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拉图家
  文生与凯瑟琳·克拉图有两个孩子。夫妻俩都在工作,月收入合计4;000欧元,而凯瑟琳是临时人员。两人各有一部用贷款买的新车,不久前买了房子。因此每个月得缴房屋和两部车子的贷款。
  他们的必要支出(包含日常开销)略多于收入,也就是每个月4;200欧元。克拉图夫妻有时得动用存款来打平每个月的轻微超支。他们存不了钱,遑论开始致富,因为他们完全没办法有结余。
  更糟糕的是:凯瑟琳一旦暂时失业,家庭收支势必严重失衡,克拉图家落入经济困境。
  马帝维家
  至于马帝维家,情况截然不同。娜汀和皮耶·马帝维也有两个孩子。皮耶是律师,妻子是室内设计师。两人每年收入有十二万欧元。由于偿债能力强,他们贷款买了大房子,也在法国南部买下度假别墅,虽然他们一年至多待上五个礼拜。为了装潢这两栋房子,他们无所节制地申请各种消费性贷款。两个孩子都还未成年,他们却拥有三辆簇新大车,也都以贷款购买,三部车的总价几乎相当于一间度假别墅的房价。他们加入该区最高级的健身俱乐部,孩子们就读最好的私立学校,还雇用一名全职管家来打理家务、照顾孩子、准备三餐等等。最后,他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贷款与自宅的房屋贷款不相上下。
  为了显示事业的成功和邀请客户、朋友来做客,他们必须经常举办喝香槟、吃小点心的宴会。由于娜汀得展现身为室内设计师的好品味和才华,她必须追求时尚潮流,而这势必导致反复、可观的夸耀性消费。他们越是功成名就,越得讲究排场,稍有闪失,将成为当地布尔乔亚阶级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
  娜汀和皮耶的支出起伏相当大,有时每个月可存下1;000欧元。不过,因为他们花钱毫不吝啬,时常会动用到储金,稍微存下的钱都化为乌有。
  每个人都有必要支出,马帝维家的支出却过于可观。他们心知无法长期如此,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必要开销只会增加。他们商量过几次,却无法真正做出妥协,改变生活状态。由于两人的收入依接案多寡而定,一旦有三或四个月生意清淡,他们可买不起小点心!
  苏帕利家
  莫丽和罗杰·苏帕利有三个孩子,住在首都郊区,罗杰在印刷厂工作,莫丽是市公所员工。她管理财务大计,清楚掌握家庭一切收支状况。
  夫妻每个月各有1;250欧元收入,也就是一年总计30;000欧元。他们得缴付1;000欧元的税,各种津贴补助总计也有1;000欧元。他们拥有一辆二手车,他们唯一要负担的费用是十年前购入屋子的贷款,再过五年就能清偿。即使两人有余裕再负一点债,他们一向只用现金购物,从来不申请无谓的贷款。因此没有无谓的利息支出来加重负担。
  他们已经结婚20年,每月固定存下收入的15%,也就是每年4;500欧元。他们目前拥有156;237欧元财产,而且继续存钱,并以5%年利率的储蓄存款来钱滚钱。就算夫妻任何一方工作遭遇挫折,苏帕利家庭也不会陷入困境。
  “我懂你的意思。不管赚进多少钱,我们往往将收入全部花光。最后必要支出总是等于收入。也就是所谓的‘月光族’。”
  我们其实自陷罗网。我们逐渐习以为常,以致对其他真相无动于衷,视若无睹。随着收入的增高,必要消费也随之增加,最后处于同一水平。拥有越多钱,越容易把钱花光光。你要是先支付给自己,就能避免落入陷阱。这也是避开陷阱的唯一方法。而且有双重好处:你非但摆脱问题,在收入增高的时候,储蓄也随之增加。bookbao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聪明人是这样储蓄的(2)
你必须从这三个例子汲取的教训,也是决定致富能力的关键:
  最重要的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
  1。可以存下多少钱。
  2、如何使用金钱。
  11穷人中产和富人的消费差别
  再回到马帝维家的例子。他们自己掘出陷阱,掉入消费无底洞。他们该如何脱身?
  “他们在装作很有钱之前,应该先真正变成有钱人,而且明白自己落入的陷阱。”
  我同意你的看法。不过他们也必须先有想变有钱的意愿和欲望。你是否有任何建议可提供给亲爱的娜汀和皮耶,让他们可以开始先支付给自己?
  “他们只需要少花点钱!”
  理所当然,但是你是否知道他们确切该做些什么?
  你是否留意到,我们购买的东西多数是冲动性购物或购买欲作祟的结果。花几秒钟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他人目光往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并且促使我们不断消费。为了归属于某个圈子,或是获得注意,我们得追随时尚流行,或是拥有令朋友歆羡(通常只有几分钟)的最新3C产品。
  报纸、商店和电视以大量广告来诱使我们去消费。我们最终成为消费社会里或多或少自觉的目标对象,一切都在促进更多的消费。到各家商店去看看,所有广告海报只有一个目的:吸引你的目光,促使你去消费。不是再过一个月或一个星期,而是现在立刻消费。所以首要之务是不再盲目消费。
  为了向你证明我们如何不断被煽惑,总是屈从于购物冲动,有时甚至浑然不自觉,试着这样做:跟你的配偶到超市去。拿一台推车,让他(她)照平常一样买东西。在结账前清点一下推车里的东西,区分蔬菜、肉类等等必需品,以及糖果、冰淇淋、小玩意之类的非必需品。结果必然让你惊讶万分。再来计算非必需品的总金额,乘上你购物的次数。你会有大惊喜!
  “是没错,我为了讨孩子欢心,老是买许多无益的东西。有时连吃都没吃,就任由它们在冰箱里腐坏。我敢说,用这个方法至少可以省下5%到10%的日常开销。”
  “可是你让我们变成小气鬼!我来跟你学致富之道。我不需要你来教我计算牛排数目或是缩衣节食。”
  请你放心,我的目的不是让你变成吝啬鬼,而是向你证明小气和理性节约之间有巨大差别。这个例子也让你发现,你往往为了从不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让大半财富流入别人口袋。
  我也提醒你注意到,我们时常基于习惯而消费,从来不曾或甚少质疑自己的消费行为。除非碰上问题,比如说失业的时候。在这类情况下,我们尽力控制消费结构,让收入锐减一事不致对自己或亲友生活造成太多冲击。在问题发生前就这么做,我们有机会存下钱,避免失业可能造成的经济拮据。
  至于你提到“缩衣节食”,我想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明。在你拿到第一份薪水的那一天,你以薪水数目决定了消费支出和生活水平,却没将先支付给自己考虑在内。如果你一开始就把先支付给自己的钱纳入每月开销,你会开始累积财富,并依照剩余可支配金钱来调整生活支出。
  “你可否明确告诉我们,该先支付多少给自己?”
  答案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你的经济余裕、动机和目标。一般而言,只要奉行正确的理财行为,至少支付10%给自己是简单不过的事。我也晓得,你能够储蓄的收入比例决定你的未来。我从登门咨询的客户和平日观察先支付(或没有支付)给自己的人得出以下看法。
  穷人:认为他们总有一天能够先支付给自己,可是从来做不到。他们花光赚来的钱,有时甚至超支,从来不曾考虑过未来。他们终其一生都为了支付账单而工作,总是捉襟见肘。他们最后无法安享退休生活,因为届时的收入往往不及从前收入。
  中产阶级:把收入的5%到10%先支付给自己。假如他们懂得让金钱为他们工作(后面会谈到),他们可拥有安稳无虞的退休生活。
  富人和未来的富人:拿收入的15%到20%(甚至更高)支付给自己,给自己提早十年退休的机会。他们最后能提早且充分享受退休生活。由于现代人越来越长寿,他们享受人生喜悦的时间比其他人更长。
  

应该是我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要找到钱储蓄,开始累积财富,有个人人可以做到的办法。必须重新检视自己每日的消费习惯。许多人不清楚自己平日花钱的方式,往往是习惯性、反复性、不假思索的行为导致这些消费。
  为了揪出这类消费,我建议你这么做:从明天早上开始详实记下一日的花费,以及所有直接、间接导致消费的行为,特别找出无意识的消费行为。也许是你每早必喝的一杯(或是数杯)咖啡,还有羊角面包、上班的交通花费、发送的手机短信、午餐费,尤其别忘了香烟(每包五欧元,你很快会发现抽烟逐渐成为富人专属的习惯)等等。
  接着,你思索该怎么用较少花费达成相同结果,同时计算可以省下的钱。不一定是直接的解决办法,也可能是投资形式。比如说:每早上班前在街角咖啡店喝的咖啡,何不用这笔钱买一台咖啡机放在办公室。或者,何不带保温瓶。你最终还是可以喝到一样数量的咖啡,花费却少上许多。手机费用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打了几通电话通知对方说几分钟内会抵达,而你早在一个小时前就用电子邮件确认这次会面?不打电话的话,你就会迟到吗?
  这些不假思索的行为可能是许多花费的源头,省下这些钱,几乎改变不了你原来的生活习惯,却让你轻易产生结余来支付给自己。检视一下自己的习惯。分析你做的每件事。我相信你可以找到数十个省钱机会。
  自我检视的另一项重点,评估价值和实用性。看看是否把钱花在刀刃上,是不是买得太贵,或是你是否真正需要花钱购买。
  “哇呜。为了几块欧元这么大费周章!你不觉得是无谓之举吗?”
  可没你以为的那样无谓。这项练习的目的在于让你留意金钱的去向。一旦你认为每分钱都花得值得,你不需要再自问:“还有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