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绳,费用最低。至于昂贵的外壳,可用球状玻璃代替。利用载具本身携带的电池供应电力,可以省去从母船输送电力的缆绳,大幅降低成本。没有人做过这种设计,但汤米喜欢这个构想。
60年代末期,海军制造载人的海底实验室时,其中的工作室是由唐·海克曼设计的,可以抵抗高压和腐蚀;再配合其他工具,海克曼在海底就跟在陆上一样无所不能。
海克曼当初担任贝特勒的口试官,竭力推荐费凌克雇用汤米。他和汤米共事多年,颇有惺惺相情之感。后来汤米请了长假,直到1986年秋天,汤米才又找他,向他展示了一些声纳影像,告知有关〃中美洲〃号的资料。
汤米又凭其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费凌克允许海克曼加入他的计划:〃贝特勒此举,不费分文就可以使工程师获得实际经验,对于机构本身大有种益,将来的顾客也会获益不少。〃后来汤米干脆连费凌克的部门一起雇用,契约书长度超过1 英尺。海克曼最初犹豫不决,但是汤米带来了契约书和酬劳,要求设计深海的切割工具,以便打穿甲板进入船内工作。海克曼说:〃一旦收了酬劳,我就郑重其事,全力以赴。〃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深度。深度涉及压力和压力下的操控问题。海克曼说:〃首先,我必须知道正确的深度。其次,离岸多远?海况如何?海浪汹涌还是风平浪静?再其次,目标的材质是什么?最后,带回海面的物件面积有多大?〃
依海克曼的看法,在深海工作比在太空还困难。1963年,〃长尾鲛号〃沉没,就是因为水管破裂,损坏了电子仪器,以致无法关闭汽门,潜艇急速下沉,直撞2000英尺深的海底;压力压碎两英寸厚的钢质船身,就像成人压碎啤酒罐那么轻松。如果要工作顺利进行,压力再大,工具接头都必须能够正常弯曲,叶轮必须能够正常运转,水流必须顺畅。
海克曼开始绘制草图,设计所需工具。汤米需要这些工具,以便从大西洋8000到9000英尺海底的橡木船梁。杉木甲板的〃中美洲〃号中挖出宝藏。汤米还需要一个载具把这些工具运到海底。
隔年1 月,穆尔正在贝林汉搜购深海载具的材料,海克曼也在哥伦布市忙着设计制造工具。这时汤米听到小道消息:有人正准备搜寻〃中美洲〃号。
经过3个月的探询,泰德拿到5张深海载具制造公司的报价单,汤米逐一谨慎考虑。5家都毫无新意,有的甚至只是把汤米所谓的〃玩具〃拼凑起来而已。
汤米对于蓝图既不满意,又恐机密外泄,终于决定自己建造。他对工作人员宣称:〃我们必须在7月1日开始工作。〃泰德简直无法置信:〃现在已快3 月了。没有人能够从零开始,在短短几个月就造好深海载具。连订购缆绳就不止6个月。〃
水下载具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改进,潜水深度大有增进,但功能增加有限。尤其一直沿用以缆绳和母船连接的方式,更被汤米视为是死胡同。母船震荡摇晃的影响已大致克服,其他的问题依旧存在。载具本身没有动力,所以欠缺实际的工作能力。经过多年思考,汤米自认这些难题都能克服,但是跟个别的工程师讨论时,他都只提部分问题,决不全盘托出,连海克曼和穆尔都只帮他解决单独的问题。
设计水下遥控载具工作系统的首要规则是:如果可能,一切工作尽量在海面上处理,再以复合多轴电缆传递指令。这种缆绳成本昂贵,主绳每英尺成本25美元,辅助缆绳每英尺5 美元;光是缆绳成本,就非百万莫办。何况如此一来,绞车和起重机都得加大,拖吊支撑点也得加强;母船也必须够大,人员必须增加,控制系统也就更加复杂。
汤米认为这一切都必须简化。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把一切工作移到水下载具去执行,只用一条细小的缆绳和母船联系。缆绳最容易受损,所以必须造价便宜、容易更换;暴露最多的部分使用简单、便宜的缆绳,昂贵复杂的装备只装在缆绳两端。
汤米的本意是为深水载具装置电池箱,供应电力,但这种方法无法供应足够的电力。后来决定,以直径3/4英寸的电缆,每隔一秒传递不同频率的信号,逐一开启或关闭电瓶组,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机缘凑巧,他们找到的电缆是旁人订购但无力付款的存货, 只以定价的两折购得1.3万英尺的电缆,总共才支付了1。3万美元。
从年底到翌年春天,汤米和海克曼经常会面。汤米提出两个原则:第一,海克曼设计的一切,都必须能够装置在可能租到的船只上;第二,材料不可重新设计订做,必须使用市场贩售的现货。
汤米提供了〃中美洲〃号的设计蓝图,但船只的现况、沉没的角度、沉积物的情况,都无法确定。有的生物专家认为,船身必定已遭海底生物破坏;有的则认为沉船地点太深,海底生物无法生存,280英尺长、50英尺宽、40 英尺高的船身应该无甚变化,因此必须从大厅经过通道,才能到达存放黄金的船舱。海克曼设计了细小的遥控载具,准备进入船舱,从事遥控的侦测。然后就是清除障碍,切割甲板,逐步进入船内。200吨的燃煤也要先行清除。
1987年3月号《life)杂志的封面照片是金链缠绕的双手,手掌上铺满了金币、银币,还有拇指指甲大小的翡翠;那是费雪的双手和寻自〃阿图加号〃的宝藏。封面的说明是:〃寻找遗失的宝藏:美洲八大神秘宝藏〃。另有一页半的内文详尽介绍费雪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情形。文中一段提到〃中美洲〃号,并附有李·史宾斯的照片,说他过去15年来都在研究〃中美洲〃号,而且相信他已找到沉没地点,希望能够领先其他竞争者,在两年之内获得宝物。文章登出之后,不少读者查询史宾斯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准备投资。接着史宾斯飞往纽约,接受电视访问,一时声名大噪。
这时,汤米的股东大为紧张。汤米迫不得已,于3月7日致函股东,说明他不只密切注意史宾斯多月,连其他尚未公开的竞争对手也没有忽略。其实,汤米在1 月间获悉另有竞争者之后,就未雨绸缨,拟定了应变的紧急计划。如有需要,他将在天气许可之时,立刻赶赴现场,开始工作。但是载具的设计必须简化,工作能力必须降低,事先也无法进行测试,而且预估必须增加100 万美元的成本。汤米召开股东会议,讨论此事。多数股东认为增资100 万美元,就如同买保险一样,可以预防所有投资付诸东流。他们最后决议,先以100 万美元设法取得船只部分残骸,据以向法院申请打捞权,确保权益。这是消除风险最经济的方法。汤米获得股东的支持,手中拥有了紧急应变的权限。
泰德的经验和汤米的理念,成为海克曼设计载具的指导原则:简单、耐用,还要有弹性。在不同情况之下,载具可能是由别的机器拖动的照相机滑台,拍摄照片;情况一变,它可能必须在海底残骸堆中搜集瓷器、硬币,甚至几千磅重的船锚,或是利用绳子绑牢它们,拉上海面。有时它又可能必须细长得能够穿越船上过道,搜寻金银珠宝。最后完成的设计,就像孩童的组合玩具,可以随意变动形状和功能。海克曼说:〃它的形状难看死了,可是功能变化多端。今天它可以装着推进器,明天可以取下推进器;有时又长又细,有时又短又粗。〃
汤米在3 月20日打电话给泰德,说又听到了谣言。谣言来自三个不同的线索,汤米无法查证,但有明确证据指出,对方已在订购所需的工具和设备。汤米不得已,决定进行紧急应变计划。
汤米担忧的不是对手能在夏季打捞到〃中美洲〃号,但是如果他们在8 月之前就开始搜寻工作,将会引发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对手也大约猜出〃中美洲〃号沉船地点,法律问题将会非常棘手,说不定还得跟他们分享捞获的宝物。其次,如果对手只是纯粹的寻宝客,一定会通过媒体大事渲染已经寻获〃中美洲〃号,以便公开募资。如此一来,必定影响到汤米的股东。
汤米原先计划在7 月底出海,利用8、9两月仔细拍照,确定地点,顺便捞起部分黄金。现在计划改变,必须在6月1日出海。海克曼设计的〃紧急载具〃,目的不在探勘船身、取回黄金,只在取得〃中美洲〃号残骸上面的任何物件,作为呈庭证物,取得打捞权。但这段时期,泰德和穆尔马不停蹄地到处打听、询问的结果,自造这种简单的深海载具,起码需时两年。
克拉夫特几经打听,终于在4 月找到一艘挖泥船〃航海家尼可号〃。它是一个庞然大物,足足比〃松川号〃长了60英尺。克拉夫特在甲板上加装控制室、实验室、通讯室、储藏室、修理室,以及卧室。
固定船只位置的新式电脑系统,报价从75万美元到250 万美元。最后从挪威订制了DP系统,不到一个月就安装完毕,造价才13万美元。
这段期间,一边进行船只的加装、改造和测试工作,一边征召各类专家。大家疯狂工作,不眠不休。
法律问题也相当棘手。如果申请打捞权,就必须公开〃中美洲〃号的座标;不申请,又怕竞争者找到残骸,率先提出申请。而且沉船位置远在离岸200 海里的外海,超越了3海里的领海范围,如果提出申请,裁定结果如何,也是个未知数。
凯利和罗夫兰两位律师研商结果,建议向维吉尼亚州东区诺福克地方法院提出申请。除了考虑该院过去裁定的案例对他们比较有利之外,还有一个历史渊源:当初〃中美洲〃号的生还者,大都在诺福克上岸。因为案子对于外海200 海里的沉船司法管辖权的认定史无前例,寻觅称职的律师困难之极。查询打听之后,终于决定委请瑞奇·罗伯(Rich R0bol)律师提出申请。
瑞奇证实维州东区法院过去的判例,对于他们的申请案确实有利,但是汤米想用声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