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操纵术-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倾听者。当他想让你开心时,他可以让你感觉自己像公主或王子一样
受宠。”
    有的人评价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海?约翰说,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演
说家,也是一个最棒的倾听者。在倾听他人说话时,他的姿态是一种最明
显的恭维他人的姿态。只要和他说半个小时话,无论是什么人,都会感觉
这位先生为自己所倾倒,同时,也会感动于自己优秀的表现”。在诺桑顿,
那个“沉默”的卡尔也是以倾听者出名的:他总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认真
地倾听他人的谈话。
    豪斯的一个老朋友在记载他大学生活的文字中也曾说过:  “他是个优
秀的倾听者。”豪斯的这种倾听策略对他后来做到美国副总统的位置起了
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运用这个策略使威尔逊在与他首次见面时,对他
有了极好的印象。
    这些大人物都掌握了倾听的艺术,他们明白,比起不感兴趣地说话
来,倾听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他们不仅饶有兴致地听他人讲话,还会把倾
听时那种美好的感觉表现出来。然而,却有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即便是
在他们急于讨好的人面前时也不例外。
    新闻记者马可森以采访领袖人物而闻名,他说:“很多采访大人物
的年轻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给对方留个好印象。在那些大人物
看来,这些年轻人通常是有偏见或者很粗心的人。实际上,是他们让
他人对自己产生了这种印象。他们没能认真倾听被采访者的谈话,只
是想自己接下来该说什么,而不是认真倾听对方谈话。一些六人物对
我说,他们喜欢那些善于倾听而非健谈的人。由此可知,倾听是非常
难拥有的才能。”
    因此,倾听便是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好的恭维。倾听不仅是一种取悦
于人的十分简单的方法,也是诱导他人说话的良策。
找到他人感兴趣的话题
威廉?爱尔莫利特?培因是著名的投资银行——培因?韦伯公司的
总经理,有好几年,人们都称他是波士顿城中的首富。但是,当他最初与
一名银行的会计合伙创业时,他们只有3删元现款,还有就是对于成功
的渴望。他当过银行的送信员,也干过会计,因此对银行的业务很熟悉。
他说:“由我这种年薪不过千元的银行小职员来创办这种为比我富有不知
多少倍的大款做经济顾问的业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威廉?培因先生在开始与客户接触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他说:“一次,我偶然注意到了一件事情,这让我十分惊讶,它打消了我
最后的顾虑。我发现,当地的一些老人很愿意和我说一些他们感兴趣
的事。”
    所以,培因觉得他可以像弗罗对待卡尔斯那样,给他的客户留下一个
好印象。于是,他就以这个利器去开拓他的事业,就是在与人交谈的过程
中,假如能拽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对方就会散发出更多的谈话热情。多
数能干的人都承认这个利器是十分重要的。尼古拉?朗沃斯是投资银行的
代言人,我们可以看看他是如何在办公室中接见客人的。达夫?其尔曾这
样记载:“他和每个客人都低声地交谈……但大多时候,是他在倾听客人
说话……经常有很多人对他说各种事情,这都是客人不由自主地说出来
的,因为在与每个人交谈时,他们之间似乎总有美妙的共同话题。”
    曾任费城市长的彼得?迈考尔十分有趣,该州州长彭尼珀克曾这样说
过:“如果前来拜访的客人并不健谈,甚至是木讷的,他也能在交谈中广
泛地涉及众多的话题,直到能找到这位客人感兴趣的话题为止。之后,他
就开始倾听客人的话了。”
    在大战时期,正因为李莲?艾可乐能灵活运用诱导他人说话这一策
略,他才能使新的阿拉伯部落加入他的军队中。这位“推翻土耳其帝国”
的年轻英国军官曾说,在他与阿拉伯交谈时,他总是“诱导他们点燃自身
深藏的思想的火线”。因此,阿拉伯部队终于自动地怀着狂热的信仰来支
持这位年轻的军官。
    其实,只要你把自己置于谈话中背景的位置,让他人有机会说话,就
能显示出你对他人谈话的浓厚兴趣,这样就能诱使他不断地说出自己真实
的想法,这种方法是多么简单啊!
    但是,却有少数人经常对此视而不见,不能在这方面有所反省。于
是,在谈话中,当他们只顾神采飞扬地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忽然发
现对方似乎很是厌烦,就多少有点尴尬了。
    因此,在谈话中,只有将话题引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上去,让对方主
导这场谈话,我们才能自如地保持大脑的清醒,以避免在人际交往中经常
会遭遇的麻烦,达到主宾皆欢的效果。这是与素不相识的人交谈的唯一方
法。当我们找到了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让他不由自主地侃侃而谈时,这
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啊!
    很多人都因为忽略了这一点而惹出了无穷无尽的麻烦。其实,我们很
容易就知道他们到底错在哪里:他们只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如果他
是个推销员,他肯定会失去许多客户,因为在那铺天盖地的谈话中,别人
根本插不上嘴。如果他是我们的熟人或朋友,那么,他常常会让我们感到
厌烦。毋庸置疑,这种恶习会阻碍他的发展。他抱着那个幼稚的希望——
希望借此来吸引他人的目光,使人们对他青睐有加,于是,他滔滔不绝地
讲着自己。
    还有一种喜欢评论我们的工作或性格的人,也会让我们厌恶。他们和
上面说的那种人不同,认为他们应该逢迎我们。为此,他们绝口不提他们
自身的事情和嗜好,而是想通过评论我们的工作或性格来让我们对他们抱
有好感,这个方法也是很笨的。
    聪明人是不会犯这些幼稚的错误的。他们给他人提供展示自己的机
会,以此满足他人的自尊心。
    在第一章中,我们说过,记者保尔?里奇因为给了胡佛一个纠正其错
误的机会,而达到了让胡佛展示自己的目的。当所有方法告罄时,说错了
胡佛最在行的事情却成功挽救了这次访问。里奇以这种明显方式暗示胡佛
比他博学得多,从而满足了胡佛的“自尊心”,并挑起了他谈话的兴致。
    以后,如果你也遇见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你可以向里奇学习一下,你
可以试着曲解对方所精通的事情。对他人的专长表示由衷的敬意,也许是
诱导他人说话的最好方法了。
就他人最在行的事情提问
马可森曾经访问过纽约的大资本家亨利?罗杰斯。
    马可森这样记载这次访问:“因为我实在是有太多问题想问他,因此,
采访之前我就对此向他表示了歉意。”
    他立即说:  “如果你一个问题都没有的话,不是说明你是个没趣的
人吗?”
    马可森接着说:“有很多人,无论到任何地方都一无所获,这是因为
他们总是害怕问他人。他们认为多问会让大人物恼怒,或引起他们的反
感,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次,因为一名报社记者采访银街一位著名的银行家,向他请教金融
学中一个最复杂的有关国际汇兑的问题。大约15分钟之后,记者脱帽准
备告辞。临行时,他对银行家说:  “十分感谢,我已经十分了解这个问
题了。”
    那位银行家在他快走到门口时把他叫住了,告诉他:  “年轻人,你很
了不起啊!我在银行做了40年,直到现在,我也不是特别了解国际汇兑
的事呢。”
    就像这名记者一样,有些人之所以总是不肯提出问题,也许是因为他
们十分愚蠢地以为自己已经对此十分了解,或者怕暴露自己浅薄的真面
目吧。
    可是,据我所知,取信于人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适当地多提些问题。
罗斯福就属于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对此,查尔斯?西莫说:“罗斯福总统的白宫大门永远欢迎能使总统
提起兴趣的人。无论是各领域的专家,还是其他的访客,他总能立即找到
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共同的话题。”在为人处世方面,罗斯福是很出色的,
这也常让人产生误解。因为在人们眼中,他好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天才,
所以,人们总认为他只是在炫耀自己的学识,以达到吸引他人的目的。可
事实却并非如此,他能够真诚地赞美他人之所长,这才是他受人欢迎的关
键所在,这才是他成功的原因。无论讨论任何问题,他那孜孜不倦的学习
热情都会让对方感到十分惊异。
    有才干的人在利用发问来取信于人时,通常会特别注意以下原则:第
一个原则是: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能显出自己对他人的知识的敬佩,这种谦
恭的态度是重要的。麦克兰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一原则而“失去至少20份
工作”。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十分刻苦的专于炼铸技术的工程师,经过
他的不懈努力,他成了世界知名的炼铸技师。可当他开始工作时,根本不
会提问。他说:  “我不断失去工作,这是因为在上司眼里我懂得太多了,
可我又喜欢提问,很明显,我的问题使我上司十分下不来台,然后我就会
失业了。”
    仅仅是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就会导致我们十分不快。在日常生活
中,这样的事太多了。当麦克兰发现自己问错了对象时,他立即改正了错
误。他开始学会对上司所懂得的知识表示敬佩。他向上司问了一个后者十
分精通的问题,上司也很快、很详细地解答了。在他毕生的事业中,这是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发问时应注意的第二个原则是:确定你真的对这个问题有兴趣。
    李莲?爱可乐女士曾告诉我们:“有一次,一位少妇就一个有关道德
哲学的问题向普林斯顿大学校长迈克什博士发问,校长立刻反问她道:
‘夫人,你是只想了解一点知识呢,还是想重点谈一下这个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