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魔鬼经济学-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者注)。
  紧随毒品而来的是犯罪。5年时间内,居住在城市里的美国黑人杀人案件达到了原来的4倍。突然之间,生活在芝加哥或圣路易斯或洛杉矶的黑人就像是生活在波哥大一样危险了。
  跟毒品有关联的暴力犯罪各种各样,极端凶残,而且它跟美国20年来一直在酝酿的一股更大范围内的犯罪浪潮不谋而合。虽然这股犯罪浪潮在毒品交易浪潮之前就已经存在,可毒品交易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犯罪率的提高,以至于犯罪学家们作出了极为悲观的预言。詹姆斯?阿兰?福克斯(James Alan Fox),有人认为他是大众媒体最为推崇的犯罪问题专家,曾经向世人发出警告,“由于青年犯罪浪潮不断高涨,一场血腥屠杀将不可避免。”
  可事实证明,福克斯和那些对“传统智慧”表示认同的人都错了。血腥屠杀并没有出现。实际上,犯罪率开始下降,这种下降势头是如此猛烈,如此彻底,以至于直到几年之后,当人们回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还很难认定其中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犯罪率会骤然下降呢?
  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尤为明显。奥斯卡?德尼罗?布兰登,传说中的“毒品加工厂”,或许正是犯罪浪潮波纹效应的引发者,可能正是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将整个社会一度推入绝望的深渊。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还有一个同样有力的因素也在发挥作用,只不过是向着截然相反的方向,而且正是这样一个因素,最终在另外一个方向发挥了波纹效应,将整个美国一举带出了深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