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的故事_[美]房龙-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渥大维

  有两个人试图延续恺撒的光荣。一个是安东尼,恺撒的前秘书。另一个是渥大维,恺撒的外甥兼地产继承人。渥大维留在罗马,而安东尼去了埃及。似乎罗马将军都有爱江山更爱美女的习惯,安东尼也陷入克娄巴特拉的情网,荒废军政,无以自拔。

  渥大维和安东尼两人为争夺罗马统治权爆发了战争。在阿克提翁战役中,渥大维大败安东尼。安东尼自杀,留下克娄帕特拉独自面对敌人。她施展所有的魅力和手段,想使渥大维成为自己征服的第三位罗马人。可这位罗马贵族骄傲无比,根本不为所动。当得悉渥大维打算把自己作为凯旋仪式上展示的战利品时,克娄帕特拉自杀了。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继承者死去,埃及变成罗马的一个省。

  渥大维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年轻人,他没有再犯他著名舅舅的错误。他深知,如果言语过分是会把人吓退的。所以当他返回罗马时,他提出要求的措辞就变得非常节制。他说不想当“独裁官”,只需一个“光荣者”的头衔就完全心满意足了。不过几年后,当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神圣、卓越、显赫)称号时,他欣然接受了。又过了几年,街上的市民们开始叫他“恺撒”或“皇帝”,惯于将他视为统帅和总司令的士兵则称他“元首”。就这样,共和国不知不觉变成了帝国,可普通的罗马人竟一点也没意识到。

  到公元14年,渥大维作为罗马人民的绝对统治者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他受到神一般的崇拜,他的继承者随之成为真正的“皇帝”,即历史上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的绝对统治者。

  事实上,一般罗马百姓对长期的无政府状态和混乱局势早已厌倦。只要新主人给他们一个平静生活的机会,只要不再听到时时传来的街头的暴动喧嚣声,他们才不在乎谁统治他们呢。渥大维给了他的臣民们40年和平的生活。他没有继续扩张领土的欲望。公元9年,他对定居于欧洲西北荒野的条顿人发动了一场战争。结果他的将军尼禄和所有士兵在条顿堡森林全军覆没。从此,罗马人再未打算教化这些野蛮民族。

  他们把精力放在堆积如山的国内问题上,试图挽回局面,不过已经为时太晚。两个世纪的国内革命和对外战争使得年轻一代的优秀分子死伤殆尽。战争摧毁了自由农民,使这个阶层归于消亡。由于大量引进奴隶劳动,自由民根本无法与大庄园主竞争。战争还使得城市变成了一个个蜂巢,里面栖居着大量贫苦而肮脏的破产农民。战争滋生出一个庞大的官僚阶层,小吏们拿着少得可怜的薪水,不得不接受贿赂以养家糊口。最遭的是,战争使人民对暴力和流血视若无睹,甚至形成了一种以他人的痛苦为乐的麻木不仁的心理。

  从外表上看,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无疑是一个辉煌庄严的政治体,疆域辽阔,连亚历山大的帝国都变成它一个微不足道的行省。不过在其辉煌下面,生活着的却是成百上千万穷苦而疲倦的人民,终日劳碌挣扎,像在巨石下孜孜筑巢的蚂蚁。他们辛苦工作的成果为他人享受。他们吃牲畜吃的食物,住牛棚马圈一样的房子。他们在绝望中死去。

  斗转星移,到了罗马建国第753年。此时,裘利斯·恺撒 渥大维·奥古斯都正住在帕拉坦山的宫殿里,忙于处理国事。

  在一个遥远的叙利亚小村庄里,木匠约瑟夫的妻子玛利亚正在悉心照料她的小男孩,一个诞生在伯利恒马槽里的孩子。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最终,王宫和马槽将要相遇,发生公开的斗争。

  而马槽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十四章 拿撒勒人约书亚

拿撒勒人约书亚,也就是希腊人所称的耶稣的故事

  罗马建城第815年的秋天,即公元62年,罗马外科医生埃斯库拉庇俄司·卡尔蒂拉斯写信给正在叙利亚步兵团服役的外甥,全信如下:

  我亲爱的外甥:

  几天前,我被请去为一个名叫保罗的病人诊病。他是犹太裔的罗马公民,看上去教养良好,仪态优雅。我听说他是因为一桩诉讼案来到这里的。该案是由该撒利亚或者某个东地中海地区法庭起诉的,具体地方我不太清楚。人们曾向我形容说,这位保罗是个“野蛮且凶狠”的家伙,曾经四处发表反对人民与违反法律的讲演。可当亲眼看见他的时候,我发现此人才智出众,诚实守信。

  我的一位朋友过去曾在小亚细亚的驻军中服役,他告诉我曾听说过一点保罗在以弗所传教的事情,好像他在宣扬一位新上帝。我问我的病人,此说是否属实,还有他是不是真的号召过人民起来反抗我们所敬爱的皇帝陛下的意志?保罗回答说,他所宣讲的国度并不属于这个世界。另外,他还讲了许多奇奇怪怪的言辞,我一点都听不明白。我暗地想,他讲这些胡话大概是由于发高烧的缘故。

  可无论如何,他的高尚为人与优雅个性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听到几天前他在奥斯提亚大道上被人杀害的消息,我觉得非常伤心。所以我写这封信给你。当你下次路过耶路撒冷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帮忙了解一些我的朋友保罗的故事,还有他宣讲的那位似乎是他导师的新奇的犹太先知。我们的奴隶们听说了这位所谓的弥赛亚(救世主),一个个都显得异常激动。其中有几人还因为公开谈论这一“新的国度”(不管它是什么意思),被钉上十字架处死。我很希望搞清这些传言的真相。

  你忠实的舅舅
  埃斯库拉庇俄司·卡尔蒂拉斯

  六星期后,外甥格拉丢斯·恩萨,高卢第七步兵团上尉给舅舅口信,全文如下:

  亲爱的舅舅:

  收到你的来信,我已照你的吩咐去了解了情况。

  两星期前,我所在的部队被派往耶路撒冷。由于这座城市在上世纪经历了数次革命,战火殃及,老城区的建筑已所剩无几。我们来此已近一个月,明天即将转赴佩德拉地区。据说那里有一些阿拉伯部落在活动,不时劫掠村庄。今天一晚正好用来给你复信,回答你的问题。但千万别祈望我能给出详细的报告。

  我和这座城市的大部分老人都交谈过,可很少有人能告诉我确切的信息。几天前,一个商贩来到军营附近。我买了他一些橄榄,顺便跟他闲聊起来。我问他是否知道那位著名的弥赛亚,就是很年轻的时候便被杀死的那位。他说他记得非常清楚,因为他父亲曾带他去各各他(耶路撒冷城外的小山)观看死刑的场面,以便警示他违反法律、沦为犹太人民公敌的人会遭到什么下场。他给了我一个地址,让我去找一个叫约瑟夫的人,因为此人曾经是弥赛亚的好朋友。临了,这位商贩还再三叮嘱说,若想知道得更多,一定要去找这位约瑟夫。

  今天上午,我去了约瑟夫家。此人过去是淡水湖边的渔夫,如今已经老态龙钟了。不过他思维清晰,记忆力依然相当健旺。从他那里,我终于了解到在我出生前那个动荡年代所发生的确切情况。

  当时在位的是我们伟大而光荣的皇帝提庇留,而担任犹太与撒马利亚地区总督的人名叫彼拉多。约瑟夫对这位彼拉多了解不多。不过看起来他是一个诚实清白的人,在作地方长官期间他留下了正派廉洁的名声。在783或784年(罗马历),约瑟夫记不清具体的时间,彼拉多被派往耶路撒冷处理一场骚乱。据说,一位年轻人(木匠约瑟的儿子)正在策动反对罗马政府的革命。奇怪的是,我们的情报官员向来消息灵通,可对此事却毫不知情。待他们调查过整个事件后,他们报告说,这位年轻木匠的儿子是纯良守法的公民,没有理由控告他。可犹太教的老派领袖们,据约瑟夫说;对这一结果非常不满。由于这位木匠的儿子在希伯莱贫穷大众中广受欢迎,难免使高高在上的祭司们生出嫉恨之心。于是他们向彼拉多揭发说,这个“拿撒勒人”曾公开宣称,无论希腊人、罗马人,还是腓利士人,只要他努力去过正派高尚的生活,他就和一个终其一生研究摩西律法的犹太人一样,都是具有高贵德性的人。起初,彼拉多对这些争议不甚在意。不过,当聚集在庙宇周围的人群威胁要私刑处死耶稣,并杀光他所有的追随者时,他决定将这位木匠的儿子拘留起来,以挽救他的性命。

  彼拉多似乎并不理解这场争论的真正实质。当他要求犹太祭司们解释他们对这位木匠的儿子到底有何不满时,祭司们便高叫着,“异端”!“叛徒”!。情绪异常激动。约瑟夫告诉我说,最后,彼拉多叫人把约书亚(约书亚是拿撒勒人的名字,不过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希腊人都把他叫作耶稣)带到面前,单独询问他。他们交谈了好几个小时。彼拉多问到那些所谓的“危险教义”,就是约书亚在加利利海边布道时曾经宣讲过的。可耶稣只是平静地回答说,他从不涉及政治。比起人的肉体,他更为关心的是人的灵魂。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视旁人为自己的兄弟,敬爱一个唯一的上帝,因为他是所有生灵的父亲。

  彼拉多对斯多葛学派和其他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有过很深的造诣,不过他似乎看不出耶稣的言论有什么特别煽动人心的地方。据约瑟夫讲,彼拉多又作了一次努力,以挽救这位仁慈先知的性命。他一直拖延着,避免对耶稣定刑。与此同时,群情激奋的犹太人在祭司们的再三鼓动之下,变得歇斯底里。之前,耶路撒冷已经发生过多次骚乱,可驻扎在附近能随时听候召唤的罗马士兵却为数甚少。人们向该撒利的罗马当局递交报告,控告彼拉多总督“对拿撒勒人的危险教义入了迷,沦为异端的牺牲品”。城市里到处都发生了请愿活动,要求诏回彼拉多;撤消他的总督职位,因为他已经变成帝国皇帝的敌人。你知道,我们的政府对驻海外总督有一条严格规定,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