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托普检讨-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大家要深入思考并作自我批评。托普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多资源,但是现在究竟还有哪些东西在困扰我们?我们面临的问题又主要有哪些?在工作中又有哪些误区和怪圈?
  目前有很多对托普在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一、我们托普、托普人创造了很多奇迹,做到了很多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但是,我们托普人是不是就战无不胜?会不会有一天不堪一击?如果不是战无不胜,那会在哪些点上栽跟斗?二、别人说我们资本运作搞得好,我是资本运作高手。如果是,那真好,因为我到现在还不是很清楚资本运作。而我们要建立托普经济王国,不会运作资本也不行。资本市场是真正提高企业资产、资本和市值地方。资本市场具有很好的未来发展性,IT企业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力量,搞IT的人谁不与资本市场结合起来,他必然被淘汰。三、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宋如华及其同僚是不是坏人?我们这次搞信息化就是要自上而下,把所有的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要破除宋如华及其同僚是坏人这种说法。信息化靠的就是要人人作贡献,人人来参与。
  另外,对托普的认识上的一些怪圈:一是社会怪圈。目前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信用尚未健全的社会,由此带来了很多问题。同时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贫穷的社会。托普在股市上拿了几个亿,就会有人说托普是在“圈钱”!其实我宋如华一分钱都没拿,我们发给相关人员的奖金,也不是从股市上拿来的钱,而是从其他地方赚的钱。这个社会没有信用,大多数人的素质也还比较低,托普要建立经济王国要走比较长的路。二是管理怪圈,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说到ERP,有多少人搞懂了?技术上我虽然不是很清楚,但在概念上我是托普最了解ERP的人。没有搞懂公司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人事管理流程、物资管理流程等等,也没有搞懂ERP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要达到什么目的的人,不可能把ERP做好。所以做事情、搞管理必须要对事情认识清楚,没搞清楚就不能做,做了肯定出问题。我本人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凡是我搞清楚了的事情都成功了,如川长征重组;我没有搞清楚的都失败了,比如托普的国际化就不是很顺利,目前还在探索之中。所以,我们做每一项事情都必须要把情况搞清楚,绝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是个大问题。三是自我怪圈。托普干得好的人,都是心态比较好的人,保持良好心态比较久的人。反之,心态比较差的人,事情就会干不好。
  这一切烦人的不利信号,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惯了的托普快乐并痛着。2001年,中国在17年长跑后终于加入WTO,所有人都会说:WTO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挑战到底挑到了哪里,机遇该如何把握,并不是说一说和做一做就能回答的。这一如宋如华其时的茫然——要掌控局势,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内外资源到底该如何有效整合……
  7月18日,就是托普十年的生日。1992年的那天,宋如华没有料到会有今日之宏图伟业,想想1996年托普还差点“一命呜呼”,他知道十年该有个总结了。一纸诉状把申花足球俱乐部告上法庭的同时,2002年4月,宋如华开始了在全国的托普“思想总动员”,即宋给下属训话,讲托普内部管理流程重构,要实行“信息化”战略。
  前述讲话,就是其中的一次。此外,3日在嘉善,他讲“管理一体化,把信息化落到实处”;25日在北京,他讲托普集团“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竞争力的重塑”;27日在上海,他讲“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未来之路”。同一天,COLL集团报告会上他又讲了托普集团整体架构的战略构想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决策……
  五次讲话报告的录像被分送到集团其他区域公司,统一组织学习。


《托普检讨》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
  一棵树,画家看着是一片风景,木匠看着是一把漂亮的椅子。
  “有的人说托普发展得这么好,是因为资本运作搞得好,修建了很多软件园,买了很多土地”。在上海的报告会上,宋如华看到的是这样的“一棵树”,“这些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能看清托普发展实质的,还是我们托普人自己”。
  十年,宋如华认为托普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借鸡生蛋、搭车上路;第二阶段是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赚了钱,又有了显示屏、有了电脑、有了软件,托普拥有了在国内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第三阶段,产业基地建设——“与中国实情结合,与软件产业结合,我们在全国建了很多软件产业基地,以基地建设推动托普发展。这些基地是独家投资,主要以自己使用为主。这是非常巨大的平台。”
  照此“发展逻辑”推论下去,宋如华说——
  社会上有不少的人对托普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颇有疑问,包括我们托普内部一些员工也对“核心竞争力”这几个字想不明白,甚至把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弄成了一个概念,等量齐观地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显然是被表面的现象误导了,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或许有些企业是靠一个技术的发明或者占有而发家致富的,若仅仅依靠这一个东西,企业只能是昙花一现。尽管有的企业有好的技术研发队伍,以及有好的技术和产品出炉,也不能就此判定这个企业具有了核心竞争力。因为,核心技术不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件。
  从我们身边的例子就可以知道,联想、方正等发展良好的企业,他们靠的是管理机制、营销策略和运营模式,这些东西的成功才能确保事业的蓬勃发展,才能确保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所以,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并合理利用而形成的。当然,我们不否认好的技术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甚至在危难的时候能够挽救企业的生命,但是,再好的技术只能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托普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搞贸易、做产品,包括做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搞资本运作、建设软件园,一步一步地确立了我们在软件行业、信息产业里的领先地位,托普的实力和影响都空前提高。我们凭借的是什么呢?我看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以市场、技术、人力、财务以及后勤物资和公共关系等各方面资源融为一体的集成化的平台,这个平台使我们能够在良好的管理机制下充分利用资源并把握机会。
  这是宋如华关于托普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第一个解释版本。
  不同地点的会议,他有不同的版本,他的第二解释版本是——
  有人问,你们托普到底有什么?我想反问一句,中国别的企业又有什么呢?我国几千年封建思想、长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造成了需要高度市场化的IT业在我国畸形发展,在夹缝中生存。只有搞软件产业的人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在这种环境里,我们形成了有竞争力的市场意识,有竞争力的管理方式,有竞争力的企业平台。这使我们相对具有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存在即有道理,成长更有道理,能快速成长道理就更深奥了。
  至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道理”,又是如何的一个“深奥”,宋如华没有拓展开来讲。关于托普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第三个解释版本,宋是在成都讲的——
  曾经有人问,托普的核心技术在哪里?我说:1我们有相对领先的核心技术;2托普的优势不仅仅是核心技术,而是核心竞争力。NIKE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商标(品牌),它没有生产、技术,但它把这个商标搞好、维护好了,就是核心竞争力。麦当劳、肯德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些配方和经营模式;沃尔玛特就是一套管理体系,如此等等,它们都没有核心技术,但都可以进入世界500强。
  攘外必先安内。宋如华的五次讲话报告还特别解释了建软件园的目的——
  有人问,托普搞那么多软件园干什么?这个问题我本来不想说,但是托普已经创立十年了,我觉得有必要让托普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
  我们为了让托普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全国开始迅速建立软件产业基地,以基地建设推动托普发展。这些基地都是独家投资,主要以自用为主,也有其他软件企业和合作伙伴进驻,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平台。
  我们建立了那么多的软件园,它的意义在哪里、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个好处,这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平台,也是与我们合作或潜在客户的心理支撑。我们有了这么多基地,一批又一批的客户前来参观、考察,都莫不感到心里踏实。因为中国的经济环境没有建立起信用体系,人家要看到你实地的东西才相信你,才敢跟你合作,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第二个好处是使我们的员工有家的归属感,托普的中高层一直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基地,有自己的根基,都是我们自己的家,因而感觉到托普是稳当的,托普事业是稳当的。第三个好处,我们在当地建设基地,在全国了形成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网络,可以进行分布式处理,使当地的客户感到有后续技术支持的保障,并在心理上会有本地企业的认同感,客户、银行、投资者都会对我们感到很放心。第四个好处是,我们建设软件园可以以投资换市场,这是我们做得最好的。因为中国的市场被行政关系划分成相互之间没有明确关联的若干个区域。没有基地的时候,托普的影响也很大,但是我们的销售收入上不去,我们现在建了软件园后,销售与以前比,都有十倍以上的差距,可见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这个阶段是以基地建设带动托普事业的蓬勃发展,构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