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折,遭到的第一次否定。    
    马丽要上小学了,她家附近就有两所小学,可是爸爸妈妈说,她应该上最好的学校,他们找了许多关系将她送进一所重点实验小学。上学不到一个月,发现她眼睛弱视,妈妈带她去治疗,医生将她的瞳孔放大了,在治疗的一个多月里,马丽看不见黑板上的字。期中考试,她两门功课不及格。马丽成了差生。班里同学歧视她,欺负她。放学路上,有的抢她的书包,有的揪她的头发,有的一边朝她身上扔着土块,一边喊着:“傻子,快打傻子呀!”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头脑迟钝的傻孩子。一次,二年级学生都要挨个儿去校长室考朗读,为了能得个好成绩,为了使别人不再喊自己傻子,马丽早就将那篇课文读得滚瓜烂熟。终于轮到她了,她翻开书正准备朗读,只见站在一旁的大队辅导员李老师在校长耳边说:“这孩子有点儿傻,可能脑子有问题。”马丽一下子呆住了,望着书上的课文,眼前一片模糊。这时耳边传来校长严厉的声音:“还愣着干嘛,还不快读?”马丽哆哆嗦嗦嗑嗑巴巴地读起来,那课文变得好长好长啊,怎么也读不完。课文终于读完了,她噙着泪水低着头跑出了教室。二年级下学期,正好是这位校长担任她所在班的数学老师,她怕他,她怕他看她的眼光,那眼光里似乎充满了鄙视和讥笑,似乎在说“你是傻子”。    
    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让大家围成圈做游戏。班长点了人数后报告说:“老师,多出一个人。”老师指着马丽说:“你出去,自己一边玩去吧。”马丽只好低着头走出队伍,背后传来一阵讥笑声:“傻呆呆的,还想做游戏……”她含着泪水孤独地走到操场外,她用树枝在地上拼命地写着:“我不是傻子,不是傻子……”    
    学校要举行歌咏比赛。马丽想,这次是全班合唱,不会没有我。可是排练的那天,老师却让她提前放学回家。她愣住了:“老师,为什么不让我参加排练?”老师皱了皱眉头说:“这次合唱没有你。”她鼓了鼓勇气问:“为什么没有我,老师,我唱歌得过满分的!”老师不耐烦地说:“这是班上的安排。”站在一旁的班干部说:“你傻啦巴叽的,上台会给我们班丢分的。”    
    从此后,马丽将自己更深地封闭起来。她恨那些用看傻子眼光看她的老师,她恨那些将她当傻子耍弄的同学,她讨厌学校。为了报复同学,她将毛毛虫偷偷放进那些欺负她的女同学的笔盒。为了报复老师,她故意天天迟到,天天不做作业,因为她的“捣乱”,年级的流动红旗她们班从没得到过。她不听课,也听不进课,老师讲课时,被永远安排坐在最后一排的她便神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是一个充满了神奇的童话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她是一个无所不能、又聪明又漂亮的小公主。    
    小学六年,马丽转了三所学校,可是她对学习已失去了兴趣,对学校已失去了美好的感觉,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父亲和母亲一次次被老师或校长喊到学校。回来后,马丽总逃不了一顿痛打。父母又气又急,他们不明白,曾经那么聪明可爱那么温顺听话的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们也怀疑起了女儿的智力。    
    马丽的父母,一位是从事科技工作的知识分子,一位是大学老师,他们的青年时代几乎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他们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也是优秀的,希望女儿能让他们骄傲。马丽才咿哑学语,他们就对她开始了学前教育,教她认字教她算术,才四五岁就将她抱到琴凳上学钢琴。他们不但希望女儿优秀,有出息,他们还希望女儿将来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所以,他们经常对她进行思想教育,教她唱革命歌曲。马丽不会唱儿歌,可是却会唱《国际歌》、《南泥湾》、《红梅赞》,长大后,她不会唱同龄人都会唱的流行歌曲,却会唱苏联的《卡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父母煞费苦心地想为女儿筑起一道防护一切不良思想影响的安全屏障。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女儿和她的同龄人格格不入,她不熟悉他们的语言,不熟悉他们的思想,不懂他们的游戏规则,她被同龄人看作异类,看作什么都不懂的傻子。马丽成了一个形单影只的孤独的孩子。    
    马丽不但让父母失望,让他们伤心,更让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一次家庭聚会,舅舅当着众人的面夸自己的儿子怎么聪明,并提示马丽的妈妈带女儿去检查一下智力。一向要强的妈妈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冲到正在另一个房间玩耍的女儿面前,狠狠地掴了她一耳光。马丽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得不知所措,嚎啕大哭,她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惹得妈妈勃然大怒。    
    在家里,马丽是让父母失望和伤心的不争气的孩子;在学校,是被老师和同学歧视和瞧不起的差生。马丽对学校充满了恐惧,也充满了厌恶。她不愿上学。开始,她装肚子疼,可是“好”了后,她还得上学。见爷爷因肌肉萎缩,左手常控制不住地颤抖。她想,如果手抖得拿不住笔,妈妈就不会让我上学了。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师没有差学生 只有差老师(3)

    一天早上,妈妈喊马丽起床上学,发现她双手颤抖不止,吓坏了,赶紧送她去医院。医生给她扎针灸,一连扎了半个月。扎针实在太痛苦了,马丽只好去上学。要真正逃避上学,只有装疯,只有失去记忆。    
    1989年,她11岁那年的一天,马丽突然“疯”了,爸爸妈妈不认识了,钢琴不会弹了,自行车也不会骑了,连10以上的加减法都不会做了。她披头散发呆呆地坐在床上,一会儿大喊大叫,一会儿胡言乱语。妈妈从医院给她买来了镇定药,可是药服下去后,马丽的“病”仍不见好。    
    一天,妈妈流着泪喊着她的小名问:“燕燕,送你去住院好吗?”马丽天真地想:“住院就不用上学了,还能看电视,也不用每天装得疯疯癫癫的样子。”她点点头。    
    去住院的那天是星期一,马丽显得兴高采烈,她穿上了漂亮的太阳裙,在裙子口袋里装满了泡泡糖,还带上了她心爱的两个布娃娃。    
    到了医院,只见高高的围墙圈着一个院子,院子里的病人,有的神情木然目光呆滞,有的胡言乱语满院子乱跑。这时,一位护士走过来拉着马丽的手带她走,还没等她反应过来,进来的那个小门就“嘭”地关上了,从外面传来一阵锁门声。爸爸妈妈不见了。马丽一阵恐惧,她猛地挣脱了护士的手,飞快地跑到那个小窄门边,一边拼命地拍打着门,一边哭喊着:“妈妈,我没有病,我真的没有病,我是装的呀,我要回家,你快带我回家呀……”    
    两位护士过来将她拖进了病房。她哭着喊着:“我没有病,我没有疯,不信你们可以考我,我什么都记得,我真的没有病。”医生将她的哭闹看成是“情绪不稳定”,他们将马丽绑在椅子上进行电针灸治疗,痛得她险些晕了过去。终于盼来了星期三,下午是探视时间,马丽准备将真相告诉爸爸妈妈,她要回家,她在这里一天都呆不下去。    
    下午,她从门缝里看见了妈妈,她哭喊着:“妈妈,快带我回家吧,我没有疯,我是装的。”她看见妈妈在哭,她听见了妈妈的哭声。可是妈妈没有进来看她,因为医生告诉妈妈,马丽的情绪很不稳定,不能探视。    
    马丽知道,如果再哭再闹,她永远回不了家,永远不能向爸爸妈妈说明真相。她变得乖了听话了,还主动帮助护士打扫病房里的卫生。终于盼到了星期天,妈妈来了。马丽说:“妈妈,我真的没有病,你带我回家吧。”    
    妈妈去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见她安安静静的,说:“出去试一试吧,不行再送来。”马丽知道,她再也不会回到这可怕的地方来了。    
    可是妈妈对马丽说自己是装疯仍半信半疑。马丽住院的这家精神病院办了一个专门收治青少年的精神疗养班,白天治病,晚上可以回家。妈妈要马丽去了这个班。马丽发现,那里有不少像她一样讨厌学习的孩子。    
    见她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妈妈决定自己给她补习落下了三个月的功课。马丽这次表现得很认真很努力。补习了半个月,学校就要期末考试了,马丽主动要求回校参加考试。她是想以此告诉爸爸妈妈,她不是傻子,不是疯子。    
    考试结果令老师和父母惊讶,一个学期几乎没上学,她语文居然考了八十多分,数学也考了七十多分。妈妈疑惑地想:女儿也许并不傻!她将马丽带去做智商测定,几家医院的测定结果几乎是一致的,马丽是个智力超常的孩子,她的智商指数在130以上。    
    虽然父母不再怀疑她的智力,但是马丽没有想到,因为逃避上学装疯,会成为她永远也摆脱不掉的耻辱。进了中学后,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她不但是个傻子,还是个疯子,她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指指点点地说:她是疯子,进过精神病院。当大家抛弃了马丽,当她的心陷入无边的黑暗时,一位女教师亲切的笑容像一缕阳光使她的心得到了些许的温暖。这位女教师是马丽的数学老师,她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歧视她嫌弃她,她从不另眼看待马丽,她对马丽和其他同学一样地温和可亲,马丽哪怕有了一点小进步,她也会由衷地赞赏。仅此一点,马丽的心就被深深地感动了,因为那么久那么久以来,她从没被老师尊重过,从没看见过老师对她投来如此亲切的笑容,她从没被老师关心过,从没得到过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因为有了这位老师,马丽似乎觉得学校生活不再那么痛苦和难熬,书本也不再那么可厌和可憎。她喜欢上数学课,她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她喜欢数学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