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业之初,公司根本谈不上财务管理,两个人赚了钱就放在保险柜里,谁用谁拿。只是有一个手写的流水账,公司的赢利、支出记个大概。而今,公司的财务管理全部电算化,还专门从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挖来一个香港人做财务总监。
他们不断完善公司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从选拔、培训、绩效考核,到职业生涯设计,无不有现代管理体制公司的风范。
“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和民工的交换价值本质是一样的”
从学生娃到行业垂直黄页传媒运营商,他们走得稳稳当当。谈及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刘泉非常欣赏“从天之骄子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说法:“在就业市场上,其实,一个大学生和一个没有文化的民工,在和社会进行个人价值的交换时,其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靠脑力,一个靠体力。大学生这个身份不应该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一个羁绊,大学里学到的文化知识应该是你成长的基石,是你在社会上谋生时的一个武器。不是我已经念过大学,就不能去做什么什么了,自己先把自己的手脚捆住,让机遇从手边白白溜走。”
“自己创业的大学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给你多少优惠扶持政策上。成功的企业必将接受市场的考验,‘无形的手’是惟一的真理。市场经济是公平的,虽然付出不一定能得到,但不付出一定什么也得不到。”
谈及大学生就业难,学投资出身的刘泉说:“人力资本是一种资源,是一个人和社会进行价值交换的资本。教育也是一种投资,投资就是有风险的。华尔街的博士也一样有失业的可能。关键是心态。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素质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个人就不愁找工作。”
刘泉曾在公司成立的第12天,就拥有了第一个广告客户,在第一个月里就有了七八万元的广告业绩。他说,我不是一个广告天才,我靠的也不是回扣,我推销的是我的idea(思想)。有头脑的创意和平和的与人打交道的姿态,是他与客户从陌生到生意伙伴的秘诀。
想当初,曾有人惊讶刘泉这个敲门而入的业务员谈吐不俗,当知道他是个大学生时又惊讶于他为什么要做走街串户的业务员。刘泉每每心里总是在偷着乐:“你还不知道我就是公司的老板呢!”
案例17: 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业
1988年丁锋从大学的无线电专业毕业,但只在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干了两年,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帮别人卖了1000台微风吊扇,挣了几千元钱,那是他的“第一桶金”,也使他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所在。不久,他辞去了工作,开始在销售领域走南闯北,有大冬天骑着摩托车到南通谈生意却无功而返的经历,也有高温期间到武汉推销而高烧休克的体验。然而,丁锋说,自己感受更多的还是经营的乐趣③。
做销售是丁锋感兴趣的,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业定位之后挥洒自如,先后从事了工业化学品、医药等多个领域的销售,他是第一批持有大哥大的“推销员”,1992年被南方一家公司聘为销售经理,26岁就有了坐奔驰车的待遇。
1997年丁锋看好了还没有进入大众关注视线的汽车销售行业,认定在汽车销售上会有大的发展,他创立了江苏万帮公司。围绕这个目标,他先开办了一个汽车维修厂,他说,汽车销售靠的不是一买一卖那个简单过程,而是服务,只有先把汽车维修以及相关服务做好了,“卖汽车”才能游刃有余。
这个基础一打就是5 年,其间他也争取过其它汽车品牌的特约销售,但由于进入门槛较高,江苏万帮又没有汽车销售的经验,所以几次碰壁。
丁锋说,这是一个胶着的等待过程,很可能机遇因为等待而错失。毕竟,机会还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02年底,江苏万帮成为北京现代汽车的特约经销商,丁锋担任了江苏万帮集团的董事长。
随着近两年汽车市场的逐渐火爆,汽车销售行业也日渐红火起来,北京现代汽车的特约经销商江苏万帮成为其中的佼佼者,2003年以6亿元的销售收入在行业内名列前茅,成为北京现代公司在华东地区唯一的最佳特约经销店。
江苏万帮现在拥有北京现代、华泰现代、韩国现代三个汽车品牌的代理权,在万帮的发展蓝图中,短期内还要拿下至少三个品牌的代理权,为这些品牌做售后服务的场所将遍及城市的各个区域。丁锋说,他追求的是要让消费者感到万帮卖的车更有价值,这个价值就是靠服务体现出来的,他要把万帮便利店开到市民的家门口。
目前,江苏万帮正踌躇满志,意在更大的发展。一个针对二、三线品牌的万帮汽车卖场已在筹建中。
案例18: 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④
2003年8月15日,象牙塔信息技术中心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资助贫困复读生。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由大学生自己创办的公司,“象牙塔”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举措格外令人关注。
4年前,一群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创办了“象牙塔”。他们以天之骄子的身份,一次次从天堂坠入凡间,乃至地狱。每次,他们都爬起来擦干血泪,对自己说:“这不算什么!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被自己打败。”
李永新,北京大学1999届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本科生。在当年学生创业大潮中,与同学合作成立象牙塔信息技术中心。4年间,在无数学生公司纷纷关门声中,象牙塔从当初注册资金仅3万元发展到现今拥有资产200万元,业务从当初的单一项目发展到如今包括M PA培训、司法考试辅导培训、高考复读辅导等多个项目。
如今的象牙塔公司并不是李永新他们成立的第一个公司。新兴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他们第一个公司的名字,经营理念是向大学生提供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方位服务。
就在李永新与同伴们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投资方突然撤资,理由是经营理念不同。
学生公司遭遇第一次灭顶之灾。
“市场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就网开一面”
“投资人撤走全部资金,我们身无分文。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李永新说。
李永新和伙伴们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坚持着。
从1999年8月到11月3个月时间里,李永新东拼西凑借了3万元钱,拿到了如今的象牙塔信息技术中心的营业执照。
当时,公司的一切只能用困顿二字来形容。连办公室租金都要向房东赊账。他们没钱租宿舍,只好每天晚上铺报纸、睡地板,每天吃饭都计算并定量。直到5个月后,“高考状元全国巡回演讲团”项目的成功,境况才有所好转。
“市场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就网开一面,各种突发情况会随时考验我们的市场承受力。问题在于创业者在打击面前能否承受住。”
“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项目”
他们分析自己的资源:背靠北大,有全国最优秀的学生与老师。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而外地没有这种资源,何不把北大的这种资源引到地方去呢?
“高考状元全国巡回演讲团”就此诞生。北大高考状元的优秀学习经验受到全国几十个省市的几十万学生的欢迎。公司靠着这个项目生存下来了,发展了,壮大了。
李永新认真总结这段经验。他把学生创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服务内容的变化与革新为内涵的服务创业,另一类则是以新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业。他认为,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大学生创业,都应以服务创业为主。
他分析,科技创业的学生企业首先在技术含量上没有优势,现在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谁也别想简单地通过自己的一点技术革新就可以改变一个行业,或者建立一个行业。现在的科技革新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科研基础之上的,而一个本科生或几个硕士生的科研力量是极其有限的,很难真正创造社会需要的科技产品。
其次,学生企业在技术转化方面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大学生最为优良的素质表现为创新的理念与创新的活力,而我国的服务行业又正在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转型过程中,大学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服务行业里大显身手并取得成功。
“学生创业初期不宜大量引资”
谁不希望创业初期能有大量的资金援助呢?可李永新的观点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学生创业初期不宜大量引资。
在李永新看来,学生创业初期与社会、市场有一个磨合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控制能力、洞察力等诸多实践能力的锻炼。如果学生创业企业有很多资金,学生创业团队与社会的磨合的效果就不可能真正有保障。
创业初期,不少人得到了资金,但他们在烧掉第一笔资金的60%~ 80%时才知道资金的可贵,而这时一切为时已晚。就象牙塔成长的历程而言,他们没有资金,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他们也在想办法如何去生存,如何去发展。这种困境对象牙塔的创业者们的各种能力锻炼很大,使他们成为素质比较全面、吃苦耐劳的创业者。
许多人认为李永新成功了,他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我们离真正的成功还很遥远。只能说我们对于就业做了尝试,并取得初步成功。”在他看来,4年的创业过程就是不断遇到困难和麻烦,然后不断去解决。
项目选择高不成、低不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病,也是大学生的创业病。
专家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由于对自身经验和能力认识不足而造成好高骛远的心理。多数大学生容易把创业目标定位在高科技的大型项目上,而且往往需要一大笔启动资金,这给他们的创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大学生应选择一些低成本、低风险的小项目入手,放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