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经典-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不轻率地讥评别人,要紧的是在内心中戒除一个“傲”字,对待朋友、家人、古人都不能过于苛刻,处理事物时要处处留有分寸,看待周围的人时多从好处着眼,只要大是大非不乱,小是小非就不要去深究了。这样天长日久,在你身边必定会形成和谐顺畅的氛围。
  □ 不逞口舌之快
  东汉末年有个叫孔融的人,从小就十分聪颖,“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流传和称道。他非常能言善辩,这一点既给他带来了好处,也给他造成了祸害。
  孔融10岁时,有一天跟随父亲到洛阳去。当时,洛阳城里有个叫李元礼的人很有才华,美誉如日中天。他于是对父亲说:“我想去见见李元礼先生。”
  孔父大笑道:“多少达官贵人都见不到他,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就不要再痴心妄想了。”
  孔融很不以为然地说:“你只管带我去就行了,我保证一定能够见到他。”
  到了李府门口,孔融对看门的侍者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烦你进去通报一声。”
  李元礼接见孔融父子之后,大惑不解,便问道:“小先生,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呀?”
  孔融笑着说:“从前,我的先人仲尼(孔子)和您的先人伯阳(老子)有师资之尊,所以我与你是通家之好,赛过寻常邻里。您能说我们不是亲戚吗?”
  小孔融的寥寥数语,令李元礼不禁暗中啧啧称奇,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视为奇才。后来孔融长大后,李元礼力排众议推荐他为京都大学之师,并视之为忘年之友。
  不过,紧接着孔融锋芒太劲的言语,又为他英才多劫的人生埋下了沉重的伏笔,直至最终被曹操无情地贬黜。
  当孔融正在和李元礼谈话时,碰巧太中大夫陈炜前来造访。李元礼的门人将刚才孔融的表现,绘声绘色地告诉了陈炜。陈炜一向老成持重,听后以略带轻视的口吻说:“小时候聪慧的人,长大以后未必如此。”
  孔融立刻反唇相讥道:“想来太中大夫小时候一定是十分聪慧的啦!”
  陈炜顿时唇紫髭翘,无语凝噎。但从此之后,他心中充满了对孔融的厌恶感。故事解读:
  路不能乱走,话不可乱说,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因言招祸。应用之道:
  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
  这种人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一要用到嘴巴,他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他无理,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
  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凸显你是个好辩之徒罢了。

  第81节:说话之道(6)

  而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好事。
  人有好口才不是坏事,但运用不当则会坏事,因此你若有好口才,建议你:
  1.把口才用来说明事理,而不是用来战斗。不过当有人攻击你时,你当然可以“自卫”。
  2.有好的口才,也必须要有相对的内涵,否则别人会笑你全身只有舌头最发达。
  3.要驳倒对方,保卫自己的意见时,点到为止即可,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换句话说,要给对方台阶下。
  4.别人得罪你时,你虽理直气壮,但也不必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
  5.若自己的观点有错,要勇于认错,并接受对方的观点,切莫用辩论的技巧死命反击,因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硬辩只会让人看不起你。
  不过有好口才的人,常会因“所向无敌”而忽略收敛的重要,因为他把“逞口舌之快”当成一种“快乐”,这是这种人最大的悲哀。
  □ 新媳妇进家门
  卫国有户人家娶媳妇。婆家借来两匹马,加上自己家里的一匹,用三匹马驾着车,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十分隆重地去迎接新娘子。
  到了新娘家,迎亲的人将新娘子搀上马车。一行人告别新媳妇的娘家人之后,就赶着马车往回走。
  不料,坐在车上的新娘指着走在两边拉车的马问赶车的仆人说:“边上的两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回答说:“是向别人家借来的。”
  新娘又指着中间的马问:“这中间的马呢?”驾车人回答说:“是你婆家自己的。”新娘接着便说:“你若嫌车走得慢,要打就打两边的马,不要打中间的马。”
  驾车人有些奇怪地看了看这位新媳妇。
  迎亲的马车继续前进,终于到了新郎家。伴娘赶紧上前将新娘扶下了车。
  新媳妇却对还不熟悉的伴娘吩咐说:“你平时在家做饭时,要记住,一做完饭就要把灶膛里的火熄掉,不然的话会失火的。”那位伴娘虽然碍着面子点了点头,心里却有点不高兴这个新媳妇的多嘴。
  新媳妇进得家门,看到一个石臼放在堂前,于是立即吩咐旁边的人说:“快把这个石臼移到屋外的窗户下面去,放在这里妨碍别人走路。”婆家的人听了这个新娘子没有分寸又讲得不是时候的话,都不免在心里暗暗发笑,认为新娘子未免太爱讲话又太不会见机讲话了。
  其实,这新媳妇所说的三件事,对婆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可是她刚踏进婆家门就俨然以主妇自居、多嘴多舌的做法却引起了旁人的反感。故事解读:
  一个人说话、办事,要有理有利有节,讲究场合和方式。如果不顾时机、不看对象,即使是好话,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应用之道:
  古人说:“讷为君子,寡为小人”,祸从口出并不是不让人们说话,而告诫人们讲话一定要谨慎,常言说:“言多必失,谨开言,慢开口”;“会说话的想着说,应该怎样开口,都有一定的学问。”
  普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
  心理学家说,人若有心事,应该说出来,才不会在心内郁积,憋出病来。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没错的,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
  之所以处理心事要这么慎重,是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
  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与牢骚,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人拿来当成修理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连自己都不知道。

  第82节:说话之道(7)

  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
  家人呢?能不能说?
  不可随便说出来,假如你的配偶对你的心事的感受与反应并不是你能预期的,譬如说,她(他)因此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说给别人听……
  然而,闭紧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你就成为一个城府深,心机沉,不可捉摸与亲近的人了。如果你本就是这样的人,那无太大关系,如果不是,给了别人这种印象是划不来的。
  所以,偶尔也要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围的人听,以降低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
  有些话可以公开谈,有些却只能私下说;有些话在这里能说,在那里就不能说;有些话这时候能说,那时候不能说;当着那些人能说,当着这些人就不能说。
  □ 不要过分热情
  有位先生,与太太的感情一直不错。但毕竟结婚的时间很长了,所以平时夫妻间的感情较为平淡。只有当他与朋友聚会或有其他事情需要向太太“请假”时,才会表现出热情如火的态度来。
  这种举动,使他的太太很快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只要丈夫对自己表现得很好时,就一定是“有求”于自己了。
  一天晚餐时,这位先生突然对太太说:“亲爱的!你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人,不但烹调技术越来越好了,而且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我的确很幸运,娶了一位既美丽又能干的好太太!”
  听了他的话,太太却毫无反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别说得那么好听了!你是不是明天又有什么事,又要晚回家了?那就赶快对我直说好了!”
  这位先生感到很奇怪,说:“我最近什么事情都没有啊!你怎么会那样想呢?我是真心实意地认为你好,所以才会从心底里对你表示赞赏啊!”
  “我才不信你的花言巧语呢!”太太还是一脸不屑的表情,“以前只有当你‘有求’于我的时候,才会对我说几句言不由衷的漂亮话。”
  此时,这位先生才明白,原来是自己以前的表现使太太产生了误解。他赶忙解释说,自己因为最近读了一本有关爱情和婚姻的书,看到上面说夫妻间只有相互尊重、欣赏,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正是这句话提醒了他,所以才会对太太表示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