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想股市上那些失败的庄家,不是操盘的技术不行,往往是资金链出了问题,说到底还是出局的时机没有把握好。
谁都不是没赚过钱的,不然没有理由留在局中。但只要还在场子上,赚来的钱就会投进去,结果又成了未知数。所谓落袋为安,也是阶段性的,今天落了袋,明天还得掏出来,不到最后结账的时候,谁也不能轻言输赢。
人生一场赌,只要你还在做,只要你还活着,可以说你就还在局中,结果就没有出来。
人生的输赢,不是一时的荣辱所能决定的,今天赢了,不等于永远赢了;今天输了,只是暂时还没赢。任何时候,耐心都是最重要的品质,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要做就做一辈子
歌星复出,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不管当年曾是多大的腕。人走茶凉,凉都凉了,就算你回来把它捂热,味道也不行了。
一是观众冷了。现在新人多的是,谁会永远掂记你!
二是你自己也冷了。没有了上台的压力,就算每天还能在阳台上吊吊嗓子,那也是票友的感觉了,可有可无,可唱可不唱,哪来的激情可言。不仅是技艺生疏,激情丧失,圈内的格局也随时在变,你没有同步地变,等你回来,已经落伍,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当年可能令人疯狂,现在再做,恐怕就恶心了。
无论如何,只有挺住,撤了你就别想回来!
巩俐成了国际巨星,你以为她是靠哪一部电影成巨星的吗?媒体无话找话,探讨谁将成为巩俐第二。就单个镜头单部作品而论,比巩俐漂亮且演技高超的人多得很,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找到那个巩俐第二。
巨星就是巨星,她的地位不是哪一部电影缔造的,也不是哪一个人可以捧出来,她是由时刻不断的创作,时刻不断的新闻,时刻不断的影响力造就出来的。巨星的产生其实不是核爆炸,而是水滴石穿。艺坛天天爆炸,只能产生许多新人,而要迈上巨星的宝座,确实得日积月累。
靠轰动靠包装只能产生小明星,真正的巨星必须在很长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工作,持续不断地发射魅力。毛泽东早就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做一件大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做一辈子。
人都有艰难的时候,拳击比赛中,如果双方攻防能力相当,是什么决定整场比赛的胜负?抗击打能力!谁经得起打,谁就笑到最后。你若不幸被对方重拳击中,只要不昏头昏脑颓然倒地,拳赛就还没有结束,鹿死谁手就还没有定论。
无论经商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不仅仅只是进攻和防守的问题,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不是金刚不破之身,总有一天你会被击中,甚至被打倒,但这不是最关键的,只要你有抗击打能力,挨了重拳而没有崩溃,你的事业就远没有结束。
古今中外的格言都说,贵在坚持,不管生意好做不好做,相信风水轮流转,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不出局,只要你还在做,这圈内的潮起潮落,就还有你的份,你就还是个人物,还有希望活到出头那天。
四十而不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大概是人生的一个普遍规律,说明三十岁以前是创业闯荡的时期,四十岁以后,人就不做傻事了,冷静而理智地面对世界。
成熟是一件好事,但成熟也意味着衰退。四十岁的人很难再有创业时的冲动,他多多少少已经有所成就,保住这些成果比冒险折腾更重要。所以他的事业主要是靠惯性运转,让雪球平稳地滚下去。
四十以后就很难创业了,正如四十以后的婚外恋,虽然感觉美妙,但是牵涉的事情太多,打击面太大,最后多半不了了之。激情是没有了,但是家还得维护,因为那是他每天吃喝拉撒的地方,是他可以随便打嗝,随便放屁的地方,更是他病了以后可以懒懒躺着的地方。四十岁的人,很多时候已经在为余生考虑。
四十以后的人做企业,也像经营一个家,往往是激情不足,稳重有余了。
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无奈。尽管社会上也有一些少年得志的成功者,但大多数老板的成功还是要靠时间的积累。人到中年,如果不能再保持上升的势头,那么人生的激越之音也就到此为止,此前积累半生的经验和财富,原本可以完成最辉煌的乐章,结果却只化作余韵余生,实在可惜。
科学家说,一个激情荡漾的热吻所起的刺激作用,可以使心跳从每分钟60-80次猛增至100多次,一个深吻可以消耗3大卡热量,相当于25克巧克力,如果一个月接吻1000次,体重就会减轻5公斤。
不管怎么说,恋爱是有好处的,恋爱意味着激情和年轻。专家说了,每天早上和爱人吻别的人,事业会更成功,身体也更健康。以一种充满激情的爱去对待事业,事业才可能更茁壮。四十以后还能保持生命激情,才是人生最宝贵的素质,才能达到事业的巅锋。
四十不惑是一种自然的境界,只要有理性,很多人都能达到。四十不衰却不只需要理性,还需要人克服惰性,克服麻木,与自然的生命状态相抗衡,因而后者更难,也更可贵。
支配还是被支配
诸葛亮如此人才,为什么没有当老大?客观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他自己根本就没想过要当老大。就是当老二,也是刘备三顾茅庐,活生生给逼出来的。
智商再高,若没有支配欲,就没有当老大的动力,就不可能成为领导者,最多是个军师。
当老大还是当老二,很多时候并不以才智论,就像一个家里,是老公说了算还是老婆说了算,并不以谁挣钱多少来论。谁喜欢支使人,谁喜欢拿主意,久而久之谁就成了主心骨。
有没有支配欲,是能不能支配别人的关键。在公司,老板就是支配者,老板必须有强烈的支配欲。
太客气是不行的,太尊重人的人,往往被人支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定位其实是一种彼此的适应。彼此的契合,强者支配弱者,弱者接受支配,而强弱之分,并非以智商或技能而定。每个位置都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位,不长于支配别人的人,再聪明也只能处于被支配地位,这其实是一种意志的竞争。
一种权力的获得往往是意志较量的结果,强硬者总是统治软弱者,有时是无所谓对错的,正如历史上强权往往战胜仁政一样,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力”起关键作用。
鸡头还是凤尾
人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往往不是因为一日三餐吃得不饱,而是不甘心于被人支配,他们也想有更多的地盘,更多的资源,也想有更多的支配权。
人类社会中拥有支配权的人,大概可以称为老板,或者称为官,就是俗称“头儿”的。他们就像动物的头领,地盘越大,支配权越大,生命就越成功。
为什么有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一只鸡虽然渺小,但五脏六腑俱全,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拥有独立的鸡格,鸡头可以决定一只鸡的生活方式。而凤尾不过是高级附庸。虽然一个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往往比小公司的董事长风光,但凤尾只占据配角位置,受制于凤头,服务于全体,固然也有它的作用,却并非举足轻重。
人人都想当头,不管是鸡头还是凤头,世界才永远充满斗争。这也是自然规律。
但问题是,鸡头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做了鸡头,就必须对整只鸡的生存和发展负责,鸡的竞争力差,鸡头所操的心就比别人多。当一个团体还很弱小时,作为它的领袖将饱尝艰辛。
一只鸡没了鸡头,整只鸡将不复存在;一只凤少了凤尾,虽然难看,但还不至于殃及性命。鸡头凤尾各自所担的责任不同,对于自己所在团体的态度也大相径庭。鸡头往往把他的摊子当作事业的根基,倾注极大心血去耕耘;凤尾则常把单位当成饭碗,只想碗里装得越多越好,一旦有了更大的碗,升级换代势在必行,想留也留不住。
凤尾的流动性很大,这是必然,它随时可能从一只凤飞到另一只凤身上,也有可能摇身变为鸡头或凤头。人的一生,变化很大,今天的凤尾,不一定是永远的凤尾。
正如今天的鸡头也不是永远的鸡头一样,鸡头可以变鸡尾,或者变凤尾。说到底,你最终能成什么,除了选择以外,还有能力和机遇的问题。
靠人不如让人靠
人这一辈子,不是靠人,就是让人靠。靠别人,当然轻松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常常靠不住。
在过去工业经济时代,蓝领失业率常常是随着工厂的资产变化不断地升降。而今,新经济时代,虽然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中,白领的失业状况和从前的蓝领如出一辙。
美国1990…1991年经济衰退期间,失业率在蓝、白领之间基本持平。而现在,大学学历者成了裁员的首选,如何再培训“下岗白领”成了政府的议题,“不要指望靠一份工作过上一辈子”也成了各公司对员工的好心告诫。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可以让你依靠一辈子的。
虽然,对很多人来说,从别人手里领工资,远远比发工资给别人舒畅。但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一心只想领钱,你就永远是打工的命。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比如恋爱,你在收获“可爱的大眼睛”时,也就不会同时再拥有“可爱的小眼睛”了,这其间的损失,也就是机会成本。
任何人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金钱、智慧、才能、精力、时间,等等,投入了一个项目,就不能再投入另一个项目,人生也是一样,你选择了一个目标,就丧失了为其它目标奋斗的可能。
求人不如求已,靠人不如让人靠。
有时候,当一个小老板,操持一个摊子,说不定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