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牛内幕-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00公里以上,45天的保质期,这么远的距离,这么短的保质期,能行吗?一些友人对此提出质疑。

  牛根生执意要做。他说蒙牛背后有两个强大的后盾,一是利乐公司,二是上海烟糖公司——当时,烟糖与蒙牛合作,组成上海销售公司,它是大股东。上游增援,下游助战,这两大公司承诺与蒙牛“三人齐上阵,合力战上海”。

  当然,还有“第三后盾”:蒙牛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市场推广销售平台——易购365。按照一般的大众消费品营销策略,首先会在强势大众传媒上投放大量广告,建立品牌认知度;然后会进入有利的零售终端——各大超市和便利店。但是,这种策略的弊病是费用太高。在切入策略上,蒙牛倚恃自己牛奶的独特品质,推出了强有力的免费品尝活动和买赠活动,并辅以网络营销这个最现代的营销工具——蒙牛公司尽管诞生在一间小屋里,但用的是上海最值钱的销售网,消费者打个电话,牛奶就送到家里。

  借助易购365,蒙牛首先采取了产品试用模式,将蒙牛牛奶的样品免费赠送给经过细致分析精心挑选出的5000户家庭,请这些客户品尝,随后进行一定程度的跟踪及回访。接着,又委托易购365向目标消费者发送奶票,奶票的价值正好是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牛奶用量……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一眼望不到边的持久战!

  友人的质疑刚刚平息,合作商的巨大分歧又在市场上出现。烟糖公司与利乐公司——两大后盾——先后顶不住压力,中途“哗变”。

  2003年1月,牛根生在利乐中国年会上演讲时回忆了这段差点功亏一篑的险战:

  有两家强大的公司做后盾,我怎么能不敢开发上海市场?但是,在战争进行到最残酷的时候,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首先,我们的大股东上海烟糖公司做了逃兵;然后,利乐公司的皮特尔也溜掉了。(哄堂大笑)当时本来是三家公司共同开发市场的,但整个买赠的钱花到800万的时候,一看投资这么多的钱,这两家都跑了!皮特尔只给我90万块钱。三家开发市场,两家共支持了130万。后来我一直在调查市场:怎么样?喝过牛奶的人说好没?说了!喝过牛奶的人有没有不买的?没有!好,继续投!当总的买赠投资增到1000万的时候,“哗——”,整个市场开了!上海人就要喝“蒙牛”,就要喝“蒙奶”,没办法。这就是我享受的国际化大公司的特殊“待遇”。蒙牛人有骨头!上海市场终于拿下了。如果不是蒙牛公司全力抢滩,上海市不会有这么多的利乐包装,光明就不会和利乐公司这么亲。(笑声)如果蒙牛不来的话,肯定不会那么亲!(笑声,掌声)

  老牛所说的光明和利乐“那么亲”,是指为了与蒙牛争夺市场份额,光明也开始生产利乐枕牛奶。有人说光明此举是一个重大失误,不但无法撼动蒙牛的市场地位,反而帮助蒙牛把上海枕奶市场烧得更红。这种评论可谓“只知其一其二,不知其三其四”,差异化固然是竞争要诀,但在牛奶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面对强势品类,如果“不跟进”,那就意味着“塌方”。

  从渠道角度看,蒙牛开拓上海市场的过程,实际上分两步:第一步,以易购365等网上销售为引擎,牵引产品起飞;第二步,以网上销售已经赢得的有利地位——品牌知名度与消费群——为筹码,与大型商超谈判,迅速地、低成本地将产品销售扩大到传统销售渠道。而后者,很快就代替网络成为销售主力。这是国内首个大众消费品在电子商务公司帮助下完成初期市场营销的成功案例。一个新型营销模式,成为蒙牛开辟上海半壁江山的开路急先锋。

  至此,蒙牛完成了它“全国攻略”的初期部署。

  在中国的牛奶版图中,成熟的市场主要有三个: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兵家逐鹿中原,乳家逐鹿“京沪珠三角”。得“京沪珠三角”者得天下。在北京,蒙牛2000年即成为外埠牛奶第一品牌(2004年,蒙牛与三元在北京市场交替领先,处于“胶着状态”;2005年,蒙牛已经绝对领先)。在上海,蒙牛也于2001年跃居外埠牛奶第一品牌。在珠三角,广州、深圳、惠州、中山、江门、河源,蒙牛奶销量均雄踞第一。

  3。“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

  江红是战上海的功臣。

  江红原是有“乳业铁娘子”之称的王佳芬的助理,离开光明后,内蒙古某乳制品企业曾去“挖角”。刚从光明出来的江红不想冒冒失失,就派副手金记华前去这家企业“火力侦察”。金干了三个月就离开了,因为“原来讲的事情都没兑现”。

  不过倒也不是全无收获,期间听到不少人念叨牛根生。江红与牛根生并不陌生,便给牛写了一封信。牛邀她过来看一看。

  江红说:“我看了以后感触很大。与牛总交流后,感觉找到了我想找的东西。”

  不久,江红成为蒙牛负责上海市场的经销商。

  2001年,蒙牛上海市场发生质的飞跃,大家纷纷选“蒙奶”——由于蒙牛的品牌辐射效应,上海居民把来自内蒙古的牛奶统统称作“蒙奶”。

  市场火了,但江红个人基本没挣钱。那时她还没轿车。2002年,牛根生从个人红利中拿出40万元奖给江红。江自己又贴了点钱,买了一辆奥迪。

  身历三家乳业,际遇不同,干劲有别,江红感慨良多。

  有一次,江红陪上海农委潘副主任到蒙牛参观全球样板工厂。走着走着,潘突然问:“牛根生和王佳芬你都跟了,你怎么评价这两个人?”

  老实说,这不是个轻松的问题。机智的江红做了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

  “他们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 

 

 
 

 

第二章 两龙斗法——牛犊在老虎脚下生存的秘密
 
  凡弱者生存,都要有“水性思维”,要柔大于刚,顺多于逆。正如老庄哲学所示:抱其雄,守其雌;抱其阳,守其阴;抱其尊,守其卑。蒙牛深谙其理,以退为进,巧打“太极拳”。

  如果选形象的三个字来概括蒙牛,大概用得上它们:草——牛——奶。

  世界上最美的食品,源自最贱的草;世界上最硬的骨头,源自最软的奶。蒙牛“从零到百亿”的成长历程,就是一个“草生奶,奶生骨”的过程。

  关于“草”,蒙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写道:

  草,平凡的身世,伟大的品格。世上最普通的是草,它是被人踩的,被畜吃的,被刀割的,被火烧的。世上最顽强的也是草,土中生,水中立,石上挤,树上攀,“剪复生,割复鸣”。世上最团结的还是草,支支分立,却是根根相连,抱成团,结成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漫漫的荒原中,在远方的地平线,出现了一个小点,小点渐行渐近,原来,那是一头叫做“蒙牛”的小牛犊……而它的四周,环绕着眈眈相向的猛虎:一只,两只,三只……

  有人对此做过精辟的概括和评论:银行账上堵,媒体空中堵,竞争对手地下堵,不明身份的人棍棒堵……结果堵出了什么?堵出了一个“成长冠军”,堵出了一个“世界冠军”!

  牛根生在描述当时的困境时也说:“唐僧取经途经九九八十一难,我们取经也是九死一生。然而,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无路可走的时候,逼出来的道路往往非同一般。”

  小企业在大企业面前,是弱者;中国企业在跨国企业面前,也是弱者。蒙牛究竟是怎样“虎口逃生”的呢?

  一、借势升云: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同样的光通量,凹透镜无所作为,凸透镜点燃熊熊大火。为什么?学问只在散与聚。蒙牛《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路牌广告“万箭齐发”,聚焦成功了!

  1。二难命题

  1999年的蒙牛,钱少,名小,势薄。更为残酷的是,蒙牛与伊利同城而居。在狮子鼻尖下游走,在巨人脚底下起舞,在鲁班门前耍大斧,行吗?

  1999年2月,在一个小饭馆里吃饭的时候,牛根生突然对孙先红说:“我给你100万的宣传费,你对谁也不要说。”先红问:“为什么不能说?”牛说:“现在总共筹集到300万元,拿出100万元做广告,我怕大家知道后接受不了……我就要一个效果:一夜之间,让呼市人都知道。”

  老实说,这是一个“二难命题”:一夜成名——难;花小钱一夜成名——难上加难!

  2。二牌创意:站到巨人肩膀上

  雷能劈死人,可是雷也为古猿人带来了天然的火种,事物总有两面性。伊利既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蒙牛学习的榜样。伊利不正为蒙牛提供了后发优势吗?

  好,那就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孙子说,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胜。面对严峻的市场,蒙牛的借势之作腾空而起: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内蒙古乳业的第一品牌是伊利,这事儿世人皆知。可是,内蒙古乳业的第二品牌是谁?没人知道。蒙牛一出世就提出创“第二品牌”,这等于把所有其他竞争对手都甩到了身后,一起步就“加塞”到了第二名的位置。而且,伊利也是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蒙牛这光沾大了,这势借巧了。

  3。双赢说动广告商

  创意出来了,如何用最少的钱最大化地把它传播出去?

  有调查报告称,打知名度,第一媒体是电视,第二媒体是户外广告。经过一个月的考察,先红认为在呼和浩特,花同样的钱,路牌广告的效果比电视广告还要好。

  当时在呼市经营路牌广告的益维公司,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没人认识到这是一块宝贵的广告资源。

  先红就用“马太效应”策动益维负责人:你的牌子长时间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