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股王兵法之股市博弈(宏皓)-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亩耐建D―越赌越输最后是输得连生存在股市的权利都没有了。任何领域的最优秀的人一定是个哲学家,不懂哲学的人永远也不能成为优秀的人,因为他不能透彻地看问题。股市投资大家必须是哲学家。没有哲学,股市王国的苦难会是无止境的。就永远不会有自由、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人与动物区别的标准是人有理念,而理念的王国,只有哲人才能进入,才能打开它的大门,只有不计个人眼前得失的人才能进入哲学之门。只有能进哲学之门的人才能成为股市的专家,不学哲学的人永远也成不了股市的投资专家。股市的哲学是用来解决股市复杂问题的,运用股市哲学能识破股市所有的骗局,哲学是一种活动,股市成功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深刻的思辨。哲学是一门智慧的学问。当你对人生、股市感到困惑,当你对自然、股市的奥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你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走向哲学。
 
 
 
 
 
第四篇 股市看得见的手(1)
 
股市看得见的手是指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调控。近年股市时时可见政策调控的痕迹,股指犹如孙猴子,虽可上蹿下跳,但始终脱离不了“政策”这个如来佛的手心,政策性利好可以使股指如卫星上天,政策性利空又可使股指如鸡毛落地,造成了股指巨幅振荡。在这冰点与沸点轮换、涨停与跌停交替的振荡行情中,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操作策略,就会在股市中一败涂地。
 
第一节  经济政策及股市周期
 
笔者先谈一下经济周期的定义。中国最早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一切都是国家计划好的,不会在经济运行中出现萧条、高涨。但是改革开放市场化以后,经济都是在波动中发展的。人们对经济周期看法很多,笔者所使用的概念是最简单、最实际的,经济周期就是GDP增长率,用它的波动来表示。中国的GDP跟外国的GDP实际上不太相同,中国的GDP每年的增长率都很高,在世界名列前茅,发达国家的GDP增长率即使经济状况再好,增长3%、4%就相当了不起了,因此国内外有些学者说中国的GDP是假的、有水分的。如果有水分我们还怎么研究呢?笔者认为,中国的GDP跟外国的GDP是不同的,因为统计的方法不同。中国的GDP是生产法统计的,各行各业生产的东西不管是否卖出,是否积压,只要生产出来就算。外国则是按照销售法统计,东西生产出来,卖掉了,价值实现了才算收入,因此,中国的数字要高一些。
 
经济周期,在它的波动中周期一般都是比较长的,一般来讲有复苏期、繁荣期、衰退期等等这些不同的阶段,复苏和繁荣又可以概括为扩张期,衰退可以概括为收缩期,而且在经济周期运行的时候,它又有低谷点、高峰点。第二个层面的政策是什么呢?是为大政方针服务的,宏观调控政策,具体讲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了贯彻落实大政方针,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主要是政策手段,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主要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当市场过热达到高峰点时,就拧紧水龙头――紧缩银根,银行资金是只收不贷;随着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投资过热就会得到控制。当市场低迷进入低谷点时,就打开水龙头,增加货币供应量,市场就会慢慢启动。例如:2004年4月,政府认为投资过热了,就采用了拧紧水龙头――紧缩银根的政策,于是股市就开始下跌,2007年下半年中央的紧缩银根政策;央行从2007年底2008年不不停地提高存款准备金;2008股市从6124点上方跌到2370点。这就是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再往下的层面,实际上有很多层面,比如说第三个层面,如小政策、股市政策,股市政策下面还有很多政策,上市公司的政策、股市发行的政策、券商的政策等等。这个政策体系有很多的层面,但是它有一个类似的规律,那就是在政策体系中,共同的规律是什么。大政策决定小政策,小政策是为大政策服务。如果联系实际把它理解透了,那非常重要。在我们研究股市、炒股票的时候,这对于理解很多股市的问题有帮助。虽然大小政策之间存在这种基本关系,但是并不排除在一定的阶段、在一定的时间,小政策可能背离大的政策方向,举个例子,1996年开始,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实际上逐渐趋松,适度偏紧,收紧的程度偏小,而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趋松,1996年整个宏观政策是趋松的,所以股市有暴涨的行情。到了12月中旬,小政策在宏观政策放松的背景下,股市政策突然收紧,背离了大政策方向,使股市连着打跌停板,一个星期就从1250点一下就砸到了860多点,所以并不排除这种情况。但是从长期来看,小政策必定是为大政策服务的,从长期讲小政策必定是要顺应大政策方向,小政策马上变了,从极度收紧,甚至用《人民日报》社论的办法,把股市调下来以后,股市政策又趋松了,又顺应了宏观大政策,所以才引发了1997年上半年的一轮更大的爆炸式的股市上涨,因为从长期来讲,小政策必定是为大政策服务的,不能总是背离大政策,所以要注意这个基本关系,对于研究股市、研究经济、研究市场经营都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是股市周期?就是股票市场长期的升势与长期的跌势交替出现、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因为股市每隔若干年就持续地上升,有上升有回调,大方向是持续的上升,但是每隔若干年可能又持续地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有反弹,大趋势可能一直往下走。所以说判断股市的周期是上升还是下跌非常重要,如果你认为现在实际是下降的过程,投资者应该怎么做?要赶紧从股市退出,有反弹也不要理它,别贪图它那短期的小利益。长期的升势就是牛市,长期的跌势就是熊市。牛市作多,熊市作空千万不能逆市操作。
 
股市周期的运行不是直线向上的,而是像波浪一样,上涨像涨潮,下跌像退潮,所以股市运行上升是五浪,下跌是三浪。但是A、C浪是下跌浪,B浪是反弹浪,这是它的经典理论。但中国股市正好跟它相反,上升往往是三浪,下跌遥遥无期。因此这种理论可以用,但不能照搬。
 
我国经济周期运行的总体特征,从1955年到现在,整个运行了七个周期,笔者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计划时期,1955年到改革开放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第三个阶段就是90年代,我们把它叫做深化改革时期,把整个经济几十年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来进行研究。三个阶段中,经济周期运行,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在计划时期,经济周期运行的特点是每个经济周期的时间不太长,但是振幅非常大,大起大落。
 
 
 
第四篇 股市看得见的手(2)
 
第二个阶段,改革初期跟计划时期,每个周期的时间不太长,三四年,有的甚至一两年,但是振幅很小,这是周期的特点。计划时期为什么大起大落,而且周期时间缩短?笔者考虑可能跟刚一开始搞的经济建设缺乏经济分寸,较枉过正,总是下猛药,而且计划时期政策对经济影响非常大,立竿见影,所以出现了大幅波动,经济政策跟当时的政治也密切相关,不断的大幅波动,看着曲线很单调,实际上里面都是有故事的。简单地讲讲,比如说1955年~1956年为什么经济拉开的幅度不小?跟政策有关,而且跟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1956年政治有什么大事?党的八大提出要把中国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是好景不长,1957年大幅滑坡,出现反右运动,影响了中国经济,跟当时政治背景有关,我的理解是这样,因为1956年要搞经济建设,就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而当时掌权的人是“骑马打天下”,是外行领导内行,大家调动积极性才能把经济建设调动起来,怎么调动积极性呢?毛主席推出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抓住积极性,可是四大刚一放开,有些知识分子就胡乱讲话了,中央领导就吓了一跳,非常紧张。马上一个大棍子就打下来,出现了右派。当时清华、北大的学生有很多都被打成了右派。能不影响经济吗?但是为什么1958年突然大幅暴涨?大跃进,三面红旗。经济受到影响,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那三年的过来人,觉得比现在还风调雨顺,哪有什么自然灾害。农村的树皮都被啃光了。这都是很多政策带来的。当时中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最低跌到负30%,别看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数据,全国有多少人饿死了,说它是情感线,里面有大量的故事,有大量的悲欢离合。紧接着连续发生三年的恢复时期,过了两天好日子,又出现*,*以后,暴涨了一块,抓革命促生产,前面统一号召,闹革命,把车间大门都锁上了,要两手抓,一手抓革命一手促生产。这些数据可能是有些水分的,但是没法深入研究了,这是计划时期的一个特征。
 
改革开放初期,小幅波动,振幅不大,好像进入了一个股市的调整期,横盘振荡。为什么周期很短、振幅也很小,这跟改革初期主要的手段和步骤有关,改革开放第一步是什么?是权力下放、政企分开。中央掌握的权力,一步是下放到地方政府,一步是下放到企业,给它一定的权力。1984年10月,*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文件,提出了两权分离的理论。改革初期就是按照两权分离的思路在进行改革,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可以适当分配。那么这个经营权放回多少合适呢?到现在这是个无头案,难以回答,为什么?因为两权可以适当分离,什么叫适当?就是企业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经营的,这些大方向是对的,那什么叫相对分离呢?到现在谁也说不清,相对、适当这些概念都是模糊概念。中央领导说不清楚、老百姓也说不清楚、厂长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