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爱的苦难-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不再理想化就是对自己好,就可以适者生存,于是我们渐渐地认可并看惯原先看不惯的一切,获得庸常的快乐。 
  早些年的老革命,最看不惯有些人利用职权贪污受贿玩女人,提起来就要骂娘:老子打下江山,这些龟孙子来糟蹋。使我吃惊的是,最近我遇到一位老干部,谈及上述话题,他轻描淡写地说:“这有什么?换了我们在位,也难保不会这样做。”   
  后记 举起理想的明灯(3)   
  我觉得可怕,因为人们在不再“理想化”的同时,放弃了对人类美好前景的理想。 
  现在有一个人靠理想走出困境,又靠宣讲理想而存活,我惊诧,更感欣慰,唯因稀缺,尤显可贵。 
  早在1990年,我为自己确立的理想,就是以我原名“灯明”取意: 
  “愿做一盏灯 
  一盏长明的灯 
  点燃自己 
  照亮世界” 
  这理想,我苦苦地追求了整整十五年,现在,我终于让自己这盏微弱的生命之灯,熊熊燃烧起来。 
  生命,是一次燃烧的过程。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被别人所照亮,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呢?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 
  2003年,我所作的第一场演讲,题目是:理想是苦难的光辉。 
  苦难,使理想更有价值; 
  理想,使苦难有了光辉。 
  剥离了理想,或者抽去理想这根支柱,我也许早就为苦难所吞没。 
  记得2000年冬天,在北大听完一场讲座后,十几个人围在报告厅外争论某个问题。 
  一个老三届的大姐,挨个问这些天之骄子:你有理想吗?……你有理想吗?…… 
  十几个被问者中,有的想出国,有的想考研,有的想毕业后留在北京……真正有理想的,一个也没有。 
  我在旁边,目睹了这令人伤心的一幕…… 
  当官的不为民做主,却去倒官卖官; 
  当教授的不潜心钻研学术,却去抄袭剽窃; 
  当医生的不救死扶伤,却将交不起手术费的垂死者推出门外…… 
  这是一个理想缺失的时代。 
  理想的丧失,其实也就是人性的丧失。 
  北大才子余杰在《给理想一把梯子》中感慨: 
  “我所在的北京大学——中国最具理想主义气质的地方,今天却在一步步地走向庸常,虚伪的爱情到处盛开,三角地的海报花花绿绿。男生们挤到报栏前只看足球新闻,女生们把化妆品摆满床头。学生社团的负责人把官衔印在名片上只为满足虚荣心,考研的人里没有几个对学术有兴趣。没有了理想,也就没有了反省的尊严。人人都变得如此相似,世界变小了,是因为人们眼中一切事物都变得卑劣渺小起来。90年代的大学生,成了尼采所说的‘最后的人’——跟他们谈伟大的爱情、创造或者遥远的理想,他们只会不以为然地眨眨眼睛。他们在平地上安安稳稳地走着,为什么还要飞翔呢?” 
  北大尚且如此,何况其他? 
  我在一所实验小学演讲时,一个六年级的孩子问我: 
  追求现实的人往往比追求理想的人活得更好,您为什么还要追求理想呢? 
  很难想象,这样尖锐的问题,竟然出自一个小学生之口!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瘟疫一样蔓延的时代。 
  我在一所大学做题为《理想在现实中超越》的演讲时,收到了几十张提问的纸条,提的问题多为幼稚迷茫,看不出有几个有理想追求的。 
  这,难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缩影? 
  一个凌晨,四点多,上海电机学院学生会主席吴尧给我发来短信: 
  最近总在开导自杀的同学。您说人生有什么意义?人活着到底图个啥? 
  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十天内发生四起跳楼自杀事件,震惊全国。 
  在百度上搜索“大学生自杀”,一家网站发了以下新闻: 
  北京武汉多名大学生自杀心理疾病正入侵象牙塔 
  广州一女大学生减肥不成自杀让人深思 
  广州一大学生因赌博输光钱陷入绝境欲自杀 
  家庭不幸工作碰壁四川一美女大学生自闭想自杀 
  被评论长相女大学生割腕自杀心理感冒要早预防 
  人大跳楼男生系自杀遗书中说喜欢尼采选择弃世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 
  香港科大一内地博士生坠楼身亡没有发现其遗书 
  中国政法大学大四男生半夜跳楼身亡死因众说纷纭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固然复杂,但是,缺乏理想,应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轰动一时的大学生杀人犯马家爵,在临刑前对记者说,没有理想,是他最大的失败。 
  对于我——一个初中生,一个驼背矮小的农家子弟,是否可以这样说,坚持理想,是我最大的成功? 
  我所敬重的人文学者周国平,他的一篇关于理想的思考,曾经给我很大的鼓舞: 
  我所敬重的人文学者周国平曾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他还说,“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一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如果说前者还有一个是否切合社会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来说,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你不想,决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替自己辩解。” 
  “智慧和美德”,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人性。 
  人类,有一种相同的命运,那就是:苦难。   
  后记 举起理想的明灯(4)   
  战争、种族歧视、恐怖主义、专制、腐败、仇恨、冷血、麻木、寡情、愚昧而僵化的传统、对大自然疯狂的掠夺与破坏,这些人类的毒瘤,无时无刻不在给人类制造着苦难。 
  除了天灾以外,几乎所有人类的苦难,都源于人类自身——人性的沦丧。 
  外国一位在纳粹集中营里幸存下来的中学校长,从自身那段苦难经历中感悟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摆正教育的先后次序。因此,每当有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要交给他们这样一封信: 
  我曾亲眼目睹如此非人的情景:毒气室由有造诣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有学问的医生毒死,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孩子被大学或中学毕业生枪杀、焚烧。因此,我怀疑教育…… 
  我的请求是:帮助你的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你的辛勤努力,千万不要培养出有学问的怪物,有技术的精神变态者,受过教育的艾克曼一类的屠夫。读、写、算,只在能有利于培养更富有人性的孩子时才具重要性。 
  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中国教育缺什么》的演讲中一次又一次大声疾呼:中国教育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教育观念,缺服务意识,缺人文意识,缺特色,最重要的就是,缺理想! 
  “一种理想沦丧的文化是不可能创造出现代的文明制度的!”一位作家这样呼吁! 
  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正像余秋雨在北大点评我的理想时说的,人的理想首先是一种个人的自我拯救,而后,又成为了一种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到社会价值的人生使命。 
  我早已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我的手上,文有两个刻骨铭心的字:命运。 
  我们的命运,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命运。你的父母,你的先人,乃至我们民族的始祖,他们的命运维系着我们今天的命运。 
  我们的命运,也不仅仅是我们身处的家庭、学校、村庄、城市等环境所造成的命运,时代的盛衰,国家的荣辱,世界的风云,都无不透过时空的隧道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Pastor Mantion Niemoller)在描述自己在纳粹时期受迫害的情景时,说过一段著名的话: 
  “当他们屠杀犹太人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屠杀基督徒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基督徒;当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后来他们要杀我,已经没有人能为我作声了……” 
  美国文豪海明威在半个多世纪前曾这样告诫人类: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块土地,大陆就少了一点。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失去一部分,因为我们同属于人类,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我而鸣。” 
  十多年前,我也曾这样告诫自己: 
  “你热爱自己的命运吗?那么,请热爱你脚下的土地和这块土地上与你共命运的所有的人们。” 
  追求理想,最终是要为他人造福,为人类造福。 
  其实,所谓为人类造福,其实也就是为自己造福,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造福。 
  而这,也正是我追求理想最根本的一个自发动因,它的起源,并非我天生就多么的“天下为公”,而恰恰是因了我天生的自私。 
  我此生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播理想,让更多的青少年找到理想,活出生命的意义,懂得怎样去创造幸福。 
  我将为此穷尽一生。 
  “不管世道如何艰难,总有人不屈不挠地做光明行。”值得欣慰的是,在我的身边,有不少坚定的身影,执著地奔走在理想的路上。 
  龚思玲,我家乡建阳一中的老师,一位以顽强的意志击败鼻咽癌的无畏战士,在因化疗导致发声困难无法继续正常教学后,为了爱也为了回报爱,创办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学生社团爱书者同盟,引导盟员“以天下为己任,知行合一,传播爱与智慧”。 2002年7月,龚思玲带领32名盟员进行了跨省徒步修学旅游:从建阳考亭书院徒步跋涉到江西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