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行力全书-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竞争者是否可能组成联盟而攻占我们的市场区隔?〔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s)必须留心评估戴尔近期与EMC 的联盟是否可能加速对服务器与储存设备市场的渗透。〕
 ●是否可能因某些新手加入竞争行列,而使竞争版图发生变化?例如福特(Ford)与克赖斯勒(Chrysler)应特别注意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任命鲁兹(BobLutz)为副董事长的用义何在。通用在瓦格纳(RickWagoner)接任总裁、又升任执行长后,在降低成本上保持稳定的进展,现在又向外礼聘汽车业界最佳的产品开发人才,显示通用在收复失地的努力上跨出一大步。
     因为鲁兹非但是深谙消费者口味的天才型『汽车人』,也是兼顾成本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好手。他过去在福特兴克赖斯勒时期,在设计与开发新产品上纪录辉煌,开发周期之短无人能及。因此各家汽车业者对竞争情势进行有效分析时,势必要针对鲁兹可能对个别业者乃至整个产业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番认真的评估。
     
组织执行策略的能力如何?
     在这个问题上,特别能彰显策略流程与人员流程之间紧密而协调的联结。举例而言,某家居于领导地位的软件公司过去三年成长快速,合约余额由一九九九年约四十亿美元成长为二○○一年的一百二十亿美元。它的销售人员大都以《财星》一千大公司的信息技术经理人为销售对象,个别合约金额在五亿美元左右。为了保持既有的成长率,公司决定瞄准《财星》前五十大公司,并将合约金额提升到二十亿美元的水准。这项更上层楼的策略需要直接针对执行长与财务长的阶层进行销售,并更强调相关服务对客户所能产生的金钱效益。新的销售方式需要多功能的销售团队,有能力为客户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让公司的服务能对客户的财务结果产生直接贡献,这样的销售过程可能要耗时一年才能签下合约,而且案件的成功率要达到一半以上,而不是像前每三件谈成一件的标准。执行这一新策略对于销售人员的要求当然更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必须足堪掌握《财星》前五十大客户的全盘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对于组织能力应提出如下的问题:
 ●我们的销售人员与销售工程师是否能在新的市场区隔中致胜,还是会成为过气人物?要回答这个问题,有赖人员流程中存有适用的数据,能对新的组织结构、主管能力,乃至此一策略初朋阶段的评量准则等等,进行深人的讨论。
 ●我们是否熟悉相关技术,并对其未来变化方向了然于心?
 ●我们的成本结构是否容许我们在竞争中维持获利?

计划的焦点是分散或集中的?
     当企业以扩充产品或服务的方式追求成长时,往往容易超出本身能从容应付的程度,诸如通用汽车、宝碱和不少其它厂商就曾身受其害。以联合利华(Unilever)而言,经过二十年缺乏焦点的发展后,总计拥有一千六百个左右的品牌。到了二○○一年,公司终于痛下决心,将品牌数目减少到约四百个,结果获利率与营收成长率双双上扬。
     这里该提出的问题有:
●计划是否野心过大?为避免力量分散,什么才是我们的优先事项?
●我们的领导团队是否企图同时进入太多的市场?这是否会稀释我们对既有市场区隔的专注,甚至导致杀鸡取卵的下场?


我们选择的构想是否恰当?
     许多人将策略应用于错误的业务上,殊不知无论执行得多么完美,只要采行的构想不符你现有的能力,或迫使你必须以高价获取必要的能力,遭到失败的风险就会大为增加。
     例如有一家规模六十亿美元、利润率颇高的大型工业公司,一向透过一群小型经销商所组成的网络来销售产品给客户。在一项成长计划中,公司买下其中不少经销商,打算建立自己的零售连锁系统。公司指派一位欧洲地区的主管主持其事,导致原先建构这个经销网的一些人纷纷求去。由于公司并无零售的专业经验,根本不了解如何在这个利润微薄又需高度物流专业的业务上获利,同时也未打算投入充裕的资金以取得必要的能力,来经营这个全然不同的业务。可想而知,公司开始出现亏损,股价也下跌了三分之一。
     你该如何做出适当的抉择?你可以由构想是否具体清晰、充满活力,测知构想的妤坏,然后还需要透过许多对话,来确认看似优异的构想是否真的行得通。首先,你应该对每一构想提出四个基本问题:
     ●这个构想是否符合市场现状?
     ●这个构想是否切合组织的能力?
     ●我们是否同时追逐过多的构想,以致超过自己的应付能力?
     ●这个构想能否赚钱?
     透过企业主管间的强力对话,加上来自规画幕僚人员的协助,你应该可以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按下来大家就可以共同决定哪些构想值得进一步采取行动。
     
  包熙迪: 举例来说,如果有位企业领导人希望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区隔,可是却没有适当的产品。他必须了解这一区隔中有哪些厂商,其中各项产品的成长率如何。除了评估构想本身外,还必须在脑海里具体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构想应用于组织本身的环境中,将会是什么景况。
  对于过去不曾有过良好纪录的业务,还是以避之为宜。不过常有人不信邪,例如他们有时候会直觉认定:「我们虽然不曾从事过这项业务,可是多少有过类似的经验,所以我们应该可以发展出必要的能力。」这种想法使风险程度陡增。
  我在联合讯号任职期间,有位员工过来对我说:「我们刚好在实验室里开发出一种新的平面屏幕,所以我们希望能进入平面屏幕这个产业。」我检视一下相关技术,看来他所说的并不假。找对他说:「这太好了。不过我们没有任何制造平面屏幕的核心技术。你告诉我说,我们可以做这项产品,可是我们过去从来没做过,目前的文化也可能根本不适合立刻从事这一行。外边有些大型厂商具备高度的专业,你想我们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有能力胜过它们吗?」最后,经过了一番折腾,我们将这项技术的专利权转卖给一家在这方面已有经验的公司。
  换言之,你不能只评估构想本身,还得设法想象一下这个构想是否契合组织的环境。对原有平面屏幕经验的业者而言,某项有关产品或服务的良好构想可能相当有用,可是对联合信号或汉威联合却不见得是那么回事。良好的构想未必人人都适用。
  另一件该警惕的事是同时进行太多方案。假设我们在评估公司一个月的策略计划时,有四个构想脱颖而出。然而就必要的配合措施而言,四者都得花上五到七年才能成熟,很多人或许会不假思索地将这四个构想都付诸行动。
  不过问题是这些计划一开始都会造成巨额亏损,因此很容易让参与人员态度转趋保守,以求降低施行的成本,加此一来,成熟期会更为迟延。所以当你看到四个这类的构想时,应该要说:「请注意,我们公司的规模还没大到足以推动所有这些计划,我们要从中挑出两个最好的来进行,这种做法的亏损我们还承担得起。至于另外两个构想,或许等我们真的想着手时已丧失先机,所以现在可以先去注册。重点是我们绝对不要四头并进而分散力量,最后落得一事无成。」请看看一家接一家的公司,许多都是因为胃口太大却消化不良,以致做出错误的决策,让过多的构想无疾而终。策略评估可以协助进一步厘清企业的方向,将资金多配置在前途看好的业务上,少用于前景比较差的业务上。
  
  
与人员流程以及营运流程的衔接是否清楚?
     要完成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讨论过的每件事,都有赖于将策略流程与人员流程及营运流程好好地连结起来。员工对这三项流程愈熟悉,就愈能判断策略是否与组织能力相称,以及未来是否有合理的获利机会。
     如果营运计划(参见第九章)的头几页能够清楚地说明新的策略方向、需动用的资源、来年每季应执行的方案,那么策略流程与营运流程间的衔接就可说是完全透明。
     我们在第七章曾提及,某家汽车零件制造商因为成功执行了一项策略,而由一个获利平平的普通业者,脱胎换骨为全球十大工业客户首选的供货商。目前该公司打算更上层楼,为一些相邻区隔中的新客户提供服务。那么在策略评估时,下列与人员流程以及营运流程街按的问题就应该包括在内:
     ●如果有必要采行新的组织结构,哪些新的销售管理技巧是不可或缺的?
     ●下一年度预算中编列的经费,是否足以供应进入新区隔市场之所需?
     ●每一季的方案为何?是否逐季编列充分预算?每季盈余的压力是否会挤压这些方案的推展?(有智慧的领导人会在长、短期之间做正确的取舍。)

     事业单位的策略应清楚列明如何争取新的客户群,以及如何在新的市场区隔中提供合格的产品。当然,要透过进入邻近的市场区隔而更上层楼时,你还要想好:该如何找出与潜在客户接触的管道?该如何了解他们对新产品的确切需求——也就是加何确认新产品符合他们所需要的规格?这些都同时涉及人员与营运的课题,也会引发如下的问题:
     ●你是否有足够适任的人员来做这些事情?
     ●你是否留下充分的前置时间以供必要行动之需?
  
     包熙迪: 良好的策略计划应该可以很容易地转换为营运计划。策略未必会在一年内就执行完毕,但每一年度都应有行动方案。然而我们如果同时审视策略流程与营运流程,常会怀疑自己所看到的是否是同一家公司的资料,因为策略计划中所谈的事项在营运计划中全然不见踪影——反之亦然。
     进行营运评估时,我会快速检视策略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