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个时候,某个下属恰巧进来例行公事,找老板批个条子盖个章什么的,会出现什么场面呢?
“真烦人!没看我正忙着呢!等到下午再来吧!”老板会咆哮起来。
我们还常常听到有些老板经常对人抱怨:“真是累死人了,忙得不得了。”说话时满脸凄楚,似乎偌大个公司就只有他一个人在工作似的。
上述两种老板,无论暴跳如雷抑或怨天尤人,都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老板缺乏最基本的品质——耐性。
还有些这样的老板:他们日理万机但又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地把每件小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脸上挂着永远的微笑。当下属来例行公事时,他们还往往幽默几句活跃气氛。
是否具有耐性,不仅是老板们事业成功的素质要求,同样是老板能否与下属愉快相处的基本保证。
第82节:培养良好的耐性
“泰山崩于前而神色不改”才是将帅风度,有耐性的老板会使下属感到亲切、有力度,而且也有利于老板集思广益。你有耐性,下属才会、才敢提些良好的建议给你,或直言不讳地指出你的缺点。最忌讳的是当某个下属给老板提一个可行性建议时,老板不等下属把话讲完,就极其不耐烦地将其打断:“算了,算了,我知道。”如果老板这样做的话将会深深刺伤下属的心,下次再有什么好的建议也不会告诉你。没有耐性的老板往往能最直接的破坏他与下属的关系,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被动的境地。
1.他们会为某件不顺其心意的小事而大发脾气,或喜怒无常,只顾自身的情绪发泄而丝毫不体谅下属的感受。下属只有敬而远之。
2.对前来例行公事的下属感到厌烦,进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这种老板偏执地认为这种芝麻大的小事下属应完全自行解决,又何必来烦我呢?殊不知,下属之所以前来找你汇报或请你裁决某件事,正是对老板你尊重的表现。老板在呵斥下属或不耐烦之神情外露时,不仅刺伤了下属的心,同时也是对自己权威的极大忽视。
3.没有耐性的老板往往表现得特别忙,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老板工作效率并不高。他们把自己该做好的事情搅得一塌糊涂,做事丢三落四、拆东墙补西墙。
4.没有耐性的老板还往往遇事以抱怨、埋怨下属为主,不能正视自己在决策方面的失误,不勇于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在责怪下属时失去起码的礼貌和风度。
一旦老板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也会将与下属的关系搞得空前紧张。
日本西武集团总裁堤义明每天早晚各要做半个小时的“神观想”。所谓“神观想”有点类似我国禅宗的“静坐”。
“先生,你每天是这样忙碌,为什么不多休息,还要做‘神观想’呢?”有一次记者问堤义明。
“难道非得睡觉才算是休息吗?我每天所做的‘神观想’就是最好的休息,况且这样做还有许多远远超过睡眠的价值呢。”堤义明笑着说。
“那有什么价值呢?”记者不解地问。
“它的价值在于培养一颗平常心”,堤义明说,“而许多珍贵的品质都是蕴藏在这颗平常心之中的。”
一个跨国集团总裁不可谓不忙,就业务量来说应是大忙特忙才对。但堤义明仍不忘记时刻培养自己一颗“平常心”,耐性无疑是其中珍贵的品质之一。
由此可见,耐性会使老板增强对下属的吸引力,这种品行会使下属们感到老板胸襟博大、气度不凡、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培养自身良好的耐性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1.老板在制定规划时应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是把目标定的很高;同样也不能只顾眼前而不着眼于未来。当两种利益产生矛盾时,老板自然会慌了手脚,乱了方寸,耐性也无从谈起。在工作进程中,则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揠苗助长。
2.在与下属交往中要以理性为主,感性为辅,不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下属,做到一视同仁。这样也对培养自身耐性有帮助。
3.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情商,学着控制情绪。
爷爷不要管孙子
领导要做领导的事,领导要做领导的工作,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许多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爷爷管孙子的现象。也就是爷爷什么都管,老是直接指挥孙子,孙子尽管看到爸爸不太愿意,但因为是爷爷下的命令,不干也得干。所以孙子就经常感到很为难。因而也常陷入爷爷累死,爸爸闲死,孙子难死的怪圈。
这种现象只能说明领导不善于管理人才,越级越权都是失败的管理。爷爷管好爸爸就行了,让爸爸去管孙子。所以要想管好人,管理一定要有层次,你只是管好副手和部门主管,千万不要越级瞎指挥。
在管理理论中有个跨度学说:日本规定了一“下八律”,意思是说一个领导管理的直接下级最好不超过8个人。
过去小生产的管理观念是领导者事必躬亲,甚至多年来都把事必躬亲当成了一种美德。比如诸葛亮,实际上他最后是累死的,内政、外交、军事、后勤他一个人全管。事必躬亲在小范围内是可以做到的,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事必躬亲不仅不能培养主管的独立工作能力,甚至还会培养一批不动脑筋的“懒蛋”。为什么蜀国最先灭亡了,就是因为诸葛亮管得太多,所以他死后,身后没有接班人。因此,管理必须要有跨度,有规范,分层次逐级进行管理。
据《后汉书》中记载,有一天刘邦问韩信说:“像我这样的人能领导多少兵?”韩信说:“陛下能领导十万兵。”刘邦问:“那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刘邦又问:“那你为何却被领导呢?”韩信再答:“那是因为陛下虽不能领兵,却善于用将。”这个故事道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管人原则:那就是能领兵的是将才,能管将的才是帅才。不同层次的领导人物,他的职责是不一样的。一个真正的管人高手必须是一个善于“用将”的帅才。古罗马的《法典》上曾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规定:高级长官不宜过问琐事。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也说过样一句话:“了解一切细节对统帅来说是有害的。”这一切都充分说明:高层领导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全局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上,而不能过多地去管那些细小的琐事。
要知道:聪明的人,乃是善用别人聪明的人!
身为数家大百货公司的老板,仍然像从前那样,亲自处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像拓宽进货渠道、谈判商品价格、检查质量、入库保管、调查市场行情、改善售货员的服务质量等一切公司的大事小事,他都要过问。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各部门的主管每天向他汇报工作,然后再指示他们如何去做,所有顾及不到之处,他都放心不下。
第83节:拓展你的聪明才智
长此以往,公司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到家里,员工也乐得不动脑子,受老板直接指挥,只要没有老板在家坐阵,有些工作就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
其实道理很简单,老板的工作方法是把事情大包大揽,使部下养成了依赖老板的工作习惯。他在公司的时候,一切正常。而一旦他离开,这种管理方法的弊端就暴露无遗了。也许有的领导乐意如此进行领导,公司无法运行不正体现了领导的聪明、能干、地位的举足轻重吗?如果管理人员真的是抱着这种想法,那么这个公司倒闭之日,指日可待。
因此培养部属,要多为部属创造独立工作的机会,适当地将一些职权交给他们,对于下属的工作如果过多包办代替,那么企业的效率就会下降,企业发展就会失去动力。
第十二章拓展你的聪明才智
真实的内涵,需要时间的陶冶,更需要丰富的学识和智慧的感悟。有魅力的人物所散发出的光彩,最持久、最深刻的一种,来自内涵。
——让别人永远觉得你新鲜
让别人永远觉得你新鲜
如果一个人每天过着怠慢懒散的生活,朋友就会逐渐远离的。作为一个人,应该拥有积极充实的人生,不断向未知世界挑战。事实上,向未知世界积极前进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一种经验,让人佩服,一个人交友的范围愈广,愈会振奋自我挑战之心,否则别人会觉得你的魅力愈来愈褪色。
诗人拜伦塑造了风流浪漫的唐·璜,诗人自己也可以说是人间的唐·璜。但是他比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多了一种不幸,他是一个瘸子。尽管他终生残疾,却引来无数淑女美妇的青睐,甚至为他而神魂颠倒。拜伦曾不无自负地说:“自特洛伊战争之后,还没有一个男人像我这样被抢夺过。”他简直成了男性的“海伦”。
是什么勾魂摄魄的魅力,使众多女子毫不介意他生理上的缺陷,而对他倾心痴迷呢?诗人优雅的气质风度,脱俗不凡的个性异禀,这些无疑闪耀出了魅力的光彩。当然更有一样不可忽略的特质,那就是他的才华横溢。
当时的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不乏风流倜傥的美男子,但在众多痴迷拜伦的女人眼里,他们同瘸子拜伦相比黯然失色。拜伦若是毫无才华的平庸之辈,纵然他如何风流、如何会调情,恐怕也绝不会有那样吸引异性的神奇魔力。
才华、学识,是一种魅力。富有学识的人,从来就很受人们的赞赏和倾慕,学识能使他们获得一定的声誉,而超群的学识才华所赢得的成功,则更能使他们声誉卓著。女人往往最崇拜这样的男人。因为“男人的声誉在女人眼里,犹如一朵光彩照人、遮丑掩疵的红霞”。“一俊遮百丑”,有卓越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