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回,我在给公司招新人时出了这样一个笔试题目:“你是怎样看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果收上来的卷子大都是长篇大论的夸夸其谈。只有一个女孩简简单单地写了几行字,就这几行字,让我眼前一亮。她是这样说的:“眼前利益不是坏东西,但如果有长远利益的玄机,前者就要服从后者。必要时两者兼顾。眼前的利益会使自己得到一时的快乐和满足,但可能给长远利益带来后患。在这种情况下,人需要的是克制。克制就是要多一个长远的心眼。总之,为长远利益考虑的是厚积薄发,不放过眼前的利益是把握机遇。”我看了这几行字,便与她签下了免试用的五年工作合同。
我说这些话,并不是在否定“远虑”,但我不认同把近处“着手”的动机一统地都归于“远虑”或“长远”的利益。就像前面讲到的那个渴得不行了的人,我们可以为他“赌长远”称道,但如果我们多个心眼想想,如果他赌输了呢?所以,如果他喝了那瓶水,也未必就是“鼠目寸光”,更不要给他乱扣“缺乏厚积薄发”的意志的帽子。毕竟,先保住眼下的生命要紧呀!不是还有一句话同样现在很流行吗?叫“该出手时就出手”!
低调不仅是平静的生活状态,更是“厚积薄发”的处世智慧。如果你在物质上保持低调,你就不愁积累不到足够的财富;如果你在精神上保持低调,你就具有了超凡的处世境界。如果你心眼里装着低调,你就会活得比任何唱高调的人都更从容,更务实,更能把握自己将来发展的命运。
给低调多留个心眼,就是要在平素中为自己支起平和的心态,不时地掂一掂自己,在静中求动,在动中求静,戒骄戒躁,才能在低调内敛中厚积而薄发。
如果你现在还不具备出人头地的资历,那么宁可大器晚成,也不要做挨枪的“出头鸟”。
低调内敛既不是安贫乐道,也不是消极自卑。自卑是一种心理扭曲,而低调才是自我激励中积淀智慧;前者没有进取心,没有自信心;后者是把信心和潜能浓缩在“低调”这个爆发点上,为的是在爆发时让世人领略他那耀眼的光芒。从这个意义讲,保持低调,还需要多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心眼,没有这种心眼,免谈低调!
一、把难事“转弯”成易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看起来很棘手,如果你用常理的规律去对待,你很可能会四处碰壁,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但若是你能多动脑筋找其非常理的窍门,你就很可能从中找到再简单不过的解决办法。
有一次,我和两个同事驱车从外地回来,到公司时已是深夜,因为次日还有要事,我们仨就决定在公司将就将就。我刚躺下,突然其中一个家伙闯进我的办公室:“领导,借一下火。”嘿,事情有时就是这么不巧:我的打火机也失灵了。这么一失灵,我的“烟虫”也往上窜,三杆烟枪都因为没“火”而大为光火,因为这时间出去买打火机要跑老大远的路,越没火越急着要火,怎么办?
我灵机一动,喝一声:“到厨房去!”两个家伙去厨房转悠一圈,出来了,没找着打火机。
我说:“厨房找不着打火机,难道就找不着火?”两个家伙茅塞顿开,不约而同喊道:“煤气灶!”
烟点燃了,这两个家伙大肆恭维:“领导就是领导,脑子就是比我们好使。”
我好气又好笑地问:“如果我们公司没有煤气灶,你们能不能再给我想个别的点火办法来?”
两个人面面相觑后,一个说:“那就别抽了呗。”另一个说:“那就把烟嚼着吃了呗。”其实当时我自己心里也是空荡荡的,暂时没找出办法来。但我坚信只要不把脑子放在现成的打火机上,不论是谁,办法都是可以找到的。
朋友,你们在得到我后面的答案之前,是否也可以替我想出个妙招来?
这不,我还在想着呢,其中一个家伙先笑了。
“领导,我有办法,车——!”
三个人心领神会。因为小车一发动,前后座都有打火器,这不就解决问题了?
我赶忙接过话茬说:“咦,现在我该喊你叫领导了,你刚才不是说领导脑子才好使吗?”
……
我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此条不通换条路”,意思就是办一件事用一种方法遇到难题办不成,拐个弯,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许就变成易事了。这就好比人的视觉里的一张白纸,正面看是一堵难以逾越的墙,如果拐弯90度再看,则成了一根线。
我们也常听一些人戏称“我这人没什么心眼,脑子不拐弯”。那我请问,“没心眼”还有什么可标榜的?如果你是真的什么疑难事都不动心眼,我只能说你这人不开窍了。
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困难,而事实上其中却深藏着极简易的奥妙,你顺着繁杂去苦思冥想,只能越想越难,越想越是把自己兜在里面出不来,结果无计可施,放弃了,可惜了,失意了,挫折感也会随之而来,再后面更是颓丧至极。而有心眼的人却常常能在这些难事中变换自己的思维,绕过困难之弯,一“跃”就“跃”过去了。
就说解数学应用题,这让很多学生感到困难,但是老师在讲台上稍稍一指点,大家纷纷大拍脑门——恍然大悟——就这么个小小的窍门就把难题给解决了。生活不是解数学应用题,但和解数学应用题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很多的困难本身就存在着很浅显的规律,只不过这个规律你没有用心去找,所以你才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如果你平常就有拐弯想问题的习惯,事情就会轻轻松松地得到解决。
所以,当遇到现实问题时,我要鼓励大家的是要多个化难为易的“急转弯”心眼,不要在常理性问题上钻牛角尖,不必因为对某种难度的偏执,把自己愣吊死在一棵树上。
二、把复杂“转弯”成简单
记得在“脑筋急转弯”热那阵子,有一个朋友拿一个再复杂不过的问题来考我:“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厕所吗?”我噎了半天没想出来,朋友哈哈一乐,说:“你真笨耶,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接着他道出正确答案是:“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朋友道完谜底,得意洋洋地说:“没想到吧,你这就叫缺‘化繁为简’的心眼。”
我茅塞顿开。后来也“移植”了朋友的办法,“愚弄”了很多我的其他朋友,发现大家也和我一样“笨”,实乃不亦快哉!请诸位联想一下,如果用这种理念结合到我们做人方面的思考,是不是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老子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国犹如煎小鱼一样,多注意火候就行了,不必弄得太复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所谓的“三大盛世”:一是文景之治,二是开元盛世,三是康乾盛世。如果我们有心把他们的方略进行综合思考,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治国特点:都实行无为而治,政令简约,体现宽容与简易的风格。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好多疑似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来挺简单的,是因为我们的偏热思维把它想复杂了。
有人说,中国人最能干大事,其原因就是中国人最善于思考。不错,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要件之一,但如果城府太深,逢事左思右想,那么你就要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思考而误了大事了。
那么如何操作“化复杂为简单”这个理念呢?我在此提出两条思路。
首先是破解复杂问题的核心命门。因为我们说的“简单”,并不是逃避问题的“伪简单”,而是要求人们对复杂问题的内在规律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估,而后针对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行集中“爆破”,如果问题太大,一时找不到简单,未尝不可绕开问题的核心,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曲线式解决。
说到这里,容我举个较大的事实:如今我们对日本右倾势力的抬头都很痛恨,但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日本在“二战”后整个处于一片废墟,可是人家在短短几十年,就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他们靠什么?靠的是繁文缛节的“从娃娃抓起”,然后再慢慢地等着发明创造?决不!他们先引进美国人生产的产品,对其进行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又生产出比原装产品更先进的产品,再返销回美国和世界各地,很快便成为工业强国。
日本的经验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提示:复杂问题往往潜藏着简单的规律,这条规律找到了,复杂问题就能在实务操作中得到简化。只要我们提高了学习能力和“急转弯”的感悟能力,掌握了简单思考的智慧,就能在短时间内厘清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
第二个要点是在心理上要放下包袱,尽量简化处理问题的老套格式。因为老套格式多是囿于“唯美”思想。这种思想往往程序过多,实质上是混淆事物的主次,束缚我们创新的手脚。
比如要办一件事,在计划上我们是要从事情的长远考虑,但在执行上就不能瞻前顾后了。如果我们太瞻前顾后,就会影响甚至弱化我们实务操作中的信心。
举个很“儿童童话”的例子。
两只旧钟身旁来了一只新钟。其中一个旧钟对新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3200万次!”新钟吃惊不已,“这是多么遥远的目标?办不到,我肯定办不到。”
而另一只旧钟则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动一下就行了。”
“只要摆动一下就可以,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新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动了3200万次。
这个例子非然很“儿童”,但却很说明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