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经典-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种勇于“让”的精神感动了邻居,两家互谅互让各得其所,从此和睦相处。故事解读:
  在原则问题上,不主张让步,但在生活中一些小事上,让一步又何妨。每日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论不休,光阴便在吵吵嚷嚷中悄然而过,退一步则会心平气和,海阔天空。应用之道:
  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妥协便是其中的一种。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一种共识,而且这种共识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暂时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这种策略并不是一种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采用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确实能给你带来不少好处。例如:

  第10节:有容乃大(10)

  ·可以避免让你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其它资源。当胜利实不可得,而资源日渐消耗殆尽时,妥协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一个喘息、休整的机会,以待日后东山再起。也许你会认为,强者是不需要妥协的,因为他力量强大、资源丰富、不怕消耗;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但问题是,当强者所面临的弱者以决一死战的气势咬住你时,强者纵然得胜,也只能是一种惨胜,而且损失不小。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采取妥协策略,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可以通过妥协时的缓和阶段来扭转对你不利的劣势。对方提出妥协,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他也需要喘息,说不定他根本想放弃这场战争;如果是你提出,而他也愿意接受,并且同意你所提的条件,表示他也无心或无力继续这场战争,否则他是不大可能放弃胜利果实的。因此妥协可创造一个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控制敌我态势的转变。
  ·可以维持自己最起码的存在。妥协常常是有附加条件的,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妥协,那么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这样你换得了存在;存在是一切的根本,因为没有存在,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妥协对你不公平,让你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换得存在,换得希望,相信这种暂时之屈也是值得的。
  妥协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投降之举,但如果从上面我们所提出的几点来看,妥协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一时的意气。
  不过,采取妥协策略时也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要看你的目标何在。也就是说,你不必把资源浪费在无益的争斗上,能妥协就妥协,不能妥协,放弃争斗也未尝不可。但若你争斗的目的为的是某一大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对你至关重要,或者会改变你的一生,那你绝不可轻易妥协。
  第二,要看妥协的条件。如果要面子就得保全面子,要利益就得获取利益,但不必把对方弄得毫无退路,人逼急了也会跳墙;更何况,除非你消除对方,否则他的力量是永远存在的。如果你是提出妥协的弱势者,且抱着一种不惜玉石俱焚的决心,相信对方会接受你的条件。
  总之,妥协可改变现状,转危为安,它是一种战术,也是一种战略,当今的政治家们也许最擅长此道。

  第11节:人在江湖(1)

  第二章 人在江湖
  □ 适当掩藏自己
  《三国演义》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曹操对刘备一向存有戒心,害怕他将来会对自己不利,因而想设法除掉他。可是,曹操却无法肯定这一点,他也不想因“误杀好人”而轻易背上骂名。在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曹操决定试探一下刘备是不是真的具有威胁性。
  一天,他在府中设宴款待刘备。席间,曹操装作毫不在意地对刘备说:“当今天下能够配得上称为英雄的人,就只有你和我两个了。至于袁绍、袁术、刘表等封疆大吏、一方诸侯,别看他们显得很风光,实际上是不值一提的草包。”
  刘备正在夹菜,听到这句话时不禁心中一惊,吓得把筷子都掉到地上了。
  恰在此时,天空中响了一声雷。刘备赶忙乘机对曹操说:“雷声把我吓了一大跳,弄得筷子都没能拿住。实在让我害怕呀!”
  曹操本想借品评天下人物的话题来试探刘备是否具有英雄气概,将来是否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但他没有想到,刘备竟然这样“怯弱无能”,于是就从内心里看轻刘备了。因此,曹操便打消了除掉刘备的念头。故事解读:
  如果你能巧妙地掩藏自己,不让别人轻易看透,那么,别人就会对你放松戒备,或是不敢对你轻易下手出招。这样,你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应用之道:
  17世纪西班牙一位著名思想家葛拉西安,曾经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让人了解你的全部。”他说:“深谋远虑的艺术,就是善用你的智慧清晰地洞察情势,衡量情势。此中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们知道你,但不让他们了解你;不断地培养他们对你的期望,又绝不完全满足他们的期望。当你每成一功,他们便会因为你的伟大业绩而盼望更伟大的业绩。”
  这位社会经验极其丰富的思想家还解释说:“看透别人就能主宰别人,被别人看透则会被别人主宰,胜利能因此易手。善于识破他人,可以号令全局;善于隐藏自己,就不必担心会落入圈套。”“要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就不要让任何人了解你的全部。一旦被人识破你的才能局限后,你就很难获得别人的敬仰和尊重。”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就十分明白以上的道理,他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仆人眼里无伟人。”正因如此,所以他把保持“神秘感”作为自己担当领袖必须遵循的一个信条,而且竭尽全力地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假如一个人被人一眼就能看穿,让人一览无余的话,不仅难以受到别人尊重,而且还会因此而使别人更加小心防范,甚至陷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 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良年少时因谋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老翁故意把鞋摔到桥下,然后傲慢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碍于长者之故,不忍下手,只好违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给穿上。饱经沧桑、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居然强忍不满,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遂约其5天后凌晨在此再次相会。张良迷惑不解,但反应仍然相当迅捷,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之时,张良便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五天早点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这才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我是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故事解读: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应用之道: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样的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碰撞,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不妨拿出一块心地,搁下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
  还是那句话:忍!
  不少人一遇不平,就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与人争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有些人虽然获得“胜利”,却元气大伤!匹夫之勇,人人做得到;百忍成金,才能成就大事。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
  忍,作为一种处世的学问,特别是对于许多要甘居人下的普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
  对自己的朋友、上司,你不可能事事据理力争,对于自己的长辈、老板的某些指示,某些命令,也许会因为你主观理解上的偏差而得不到有利的实施,但你却又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这样情况下,上司、长辈,老板、领导对你批评和指责是很正常的,不要急于辩解,认为自己无比委屈,其实错误就在你的身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尊老、尊上服从的习惯,许多人都是在忍让和服从了多少年以后,由丑媳妇熬成婆的。在这之前,他们不知道忍了多少回,从这方面一想,你就容易忍耐了。
  当然,对于许多下属职员来说,遇事不加辨明,便着手去实施是你的一大工作弊病,你和领导之间缺乏必要的默契。对于领导,首先是服从,然后才能有改变。不是让领导去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领导。上司给予的指示和命令,必须清清楚楚地理解,然后才有可能有效地执行。对于上司,他们发一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不要希望每个领导都是慈祥无比。你需要忍受这种压力,同时要以积极的行动去尽量避免这种压力。

  第12节:人在江湖(2)

  现在让我告诉你,当你面对指责欲望和权力欲望极强的老板、长辈和领导时,要学着把握下列一些“忍”学经验:
  1.学会洗耳恭听,认真听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