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完作者+约翰.戈登txt-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铝恕2痪茫硗庖患夜尽拦畲蟮囊贫缁胺裉峁┥蹋劳ü荆╓orld),也深陷财务丑闻之中。

  在美国经济和华尔街的发展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如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一切,这种时候需要制定新的规则来惩治这些弊端。以萨班尼斯和奥克利两位提案人命名的〃萨班尼斯和奥克利〃法案(Sarbanes…Oxyley Act)为财务会计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包括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家公司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此外,股票期权必须在授予员工之际便计入公司当期费用,而不能等到期权执行时再计入公司费用,以便能使投资者更清楚地了解到公司的价值。

  得益于2001年和2003年的两次减税,美国经济在2003年开始复苏,华尔街也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年景。2003年初,道琼斯指数只有7 500点,但是年底却再次收于10 000点之上,这是自2002年初以来的第一次。在2004年里,道指坚守住了这个点位。同样,纳斯达克也艰难地爬升到了2 000点,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人相信它能再次回到泡沫时的高位。

  在华尔街这几年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从三次严重的打击中复苏过来…网络股的破灭和经济衰退、〃9·11〃事件和2002年的公司丑闻。华尔街从这些危机之中迅速恢复过来,充分反映了其作为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和全球金融体系中心的强大的生命力。华尔街不负众望。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华尔街的历史是一部经历无数灾难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以防灾难再次发生的历史。从它的童年开始,华尔街就经历了恐慌、战争、火灾、骚乱、恐怖主义和无数的其他磨难,每一次,华尔街都度过了危机。同样,不管在未来会面临怎样的新的挑战,相信华尔街也将能战胜它们。

  或许,只要这个世界有人需要资本,而又有人能提供这些资本,在曼哈顿岛南端的这个伟大的金融市场就不会消失,会有无数的人们来到这里,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 
  译者后记

  《伟大的博弈》或许可以向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国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在过去的200多年中,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成功地超越了欧洲列强,而美国的资本市场华尔街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无疑是这段历史风云向世人昭示的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在近几十年里,全球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方兴未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华尔街的发现和推动。因此,对于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华尔街的历史是一个永远研究不尽的题目,而对于正在发展和转型中的中国,它更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为自由市场经济提供了朴素而深刻的理论基础。而资本市场的出现,将这一概念大大深化和拓展了,从此,人们不再是只能在有形的市场交换商品,他们也可以在资本市场这个无形的平台上投资和交易,而现代企业则从资本市场上汲取他们发展所需要的营养,逐渐壮大和成熟。借助这个市场,人类社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了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有重大的影响。

  1995年,我从科学领域转到经济领域,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开始理解到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997年,我来到纽约,开始在华尔街工作;逐步感受到资本市场这个触角遍及全球的金融枢纽是在怎样永不停息地推动着全球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希望找到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以期对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纽约大学的梅建平教授向我推荐《伟大的博弈》,我读后觉得这是一本文风比较朴实,同时很有内涵的书。它没有堆砌枯燥的历史事实和数据,相反,它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一些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和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浏览了数百年的历史画卷,而掩卷深思,又能悟出一些的哲理,毕竟,历史是最深刻和最有教益的。于是,我决定把这本书译成中文,把它介绍给正在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辛勤工作的人们。

  翻译和整理工作利用了工作的业余时间,前后历时一年多。其间,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两位研究生侯彦超和刘红辉的大力协助,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协助,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一项工程是不可想象的。此书的历史跨度较大,超过了三个多世纪。其间出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发生了众多的历史事件,原书没有注释,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为此书的中文版加入了近两百条注释。除此以外,对于书中出现的大部分人物、机构和刊物的名称,我们将其英文名称附上,以便有兴趣的读者查询相关的内容。对于一些不影响理解原书内容的地名,我们仅给出了中文译名,以免过多的间断会影响阅读的流畅。因我们的学识有限,而涉及的史实又过于浩瀚,所以,译稿和注释中难免有遗漏和失误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完成翻译工作后,我为此书写了两万字左右的导读,总结了每章内容的要义,同时对每一章的题目作了题解。同时,我还将每一章相应的历史时期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列举在〃同一时代的西方和东方〃栏目下。这些事件大致勾画出美国发展的过程,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同样一个历史跨度里,中国怎样从一个世界强国逐渐衰落、在历尽磨难之后又走上复兴之路的曲折历程,希望这样能够有助于读者把书中的内容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中去理解。

  2004年的10月,我有机会再次访问纽约和华尔街,并和戈登先生就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和其他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现整理成〃译者和作者的对话〃,以飨读者。原书只写到1999年,应我之邀,戈登先生续写了〃2000年后的故事〃作为中文版的结语。

  在本书编译的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将我从小抚养成人的奶奶突然辞世,令我悲痛不已,我希望此书的最终出版对她老人家是一种告慰。

  在此,我要感谢为此书中文版作序的尚福林先生和易纲先生,以及向我推荐此书并为此书中文版作跋的梅建平先生。在此书编译的过程中,我和我在中国证监会的同事们以及我的朋友们,进行过深入的讨论,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恕我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他们的姓名。此外,此书的出版也得到了中信出版社的帮助。最后,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家人一直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在此,我对他们所有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祁 斌 

  2004年冬
 抚摸美国证券市场的伤痕评约翰。S。戈登著,《伟大的博弈》

  约翰。S。戈登著,《伟大的博弈》,祁斌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版

  书评者

  巴曙松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企业融资问题与货币政策决策,还担任亚洲开发银行监管咨询专家;东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并指导研究生,曾经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银香港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助理总经理、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等职务,并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圣经上说,有人向盲者说他是基督,盲者抚摸他的手上没有钉痕,回答说你不是基督。

  因为多年金融业实际工作的体验,我深感书斋里的道理容易讲得振振有辞,但是许多以先贤道理自命者,如果没有让人见到他有亲历江湖起落的钉痕,自然容易引得市场对其煌煌大言付之一笑。

  证券市场的发展何尝不是这样?10年前我曾有机会到纽约学习,特地到慕名已久的华尔街和纽约证券交易所考察,也有机会到纽约联储地下著名的金库参观,算是对华尔街有了一点十分有限的实感。反观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以今天美国证券市场的标准与原则来苛责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言论与做法,这些做法往往对市场发展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

  如果要更深刻地理解美国证券市场的历程,同时也更清晰地把握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未来,我的建议是:让我们来一起抚摸美国证券市场的伤痕,看看这个市场的来龙去脉。〃回顾所来径,苍茫横翠微〃,把美国证券市场的来历看清楚了,我们才有回顾与指点的空间。

  《伟大的博弈》这本译著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抚摸美国证券市场伤痕、寻找市场脉络的很好的读本。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

  第一,这本书擅长以故事的形式讲历史,对读者十分友好。西方史学家修息底德强调,〃历史无非是用范例讲授的哲学课〃,这本书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历史哲学。通篇常常可以见到引人入胜的掌故与趣闻,其间不乏引人深思者。例如,书中提到,美国1933年《联邦证券法》颁布之前,股市上的多空决战,不取决于资金实力与市场判断,而是更多取决于庄家控制的官员们侵害公权的无耻程度和技巧高下。在介绍不同时代的美国投机狂潮时,书中提及20世纪20年代,不少投资者希望分享航空业的增长,疯狂购买一家叫做〃海岸航空公司〃的股票,而这家公司实际上是铁路公司。

  第二,这是一本有一以贯之的经济哲学和经济理念支持的历史读本。我们常常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同样的历史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