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证券基础知识 1-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牵涉任何违法行为。通过这些和其他一些监视和侦察技巧,交易所可以发
现专家经纪人违法或违例的事件,以便做出适当处理。交易所工作人员还可
定期对专家经纪人作突击性全面审查。工作人员会审查专家经纪人的有关记
录,以确定该专家经纪人在为公众执行买卖时,是否以最好价格成交,以及
是否遵循交易所的其他规则。

六、对证券投资者的监管

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为正确引导和调节投
资者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防止利用不正当手段操纵或影响证券市场,使
形成一个公平合理、正常有序的投资环境,各国一般都对证券投资者进行管
理。


1。对个人投资者的监管
个人投资者购买证券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应加以解释
和劝阻。目前以下几类人员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自己买卖证券:党政机关干
部;现役军人;证券主管机关中管理证券事务的有关人员;证券交易所管理
人员;证券经营机构的从业人员;与发行者有直接行政隶属或管理关系的工
作人员;其他与股票发行或交易有关的知情人。个人投资者从事证券投资必
须符合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不得进行私下非法买卖。

2。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非独立核算的单位、外国
组织和外商在华投资企业不得购买我国企业的股票。对机构投资者买卖证
券,要审查其用于购买证券的资金与买入的证券是否一致,对机构投资者买
卖证券行为规定:禁止两人或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私下串通、内外勾结,同
时买卖一种证券,制造证券的虚假供求,扰乱市场价格;禁止利用内幕消息
从事证券买卖;禁止以操纵市场为目的,连续抬价买入或压价卖出同一种证
券,影响市场行情;禁止为诱使他人参与交易,制造或散布虚假的容易使人
误解的信息等。

七、对证券欺诈行为的监管

1。对操纵市场的监管
(1)操纵行为的方式。所谓证券市场中的操纵行为,指一个人或某一
组织,背离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确定证券价格,迫使他人交易证券的行为。
也就是采取不正当手段人为控制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操纵行为对证券市场
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为:1)以人为创造的虚假投资参数代替证券市场的
真实投资参数,使证券价格不能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
系。 2)对于依据创制参数进行证券交易的投资者,操纵性价格和操纵性交
易量成为操纵者欺诈的工具。3)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对于银行信用波动及证
券抵押贷款也会构成影响。因此,美国。。 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反操纵条
款,开创了禁止操纵市场和市场保护的立法先河。
操纵市场的方式主要有:

1)洗售。它是最古老的证券市场操纵形式。指以影响证券市场行情为
目的,人为创造证券交易虚假繁荣,从事所有权非真实转移的交易行为。洗
售构成的要件有二:①行为人主观上有创造市场虚假繁荣,诱导公众投资者
盲目跟进,达到影响市场行情的目的;②行为人客观上达成交易,但证券未
交割,财产所有权未转移。在西方国家证券市场上,洗售的手法有三种:一
种是交易双方同时委托同一经纪商,于证券交易所相互申报买进卖出,并作
相互应买应卖,其间并无证券或款项交割行为。另一种是投机者分别下达预
先配好的证券委托给两位经纪商,经由一经纪商买进;另一经纪商卖出,所
有权未发生实质性转移。第三种手法是洗售的人或组织(称为做手)卖出一

定数额的股票,由预先安排的同伙配合买进,继而退还证券给做手,取回价
款。

2)相对委托,又称合谋。相对委托指行为人意图影响市场行情,与他
人同谋,由一方做出交易委托;另一方依知悉的对方委托内容,在同一时间、
地点,以同等数量、价格委托,并达成交易的行为。相对委托的客观要件是
交易双方有通谋行为,其委托在时间、价格、数量上具有相似性。
3)扎空。指证券市场上的某一操纵集团,将证券市场流通股票吸纳集
中,致使证券交易市场上的卖空者,除此集团之外已无其他来源补回股票,
扎空集团借机操纵证券价格的方式。通常扎空发生于卖空交易情形。当股票
价格上涨超过其价值时,部分投机者即认为该股价已上涨过头可能下跌。于
是,投机者借券卖空,而借券来源于证券市场上的操纵集团。证券价格上涨
后,卖空者继续卖空。操纵者将证券市场上卖出的股票继续吸购,吸购的股
票再提供给卖空者继续卖空,最后形成融券股数超过流通在外股数的情形。
当此情形继续到卖空者开始警觉或感到绝望试图补回卖空股票时,操纵者也
同时要求收回借出股票。此时,卖空者已无其他证券来源,只好与操纵者了
结,价格由操纵者随意决定。这称为操纵性轧空。还有一种自然扎空是指形
成于数个集团争夺同一公司控股权时,股票价格因此上场,不知情者开始卖
空,最后遭到操纵性扎空的结果。
4)连续交易操纵。指为促使他人购买或出售该项证券,而自行与一个
或更多的他人对在交易所上市的任何证券,作一个连续的买卖,造成该证券
真实或表面的繁荣交易,或抬高、或压低该项证券价格的行为。所以,连续
交易操纵构成要件有二:一是连续交易导致一定的市场表象或价格变化;二
是行为者的目的在于诱使他人买入或出售证券。
5)联合操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临时性组织,联合运用操
纵手段操纵证券市场。该组织可以集合资金、交易技巧、经验、及相关人才、
信息等进行合作,以达到市场操纵的目的。联合操纵有两种形式:①联合交
易操纵者。指联合操纵者所需股票,由操纵集团经理人直接在公开市场以最
有利的价格买进,然后高价出售。②期权联合操纵。指操纵集团的发行公司、
大股东、董事、银行、业务主管,将某一供应量有限、信誉较佳且对客户具
有吸引力的股票期权购入,以控制该股票的交易权;然后,透过经纪商不同
的账户交易股票,造成买单居多趋势,并通过公司董事、经纪商及投资顾问
刊物的宣传,造成股票价格上扬势态。最后由操纵集团行使选择权,将股票
高价抛售或进一步卖空,迫使股价下跌,再乘机补回股票。
6)恶意散布、制造虚假信息或不实资料。虚假、误导信息也可以直接
影响证券价格。借助于散布或制造信息方式操纵市场的目的,是吸引公众投
资者对该种股票的买入兴趣,一直维持到操纵者将其持股全部出清为止时,
然后促成股价下跌。该操纵行为的特征是:陈述涉及公开上市证券;陈述涉
及的重要事实有虚假误导性质;陈述目的是劝诱他人买入或出售该证券;虚

假误导陈述者为证券商及正在买卖证券的其他人。

美国 
1934年《证券交易法》禁止以上操纵市场行为。这些操纵行为均
为非法。

(2)操纵市场监管机制。市场操纵行为的监管可分为两种:
1)事前监管。指证券市场在发行操纵行为之前,证券管理机构采取必
要手段以防止损害发生。为实现这一目的,各国证券立法和证券管理机构都
在寻求有效的约束机制。例如美国《证券交易法》第 
21条赋予证券管理机
构以广泛的调查权,以约束种类繁多的市场危害行为。同时,证券管理机构
也在不断规范和改进证券交易监管制度。
2)事后救济。指证券管理机构对市场操纵行为者的处理,及操纵者对
受损当事人的损害赔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操纵行为的制裁。如证券
商的操纵行为被查实后,证券管理机构可以暂停或取消其注册资格,取消证
券交易所会员资格,或对证券商交易数量加以限制,或命令停止部分或全部
交易。情节严重者,应承担刑事责任。香港《证券条例》对于从事操纵行为
应属犯罪的,经诉讼程序判处罚款 
5万港元及监禁 
2年。②对操纵行为受害
者给予赔偿损失救济。日本《证券交易法》规定,从事假现买卖,操纵市场
行情者,应当依该违法行为形成的价格,在向证券市场上买卖该有价证券
者,或办理委托买卖所遭受的损害者负赔偿责任。赔偿请求权自请求权人知
道违法行为时起 
1年内,或自该行为发行时起 
3年内有效。超过时效,请求
权消失。
2。内幕交易的监管
所谓内幕交易,又称知内情者交易,指公司董事、监事、经理、职员或
主要股东、证券市场内部人员及市场管理人员,利用其地位、职务等便利,
获取发行人尚未公开的、可以影响证券价格的重要信息,进行有价证券交
易,或者泄露信息,以获取利益或减少经济损失的行为。按照英国 
1948年
《公司法》的规定,内幕人士是指与公司有联系或由于从事该公司证券的交
易而拥有内幕信息的个人。在美国,凡公司的董事、行政负责人及其能得到
其雇佣公司内幕消息的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是内幕人士。

证券内幕交易是一种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了防止内
幕交易,各国证券法均规定了严格的法律制裁措施。如 
1978年原联邦德国
《关于不正当证券交易条例》规定,从事内部交易的人和组织,应当受到罚
款,承担民事责任,或撤销任职资格,或吊销营业执照。处罚内幕交易立法
最完善的是英国。美国在 
1934年《证券交易法》和《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
中就有了反内幕交易条款。1984年和 
1988年美国国会又颁布了《内部交易
制裁法》和《内部交易和证券欺诈执行法》。前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