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乐在工作-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滋味,很不耐烦地对他说:“你是请我来吃饭,还是请我来陪你抄菜单呢?”说着,气呼呼地离开了饭馆。
  专心抄写菜单的果戈里早把请朋友吃饭这事忘到 脑后了,连朋友说气话,离开饭馆他都不知道,嘴里还不停地称赞这份菜单写的太好了,太有用了。后来,这份菜单果然用在了他的一篇小说中。
  果戈里请客却气走了客人,是因为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认真的,勤奋的,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或者说,他认为积累写作素材比日常生活中的礼节礼貌重要,才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对朋友的礼貌。当天,也正因为对工作的态度,他才成为了不朽的文学家。
  我们知道,激光与普通光的区别,在于其高度的聚焦,攻其一点,能量巨大,作用特殊。普通光光芒万丈,光线四射,能量分散,作用平常。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像光束高度聚焦,能量充分激发,焦点充分集中,这样不但有效率,而且创造力还可充分提高。一个人的能量没有集中,就没有聚焦和穿透,能量广泛耗散,就不会有什么成就。
  能量集中原则,就是在一段时间集中所有的精力只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做深做透,从而增加成功的胜算。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具执行力的方法!就像病毒传播学的规律:最具传播性的病毒,它的复制链条往往最短,但它的复制、传播速度却是最快的!这启示我们,在工作中,我们唯一要做的就仅仅是集中精力。要集中优势,把握重点。

  第三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句激励士气的口号及企业最经济的经营之道,而且还是对员工工作态度的评价和要求,是每一个员工个人的成功之道。克劳士比推崇这样一种工作态度,即对错误“不害怕,不接受,不放过”,每一个员工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克劳士比很赞赏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他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他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他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克劳士比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告诉人们,要想把事情做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在我们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头脑中所谓的“对”的标准去做。
  第一次没做好,同时也就浪费了没做好事情的时间,返工的浪费最冤枉。第二次把事情做对既不快、也不便宜。
  在很多人的工作经历中,也许都发生过工作越忙越乱,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在一团忙乱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错误,结果是轻则自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
  由此可见,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忙着改错,改错中又很容易忙出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这些错误往往不仅让自己忙,还会放大到让很多人跟着你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资损失。
  所以,盲目的忙乱毫无价值,必须终止。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用脑子使巧劲解决问题,而不盲目地拼体力交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这正是解决“忙症”的要诀。
  在工作中,盲目的“忙”毫无价值。“忙”的目的是创造价值,而不是忙着制造错误或改正错误。只要在工作完工之前想一想出错后带给自己和公司的麻烦,想一想出错后造成的损失,就应该能够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对”这句话的分量。因此,你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用脑子使巧劲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地靠拼体力交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这正是解决“忙症”的要诀。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还包含着效率。用十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完成一项工作,也算是一事一清了。可是这个清里面就没有了效率可言。我们不能在会议结束后才把发言稿交给领导,即使我们把发言稿写得非常激动人心,也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这个效率从何而来呢?它就来自我们事前的思考,有了事前的思考,我们才能开始就把事情做对,起步正确了,后面的事情做起来自然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第四节:一事一清(1)

  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总要发现、培养一些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好习惯,一事一清,应该成为这种好习惯中的一种。一个不好的习惯,会让人跌进失败的漩涡;一个好的习惯,只要坚持下去,就能一步步引导人走向成功。
  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可能要数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每一天,那里都是人潮汹涌,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的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内,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是说15号月台吗?”“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月台号码。“你刚才说是15号月台?”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请教那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说得多好!“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话堪称至理。“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就会把那件事做完做好。倘若我们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服务人员之所以永远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就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一事一清的好习惯。就像他所说,“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再去做另一件,既没有耽误工作,还能更清晰,更专心地把面前的事情做好。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所面对的工作密度,永远也不会像这个服务员那样吧?可是,为什么我们就总是感觉到工作太多,忙不过来呢?总有人每天风风火火,急急忙忙,还不断地出错误。这一切,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没能学会一事一清。
  对于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人们来说,多年来都已经养成了或好或坏的某种习惯,一旦想把那些坏的习惯消除掉,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瞬间化掉,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习惯比另一些习惯更难以改变。这一点,不仅坏习惯如此,好习惯也不例外。也就是说,一旦好习惯养成了,它将牢固而忠诚。在习惯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习惯被重复的次数越来越多,存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它们也越来越像一个自动装置,越来越难以改变。
  改变坏习惯有一种比较快捷的方式,那就是培养更多的好习惯。不要只是想着把坏习惯从它原来的位置清除掉,因为坏习惯消除掉了,如果没有好习惯来补充,一不注意,坏习惯可能又会回来了。就像一个人戒烟,烟瘾来的时候,总是要用瓜子或者糖果把烟瘾驱逐出去。如果只是靠意志戒烟,烟瘾来的时候,嘴里什么都没有,难度就会比较大。

  第四节:一事一清(2)

  要养成一事一清的习惯,也要讲求一点方法。比如一个习惯于同时做许多工作的人,我们就要先弄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是什么心理驱使他这么做的?一般来说,喜欢同时做许多工作的人,往往抱着一种善意的想法,那就是尽快把工作做完。这种人一看同时面对许多工作,心里就会产生焦虑,总想着尽快把工作做完。可是,由于采取的方法是错误的,结果就出现了越忙越乱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就是先消除这种焦虑的心理。俗话说心急喝不的热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