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价格理论-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对规模的限制。因此,我们假定“内在不经济”。从长期来看,这种不经济可以通过厂商固定不变的企业家能力而得到合理的说明,在短期内则可通过这种企业家能力和其它数量不变的要素得到合理说明。 
影响边际成本曲线的外部不经济 
    如果我们取OE而非OE’作为仅对厂商1适用的商品X的价格,而取OE’作为所有其他厂商的价格,则MC’曲线就能说明全部情况。如果对产业的要素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厂商1将倾向于通过生产oq”;而不是Oq’1来使生产要素价格略高一点。这将影响该产业的所有厂商,包括厂商1,使它们的成本曲线稍微向上移动了一点,从而会引其他所有厂商稍微减少一点产量。如果设想存在许多厂商,则这些变化对每个单个厂商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所有厂商的要素使量的总的影响,与厂商1所增加使用的要素量处于同一数量级。结果,由于厂商1的扩展而发生的要素价格的提高,比初看起来要更低一些,这是对其他厂商所用要素开始部分闲置所抵消的结果,而且该产业产量的增加要少于q1’ q1”,即少于厂商1产量的增加。可以说,厂商1对该产业所有其他厂商和它本身都制造了“从金钱上看的外部不经济”,但是其数量分别就每个厂商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现在让我们假定对该产业所有厂商来说,X的价格是OE而不是OE’。所有厂商可以说都想沿着它们的MC’曲线推进。如果我们保留该产业要素供给曲线正斜率的假定,则就任何厂商成功地扩大了其产量而言,它都对所有其它厂商制造了“从金钱上看的外部不经济”。(对某些厂商来说,沿着MC’曲线扩展可能意味着生产而不是不生产,所以我们也暗含着允许新的厂商的进入。)由于刚才指出的原因,每个厂商给它自己和其他厂商制造的“从金钱上看的外部不经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大量微不足道的项目总和就不一定是微不足道的了。因此,所有厂商扩张的累积影响将改变要素市场上每个厂商面临的条件。这意味着MC’不再是适用于厂商1的边际成本曲线或与厂商1有关的供给曲线。最后的结果将是把要素价格从P’a、P’b……改变为(可以推测,大部分是提高到)Pa、Pb……。在这些要素价格水平上,我们可以说,厂商1的边际成本曲线将是MC。这条线必然通过d,因为我们通过对S1S1的解释已经知道,如果要素价格是Pa、Pb……,而产品价格为OE,则厂商1将生产Oq1。所有厂商同时都要沿着自己的MC’曲线上移动,似乎将使任何厂商都无法也这样做,相反,这将迫使所有厂商沿着像S1S1那样的曲线移动。 
    用另一种方法来说明这点就是,每个厂商都试图扩大其产量,等于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但是如果该产业的要素供给曲线呈正斜率,所有厂商都不可能在一种未改变的价格水平上获得更大数量的生产要素。因此,沿着MC’曲线同时进行的移动与假设的生产要素供给条件不一致。 
    我们现在已经把从d’到d的整个移动过程分成两部分:(1)(假设的)从d’到d”的移动,它反映了单个厂商在他们认为要素市场条件无变化时对提高产品价格的反应;(2)(假设的)从d”到d的移动,它反映了单个厂商对变化了的要素市场条件的反应。 
    到目前为止,我们把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化完全归因于货币收益上的外部不经济。还可能出现下列情形,即该产业全体厂商同时扩大产量也会导致技术上的外部不经济,就是说,它可能改变单个厂商的生产函数,从而使其成本曲线向上移动。为了举一个不太重要的例子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假设这个产业的厂商们全都在同一相邻地区;任何厂商产量的扩大都会增加烟尘的污染;这又迫使此厂商和其他厂商支出额外的清洁成本。任何一个厂商扩张时,额外的清洁成本对每个厂商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所有厂商都这么做,额外的清洁成本或许就相当可观。假如是这样,无须改变生产要素的价格,单个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也会由于该产业扩张产量而提高。 
    应予注意的是,厂商不能改变其数量的任何要素的价格或利润,包括我们称之为企业家能力的东西,都并未明确地进入上述调整过程;关于它们所要求的唯一条件就是,它们在总量上不是负的。 
    如图5。4所示,一般来说可以预料,外部不经济将会阻止但不能预防单个厂商产量的扩大。然而,并不是所有厂商在所有价格水平上都是如此。外部不经济可能足以消除任何产量的扩张,如图5.5(a),或者确实会引起产量下降,就如图5.5(b)。当然,这些图形中所描绘的情形不可能在同一价格幅度内对该产业的所有厂商都适用,因为那样就会与图5.2中所画的该产业的正斜率的供给曲线相矛盾。换言之,它将和该产业的产量扩张相矛盾,而产量扩张是导致边际成本曲线向上移动的外部不经济所需要的。但是,没有理由说某些厂商不会按那些图中所指出的方式行事,与产品价格从OE’到OE的变化密切相关的要素价格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不一定对所有要素或全体厂商来说都完全一样。供给相对无弹性的要素比供给相对有弹性的价格会上涨得更多;某些厂商可能发现它们的技术条件比其他厂商受到更严重的影响。有些厂商的企业家能力恰好要求大量使用已经提价很多的要素,他们将发现他们的成本曲线与其他厂商的成本曲线相比,相对来说提高很多,结果,他们可能削减产量或者倒闭。技术条件已经大部分恶化的厂商也会发生同样的结果。    
对边际成本曲线没有外部影响时的情形 
    到目前为止,我们把大量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就我们手头的问题而言,单个厂商认为其总量是有能力改变的要素上(这些要素称可变要素)。现在或许可以把这些要素产业的供给曲线看作是水平的。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其理由恰与我们把对单个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视作水平线时推导的一样。那就是说,这个产业可能只是许多使用该要素的产业中的一个;当这个产业扩张时,会稍微抬高要素的价格;然而,这就不仅会影响该产业的厂商,同样也会影响所有使用此要素的产业中的厂商。这些变化对每一产业中的每一单个厂商是很微弱的,但就总体而言就不算小了。简言之,这个自身扩张的产业对它本身和其他产业都制造了外部不经济,我们先前对单个产业中厂商的这种情形的分析,可以直接应用于所说的产业集团。对于该产业作为一个总体来说,还存在其他的理由,说明把对该产业的可变要素的供给曲线看作水平线是合适的。或许会有这种情况:我们开始整个分析时的那个需求变化,应被看作与其他地方需求的相反变化有关:即这里需求的增长将被看作其他地方需求的移动。在这种情形下,其他地方需求下降释放出了可供这里加以利用的资源。如果经历着需求下降的产业,比经历着需求增加的产业更多地使用这同一种资源,那就没有理由说后一种产业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才能获得该闲置资源的使用。 
    根据这两种理由中任意一个理由,当产业的要素供给曲线可以被看作是水平线时,单个厂商扩张对产业(作为一个集团)中的其他厂商,就不会导致明显的货币收益上的外部不经济。此外,如果这样的扩张没有影响其他厂商的技术条件,就没有理由说边际成本曲线应该改变。在这种情形下,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将与我们一直称之为准供给曲线的那条线相一致,就像图5.6中所表示的那样,因而该产业的总供给曲线就不过是单个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之和。    
    如果所有单个厂商供给曲线都具有正斜率,如图5.6(a)所示,那么总供给曲线也就具有正斜率。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认为对单个厂商是固定的要素组合的报酬,将随着该产业产品需求曲线的提高而增加。图5.6中三角形E’d’h与三角形Edh之间的差额说明了这一点(对随着价格从OE’提高到OE而“进入”该产业的厂商来说,其报酬从零增加到一个正数)。这种报酬的增加可以看作是来自单个厂商无力控制的因素,即(1)对它所生产的产品需求的增加,及(2)其他厂商愿意以种种价格提供的有限的产品数量。结果,人们可以认为这种报酬的增加对单个厂商号“外部的”——看作不影响边际成本曲线的外部不经济。从该产业的观点看,人们可以认为,一条上升的供给曲线的存在,反映了企业家能力和其他要素的供给无弹性,单个厂商无力改变其数量。 
    对产量的某些范围和某些厂商来说,边际成本曲线当然可能是水平的,如图5.6( b)。 如果这样,厂商将愿意以Oh价格的生产任何不超过OJ数量的产品价格低于Oh就不会生产任何东西。对于相应的价格,该产业的供给曲线都有一个水平部分,尽管是很短的一部分,而且就有关产业的数量单位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当然,也可能很多厂商在完全相同的价格Oh上都有这样一段。如果那样,该产业的供给曲线将是在价格Oh高度上的水平线,一直延伸到这类厂商按那个价格将供给的最大数量。这就是“不变成本”或完全弹性供给的情形。它可以被描述为所有要素的供给曲线,包括那些其可供厂商利用的最大数量是固定的要素供给曲线,对该产业是有完全弹性的,或者说不存在任何“特殊要素”。这显然最可能出现于“长期”情形中。 
影响边际成本曲线的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状况显然就是“外部不经济”状况的反面,所以可以作简短的处理。 
    单个厂商的扩张可以将外部经济传递到其他想降低他们成本曲线的厂商:如果要素购买量的增加降低了其价格,将产生“货币收益的外部经济”;如果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