时,他正乐观地想着这笔生意已经到手,
因为,他已估量过公司的生产成本,有信心以最低标夺到这桩买卖。
(3)受训者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也就是说,让他们
了解到高成就动机的人喜欢哪些能提供个人职责、反馈、适度风险的场合。
专家将使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并根据受训者已有的经验,来说明这些观念。
(4)由专家指出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在行为方面有哪些特征,以供受训
者进行比较。
(5)由各受训者以书面形式设定目标,责成自己以成就导向的行事方式

来完成这一目标,过一段时间后检查进展情形。

□。。 认知评价理论
以前的理论普遍认为,内在动机因素如成就感、职责、胜任工作所产生
的愉快,同外在动机因素如薪水、晋级、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彼此相
独立的。也就是说,此一类因素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彼一类因素。然而,在60
年代末期,有人提出了一种“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evaluationtheory), 
否定了上述内、外因素无关的观点。这一理论认为:虽然人们可以分别被内
在、外在因素激励,但这两个因素并不是毫无影响的。当对某种工作结果进
行外部奖励时,那种因喜欢做这种工作而产生的内在激励作用便会降低,因
为这会使人们感到他们不是自觉的人,是为了外部因素而工作,为了奖励而
工作,觉得自己丧失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组织中
对出色的工作绩效进行奖励有时反而会使工作动机降低。

认知评价理论对传统的奖励制度是一种挑战。以往的组织管理中一向认
为各种外在奖励应依工作绩效而定,才会有真正的动机激励作用。但认知评
价理论认为,这样反而只会降低员工的内在动机,使他们不再从工作本身寻
找意义,而是向“钱”看。假如这一理论是对的,那么,奖励方式就不应依
据或不应仅仅依据工作绩效而定,而是要具体衡量员工的工作动机,了解他
们主要是受外部因素驱使还是由内在因素驱使。这对组织中的奖励制度无疑
具有重大意义。

认知评价理论在得到许多研究的支持的同时,也遭到一些批评,特别是
针对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研究结果的判别和说明。比如,以往支持这
一理论的研究大多用学生而不是真正的企业员工。而这两种人本身的各种动
机构造就不一样,由一方得出的结论未必能向另一方推广。这使得对这一理
论的价值的评定不甚明朗。从目前来看,究竟应不应把外在奖励作为激励动
机、提高工作绩效的手段,以及是否因此会减退工作本身所给予员工的内在
激励,其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不难想象,即使非常引人入胜
的工作,也需要起码的外部报偿的支持,而即使非常枯燥无聊的工作,在外
在奖赏的作用下,也会增加本身的吸引力。这样看来,这一理论既不适合极
枯燥的工作,也不适合极有趣的工作。或许,这一理论主要适合部分专业性
强的工作和管理工作。

□。。 目标设置理论
许多观察和研究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个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时,
它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本世纪60 年代末期,爱德温·洛克(EdWinLocke)
提出了著名的“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theory)。他指出:目标使
人们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工作,以及必须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完成。这种目标
的明确性能提高绩效,尤其是当目标相对较困难但又可以实现时,能比简单
的目标更能导致较高的绩效。

说得更简单些,明确的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这是因为人有希望了
解自己行为的结果和目的的认知倾向,这种了解能减少行为的盲动,提高行
为的自我控制。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工作中及时给予反馈,使人了解进展,
了解行为的效率,也具有激励作用,提高工作绩效。

目标设置理论建议在组织管理中采取目标明确化,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员


工“请尽你的最大努力去做”,同时在工作中应及时给予反馈,说明与目标
的距离。更进一步说,对于某些工作,如果能让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置而不是
仅由管理人员规定,可增强目标的合理性、可接受性,增加员工对目标的认
同,因而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提高工作绩效。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工作
任务,尤其是如此。

当然,并不是任何工作都适于让员工参与设置。另外,也还没有研究证
明目标明确化可提高员工的工作满足感。

□。。 强化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从认知角度考察工作激励,认为认知倾向可以引导行为。
有所不同的是,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theory)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
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即认为
当人们做出某种行为后,若看到所希望的结果,这种结果就会成为控制行为
的强化物,增加刚才的行为。

强化理论并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认为人是在
学习、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由于行为的结果的确对行为有强大的控
制作用,这一理论对于解释行为很有帮助。但严格他说,强化理论并不是地
道的动机激励理论,因为它忽视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动机概念本身不存在了,
也就谈不上什么激励了。

尽管强化作用对行为颇有影响力,但却不是行为的唯一控制因素。在有
些情况下,行为结果丧失其行为强化力。比如,虽然你工作得很努力,绩效
很出色,但却受到同事的嫉妒、疏远、排挤,这时你反而会降低努力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用内在心态、公平感、人际期望等因素比用行为结果的强化
作用更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 公平理论
在组织中,对员工赋予的责任、职权,给予的薪水、待遇,晋升、提拔
的速度等因素所造成的公平性,对激励员工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公平的评判有许多因素和角度。一类是纵向比较,包括:

(1)组织内自我比较(self…inside)。在同一组织中把自己现在和过
去的工作和待遇进行比较。如果现在你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了更大的绩效,
但并没有得到更大回报,你会觉得不公平。
(2)组织外自我比较(self…outside)。把自己在不同组织中的工作和
待遇进行比较。如果你在这个组织中付出了比在从前组织中更大的努力,但
并没有更大的回报,你会觉得不公平。这两种比较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自己
进行的。
另一类是横向比较,这是把自己的工作和回报与同一时间其他人的工作
和报偿相比较,包括:

(1)组织内他比(other…inside),与本组织内其他人的工作和报偿相
比。如果你与同事花的努力一样多,绩效同样好,但你得到的报偿(薪水或
奖金)比别人少,或者晋升得慢、机会少,你就会觉得不公平。
(2)组织外他比(Other…outside),与其他组织中的人比较。如果另
一个人在另一个组织中和你同样能干,成绩相当,但你在这个组织中得到的
却较少,你也会觉得不公平。

所有这些不公平都会挫伤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如果不恰当地运
用薪水、奖金、晋升等手段,不但不会收到激励效果,反而会打击积极性,
降低生产率。

当然,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情形会有不同的公平性判断。一般说来,薪资
水准、教育水平较高的员工,视野较开阔,依据的信息比较全面,常常以他
人为比较对象,而薪资、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则常常做自我比较。

从公平理论来看,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
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当人们在依据自己的能力、努力、经验、教育
背景来衡量自己的薪水、职位、晋升速度等方面时,若感到不公平,就会产
生不平衡的心理紧张感,并会采取措施恢复平衡,实现公平。通常说来,在
人感到不公平时会有如下几种表现:

——改变自己的努力水平(不要太卖力);

——改变自己得到的报偿(如果是按件计酬,可增加产量却降低质量);

——歪曲自己的认知(我想我现在是很勤快的);

——歪曲对他人的认知(可能他比我原先想象的要好一些);

——改变参考对象(虽然比不上张三,可比李四还是强些);

——改变眼前的工作(辞职)。

针对不公平的薪酬,公平理论提出四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