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股市的逻辑-网络完整版-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各种场合发布了大量关于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乐观预期的言论,就有了2008年10月1日的那次著名论断。巴菲特希望美国人民能够相信,股市即将见底,现在应该开始买入股票,这样,在年底来临的时候,巴菲特领导的公司2008年的业绩从账面上来看,不至于那么糟糕。但股市并不如它所愿,还在继续向深渊下滑。
  2009年2月底3月初,美国股市已创近十年新低,股市十分低迷,恐慌一时,已显现出较为明显的底部特征。此刻巴菲特却宣称自己犯了错,似乎暗示着美国股市仍将下跌。投资者们都陷入了更加深刻的恐慌当中。巴菲特会错吗?应该不会吧,股神怎么会错呢?随后几天,股指的的走势似乎印证了巴菲特的暗示。人们开始信了,此刻也由不得他们不信,因为下跌似乎已无法抵挡,股市正在继续向更深的深渊下滑。底部止损者开始增多,新低不断创出,而巴菲特们却可以乘机大肆底部建仓。2009年3月7日,峰回路转,美国股市和所有人开了一个玩笑,大幅反弹,而且从此一去不回头,让所有割肉者都扼息叹惋,却没有任何办法。
  至此,巴菲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制造了一次实实在在的、随势而动、无法破解的阳谋。好一个股神巴菲特,好一个投资大师巴菲特。这就是让众人顶礼膜拜的所谓神人。
  那么巴菲特为什么要如此做呢?
  一切都源于利益。
  巴菲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欢迎市场下跌,因为它使我们能以新的、令人感到恐慌的便宜价格拣到更多的股票。”一切都昭然若揭。
  巴菲特不是慈善家,巴菲特和巴菲特们的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的公司是盈利性质的,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己任。只要有创造利益的机会,巴菲特们就不会放过。巴菲特在2008年10月1日宣称投资机会已来临的时候,脑子中思考的,想必是自己和自己公司的利益;巴菲特在2009年2月28日宣称自己犯错的时候,脑子中想着的应该也是自己和自己公司的权益;2009年5月的第一个周末,巴菲特在奥马哈宣称股市“圣经”的时候,脑子中琢磨的,同样也会是自己和自己公司的收益。为众人“传道、授业、解惑”?或许有,但这不是巴菲特的主要目的,当“授业”与自己的利益相抵触的时候,巴菲特选择的,毫不犹豫地应该是后者。
  股神的虚伪面具被丢弃在角落静静地任由灰尘蒙蔽。
  这个世界没有股神。
  

(24)一切专家都是纸老虎
      这个世界里的股市,也没有专家。
  专家也是要吃饭的,专家同样不是社会慈善家,他们做事情的出发点同样逃不掉一个“利”字,没有“利”的事情他们不会做。当然,或许有人在某些时候或刚开始要成为“专家”的时候,会去做一些赔钱赚吆喝的事情。放心,这样的行为长久不了。也不可能长久,如果有人真的这样去做了,那么他们肯定有更大的图谋在后面。
  澳门的赌场在赌客刚开始进场的时候,都喜欢让赌客小挣一点,等赌客开始盲目膨胀的时候,再痛下杀手。“专家”们也是一样,在某些时候,或者是刚要开始成为“专家”的时候,或者是出于别的什么目的,真的说对了那么几次(也许有时候只是碰巧,抛硬币出正面的概率还有50%呢),那是为了让受众真的相信他们是专家,是为大家谋利益的。等众人真的信任他们,而且信任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放松警惕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开始利用众人的愚昧为自己谋利益,于是信他们的人坠入深渊。
      澳门赌场里的一些滑头赌客,他们很精明,会利用赌场“喜欢让新进来的客人先赢”这样一点小小的伎俩来获利。一挣到钱,还没有等赌场开始痛下杀手的时候,他们就会走,绝不多贪,这样自然是赢的时候多,亏的时候少,戒贪让他们略有盈余,即使赔也不至于赔大钱。这样明智的人自然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贪的,因此大多数的赌徒还是赔钱的。股市当然不是赌场,这个问题后面的章节会谈到。有些股民也会成为所谓专家们的滑头“信徒”,当某些专家在一些电视、报纸、杂志、论坛等等各种媒体开始露面的时候,这些滑头股民会相信他们的话,并加以借鉴,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当专家们一旦开始有“变脸迹象”的时候,这些滑头股民就会转向。因此,这些滑头股民很少受到来自专家的伤害。但这样的人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会盲目轻信专家,结局也就可想而知。
      很多人容易被纸老虎的外表所蒙蔽,这是因为这些纸老虎们的功力很到位,实在是太过逼真。等你被他们唬住的时候,他们是要吃人的,这时,你却一动都不敢动,因为你信了,信他们是真老虎。他们逼上来的时候,你毫无办法,也不敢有办法,因为你怕,你就这样坐以待毙。你越怕他们,他们就越要逼上来,就越要对付你。其实,假、大、空的东西,终究是假、大、空。等他们逼上来的时候,你不要慌张。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只是沉住气,然后伸出一根手指头,轻轻一戳,纸老虎也就破了。这时候,你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认清股市的真实逻辑,“一切专家都是纸老虎”。
  

(25)分析师的潜规则
      因为轻信纸老虎们的话,而上当受骗的股民大有人在。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女士在2009年6月的时候涉足股市,炒什么赔什么,很是郁闷。她说,长江电力恢复上市时,当时绝大多数股评家看好该股,可是从第二天始,长江电力连续多日一直下跌。“我每天关注分析师对市场的看法,买他们看好的板块,后来发现说对的很少。”
      “分析师的话差不多有三成多是可信的。”知名证券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曾经将分析师分为三类人:第一类人,完全是根据自己扎实的研究和经验对市场进行判断,非常看重在行业内的信誉,这种人发表的观点最为可信;第二类人,发表的研究报告比较可信,前提是只负责研究不参与股票投资;第三类人,是自己直接炒股或代为炒股或者和基金、私募有密切联系的人,这种分析师在发表观点的时候,可信度最低。他表示,在第三类人中,证监会处罚的北京首放汪建中就是其中代表。
      其实就是第一类分析师,也是不可信的。国内分析师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要经常去一些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如果你们发现了问题,会讲吗?”有一名记者曾经这样问某知名分析师,他直言:”不会!我为什么要讲呢?”
      记者又问“你们发布的报告,会不会正好就是某个基金公司股票池重仓股票?”某知名证券公司分析师又答道:“这就对了,因为有时候某个基金公司股票池有了某只股票,只好也跟着去推荐了。基金经理想听什么就讲什么,对大家都有好处。”
      曾获美国伊里诺依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经济计量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左晓蕾曾经在一个金融论坛上,直批一些分析师跟着基金经理见风使舵的现象。她举例说,如果你问一个分析师:“你现在发现这只股票有问题,如果基金经理买了这只股票,你敢告诉他,我准备在报告里改变它的评级,要把它卖掉么?”这个分析师一定会说:“不敢”。
     那么,为什么分析师要听基金经理的?左晓蕾道出了个中原因。在分析师行业有一个潜规则:证券分析师的评级要靠基金经理打分,谁第一,谁第二,基金经理说了算;其次,研究所的定位是商业性的,研究报告总要有人付钱才行,他的报告能不为付钱人说话吗?
  

(26)股市真的没有专家
      其实,专家都是用来“骗人”的“道具”,假设某专家是战无不胜的,或者70-80%是准确的,那么他的话能卖多少钱呢?几千万、几亿、几十亿,只要你敢叫价,绝对有人买。因为这个社会不缺钱,只缺赚钱的通道。而且真有如此神话的专家,那么他们是毋须鼓吹叫卖的。自己闷声发大财岂不更好。他们只需找套安静的房子,联上英特网,早成为亿万富豪了。那些所谓的“王牌”分析师,也不必在电视报纸上“抛头露面”,做个百万级别乃至亿万级别的“操盘手”岂不更好?何必为别人打工呢,以至整日“口吐白沫”、“招人非议”。
      相信专家的话不亚于与虎谋皮,纸老虎最厉害的就是外面这张皮,他们不会轻易把皮交给你的。与虎谋皮,相当于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了别人手里。理财投资这样大的事情,怎么能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而完全丧失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呢?
      笔者自己的一些家人,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是所谓专家们的受害者,他们就是因为听信了专家的意见,在股市上吃过大亏,赔过大钱。他们并不知道“所有专家都是纸老虎”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但我却是明白的,尤其是当我也入了这一行,当我的学生越来越多,当我也成了众人口中所谓专家的时候,我更加明白了这个道理。每当有人喊我老师,用热切的目光看着我,希望从我这里得到关于股市的内幕消息,或者关于某只股票要上涨或下跌的确切消息的时候,我哪里会知道呢?每当此时,我总会说“我不知道”;再问,我会说“我不懂股票”;还问,我会说“这个市场没有专家,只有赢家”。他们不信,还是会问,我无语。
  专家依旧是专家,还是会有很多人信。后来我想明白了,有些人可能不是不相信没有专家,而是希望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点安慰罢了,给自己一个坚定持股的理由或信心,尤其是在亏损严重的时候,哪怕给他这个信心的人是不那么令人信任的专家。于是,再有人问的时候,我不会再逃避,我会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