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成功案例集-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熠生辉了。妈妈设计的这种能养鱼的水培最受欢迎,因为小鱼在天然环境下长大,生命力极强,所以很受欢迎。
  另外,我们还慢慢地扩大业务范围,由小型水培向大型植株发展,我们的大型水培利用了市场上现成的水族箱,直接把植株固定在水族箱上,通上氧气,水族箱中照样可以养鱼。我用相机拍了许多照片,闲暇时,到附近的大公司、大企业做宣传。很快,就有单位前来接洽。但许多单位都有疑问,这种方法花卉成活率有多高?谁也不希望买回去的植株经常有黄叶和死鱼出现。根据这些情况,我和妈妈商量,干脆实行租、卖两条路,租是指根据植株的大小,每月三五百元租金,我定期去单位打理,根据情况添加不同种类的营养水、修枝、喂鱼,甚至换水,搞清洁。卖的话,这种大型水培少则一千元,多至五六千元。
  一年下来,我们的小店有了一定的利润。为了犒劳我们一年的辛苦,爸爸提议我们全家一起去新马泰旅游。爸爸说了,这可不是单纯地让我们去玩,而是让我们到真正的植物王国去考察学习,明年好扩大再生产。
  
  案例25:等待时机成功出击
   再看一位大学生的创业自述。
  大四下学期,一方面忙着毕业论文答辩,一方面考虑毕业后的选择。那段时期,一串串问号困扰着我——是先创业,还是先打工?家里人会不会反对?创业资金哪里来?经过长时间思想斗争,我考虑到一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家人、朋友不一定会支持。最后,我痛苦地作出选择:先替别人打工,赚足资金和工作经验,再独立门户创业。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在市某知名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上班时我很少讲话,大部分时间埋头在电脑上设计方案。凭借我扎实的专业知识,我每次设计的方案都深受客户的青睐。这更坚定了我自己创业的决心。在这家设计单位我一干就是三年,工作时间一长,认识的客户多了,对整套业务的操作流程也了解了,加上自己手头上掌握了一些客户,是时机成熟的时候了!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大客户找我设计,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我不可以自己创立一家设计所?我可以挂靠在知名大学设计研究院。作为我开办的公司来说,先借知名品牌,搞贴牌设计,这点我深知非常重要。我是这样想的,我也决定这样做。
  那时,我怀着年轻人少有的坚定信念,全然不顾家人的反对,作出决定:办自己的公司!
  创办公司谈何容易。起初,我面对的困难有很多,最难的是资金。这时,我想到大学同学刘某,他在一家知名设计公司做设计总监,年薪十几万。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他打了电话,我把想法告诉他后,他非常兴奋,欣然答应投资入股。这事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真是雪中送炭。之后刘某又邀一个同学张某入股。最后,我们积累了50万元启动资金。
  说干就干。首先,我们三个人分工:我负责办理有关证照手续,刘某负责办公室装修,购置办公用品、用具,张某负责与写字楼协商租用场地事宜。公司开业了,我们三个人既忙里,又忙外;既是老板,又是业务员。每天起早摸黑,自己做饭、洗衣服。一个月下来,我们三人都消瘦了很多。
  那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是寻找业务。记得我们接的第一个业务,要坐火车到三千里远的一个县城现场考察,在火车上坐了好几天,全身脏兮兮的,一身的臭味,一身的困倦。一下火车,没顾得上休息,就搭便车往施工现场赶。每日三餐,都是吃泡面。凭借我们身体力行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动了施工单位,很快我们签订了合同书。这次成功是我们人生之中最难以忘记的。从此,很多客户找到我们,我们的业务越做越多。如今,我们由从前挂靠别人,到拥有自己的机构,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我们有理由坚信,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最后,我把自己创业的心经,用一句话概之“心诚则灵”,与正在创业或即将创业的朋友们共勉。

  案例26:  “视美乐”的失败
  清华大学视美乐公司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的创业曾获首届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并以此得到了上海第一百货公司250万元的风险投资。然而第二年视美乐公司并没有得到上海一百曾经许诺过的高达5000余万元的二期投资,最终公司将其技术以30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澳柯玛集团。
  在“视美乐”公司中负责管理的慕岩(清华创业者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认为,他们创办公司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业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是靠勇气创业,有胆子就去办企业;90年代是靠头脑创业,起步是靠炒得火热的“点子”创业,后来是依靠经营理念创业,靠贸、工、技模式发展起来的联想集团就是典型;现在是靠知识创业,需要真正的技术实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福祥认为,学生办公司有他们的优势,比如有闯劲,不怕吃苦,能够不计时间报酬拼命地干。但是,他们也有缺点。那就是不懂商业运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竞争对手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就心慈手软,消费者也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就买你的产品,我们虽然认为他们的产品有前途,但并不认为一定会成功,因此,经常告诫他们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说:“我认为学生创业是一种方向,即使‘视美乐’失败了,这条路还是要走下去的。”(《光明日报》1999年8月23日) 
  “视美乐”的失败并非一个特例。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创业大奖赛”中获奖的20多名大学生,最终都遭遇创业“滑铁卢”。专家指出,好高骛远、资金渠道不畅通、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及经验是学生创业的“软肋”所在。?大多数学生限于本专业知识之中,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等相关知识和经验。如果创业的是理科生,在财务、企划、管理、文案等方面先天不足,而纯文科生创业则缺乏一定的技术背景,对事物的分析也可能相对表面化。
  
  案例27:  易得方舟的沉没
  易得方舟从头到尾都是定位于“教育娱乐IPC”,号称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的网络门户,但是有关盈利这个所有 都面临的致命问题,它一样都没能解决好。首先在发展上没有核心技术,虽然他们的团队人数众多,但没有一个是信息技术领域相关专业的,也没有专门组织或并购强大的技术团队。其次,在于缺乏商业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虽然易得方舟的创业团队中也有MBA和经济专业的学生,但他们只是简单地克隆国外门户网站的商业模式,并没根据自身特色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经营与盈利的模式,从而导致经营不善,难以为继。第三,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的支持。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对公司的全面市场预测与商机把握,以及一些与创业相关的各种外界因素如社会发展、宏观经济、人文文化、传统习俗等的分析与把握。
  
  案例28:  天行健公司的跌落
  原华中理工大学学生李玲玲凭借其发明的高杆喷雾器和防撬锁专利被武汉世博公司看好,世博公司为她提供了10万元的创业风险金,李玲玲出任新成立的天行健公司的董事长,成为“中国女大学生创业第一人”。有了好的技术和项目,也得到了风险投资,学生创业公司是否就能一帆风顺呢?
  天行健公司的创业更加体现出大学生创业者的经验不足问题,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李玲玲与世博公司却是矛盾重重,从股权纠纷到融资渠道和产品开发的分歧,终于导致李玲玲和投资公司合作破裂。仅仅一年过去,天行健公司账面只剩100多元,最终公司宣告倒闭。

  案例29:  文峰国际集团的创业
  上海有一个文峰国际集团,老板姓陈名浩,是一个40多岁的男人。1995年,陈浩挟着20万块钱来到上海,从一个小小的美容店做起,现在已经在上海拥有了30多家大型美容院、一家生物制药厂、一家化妆品厂和一所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校,并在全国建立了300多家连锁加盟店,据说个人资产超过亿元。陈浩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他的事业就会有多大。”所谓梦想,不过是欲望的别名。你可以想象欲望对一个人的推动作用有多大。 
  《科学投资》研究发现,成功创业者的欲望,许多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刺激,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而且往往不是正面的鼓励型的。刺激的发出者经常让承受者感到屈辱、痛苦。这种刺激经常在被刺激者心中激起一种强烈的愤懑、愤恨与反抗精神,从而使他们做出一些“超常规”的行动,焕发起“超常规”的能力,这大概就是孟子说的“知耻而后勇”。一些创业者在创业成功后往往会说:“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这两下子。” 因为想得到,而凭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财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创业,要靠创业改变身份,提高地位,积累财富,这构成了许多创业者的人生“三部曲”。
  
  案例30:  吉盛伟邦在上海打出一片天地
  做家具生意的吉盛伟邦在上海有很大的名声,它的老板叫邹文龙。邹文龙来自北方冰雪之国的长春,在一向瞧不起“外地佬”,尤其是“北方佬”的上海打出了一片天地,身家要以若干个亿元计算。邹文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的创业动力来自“三大差别”。这“三大差别”不是他自己提的,是他现在的岳父给他提的。邹文龙说自己早恋,高二就开始谈恋爱,身体又不好,后来女朋友考上了大学,他却落了榜。他女朋友的父亲就对他说:你和我的女儿有三大差别。第一是城乡差别。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