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涨停板后-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资产都翻了二翻。




《斧底抽薪》2(1)




  由于多年的顺遂,此时的周文中已经不是当年吃一整颗白煮蛋便能满足的穷小子了!

  长期的搏杀股海,他的欲望已经高度的膨胀起来,小时候穿的补丁裤,早已换上名牌西装,廉价的胶鞋更是被高档进口意大利皮鞋所取代,至于幼年时饥肠辘辘的肠胃,早己被鲍鱼和鱼翅塞满了。10位数的存款也已满足不了内心的贪壑。他要的是百亿,千亿……。

  就在这样的心理与思维的驱使下,他召集集团的骨干宣布了紫龙公司下一步的计划——入主一家上市公司。

  他的理由是:长期以来,虽然在股市的炒作上取得辉煌的战果,然而总是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总是在帮别的上市公司打工似的,如果能顺利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高兴怎么捏就怎么捏,利多利空消息可以自己发布,主动权在自己手中,不必看人脸色,再加上集团在股市的各种优势条件,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想不发达都难。

  这个决定,激起了整个集团份子的高度热情,大家一致公认应该朝此目标去达成,一时间,磨刀霍霍向牛羊,不达目的不罢休。方针既以确定,接下来便是选定目标!以小周他们在股市打滚这么久的经验,他们也知道,上市公司的本质也是良善不齐,有的公司纯粹是靠作假帐来粉饰太平,表面上虚好看,其实内部是个烂柿子,这种公司一个不小心踩进去,就宛如踩到地雷一般,不闹的粉身碎骨无法脱身。既然要入主公司,那当然要精细挑,选个原汁鸡汤型的优良公司才是!而且为了避免打打草惊蛇,这项评估挑选的工作还得不动声色暗地进行。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数据收集以及过滤,终于把目标锁定在辰商化工集团公司这支股票上。

  辰商集团是家成立于50年代,是家老牌的化工原料公司,创业之初是世界著名化工厂BASF产品在台湾的总代理权,其产品是专门供应给纺织业作布匹印染之用。由于六七十年代,台湾轻工业出口最大宗的产品就是纺织成衣类,而辰商集团所代理的印染化工原料,产品质量相当优惠,因此迅速占颔了庞大的市场,后来更由于市场的长期稳定性考虑,辰商集团在BASF的技术支持下,在台湾设厂生产,如此一来,既保障了交货的稳定性,以及质量的可靠性,更降低了成本。一时之间,几乎垄断了纺织印染业的供应,可以确信是家极为优秀的蓝筹公司。

  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该公司自60年代上市以来,由于经营层心态保守,年年派息而不扩股,故公司资本额,一直维持在3亿元,总股权3000万股。以市价三十来元计,总市值也不过在台币10亿左右。而事实上透过私下的评估,以辰商公司的获利能力,资本公积金,以及多年来的土地资产增值来估算,每股的价值应在百元以上,可以说该公司的价值严重的低估。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得从辰商集团的创办人陈亚浦先生说起。

  陈亚浦,出生于1900年,台北市人,当时台湾是处于“日本侵占时代”,从小受日本教育,天资聪慧,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工系后,负笈东瀛求学,留学后返回台湾,任职于日本十大商社之首的三井集团在台湾的办事处,从事于化工原料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对化工本业堪称专家。

  1945年台湾光复后,和几位友人合资创办了“辰商行”,专门从事化工原料的代理买卖业务。由于年青时,历经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的洗礼,行事作风都较为保守低调,生活俭朴。是个勤俭创业,脚踏实地的企业家。辰商行在他的领导之下,业务蒸蒸日上,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公司也于60年代中期改制为股份制并公开发行上市。后来由于年纪已大,70年代已将经营大权交棒,休闲在家安养天年。由于陈老先生年青丧偶,中年续弦再娶,仅得一子,现时辰商集团董事长即为其独子-陈明辉,年仅32岁,是个懦弱谨慎无甚魄力的人物。

  辰商集团上市后,陈家控股占43%,余为当年创业之初合伙股东们分别拥有,70年代后,当年和老陈劈荆斩棘,开创事业的伙伴,亦多以年事己大,交权退休。而这些股东的第二代,大多于辰商公司股票上市后,借着公司股票上市机制,抛出持股,换取资金,另谋他业发展。据紫龙集团私下调查结果:辰商集团在外流通股份超过五成!如此情况,遂予人可乘之机。




《斧底抽薪》2(2)




  辰商集团的这种情况,令小周觉得是天赐良机,决定放手一搏,吸入股权入主该公司。一场公司经营权之争的战火悄悄地开始了!

  1984年2月,历经了4个月的默默吸筹,紫龙集团己拥有25%的辰商股权。股价也于起初的35元涨至每股50元。可是至此,似乎市场上己没有流通股可买似的。小周知道,由于目的是夺取经营权,他如果没有逾50%的股权,是无法取得过半数的董事席位,而辰商集团的董事席位部数是13席,换句话说,董事席位须有7席才能控制经营权。由于辰商集团公司业绩优良,股票持有人向来是长线持有居多,既然50元已吃不到货,那唯一的一条路就是拉高建仓。

  就在拉高建仓的思想指导下,辰商集团的股价,从50元起涨,每日以红线作收,股价连续上挺,不到二个月的时间,价位直逼百元大关。股价连续上涨,引起股市的轰动,紫龙集团在炒作辰商公司股票的消息,也在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紫龙集团的动向再度成为市场谈论的焦点,一些传媒记者纷纷找上小周以吹捧报导为名,希望能探取第一手内幕消息,借机赚取价差,分一杯羹。

  对于这些平素交情也算不错,而且经常得利用他们发布消息的记者大老爷们,小周此刻却觉得很烦,因为这次紫龙集团的目的是强抢经营权,和过去通常只是炒高股价赚取价差大不相同,过去炒作时恨不得请记者将垃圾写成黄金,好借机拉高出货。如今的目的和过去大相径庭,报道得越好,股价越往上走,吸筹的成本就越高。在此情况下,对于那些记者借着报道为名,转股票为实的做法,小周玩起了一招外出旅游的把戏——跑到香港遥控。对这些记者就由助理们出面,采取一概敷衍挡驾的态度。如此一来,引得这些虎视躭躭,妄图分一杯羹的记者们大为不满,个个怀恨在心。一些捕风捉影,无的放矢的报道甚嚣云上。

  就在这时辰商股价逼近百元大关,成为市场的焦点,然而紫龙集团手握的股权,只达到总资本额的47%。由于吸筹成本逐步增加,整体投入资金己逾15亿元台币,在投入的资金中,除了公司的自有周转资金全数卯上之外,部分是用辰商股票向丙种金主垫借而来。为了掩饰入主公司的真正意图,也为了九转丹成的最后一刻。…小周明明知道此刻如果抛出股票,他又是一次斩获颇丰的战果,但是为了紫龙公司的长远发展,他下了决心,此次一定要拿到公司经营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心想,今日得罪的记者,以后再想办法慢慢弥补了!

  1984年4月1日,由于在公开市场操作己收不到筹码,紫龙集团正式以持股5%以上大股东的身份向辰商集团提出在5月1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改选董监事的议案,紫龙集团的目的此刻显露无疑,消息一传开,各大传媒添油加醋,大肆渲染报导,各种小道内幕分析报导,甚嚣尘上。问题是由于前期得罪这些记者,所有的报道对紫龙公司颇为不利,将他们描述为想不劳而获的侵略者,舆论的一面倒,逼得小周无路可退,只得横下心一条道走到底了!

  由于此时,紫龙集团持股47%,正常而言,47%这个股数已经稳可以拿下辰商集团7席的大势席位,因为有些散户是不出席的。为慎重起见,小周决定在财经报纸上公刊登:以每股10元破天荒的代价,收出席辰商集团临时股东大会的委托书。(注:依台湾的相关法规规定,开股东会时,如有重大事项须表决时,而某些股东无法出席,可将其出席资格委托他人代理出席,其持有股权的表决权亦同时由代理人代为行使。)而当时紫龙集团由于股权己达47%如再收集逾3%以上的委托书,就可稳操胜算,入主辰商集团。

  由于每股10元的委托费甚为惊人,创了有史以来的纪录,再加上紫龙集团摆出的一幅咄咄逼人,势在必得的架势。更是使得这场逼宫似的公司争夺战显得火药味十足。

  就在4月下旬,临时股东会召开的一星期前,市场传出了辰商集团老董事长因心脏病住院的消息,一时之间更是传言四起,辰商集团的旧当权派似乎已经大势已去。




《斧底抽薪》2(3)




  辰商集团老董事长是个生性保守耿介的传统生意人,对他来说辰商集团就像自己另一个儿子一样,几十年的辛苦栽培,由一株小幼苗般长成今日绿荫蔽日般的局面,平日只专注本业的经营,从不去考虑股市的动作,以至于造成与人可乘之机,祸起萧墙。如今眼看临时股东大会日子一日日逼近,自己的独生子才具有限,懦弱无能,辛劳一生建起的基业就要被别人夺去,一急一愁,心脏病就此发作,住进了医院抢救。

  陈老先生住院的消息一传开,惊动各界,紫龙集团闻讯之后,认为大局己定,加上这段时间收集委托书又收进2。5%的股权,总股权己达49。5%,辰商集团的经营权已是囊中物啦!紫龙公司内部已经摆开了庆功宴,预祝胜利,等着时间一到就顺利接手。

  就在陈老先生弥留之际,病榻旁来了一位老人,此人姓贺,原是当年和陈老先生创业的合伙人之一,年近八十,十几年前亦退休,当年在职之时,职司财务副总之位,是个对财务、会计、公司法相当精通的老行家。多年老友病榻相见,不胜唏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