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四讲 老子谈成功之道-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了。比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老子教你在柔弱中寻找到恒久的生命驱动力,一点一滴,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去历练,去积聚能量、经验、智慧,最后达到成功。
  我们看个例子。梁实秋(1903-1987)是北京人,大家知道,早年就有名了。但是,直到1967年,梁实秋完成了他的一个生命奇迹。他用了宝贵生命中的37年时间,从1930年27岁开始翻译,一直绵延到1967年64岁,终于一个人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37册是戏剧,3册是诗歌,浩浩荡荡共40本,给人们留下了一座文化的宝库。
  莎士比亚的剧作翻译的人不少,如朱生豪、田汉、曹禺、卞之琳、孙大雨等等,可惜都没有完成,朱生豪最可惜,英年早逝,达到终极目标的只有梁实秋一人!他能够成功就是以柔致胜!这暗合了老子此道,也给世人树立了一个范例!
  这过程异常地艰苦,他怨的时候曾经说:“一星期校对10本莎氏稿,可把我整垮了,几乎把我累死!”他恨的时候曾经说:“有时我真恨莎士比亚为什么要写这么多!”他苦的时候曾经说:“译书之苦,不下于生孩子!”他发牢骚的时候曾经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期间很少得到鼓励。”你看,要大成功都不容易啊!
  大器晚成之所以难,因为这过程是非常寂寞的、困苦的、艰难的,看前面又是恍恍惚惚的,常常见不到希望的光明。这时需要“柔”的智慧,需要“德”的力量,也需要别人的精神支撑,才不至于半途而废。比如梁实秋每天翻译二三千字,以柔克刚。比如梁实秋在困难的时候,他就想到三个人:一个是胡适,1930年胡适是翻译莎翁剧作的倡导者,又对梁实秋寄予期望。他想,不能辜负胡适。一个是他的父亲。抗战胜利后的一天,这位已满70岁的老父亲,拄着拐杖来到他的书房,问他莎剧翻译了多少了。梁实秋很惭愧这八年交了白卷。父亲鼓励他说:“无论如何要译完它!”一句话说得梁实秋心头发热,热泪盈眶。他说:“我就是为了他这一句话,下了决心必不负他的期望。”第三个人是他的前妻程季淑,给了他最直接的鼓励和支持,她经常问梁实秋一天翻译了多少字,当梁实秋告诉她翻译了三千字时,她会翘起大拇指。这是无声的鼓励啊!当她看到梁实秋不知疲倦地伏案翻译时,她就要梁实秋去散步,让他休息一下。所以梁实秋说:在翻译的“漫漫长途中陪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参见刘炎生《才子梁实秋》、宋培学《梁实秋与莎士比亚》)!整整37年,梁实秋终于以柔致胜,慢慢地走到了在他以前许多人都希望达到、但没有能够到达的终点。这是37年水滴石穿式的柔的战斗,终于成功了! 
  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是老子论成功智慧的又一个亮点。《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第9章)这是说,功业既成,引身退去,应当是合乎自然规律的。你看,这自然中就是这样的,花开了,结了果,成功了,也就退了。老子对人生的观察是智者的深邃,这在于他看到人生深层中的人性内核。人莫不爱财慕富,贪恋权势,但是放眼历史上,名利谁能守护住?历史给人们许多启示。
  无锡太湖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叫蠡湖,有一个有名的蠡园,据说当年范蠡帮助勾践灭了吴国后,就带着西施坐小船从这里向太湖漂流而去。他“功成身退”了。
  人们熟知李斯的故事。他贵为秦相时,“持而盈”、“揣而锐”,但他最后以悲剧告终。在临刑之时,对其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他临死时的醒悟,渴望重新返朴归真,过平民生活,但已不可能了。中外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人曾经也有类似的后悔、忏悔。《老子》此章当为警醒世人的“解药”。应该说,“功成身退”表现出一种对于历史的前瞻性,以及对于自己生存环境的清醒的、睿智的把握与预测。历史上范蠡则是一位功成身退的正面的典型人物,还有那个张良,他在辅助刘邦成功以后,智慧地功成身退,出走了。历史上作为不能功成身退的反面典型人物,大约韩信就是最著名的一个了。
  当然“功成身退”并不一定要引身而去,比如要到深山老林里去,比如雇一条船在太湖里漂啊漂,隐匿形迹。不是的,如果这样拘泥,这就是不能圆满解读这种智慧了。其实还有一种“功成身退”,即是有了大功劳也不居功自傲,不摆老资格,不吃老本,不自我膨胀。这也是“功成身退”,你不张扬,更不嚣张、不飞扬跋扈,不作“老子天下第一”,人家当然尊重你,还记着你昔日的功劳。
  “功成身退”的现象不仅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比如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功成身退”也是他的人生成功智慧上的一“环”。在40岁时,他成功地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创造了福特公司日产汽车七千辆的辉煌。但福特在中年以后就退隐了。他在故乡营造了一个住所,在那里和家人一起过着清闲的日子。他在这安静、惬意的农庄度过了32年安静、舒服的日子,一直活到83岁才去世。这位当时在美国数一数二的巨富,家庭生活却令人难以相信的俭朴,据说只用5个仆人和半个洗衣工人。但他曾以700万美元捐助一所医院,又降低货价、提高工人工资、红利、收容伤残,福特公司收留的残疾工人近万名。这也是一种功成身退,也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上面我们梳理的几端,可以串连成老子“成功之道”的一根智慧链,而其中有一颗一颗的宝珠,比如“道”…“德”…“大器晚成”…“有为无为”…“守柔曰强”…“功成身退”等,千百年来它们毫光闪烁,是一份多么珍贵的遗产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