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热门畅销书]经济思维-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储蓄(投资)决策与经济增长等。这些从一个人的“宏观”经济中得到的结论,对于现代工业社会复杂的市场经济也是适用的。


第三章 多个人的世界(1)
自愿交易是繁荣和自由的必要条件。

――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惠及底层贫民的那种富裕局面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

――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鼻祖)

丹尼尔?笛福的小说中,在荒岛孤独生活的鲁滨逊多么希望发现人类的踪迹。多年后的一天,他看到了人类的足迹,而那足迹并不是他自己的。一时间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人,最希望与他人相处,但也最害怕与他人相处。笛福通过鲁滨逊刻画了这一人类心理的困境。从经济行为角度来说,亦是如此:人类的一张面孔是天使,他们相互交易、分工与合作,增进彼此的福利;而另一张面孔却是魔鬼,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谎欺骗、背叛合作甚至盗窃抢掠。人类社会的许多制度安排,大多是为了鼓励天使行为、抑制魔鬼行为而形成的。

交易与价格形成

交易对效用的促进

只要存在多个人,他们就可以相互交易。所谓“经济”,按照哈佛经济学家曼昆的说法,其实就是“一群相互交易的人”而已。

自由交易可以促进交易双方的效用。要明白这一点,无需经济学知识,只需想想这样一个事实:在自由交易情形下,人们一定是觉得一笔交易对其有利才会进行交易,因为,在这样的情形中,人们至少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不交易,维持现状。既然人们自愿改变现状而进行交易,那必然是交易之后的效用将超过现状的效用。

自由交易中的“自由”,即当事人关于交易的决定是在理性的、没有受到任何强制的自由意志下进行的。要求当事人理性,就排除了当事人因为不能辨明其利益所在而盲目进行交易;没有受到强制,就排除了被迫进行的不公平交易。

需要注意的是,被迫的不公平交易常常并不需要表现为身体的强制和惩罚,它甚至有可能看起来是“自由的”。读者不妨回忆我在第1章曾提及的霍布豪斯所举的例子:一个人掉入深渊,无法自救,然后你在山顶跟他谈判,说如果他将全部家产赠送给你,你就给他抛下一根绳子。掉下深渊的人除了答应你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吗?他别无选择!他只能“自由”地遵照你的提议。但我们不认为这样的交易是真正自由的。事实上,即便从传统道德观点来看,你这种行为也会被指责为落井下石、乘人之危。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利用说谎、欺骗等手段来促成对自己有利而对他人有害的交易,这种说谎、欺骗也被我们视为违背当事人自由意志的行为,因为它屏蔽了一方当事人的理性。也正因为交易中会存在多种多样的机会主义行为,所以社会才需要有治理交易的机制或制度安排。对此我们在“掠夺、协调和制度”一节再来讨论。

人们的意愿交换比率

在自由决定的情形,人们会通过何种比率达成交易?你希望拿多少个苹果换我多少个梨子?交换价格是如何确定的?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三种不同问法。其答案存在于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之中。

思考上述问题非常简单。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告诉我们,人们对自己拥有越多的物品评价越低(边际效用低),而对自己拥有很少的物品评价甚高(边际效用高)。因此,当甲拥有苹果较多而梨子较少时,他认为一个梨子的效用要值好几个苹果的效用;反之,当拥有苹果较少而梨子较多时,他就会认为好几个梨子的效用才能值一个苹果的效用。换言之,假设甲在任何情形所认为的苹果兑换梨子的比率是1∶X,那么这个X将随着甲拥有苹果数量的多寡而不同:拥有苹果多,则X小;拥有苹果少,则X大。

第三章 多个人的世界(2)
若这个经济中还存在另外一个人乙,上述对甲的描述也同样适用于乙。即,假设乙在任何情形所认为的苹果兑换梨子的比率是1∶Y,则Y将随着乙拥有苹果数量的多寡而不同:拥有苹果多,则Y小;拥有苹果少,则Y大。

甲和乙之间的交换在什么时候更容易产生?不妨这样考虑:

甲对乙说:“我愿意拿1个苹果换你X个梨子。”

乙回答说:“对我来说,我认为1个苹果值Y个梨子。也就说,你给我一个苹果,我愿意给你Y个梨子。”【这里,我们暗含了假设:甲和乙都讲了实话。现实中,若听说别人愿意拿1个苹果换我2个梨子,我肯定不会告诉他其实我愿意用3个梨子换他那个苹果。就是说,人们在交易中,存在试图通过说谎和欺骗以榨取利益的情况。但是,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跟我交换的人不是傻瓜,他知道我会说谎,所以他一开始也可能说谎,比如他可能不会一开始就如实宣称愿意用1个苹果换2个梨子,而是谎称1个苹果应换回3个梨子。当然,我也不是傻子,我会怀疑他一开始的报价……这些问题,涉及非对称信息博弈问题。我们在本书会简单讨论信息不对称交易问题的一些解决办法,但不会太深入。读者若希望更深入了解,可参阅我的另一本博弈论通俗读物《无知的博弈:有限信息下的生存智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大家应该发现了,甲对1个苹果索要的是X个梨子,乙愿意为1个苹果放弃Y个梨子。只要X

由此我们可以说,当甲苹果越多、梨子越少,而乙苹果越少、梨子越多的时候,两人就越容易发生交易。这里甲、乙是任意的代号,因此这个结论反过来说也成立:当甲梨子越多、苹果越少,而乙梨子越少、苹果越多的时候,两人就越容易发生交易。更一般地,我们还可以说:当两人所拥有的物品数量结构越是有差异的时候,他们就越容易发生交易。

这一结论用于讨论国际贸易也是成立的,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各个国家总是在提供自己更具比较优势的产品。研究表明,即使对于产业内的贸易来说,产品异质性也是促进该类贸易的重要原因。

这里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一下;1∶X作为甲的意愿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很显然,放弃1单位苹果,丧失的效用是:1个苹果×苹果对甲的边际效用。得到X单位梨子,得到的效用是:X个梨子×梨子对甲的边际效用。意愿交换意味着,失去的效用与得到的效用应该相等,即:1个苹果×苹果对甲的边际效用=X个梨子×梨子对甲的边际效用。这个式子可以改写成如下式子:

梨子对甲的边际效用

1X= ―――――――――

苹果对甲的边际效用

我们发现,原来是甲对于梨子和苹果的边际效用评价之比确定了甲的意愿交换比率。而且这里一样可以证实:随着苹果减少而梨子增加,式子右边分母将变大、分子将变小,为使等式成立则X必须逐渐变大。与前面的结论一样。

交易价格的形成

价格机制与市场的形成及其作用,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故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价格理论。现在我们来看看,两个人相互交易,最终会以什么样的价格(即交换比率)成交?交易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第三章 多个人的世界(3)
前面假设的甲和乙的交换对话表明,可行的交易区间是[X;Y]。在甲苹果多、梨子少,而乙苹果少、梨子多的情形,这个区间通常是存在的。但是,随着甲用苹果交换梨子的交易持续进行,甲的苹果越来越少、梨子越来越多,于是他就要求1个苹果换回更多的梨子,X持续增加。同时,交易的进行也使得乙的苹果越来越多而梨子越来越少,于是为了换回1个苹果乙愿放弃的梨子数量越来越少,Y持续减少。在某一个时刻,可能出现X=Y,这时交易区间[X;Y]只有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X(=Y)。交易在这一刻停止。因为再继续下去,就会出现X》Y的情况,而满足X》Y的区间[X;Y]是不存在的。

X=Y时的X(或Y),就是甲和乙交易的(苹果兑梨子的)价格。

现在回顾一下:

甲的意愿兑换比率:

梨子对甲的边际效用

1X=―――――――――

苹果对甲的边际效用

乙的意愿兑换比率:

梨子对乙的边际效用

1Y=―――――――――

苹果对乙的边际效用

交易对双方来说停止于X=Y时,也就是有如下条件:

梨子对甲的边际效用苹 1 1 梨子对乙的边际效用

――――――――――=― =―=―――――――――

果对甲的边际效用 X Y 苹果对乙的边际效用

满足上述条件的X(或Y),就是交易价格。若扩展到很多人,上述条件也是成立的,很多人的时候X(或Y)实际上就是市场价格了。

价格的主观性及其共同价值尺度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在交易达到均衡的时候,每个人对不同物品的相对评价都是一样的。

很显然,交换的价格产生于人们对物品的主观评价。

在*主义经济学中,认为交换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价值又取决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因此基本上可以认为交换价格是客观决定的。但是在主流经济学体系中,我们看到,价格与生产和成本无关,它是完全主观的,产生于人们对于物品的评价。即便是劳动力本身,作为可交易的特殊物品,单位小时的劳动力得到的交易价格(工资)其实也取决于人们对劳动力的主观评价,并且均衡的时候必然是同质量的劳动力所获得评价是一致的,即同质量劳动力换回的其他产品(真实工资)是一样的。

均衡中的价格一旦成为所有人对物品评价的共同价值尺度,则它的存在就使得人们对物品的相对评价取得了完全的统一。也因为价格本身统一了所有人对物品的相对评价,我们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