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的故事_[美]房龙-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想各式各样、希奇古怪的念头。这些念头与日常的吃饭啊、穿衣啊、睡觉啊、为小孩子找个住处啊都毫无关系。比如星星来自那里?那些电闪雷鸣究竟是谁制造的?是谁使尼罗河水规规矩矩的按时涨落,让日历可以据此制定出来?还有他自己,一个被死亡和疾病团团包围,却同样能感受幸福与欢笑 的奇怪生物,又是谁呢?

  他问了许多这样的问题,有人则恳切地走上前来,尽其所能地加以解答。古埃及人把这些负责解答问题的人称为“祭司”,他们是思想的守护者,倍受一般老百姓的尊重。他们学识渊博,被委以用文字书写历史的神圣职务。他们懂得,人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这是大有害处的。他们将人们关注的目光引向来世。
到那时,人的灵魂将居住在西部的群山之外,并将向威力无穷、掌管生死的大神奥赛西斯汇报自己前世的作为,神则根据他们的德行做出裁决。事实上,祭司们过分强调在大神奥赛西斯与艾西斯国土里的来世生活了,这使得古埃及人将此生仅仅当作是为来世所做的短暂准备,把富绕而生机勃勃的尼罗河谷变成了一块奉献给死者的国土。

  很奇怪的是,古埃及人渐渐相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今世的寄身之躯,他的灵魂也就不可能进入奥赛西斯的国土。因此当人一死,他的亲属们马上便对其尸体进行处理,涂上香料和药物防腐。然后,放在氧化钠溶液里浸泡数星期,再填以树脂。在波斯文里,树脂读作“木米乃”(Mumiai),因此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便被称为“木乃伊”(Mummy)。木乃伊用特制的亚麻布层层包裹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特制棺材中,运往死者最后的安居之所。不过,埃及人的坟墓倒是像一个真正的家,墓室里摆放着家具和乐器(以打发等待进入奥赛西斯国土的沉闷岁月),还有厨师、面包师和理发师的小雕像环立四周(这样墓室的主人就能体面地梳洗、进食,不至于胡子拉茬的四处乱走)。

  最初,这些坟墓是建在西部山脉的岩石里面,随着埃及人向北迁移,他们不得不在沙漠里为死者建造坟墓。不过,沙漠里充斥着凶险的野兽和同样凶险的盗墓贼。他们闯进墓室,搬动木乃伊,窃走随葬的珠宝。为防止这种亵读死者的行为发生,古埃及人在死者的坟墓之上建起小石冢。后来,随着富人们相互攀比,石冢被越建越高,大家都争着要建最高的石冢。创造最高纪录的是公元前13世纪的埃及国王胡夫法老,也就是希腊人所说的芝奥普斯王。他的皇陵被希腊人称为金字塔(在古埃及文里,“高”为Pir… ern-us),高达500多英尺。

  胡夫金字塔占地13英亩,其占地面积相当于基督教最大建筑圣彼得教堂的3倍。在 20多年的漫长时间里, 10余万奴隶马不停蹄地从尼罗河对岸搬运石材,将其运过河(他们是怎样完成这项不可思议的工作的,我们仍不知道),再有条不紊地将巨石拖过宽阔的沙漠,最后将其吊装到适当的位置。胡夫法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异常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一直到今天,虽然几千吨巨石从各个方向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重压,但是通往造老陵墓中心的狭长过道丝毫未曾变形。

第六章 埃及的故事

埃及的盛衰

  尼罗河是人类的好友,可有时候,它又像一位严厉的监工。它教会了生活在两岸的人们“协作劳动”的艺术。他们依赖彼此合作的力量,一起建造灌溉沟渠,修筑防洪堤坝。这样一来,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邻人和睦相处。这种互利互惠的联系很容易发展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国家。

  后来,有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他的权力和威望逐渐膨胀,超过了所有的邻居们。这个人不但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社区的领袖,而且当嫉妒的西亚邻居入侵这个富饶河谷时,他还担当了抵御外敌的军事首脑。到后来,他终于变成了人们的国王,统治着从地中海沿岸到西部山脉的广袤土地。

  不过,古埃及法老(法老一词意为“住在大宫殿里的贵人”)的种种政治冒险事业,很少让那些勤苦耐劳的农夫们感兴趣。只要不被强征超过合理限度的赋税,只要不加重过分繁重的劳役,他们就愿意像敬爱大神奥赛西斯一样,接受法老们的统治。

  可一旦某个外族入侵者闯入,剥夺掉他们的所有,情况便会变得很悲惨。经过2000年的独立之后,一个名为希克索斯的野蛮的阿拉伯游牧部落闯入了埃及,统治了尼罗河河谷达500年之久。希克索斯人横征暴敛,极不受欢迎。同样不受欢迎的还有希伯来人(犹太人)。他们经长期流浪,穿过沙漠来到埃及的歌珊地定居。当埃及人丧失独立的时候,他们却帮助外国入侵者,充当入侵者的税吏和官员,深为埃及人所憎。

  公元前 1700年后不久,底比斯的人民发动起义。经过长期的斗争,希克索斯人被逐出尼罗河谷,埃及重新获得了独立。

  1000年之后,当亚述人征服整个西亚时,埃及沦为了沙达纳帕卢斯帝国的一部分。公元前7世纪,埃及再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接受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萨伊斯城的国王的统治。但在公元前525年,波斯国王甘比西斯占领了埃及。到公元前4世纪,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时,埃及也随之成为了马其顿的一个行省。亚历山太死后,他的一位将军自立为新埃及之王,建都亚历山大城,开创了托勒密王朝。埃及又一次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

  公元前39年,罗马人来了。最后一代埃及君主,艳后克娄帕特拉竭尽全力挽救自己的国家。她的美貌和领力倾倒了罗马的将军们,其威力甚于数个埃及军团。她先后使罗马征服者悄撒大帝及安东尼将军拜倒在她脚下,靠美色维持着自己的统治。可在公元前30年,恺撒的侄子兼继承人奥古斯都大帝在亚历山大城登陆。他不是像自己过世的叔叔一样拜倒在这位妖艳女王的裙下,而是毫不犹豫地歼灭了埃及军队。他饶过克娄帕特拉一命,打算把她作为战利品之一,在返回罗马城的凯旋仪式上游街,去供罗马市民欣赏。克娄帕特拉知悉这一计划后,便服毒自杀了。埃及从此变成了罗马的一个省。

第七章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文明的第二个中心

  现在,我将带你到最雄伟的金字塔之颠,让你想象自己拥有一双鹰一般锐利的眼睛。你将目光指向遥远的东方,越过大沙漠的漫漫黄沙,你将看见一块绿色的国土在闪烁微光,那是位于两条大河之间的一个河谷,《旧约全书》曾提到的乐土。这块充满神秘的仙境被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国度”。这两条河分别叫“幼发拉底河”(巴比伦人称其为普拉图河)和“底格里斯河”(也叫迪克拉特河)。它们发源于亚美尼亚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就是挪亚逃难途中曾驻脚休息的地方。然后,它们缓慢的流过南部的平原,抵达波斯湾泥泞的海岸。它们养育着两岸的人民,将西亚干旱的沙漠地区变成了肥沃的花园。

  尼罗河谷吸引人们,是因为它供给了丰盛的食物。这块“两河之间的国土”同样因此倍受青睐。它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来自北部高山的居民和游荡在南部荒漠的部落都曾试图独占它,拒绝外人的进入。山区居民与沙漠游牧部落的长期争夺招致了无休无止的战争,只有最强悍、最聪明的人才能够存活下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索不达米亚会成为一个最强壮种族的家园,他们何以能创造一个在各方面都足与古埃及比肩的伟大文明。

第八章 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用刻在泥版上的楔形文字给我们讲述了闪米特人的大熔炉——亚述和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15世纪是一个地理大发现的世纪。哥伦布想要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水路,却意料之外地来到了美洲新大陆。一位奥地利主教出资装备了一支探险队,向东方去探寻莫斯科大公的家园,却无功而返。直到一代人之后,西方人才首次造访了莫斯科。与此同时,一个名为巴贝罗的威尼斯人考察了西亚的古迹,并带回有关一种神秘文字的报告。这种神秘的文字有的刻在伊朗谢拉兹地区许多庙宇的石壁上,更多的是刻在无数烘干的泥版上。

  不过,此时的欧洲正忙于许多别的事情。直到18世纪末,第一批“楔形文字”泥版(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该文字的字母呈楔状)才由一个叫尼布尔的丹麦勘测员带回欧洲。极富耐心的德国教师格罗特芬德花了30年时间,破译了前面的四个字母,分别是D,A,R及SH,合起来正是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名字。又过了20年,英国官员罗林森发现了著名的贝希通岩壁换形文字,这才为我们打开了译解这种西亚文字的大门。

  与破译楔形文字的难题相比,商博良的工作还算是轻松的。古埃及人至少运用了图像。可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想出了把文字刻在泥版上的主意,决定完全放弃象形文字的路子,逐渐发展出一种全新的V形文字系统。相较之下,你很难看出它与象形文字之间有任何联系。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能明白我说的意思。

  最初,将一颗“星星”用钉子刻在砖上,它的形状如下:。不过,这个图案太繁琐了。不久之后,当把“天空”的意思加在“星星”上时,该图案便被简化成:。它当然更难让人看明白了。同样,一头牛的写法从变为,一条鱼从变成。太阳最初是一个平面的圆圈,后来变为。如果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苏美尔人的写法;一条船看起来就会是

  这种记录思想的文字系统看上去相当复杂,可在3000多年的时间里,苏美尔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以及所有那些曾进占两河之间富饶土地的种族,无一例外地使用过这种文字。

  美索不达米亚的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