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存手册-约翰·怀斯曼 1334-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应成队出行——恶劣天气下尤其要小心,如果你必须夜间前进,就不应随便分散。通常队列中前部成员会脱离队伍——后面的人会更注意向后观察掉队者。第一位侦察人员爬过障碍物,第二位注意观察他的指示,然后告知其余人相对较容易的路线——团队成员紧随其后,而第一位很可能不注意就会脱离队伍。如果大家都知道预定的目的地,而且沿途有许多明显的地形特征可以参照,即便紧急情况下相互失散,成员们也会知道如何重新聚集归队。
  注意获得各种必需品,应随时留意沿途适于的庇身之地——如果天气突然变糟,可以撤回躲避一下。
  1 、5  行速和进程大型团队可以先派遣出一支先遣小分队,负责探清路线,建起夜营地,为伤病员或体弱者作好接待准备等。能力强者多携带一些行李装备,随时准备帮助不胜力者。应为病弱者提供充分的护送以免他们遇到不便和困难。
  领头者相对跟进者不要行进过快。在跨越障碍之后等一等,在再次行进之前确保每个成员都跟上了队伍。
  最好能保持平均的行速——这样会相对更轻松,也能持续更久地跋涉。注意摆臂——尤其是在上下坡时更不应将手插在口袋里,否则会更易失去平衡而滑倒。
  不时地休息,停下来坐下,看看每个人的情况如何。调整各自的负载以便更舒适一些,如果有必要可以重新打包。平均来说每行走30~45分钟,应休息10分钟,具体还应依地形和团队的实际情况来定。
  在艰险之地行速应该降慢,反之加快。下坡时不要跨大步,这样会使身体运动节奏失调,更易于疲劳。
  在艰险之地或上下坡,利用绳索有助于团队统一行动,帮助成员们更容易通过险象丛生的路程。在通过冰坡或山麓碎石地时,绳索会是很宝贵的装备。
  也可利用上面打了许多普瑞斯克结的绳索来帮助老幼者,他们可以用普氏结联系在安全绳上。(见“露营”章之“结”一节)
  每小时在预期路途中你可以行走3 公里,上坡时允许步速为2 公里。
  1 、6  夜 行在未知地域夜间行进会是非常危险的,但在紧急情况下很可能也是必须的——例如沙漠地区,夜间行进就会更舒服一些。
  夜间很少会是漆黑一团,即使对人来说,室外夜视能力并非完全退化消失,然而由于不能清楚地看清物体,你会很容易偏离方向。指南针会相当有用,会帮助你消除这份恐惧。在树林中会比开阔地要更暗一些——因此应尽可能沿开阔地行进。
  夜间观察物体最好观察它的边缘和轮廓,黑暗的中央部分很难看清。
  一旦眼睛适应了黑暗,夜视能力会越来越强,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0—40分钟,但其后要避免亮光刺激,否则恢复这种能力又得相当长的时间。如果必须要用亮光,可以先捂住一只眼,这样至少可以保持这只眼的夜视能力不消退。再比如你需要查看地图时,用红色滤片覆在手电筒前面,会有助于你维持夜视能力。
  黑暗中听觉会很有用——例如河中流水的声音,会告知它的流速,黑暗中草木的气息能够感觉到,相似的气味会有助于鉴别。
  黑夜里应缓慢前进,重心前移之前应试探一下,如果是下坡可以拖着脚走。
  1 、7  山地行进在山地和多山地区,最好沿高地行走——这样会更易于把握方向,也易于前行。河流两岸会有悬崖峭壁,河水落差也会很大,河中石块圆滑,赤脚过河会相当困难。不要在水中浪费时间。
  利用山嘴攀越山谷,到达脊岭。如果毫无遮蔽,夜间你还得回到下面野营和找水。沿着山嘴观望,你的视野会相当宽阔。
  沿着穿越崇山峻岭的河流行走是没用的。可以先从山谷爬至a处,沿着山岭前行(如图中箭头所示)可以避开攀爬险峰。
  在b点暂停,可以下山补充水,也可以提供庇身之所,不过不可避免地要露营在光秃秃的山岭上。
  当心水的消耗以及自己逐渐衰退的精力,在耗尽它们之前要找好休息场所。如果你沿途可以找到露营地和水源,就没必要退到谷底了。这样不仅节省能量,山岭比谷底也会相对温和一些。小块冷空气通常会降入谷底。如果你带有水和宿营材料,可以直接在高地上寻找最佳露营点。
  沿着山脊前行,直至河流变宽,山谷向外扩展延伸处降至宽阔的谷底,重新回到河流的边缘位点c。
  险坡在高原和山地地区,可能会遇着冰雪,即使没有冰雪覆盖,那些松软易崩的岩石、险峻的陡坡和悬崖峭壁在前行中也可能必须要通过,尽管这会相当危险。
  通过险坡时采用之字形路线。在你变换方向时,用上坡的脚法,这样可以避免双腿交叉,不会失去平衡。在攀爬险坡起步时双膝紧靠——这可以让腿部肌肉更轻松一些。
  下坡时,双膝弯曲,尽可能沿直线下来——如果你的速度变得太快,应坐下来暂停一下。避开松软的山麓碎石。但如果必须通过,下坡时脚跟着地下踏,身体后仰会有好处。在重心移动前要确定落脚点是否可靠,不要直接踏在险坡的岩石或圆木上,它们可能会发生移动。
  对于有经验者来说,从松软之地向下时可跳跃行走——后脚跟着地向前滑动——前提是下面没有突然的断层或落差。双脚平行,双肩张开,使自己平稳地滑行。当你速度增加时,脚下灰尘会扬起,你会逐渐失去控制跳起来,重新开始。如果山坡太险,放弃这种方法——沿绳滑下法是个解决之道(见第三章“气候和地形”之“高山地区”部分)。
  1 、8  丛林跋涉在茂密的丛林中,如果原来没有路,你得砍出一条道来。注意砍伐时让树木倒向路的两旁。不要留下尖桩,如果有人倒下去或踩在上面,锋利的竹桩甚至会致人死命,各种藤本植物通常也可砍断,留出一条路来。
  丛林草木经常会有许多棘刺,你得小心躲闪,避开周围的植物。忽略它们勇往直前只会变得更糟。各种攀缘种棕榈,例如马来人称之为“等一会”的植物,腋处着生鱼钩状的倒刺。不要强忍着撕开“等一会”藤林——会让你遍体鳞伤。不久你就会知道它的鼎鼎大名的由来!
  将脚部包裹保护好,免被棘刺刺伤和被毒蛇和沙蚕咬中。不时停下来除去寄生者。超过一小时,咬附在皮肤上的沙蚕就会引起感染。
    

  转自军事书库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节  水路
  如果河流足够宽广可以航行,漂流会比沿着河岸走更容易,进程更快一些。长期野外生活的生存者可能会有制作独木舟的经验——把一截粗壮树干中央部分烧空,或者在上面钉牢桦树皮或兽皮柳木构架,也可以仿制古欧洲人建造的那些用芦苇扎成的漂艇。
  要想造得很好,经得起波浪的敲打,不会是那么容易的,即便在制造它们作为传统手艺的群落中,也还是需要专门的手艺人。
  2 、1  筏对于幸存者来说,建造木筏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即便材料不是很好,也不会轻易倾覆。在出征之前,每只浮艇和木筏都应在宿营地附近的安全水域进行充分的试航。
  尤其在丛林地区,季风性的河水会让你感到借筏漂流是完全可行的,你也可以弄到足够的船木或理想的竹林,也可以用连根拔除的树木,它会结实坚固,不会腐坏。如果你必须砍伐船木,可选择那些倾斜的树木,会容易一些。顶端有死枝的树干通常仍很结实,可用来扎筏。
  可选用油桶或其他漂浮物支撑木筏漂浮。如果找不到坚实的船木,一块防水帆布或其他防水材料也可以用作柳木船上的运载工具。在后面过河漂流装备中会进一步介绍。
  不要用轻薄脆弱的木筏在任何水域中碰运气。在崇山峻岭之中的河水流速通常很快,只有真正坚固耐牢的结构才能幸免于难。在下游宽阔的河面如果木筏散了架,你必须游很远才能到达岸边。
  2 、1 、1  借筏前行将所有的装备系牢在筏上。确信没有物品在晃动中会荡出筏外。
  筏上所有成员腰部都要系上安全绳,把安全绳系牢在筏的安全线上。
  竹筏单层竹筏可能无法支撑你的重量,或者过长难以操纵,所以最好制成双层竹筏。将粗壮的竹杆砍成三米长的一段,两端与中央分别钻孔,利用坚韧的树棍穿过竹孔,再用藤条把每根竹杆与树棍绑牢。双层竹排间更要相互压紧,绑结实。
  夹筏制作最迅速的一种。圆木作筏身,用四根足够长度的厚实木棍,分别在圆木两端将其固定成木排。
  舵筏为了便于掌握木筏前行方向,用一根长篙,前端绑牢一片舵板,长篙绑在木筏尾端固定交叉成“A”字形的构架上。构架底部钉入筏身圆木上已钻好的孔洞中,顶端分别用绳索拉紧,系牢在筏上。
  救生索应长短适宜,既允许你自由运动,又不至于因为过长而使你落入水中。在急速穿越水流湍急、落差很大的狭窄险滩时,安全索最好解开。如果木筏失去控制,冲向极其危险的水域,还是果断放弃,游向河岸为妥。
  狭窄水域中,用篙撑可能是控制木筏的最佳方法。最好有两根撑篙——一人在前,一人在后,互成对角线,共同掌握航行方向。
  如果求生者队伍庞大,会用上好几个木筏。首筏必须是最强的,上面不负载装备和给养。它可以作为前哨,观察和探索最佳前进路线,并对潜在的危险及时发出预警。前行时如果不得不放弃首筏,也不至于损失多少装备。
  飞瀑与湍流总是在尚未到达前,先闻其声。空气中也会有飞溅的水雾预示。不能确定河流是否安全时,应紧靠岸边浅滩缓行;或者系泊木筏,沿岸步行勘察。
  前方面临一段险滩时,可让人员与装备脱离木筏上岸。一部分人员在下游作好接应,木筏自由向下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