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仁超文集-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港股市近月屡创新高,上月恒生指数又突破二万三千多点的纪录,去向难测。股民一方面因股价大升而心喜,一方面又担心股市,他们都盼望最好有先知告诉他们如何自处。 

  分析员的言论很可能是股民投资方向的掌舵。但在芸芸的分析员之中,谁的观点最可靠?有的说先行减持,有的说机械买入,有的说买股不买市,有的主张股价再高也不卖。分析员来自不同的机构,有来自大型的外资投资银行证券部,有来自中型的本地证券商,有来自传媒(电台、电视或报章)的,瞬息万变的财经资讯及蜂拥而来的分析,股民如何从中辨认出玻璃与钻石?笔者相信,投资者能了解到来自不同渠道分析员的特质、任务与服务对象,将更明了他们背后的思维与动机,有利于梳理吸纳他们的见解,再因应自己的财力、性格与投资目的,可作出较佳的投资决定。 

  笔者访问了不同年代的分析员,第一代的林森池,来自投资银行,他以独立的言语告诉读者大行分析报告潜在的奥秘。第二代的邝民彬,来自中型证券商,他能承先启后,指出了经济分析行业的最新动态。第三代的黄玮杰,他反映了时下分析员要争取曝光,说明券商以知名分析员为品牌的重要性。撰写金融评论近乎四十载的曹仁超是报界少有的优秀分析员,他以丰富的分析经验告诉大家,投资理论其实历久常新。
 
PDF原文:
  
原序号:27序号:
 27 
标题:
 跨越四十年 曹仁超:散户习性不改 无缘赢大钱 
来源:
 信报月刊 
发布日期:
 2007…08…01 
全文:
   《信报》著名栏目“投资者日记”作者曹仁超最近又出版了另一新着《正面思维与负面性格》,这已是出版社为他选辑的第六本。多年来本港各大银行、大学、金融机构都乐于邀请他举办投资讲座,每次均座无虚席,场场爆满。曹仁超可说是本港鲜有在新闻界内优秀的财经分析员。 

  本港除了《信报》及《经济日报》为财经报章之外,其他报章都很重视财经新闻,为什么优秀的财经分析员却这么罕有呢?“报馆出不起百万年薪计的高薪聘请分析员,而具潜质的员工都很容易流失到金融机构去。”曹Sir说。 

  今时今日,以曹仁超丰厚的资产每年增值都多于《信报》的年薪。三十多年来曹Sir经历多次被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以几倍或更多的薪金挖角,但曹Sir却无动于中。他说:“在报馆工作并非单单为了出粮,而是自己享受浸淫在金融分析之中的兴趣,工作有满足感。”一个成功的分析员,非浸淫十年以上不能有所得,曹仁超甘于留在报馆当财经分析员发挥所长,成为行内翘楚,自知难有对手。 

  曹仁超自1969年开始写财经及金融分析,观察地产、黄金、外汇及股市的高低潮。他的财经文章口语化,生动活泼,甚具可读性。“早年一些企业因不满被批评而给我发律师信。现在我比较老练,懂得在分析时既中肯又学晓避开麻烦,窍门就是不指名道姓,不要人身攻击,如批评要提出充分的证据。”曹Sir写金融评论的特色是为人物改花名,除了引起文章的趣味,更大作用是避免法律指控。 

  在港从事投资分析数十年,曹仁超认为,以前优秀的分析报告不多,现在分析员渐趋成熟,不过上市公司的数目增至一千多间,虽然公司的透明度提高、透过互联网易于寻获相关讯息、,但分析的工作依然艰难。“经济及金融分析要认真、深入,而且繁琐;现今资讯太多,市场环境变化太快,分析员愈来愈难于清晰地立论。” 

  曹Sir说,随着投资全球化,投资对手多强者,散户与高手过招,愈来愈难赚钱。无论如何,曹仁超认为散户投资并非必然比大户差劲。诸如:美亚证券、佳宁、Enron、北方电信甚至李嘉诚投入3G服务都有挫折。所以,他认为赚钱不分大小户,市场只有醒目资金(smart money)与傻瓜资金(stupid money)之分。 

  曹仁超认为,虽然个人投资者的水平渐有进步,但大部分的散户的劣根性难改,例如敢输不敢赢。“跌一成不愿止蚀、赚一成就急急沽售”。曹Sir最为反感的是散户要求并不合理,见面都要求“冧巴,而自己不做功课”。“散户看了评论赢钱不多谢我,亏损则骂人。其实那有这么多赚大钱的机会,期待三、五、七年才出现一个入市的黄金机会!”他提醒散户放弃天天炒卖,多看行业循环及发展趋势,这才是捕捉赚大钱的方法。 

  总结 

  粗略看来,现今投资银行证券商分析员的水平相对高,报告较为严谨,其服务对象是超级大户,以中长线投资为主。中型证券商提供的分析报告以及在电视讲述的财经评论,对象重点是群众散户,以中短线炒卖为主。值得注意是,投行报名亦有害群之马,中型券商分析员评市未必全是“财经演员”。无论投行或中型券商的分析报告,目的都是为投资者作为买卖的参考,其本质有鼓励买卖的作用,投资者照跟有可能从投资变成投机,未必利于投资者长线增值。 

  上述四位分析员都在不同岗位各自精采,为我们指出了行内近况,更难得是分享了他们多年凝结下来的心得。林森池敢言地告诉我们外资行的分析报告也存在一些陋习,散户在参照大行的建议时也要小心警惕。黄玮杰认为,散户求人不如求己,只有参考报告,自行独立分析,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况投资,才是最终投资之道。 

  市面报章的财经分析众多,为求阅读刺激,报界的投资分析,多以推介股份作短炒。曹仁超综合几十年的经验,提醒散户长炒必输,只有依据经济大循环以及行业趋势,才是致胜之道。邝民彬经历九七金融风暴,看透了靠“知识”来投资的局限,认为富贵如浮云,人生可有其他更多的追求。
 
PDF原文:
  
原序号:28序号:
 28 
标题:
 物流业促进〃货物自由行〃 
来源:
 信报月刊 
发布日期:
 2007…09…01 
全文:
   近年我们常常听闻〃内地旅客自由行〃、〃资金自由行〃,意指北京放宽内地人南下香港旅游及投资;但尚未流行〃货物自由行〃一说。我们认为〃货物自由行〃一词可有不同的诠释。 

  过去中国的货物运输并不自由,由于内地海港及机场配套不足,被迫途经香港出入口。近几年内地基建日趋完善,货物减少束缚,自然经内地而不必绕道来港,香港作为中转站的角色渐渐下降。这是市场的力量,令本港海空货运业埋下隐忧,他们都盼望珠三角的厂商能将货物继续南下经香港出口。 

  从另一角度看,物流业能促进〃货物自由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省时而成本最低的运输,透过方案设计,减除停留仓库、简化清关手续,越过边境限制,这都促成了香港经济流转更快。然而,商机无限,困难也很多。 

  这期封面故事以〃货物自由行〃为主题,希望港人关注物流业这个经济支柱。近期香港正在谈论加强深港融合,物流业正是一个催化剂,本刊资深记者廖美香作了一个深入剖析。她更访问了香港空运货站有限公司市场及客户服务总经理陈健瑜、嘉里物流联网有限公司联席董事总经理汪炜城、保昌控股行政主席刘少荣、DHL亚太区常务总裁梁启元等,谈论香港物流业的喜与悲、危与机。此外,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系主任李忠义讲座教授展示了一份业内人士的调查,发现港人对物流业的前景忧喜参半,值得港府反省,及早补救。DHL亚太区域的创办人之一钟普洋则以〈香港价值观及运作系统〉为题,分享了他在世界各地与物流业界交往的体会,以及分析香港在全球化中的优越地位。 

  美国次按风暴上月的发展极富戏剧性,月中全球投资市场一片愁云惨雾,坏消息无日无之,但香港的股票市场竟然两日内可以急速反弹,到上月底更屡创新高,起落难以捉摸。估计关于利差交易和次按问题将持续一段长时期,编辑部特别组织了多位专家撰文分析这次投资风暴的来龙去脉。中信嘉华银行执行副总裁兼司库刘卓衡通过介绍日圆利差交易作为起点,拨开短期日圆上下飘忽的云雾及对其走势作出预测。本刊外汇专家禹华再接再厉深入分析次按危机,认为这个房地产市场问题造成金融市场风暴,进而演变成投资者的信心问题。林行止奉劝投资者要不断充实,作好准备,败后求胜。银行家出身的张建雄在本刊多次分析全球的贷款问题,这次更点出金融风暴的源头。曹仁超与庞宝林携手合作的十年一会投资座谈会,刚好在次按风暴爆发的前夕举行,两位高手对投资前景的展望,不容错过。 

  行政会议成员兼立法会保险界功能组别议员陈智思出身于泰国华人银行世家,亚洲网络遍布。他接受本刊专访畅谈亚洲商机,建议香港人应该走出去寻找新发展。此外,他也分享了多年的从政感受和明年的抉择去向。
 
PDF原文:
  
原序号:29序号:
 29 
标题:
 三大危机言过其实 
来源:
 信报月刊 
发布日期:
 2007…09…01 
全文:
   除了那些利用杠杆效应投资的CDO基金外,真正受楼价影响的美国家庭数目虽然多,但对整个经济影响有限。加上低通胀率环境仍然存在,联储局不会为支持美元而挟息,即利率大升机会不存在,又何来危机? 

  七十年代通胀恶化、金价狂升、债券价大幅回落及美股不前,是持有黄金胜于一切时代。1981年油价回落、80年金价回落更是持有现金胜于一切期(cash is king)。今时今日美国核心通胀率只有1。5%、5月份美国通胀率亦只有2。7%,和七十年代比较通胀率并不构成一项威胁,金价亦未升穿2006年高价;今天的通胀率不是破坏性通胀(destru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