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的故事_[美]房龙-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的进步超过了此前几十万年的总和。对于那些在旧式教育下长大的人们来说,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可悲的年代。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对拉马克和达尔文等人怀有的恨意。虽然此二人并未明确宣告,人类是“猴子的后裔”(我们的祖父辈惯常将其当成人身攻击来痛加控诉),可他们确实暗示了骄傲的人类是由长长的一系列祖先进化而来,其家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们行星的最早居民——水母。

  主宰19世纪的兴旺发达的中产阶级建立起自己充满尊严的世界。他们欣然使用着煤气、电灯,以及伟大科学发现所带来的全部实用成果。可那些纯粹的研究者,那些致力于“科学理论”(没有这些理论任何进步都不可能取得)的人们却饱受怀疑。直到前不久,他们的贡献才最终被承认。今天,以往将财富捐献出来修建教堂的富人们开始捐资修建大型实验室。在这些寂静的战场里面,一些沉默寡言的人们正在与人类隐蔽的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时常,他们为未来的人们能享受到更幸福健康的生活,甚至牺牲掉了自己的生命。

  事实上,许多曾被认作是“上帝所为”而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在已被证明仅仅是出于我们自身的无知与疏忽。今天的每一个儿童都知道,只要注意喝清洁的饮水,就能避免感染伤寒。可医生们是在历经多年努力之后,才使得人们相信这一简单事实。对口腔细菌的研究,使我们有可能预防蛀牙。如果非拔掉一颗坏牙不可,我们无非是深吸一口长气,然后高高兴兴去找牙医。1846年,美国报纸报道了利用“乙醚”进行无痛手术的新闻,欧洲的好人们不禁对这一消息大摇其头。在他们看来,人类居然试图逃脱所有生物都必须承受的“疼痛”,此举近乎对上帝意志的公然违背。此后又经过了多年,在外科手术中使用乙醚和氯仿才被普遍接受。

  可追求进步的战役毕竟打赢了。偏见之墙上的裂口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的愚昧之石终于土崩瓦解,一个新的、更幸福的社会制度的追求者们冲出了包围圈。可突然之间,他们发现自己面前又横亘着一道新的障碍。在旧时代的废墟中,另一座反动堡垒矗立了起来。为摧毁这最后一道防线,成百万的人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第六十章 艺术



艺术的源起

  若一个婴孩身体十分健康,他吃饱睡足后,就会哼哼出一首小曲,向世界宣示他是多么幸福。在成人耳里,这些哼哼声毫无意义。它听起来像是“咕嘟,咕嘟,咕咕咕咕……”。可对婴儿来说,这就是完美的音乐,是他对艺术的最初贡献。

  一旦他(或她)长大一点,能够坐起身子,捏泥饼的时代便开始了。这些泥饼当然引不起成人多大的兴趣。这个世界上有成百上千万的婴孩,他们同时在捏成百上千万的泥饼。可对小宝贝们说来,这代表他们迈向艺术的欢乐王国的又一次尝试。现在,小婴孩变成雕塑家了。

  到三、四岁的时候,小孩的双手开始服从脑子的使唤,他便成了一名画家。快乐的妈妈给他一盒彩色画笔,不久之后,每一张纸片上便布满了奇怪的笔划,有的歪歪斜斜,有的弯弯曲曲,分别代表房子呀、马呀、可怕的海战呀,等等。

  可没过多久,这种尽情“创作”的幸福时期便告一段落。学校生活开始了,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被功课填得满满的。生活的事情,更准确地说是“谋生”的事情,变成了每个小男孩小女孩生命中的头等大事。在背诵乘法表和学习法语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之余,孩子们很少有时间来从事“艺术”,除非这种不求现实回报,仅仅出于纯粹的快乐而创造某种东西的欲望非常强烈。等待这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会完全忘掉自己生命的头5年是主要献身于艺术的。

  民族的经历跟小孩子相似。当穴居人逃脱了漫长冰川纪的种种致命危险,将家园整顿就绪,他便开始创作一些自己觉得美丽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对他与丛林猛兽的搏斗并无什么实际的帮助。他在岩洞四壁画上许多他捕猎过的大象和鹿的图案,他还把石头砍削成自己觉得最迷人的女人的粗糙形象。

  当埃及人、巴比伦人、波斯人以及其它东方民族沿尼罗河和幼法拉底河两岸建立起自己的小国,他们便开始为他们的国王修筑华美的宫殿,为他们的女人打制亮丽的首饰,并种植奇花异草、用五彩斑斓的色彩来装点他们的花园。

  我们的祖先是来自遥远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也是热爱自由生活的猎人与战士。他们谱写过许多歌谣来赞颂部族领袖伟大业绩,还发明了一种诗歌形式,一直流传至今。1000年后,当他们在希腊安身立足,建立起自己的“城邦”,他们又修建古朴庄严的神庙、制作雕塑、创作悲剧和喜剧,并发展一切他们能想出的艺术形式,以此来表达心中的欢乐和悲伤。

  罗马人和他们的迦太基对手一样,由于过分忙于治理其它民族与经商赚钱,对“既无用处又无利润”的精神冒险不感兴趣。尽管他们征服过大半个世界,修筑了无以记数的道路桥梁,可他们的艺术却是整个从希腊照搬过来的。他们创造出几种实用的建筑形式,满足了当时的实际需要。不过,他们的雕塑,他们的历史,他们的镶嵌工艺,他们的诗歌,统统是希腊原作的拉丁翻版。如若缺乏那种模糊而难以定义的、世人称之为“个性”的素质,便不可能产生出好的艺术。而罗马世界正好是不相信“个性”的。帝国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和精明高效的商人,像写作诗歌或画画这些玩意儿只好留给外国人去做了。 

  随后是“黑暗时期”的来临。野蛮的日尔曼部族就像闯进西欧瓷器店的一头狂暴的公牛。他不理解的东西对他毫无用处。拿1921年的标准来讲,他拿起印着漂亮封面女郎的通俗杂志爱不释手,反倒将自己继承的伦勃朗名画随手扔进了垃圾箱。不久,他的见识增长了一些,想弥补自己几年前造成的损失。可垃圾箱已经不见踪影,伦勃朗的名画再也找不回来。


中世纪宗教艺术

  不过到这个时期,他自己从东方带来的艺术得到发展,成长为非常优美的“中世纪艺术”,补偿了他过去的无知与疏忽。至少就欧洲北部来说,所谓的“中世纪艺术”主要是一种日尔曼精神的产品,少有借用希腊和拉丁艺术,与埃及和亚述的古老艺术形式则完全无关,更不用提印度和中国了(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二者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实上,北方日尔曼民族极少受他们南方邻居们的影响,以至他们自己发展的建筑完全不被意大利人理解,受到十足而彻底的蔑视。

  你们肯定听说过“歌特式”这个词。你多半会把它与一座细细的尖顶直插云霄的美丽古教堂的画面联系起来。可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它其实意味着“不文明的”、“野蛮的”东西——某种出自“不开化的哥特人”之手的事物。在南方人眼里,哥特人是一个粗野的落后民族,对古典艺术的既定规则毫无崇敬之心。他们只知道造起一些“恐怖的现代建筑”去满足自己的低级趣味,而根本看不见古罗马广场和雅典卫城所树立的崇高典范。

  可在好多个世纪里,这种歌特式建筑形式却是艺术真情的最高表现,一直激励着整个北部欧洲大陆的人民。读过前面的章节,你一定记得中世纪晚期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城市”的“市民”,而在古拉丁语里,“城市”即“部落”的意思。事实上,这些住在其高大城墙与宽深护城河之内的善良自由民们是名副其实的部落成员,凭借着整个城市的互助制度,有难同当,有福共享。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庙宇坐落在市场上,那里是市民生活的中心。在中世纪,教堂,即上帝之屋,成了新的中心。我们现代的新教徒仅仅每周去一次教堂,呆上几小时,我们很难体会中世纪的教堂对一个社区的重要意义。那时,当你出生还不到一星期,便被送到教堂受洗。在儿童时代,你常常去教堂听讲《圣经》中的神圣故事。后来你成了这所教堂的会众。假如你足够有钱,你便为自己建一座小教堂,里面供奉自己家族的守护圣人。作为当时最神圣的建筑,教堂在所有白天及大部分夜晚都对公众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类似一个现代的俱乐部,为市内的所有居民享用。你很可能在教堂与自己心爱的姑娘一见钟情,她日后做了你的新娘,在高高的祭坛前与你誓约相守终身。最后,当你走到生命的终点,你会被安葬在这座熟悉建筑的石块下。你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会不断走过你的坟墓,直到末日审判来临的那天。

  由于中世纪教堂不仅仅是“上帝之屋”,还是一切日常生活的真正中心,因此它的式样应当不同于此前所有的人工建筑物。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的神庙仅仅是一个供奉地方性神抵的殿堂,并且祭司们也不需要在奥塞西斯、宙斯或朱底特的塑像前布道,因此用不着能容纳大量公众的内部空间。在古代地中海地区,各民族的一切宗教活动都在露天举行。可阴湿寒冷的欧洲北部,天气总是恶劣,大部分宗教活动因而必须在教堂的屋顶下进行。

  在许多个世纪里,建筑师们孜孜探索着如何建造空间足够大的建筑物的问题。罗马的建筑传统告诉他们,要砌沉重的石墙,必须配以小窗,以免墙体承受不住自身重量而垮塌。可到了12世纪,十字军东征开始之后,欧洲的建筑师们见识到穆斯林建筑师造出的清真寺穹顶。受此启发,他们构想出一种新风格,使欧洲人第一次有机会造出适合当时频繁的宗教生活所需的那种建筑。稍后,他们在被意大利人轻蔑地指为“歌特式”或“野蛮的”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种奇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